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敏安新能源汽车量产了吗

沉默的花卷
炙热的乌冬面
2022-12-31 23:32:37

敏安新能源汽车量产了吗

最佳答案
感性的钢笔
潇洒的唇膏
2025-04-05 08:50:38

敏安新能源汽车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敏安汽车已完成从零部件到整车1000多项行业及国家的试验验证,具备了年产5至8万辆的生产条件和能力。接下来,敏安汽车将以淮安为起点,逐步推向江苏和全国重点市场,建立起以城市为单位的新能源汽车体验、销售、应用推广、服务及充电配套体系。

敏安汽车是一家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商,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以及汽车零配件批发等服务。公司已经开发了敏安SUV、敏安跑车以及敏安物流车三款车型。

最新回答
顺利的奇异果
搞怪的山水
2025-04-05 08:50:38

敏安汽车的发展轨迹不同于大部分现在公众熟知的互联网车企,没有绚丽的发布会,在拿到新能源汽车牌照之前几乎无人知晓,但是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间比很多企业都要早。

2010年8月,敏安团队成立了迪娜东汽车项目小组,确定了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方向;

2011年11月江苏敏安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电动汽车项目落户淮安;

2013年10月建设完成研究院中心用于冲焊、涂装、试制装配车间,电池模组化和碳纤维研发试制;2016年1月22日,江苏淮安汽车研究院落车暨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仪式在淮安经济开发区举行。

敏安汽车整车生产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建成15万辆的年生产能力,具备整车研发、试制、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并列下设造型设计、电控技术、样车试制、动力系统测试、电池PACK研制五大中心。同时投入10多亿元人民币在浙江宁波、嘉兴、湖州建立了整车电装、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池PACK、整车电控系统、车身轻量化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比起大部分打嘴仗的互联网车企,敏安汽车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落地土壤。

冷艳的蜻蜓
认真的板凳
2025-04-05 08:50:38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第31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及已准入企业变更信息名单。公告显示,拟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共28家,其中,24家为新设专用车生产企业,3家为改装类客车企业升级为客车整车企业。敏安 汽车 成为名单中唯一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如若不出意外,在3月24日公告期结束后,敏安 汽车 将成为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中第12家获得“双资质”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此前已经有北汽新能源、合众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知豆、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长江 汽车 、前途 汽车 、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河南速达等11家企业获得“双资质”。

根据资料显示,江苏敏安电动 汽车 有限公司为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为1.3亿美元。注册地位于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控股股东分别来自台湾、大陆、香港。

其中,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和实益(中国)有限公司,三者分别持股20.25%、20.25%和59.51%,而且淮安开发控股公司为国资背景,展图则是台湾敏实集团全资子公司,而实益有限公司为敏实集团董事局主席秦荣华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

敏实集团于1997年由秦荣华创办,并与2005年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主营项目为设计、生产、销售 汽车 零部件,目前公司已经进入GM、FORD、NISSAN、DCX、大众全球采购系统中。

早在2016 年1月敏安 汽车 发布了旗下首款自主研发的D01电动跑车,并于同年9月获得工信部第五张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资质。

目前敏安 汽车 项目一期工厂已经竣工,总投资83亿元,其中建设总投资25亿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947.55亩,一期用地面积577.05亩,并建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PACK、试验检测、整车零部件物流、试车跑道、商品车物流、办公区及生活配套等十大功能区。敏安 汽车 表示项目建成后的工厂将实现每年不低于 5 万台的产能输出。

同时根据敏安 汽车 的战略规划,到2023年实现年产销10万辆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在产品方面,敏安 汽车 制定了“328战略”,将打造两大自主整车平台和八款车型,覆盖纯电动SUV、超跑和电动物流车,另外淮安生产基地二期将建设国家级无人驾驶试验区。

2018年第四季度,敏安 汽车 发布了内部代号是“A2001”的纯电动SUV车型,并宣布旗下品牌命名为“澜图”。根据计划,2019年末或2020年初,敏安首款量产SUV将批量投放市场。

