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最牛导师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最牛导师叫做崔玉红。
崔玉红导致简介: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副主任委员。
机械学院特色:
1.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机械及工程和流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重点培育学科)、固体力学及工程热物理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2.建有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专业介绍:
学院机械工程专业首建于1895年,是北洋大学最早的四个专业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工程专业。学院现设机械工程系、力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工3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
史绍熙原名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5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7岁入浒读庵初小,11岁上官林镇高小;13岁先考取宜兴中学,后又考入无锡中学。
1932年毕业于无锡中学初中,毕业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他毅然参加爱国运动,带头罢课并被选为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险遭学校当局开除,终因平日品学兼优,毕业成绩第一,受到教师保护,仅取消保送高等师范资格,他随即考入诸生仰慕的常州中学,直至毕业,其成绩始终保持全班之冠。
1935年毕业于常州中学高中,毕业后他抱定工业救国的目的,考入北洋大学,并选定机械工程专业。“七·七事变”,民族灾难再次冲破了他伏案苦读、急于求知之心,又投身于救国洪流,参加了家乡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安庆,至武汉,后知母校内迁,才奔赴西安完成未竟的学业。
1939年毕业于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由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合并组成)机械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9~1945年间,先后在西北工学院、四川铭贤学院和武汉大学任教,并以其严谨的教学风格显露头角,仅任两年助教即被破格晋升讲师。 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院深造。由于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概念,受到导师Gibson教授的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49年7月,史绍熙以《测量内燃机空气消耗量及其它脉动气流用层流流量计的研究》为题,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文中首次导出了在平行平面间周期性、脉动式层流运动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从而解决了自30年代出现层流流量计之后一直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这一成果受到校外考试人伯明翰大学著名教授Mucklow和吕卡图研究所著名内燃机专家Alcock等的高度评价,并为英国内燃机界所重视。
1949~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继续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进一步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斯王西学院的教授劝他加入英国籍,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又推荐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谢绝各种挽留与劝阻,几经周折,终于冲破重重困难,于1951年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
1951-1952年 主持创建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任教研室主任。
1954-1957年 天津大学机械系副主任。
1958-1960年 天津大学第三机械系主任兼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所长。
1960-1972年 天津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
1972-1979年 天津大学机械系主任。
1979-1981年 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热物理工程系主任。
1956年史绍熙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一届与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化工学院导师
谭蔚、康勇、郭锦棠、董岸杰、袁才登、邓联东、郭睿威、葛志强、吴祖泽、杨晓明、赵广荣、黄耀东、李艳妮、乔建军、蒋建兰、元英进、姚素薇、王为、杨全红、黄成德、王宏智、宋全生、张卫国、董晓燕、杨冬、班睿、王一平、陈旭、刘昌孝、孙彦、马平生、林跃生、杨志民
建筑工程学院导师
高学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
刘俊杰、张欢、娄承芝、安大伟、柴立和、孙井梅、王晓玲、孙宝盛、朱文亭、邢国平、刘志强、田一梅、陈冠益、郭静、涂光备、朱能、由世俊、迟杰、谭欣、赵 林、尤学一、陶建华、李鑫钢、王志、张于峰、季民、顾平、赵新华、张宏伟、张书廷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刘绛光、张、沈建国、蒋伶活、孙剑、苏艳芳、杨学东、何应、肖加奇、万谦宏、包建民、王劲峰、高文远、王书军、陈海霞、赵康、王松青、姜申德
机械工程学院导师