爱听歌的彩虹
甜美的香氛
2025-04-05 08:50:38
暂停发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车“准生证”,最近由前途汽车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审批后,新车量产上市将被开绿灯。然而,缓慢的资质发放频率,对大批对产销资质渴望的新能源车企,包括新造车势力来说,就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它们的颈脖上。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在日前举行的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解释了相关部委暂停发放资质的原因所在。从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整整一年时间,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都避不开对已领取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车企项目进展不一、表现悬殊的问责。

一方面是部分获得资质的企业,迟迟未进入市场,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众以及知豆,其他企业丝毫没有成为市场主流车企的迹象。

另一方面,对资质近乎“饥渴”的新造车企业,尤其是产品进度推进较快,以及融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队,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资质。为了抢新车上市的进度,一些新造车势力甚至被倒逼迂回生产——— 寻求代工或收购有资质企业。可以说,近两年冒起的新造车势力,如果说之前仍处于“PPT造车”阶段时,没有领到生产资质实属合理,那么过去一年资质发放近乎停摆后,让逐渐走向量产、走向市场的新造车企业,无奈地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把资质给到对的人,依旧有待破局。

停审 现有新能源产能严重超标

从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最后一张生产资质,短短14个月时间,发改委共发放15张新能源牌照。业内曾经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资质发放10个最合适,随着兰州知豆拿下第11张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纸准生证的新造车势力欣喜若狂,加快递交申请,以期占得先机。然而,这扇资质大门却在江淮大众领到第15张牌照之后,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关闭了,至今仍无重启的迹象。

为何发改委暂停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这必须从发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说起。

发改委发放新能源生产资质,本是为了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即是“鲶鱼效应”来搅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从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业的进展来看,产品推出普遍缓慢,竞争力弱,根本无法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遑论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完全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目前审批工作处于暂停状态,主要原因是之前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审批规则相对宽松,审批速度过快,获批的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发改委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7年5月开始暂停审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分别是: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汽车产业链三大势力划分的话,传统车企势力有5家企业,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众、江铃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车势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云度新能源、河南速达、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国能新能源;剩余的万向集团、长江汽车、敏安汽车则属于汽车产业链势力。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这15个获得新能源准生证的“天之骄子”,现有产能加起来达到91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排队等待资质审批的新进入企业超过了20家,产能是这15家车企的两三倍之多。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00万辆,而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已经严重超标。新能源造车热急需降温,从狂热回归理性。

事实上,拿到发改委生产资质的15家车企,并非都可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他们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核,产品被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产资质”,方能上市销售产品。而这15家车企中,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的只有6家,分别是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原因是很多车企的生产基地建设缓慢,始终无量产车影踪。

尴尬 15家车企仅6家有车在售

记者调查发现,在领取牌照超过一年时间以上的今天,有量产车型上市销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等6家车企,另外还有前途汽车、江淮大众、合众新能源、陆地方舟4家车企计划在今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而其余5家车企中,除了重庆金康此前表示首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市场之外,敏安、万向、速达、国能都尚无十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也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有产品在售的6家车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出自传统车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瞩目的大事并非产品或销量,而是上市。事实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独立上市公司来运营,甚至从2014年开始筹备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的关联交易方案获批,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这一国内新能源整车巨头终于登陆A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明确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时间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了10.3万辆,位居比亚迪之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排名第二。依托传统车企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沉淀,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也双双排进去年新能源销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销售3.68万辆新能源汽车,江铃则售出3万辆,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车企中,有四家车企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铃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两年在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的知豆。兰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车型上市,2017年实现销售4.25万辆,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铃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车。成立于2015年的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过12亿美元,目前累计销量逾10万台,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逾10%的市场份额,纯电动乘用车13%的市场份额,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关村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知豆以宁波首家“独角兽”企业的身份亮相,未来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云度新能源则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全球首发A+级纯电SUVπ7,据称这款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涉足乘、商两个汽车领域的长江汽车,也高调参加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带来9款产品,包括3款乘用车和6款全新纯电动物流车。据了解,长江汽车依托母公司香港五龙电动车集团在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生产、汽车设计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天津、辽宁建立了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重庆建立了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中国、昆明、贵州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甚至在美国有海外生产基地,整车年产能达10万辆,在15家获资质车企中与江淮大众并列第一。

统筹策划:南都记者 钟键挺 张泽彤

采写/制表:南都记者 何羽 钟键挺  实习生:贡芊芊

编辑:张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