杨昭、张立梅、解世文、付光琦、杨延相、汪洋、赵华、刘昌文、张惠明、姚春德、宋崇林、舒歌群、刘书亮、苏万华、赵军、王怀信、马一太、王洪礼、张琪昌、陶建华、罗纪生、吴雪松、周恒、石广玉、张义同、秦庆华、李鸿琦、亢一澜、计欣华、吴志强、陈予恕、刘建平、张策、杨功流、汪顺亭、陈超英、庄良杰、王树新、阎祥安、张连洪、任成祖、郭伟、张大卫、王太勇、徐燕申、胡仕新、黄田、姜楠、宋轶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
杨正方、杨德安、徐廷献、徐明霞、孙清池、曲远方、马卫兵、刘家臣、梁辉、李志宏、李亚利、李秀华、李晓雷、靳正国、季惠明、侯峰、郭瑞松、蔡舒、朱胜利、郑冀、赵乃勤、杨贤金、魏强、王玉林、王吉会、万怡灶、唐子龙、宋诗哲、师春生、刘永长、李家俊、黄远、高志明、高后秀、杜希文、郑俊萍、赵蕴慧、袁晓燕、原续波、尹玉姬、姚康德、许鑫华、盛京、马桂秋、刘晓非、刘文广、李景庆、侯信、封伟、成国祥、常津、张玉凤、叶福兴、杨新岐、杨立军、王立君、王东坡、罗震、路登平、廉金瑞、李午申、李桓、荆洪阳、霍立兴、胡绳荪、韩国明、单平、朱玉梅、李方、龚彩荣、范国粱、崔振铎、黄定海、王惜宝、柳刚、程方杰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导师
裘祖荣、张贵忠、周革、于 建、郁道银、贺顺忠、傅星、段发阶、向望华、章若冰、刘文耀、王向军、刘铁根、刘书桂、张伟力、刘海婴、张国雄、林玉池、王明时、李恩邦、张德龙、王宝光、曾周末、万柏坤、叶声华、孙长库、黄战华、曲兴华、胡小唐、杨学友、葛宝臻、高峰、徐可欣、陈才和、邢岐荣、宁继平、柴路
建筑学院导师
王其亨、袁逸倩、曾坚、杨昌鸣、董雅、陈学文、王强、马剑、曹磊、荆子洋、刘庭风、张华、邱景亮、王爱英、王立雄、高辉、吴葱、王蔚、龚清宇、袁大昌、陈天、姜耀明、运迎霞、赵劲松、赵剑波、刘彤彤、邹颖、刘云月、盛海涛、梁雪、严建伟、夏青、洪再生、刘丛红、罗杰威、宋昆、张颀、张玉坤、彭一刚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
闫勇、姜印平、路志英、徐英、贾贵玺、姜惠兰、周跃庆、岳士弘、林济铿、张庆超、杨正瓴、肖峻、陈益广、吕伟杰、刘迎澍、刘怀东、李冬辉、左志强、孙宏军、史婷娜、石季英、王一晶、王晓远、王守相、王超、车延博、么莉、鲜斌、张炳达、宋学军、沈建国、魏克新、葛少云、董峰、夏超英、夏长亮、房大中、张艳霞、张涛、张国山、余贻鑫、吴爱国、孟庆浩、杜伯学、闫勇、许跟起、孙雨耕、刘正光、李永丽、李林川、王萍、王江、王化祥、王海风、王成山、万健如
序号 专业名称 导师姓名 导师级别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黄田 博导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王太勇 博导
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王树新 博导
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张大卫 博导
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郭伟 博导
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胡仕新 博导
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任成祖 博导
8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张连洪 博导
9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殷玲 博导
1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房丰洲 博导
1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李佳 博导
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林彬 博导
1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冷永刚 博导
1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于爱兵 硕导
1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倪雁冰 硕导
1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张冠伟 硕导
1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林滨 硕导
18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陈永亮 硕导
19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吴振勇 硕导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牛文铁 硕导
2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王国锋 硕导
2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杨志永 硕导
2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秦旭达 硕导
2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梅江平 硕导
2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冷永刚 硕导
26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何改云 硕导
2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田延岭 硕导
28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赵兴玉 硕导
29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黄艳群 硕导
3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李清 硕导
3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刘建琴 硕导
3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王玉果 硕导
3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刘玉红 硕导
3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 尹燕 硕导
35机械工程专业(080201) 万淑敏 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