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什么是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冷酷的黑夜
辛勤的汉堡
2022-12-22 00:00:28

低碳企业和个人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最佳答案
幸福的草丛
敏感的龙猫
2025-04-22 06:58:51

上次讲到碳市场是强制参与的,而且是分行业分批参与。但市场上还有很多低碳企业,比如做新能源汽车的、光伏发电的等等。这些企业怎么参与碳交易市场?

其实除了强制的碳交易市场,还有一个针对低碳或者脱碳企业打造的自愿减排市场。

这个市场最开始是发达国家设想出来的。当时发展中国家要承担自愿减排的义务,但减排需要技术,发展中国家很缺这方面技术。所以发达国家就跟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它们建立一些减排项目,比如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这样产生的减排资产,然后再卖给发达国家。

后台这个设想就成为了自愿碳市场的雏形,叫做清洁发展机制,英文缩写CDM。只不过后来慢慢从帮助大企业减排,到变成绿色资源企业发展融资这么一个转变。

具体怎么进行交易呢?

首先,和强制市场不同,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的商品,是经过国家核查,先确定贡献的减排量。常见的减排项目有风能、光能、植树造林、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项目帮助社会减少了多少碳排放,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经过了认证后,这个减排量就可以变成自愿碳市场上交易的商品。

目前我国对于每个减排项目都有一个对应的核证方法。大约有200种,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甲烷回收、碳汇造林、生物废弃物发电,以及垃圾填埋气等项目。

在自愿碳市场的买家有三类。第一类就是被要求强制参与碳交易的控排企业。当然,为了保证控排企业自己降低碳排放量,国家规定了只能购买一定比例核证减排量,大部分还是得靠自身减排。

第二类买家就是非强制参与碳交易的控排企业。虽然他们本身不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也会耗电、用纸。这些间接活动也会产生碳排放。我们把这种企业日常生产产生的碳排放叫做碳足迹。如果后续国家规定每个企业要达成碳中和,那企业就需要购买一些核证减排量用于抵消自己产生的碳足迹。

第三类买家就是个人投资者。有些企业或个人购买了核证减排量,但不注销,而是用来投资。这也是可以的。未来,随着碳市场的成熟,碳市场的投资会成为很多投资者的一个新选择。

目前我国有1万多人参与了试点的碳市场。

个人参与碳市场有三种方式:

1、直接在碳市场试点开户参与交易。但这种方式对个人设有门槛,要求自然人有10万至100万的金融资产,还要证明自己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风险识别能力。

2、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国内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参与了碳交易。交易市场里超过一半的交易是投资机构和个人贡献的。我自己建议个人不懂就不要参与这类交易。

3、形成一个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果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碳账户,那么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碳排放限额。如果你现在形成了一个低碳的生活方式,那么在碳账户启动以后,你就会积累大量的碳积分,你就会有收益。

至于哪些行为能获得碳积分?到时候肯定也会有一个标准。像现在支付宝做的蚂蚁森林,你线上缴费、运动、坐公交、骑共享单车都可以获得绿色能量。未来可能就可以获得碳积分。

养成绿色出行很有必要,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可能你觉得一个人能省多少,但如果每个人都省一点,乘以14亿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我国制定的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完成碳中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是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付出才能实现的。

资料参考:

得到《碳交易10讲》

最新回答
活力的跳跳糖
忧心的指甲油
2025-04-22 06:58:51

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 配额 ,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什么是配额和CCER?

配额的概念比较好理解,政府发放给控排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的排放情况可以相互买卖交易,当企业的配额富余时,就可以在碳市场售卖,当企业的配额不足时,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碳配额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碳交易试点地区按5%-10%的比例以CCER作为碳配额的抵消指标。

配额与CCER之间有什么关系?

(1)配额和CCER的来源不同

企业的配额一般是通过政府免费发放或者拍卖得到的,而CCER是减排项目产生的,是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获得的。就目前而言,CCER项目开发包含了十种:林业(森林、竹林)、草原、耕地、海洋、冻土、岩溶、风力、光伏、沼气、生物质、废物处置(垃圾焚烧供热)。

(2)持有对象不同

配额的持有对象是控排企业,也就是说,只有控排企业才有配额账户,个人和非控排企业是无法开设配额账户的;CCER持有对象大多数为非控排企业,比如我们熟悉的风力、光伏、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企业。

(3)使用比例不同

企业在履约的过程中,以配额为主,CCER为辅。配额的使用量不受限制,但是CCER只能按配额的5%-10%进行抵扣。

(4)价格不同

在碳交易市场中,配额的价格一般高于CCER的价格,根据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CCER的价格一般为配额的50-70%。

(5)二者都是资产、可跨当前时点

配额和CCER都是企业的资产,具有可变现和流通等属性,不随时间的转移而消逝。也就是说,企业2021年的配额和CCER放在2022年也可以使用,不存在2021年的没用完到2022年就过期的说法。

如何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获益?

1、利用好 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政策

举个例子:

A、B公司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配额发放规定,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为100万吨/年(碳配额),到年底履约期前,A公司通过节能改造,经过专业第三方机构核查,A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80万吨,B公司则未做什么节能减排工作,经核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0万吨。

A企业: 我们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了80万吨,还有20万吨的富余,那我们就可以卖出这20吨富余的配额获益了?

A企业最优质的做法是,利用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5%,这样富余的配额就变成25万吨可交易,配额与CCER市场价差在5-10元左右,可额外获益25-50万元。

B企业: 我们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了120万吨,企业配额不足,利用CCER项目冲抵配额的5%,那B公司超出的20万吨碳排放量,可以通过5万吨CCER来冲抵,剩余超出部分15万吨再通过购买配额的方式完成履约,配额与CCER市场价差在5-10元左右,可替企业节省资金25-50万元。

2、选择好买入和卖出时机

企业需要关注碳交易市场上的供需关系,特别是履约期的临近,CCER的价格暴涨18倍,市场交易价格高达42元每吨,这个时候的购买成本就相对较高了,所以企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碳排放,低价买入所需的CCER,把企业的碳资产配置最优化。

甜蜜的棒球
热情的棒棒糖
2025-04-22 06:58:51
首先碳配额和CCER的来源不同,企业的配额一般是通过政府免费发放或者拍卖得到的,而CCER是减排项目产生的,是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获得的。

其次,这二者的持有对象也不同,配额的持有对象是控排企业,也就是说,只有控排企业才有配额账户,个人和非控排企业是无法开设配额账户的;CCER持有对象大多数为非控排企业,比如风力、光伏、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的企业。

还与就是使用比例不同,企业在履约的过程中,以配额为主,CCER为辅。配额的使用量不受限制,但是CCER只能按配额的5%-10%进行抵扣。

最后就是价格不同,在碳交易市场中,配额的价格一般高于CCER的价格,根据市场交易的情况来看,CCER的价格一般为配额的50-70%。

碳配额的概念比较好理解,政府发放给控排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的排放情况可以相互买卖交易,当企业的配额富余时,就可以在碳市场售卖,当企业的配额不足时,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碳配额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碳交易试点地区按5%-10%的比例以CCER作为碳配额的抵消指标。

舒心的钢铁侠
喜悦的棒球
2025-04-22 06:58:51

总体而言,碳交易市场(见图1)可以简单地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其减排;自愿交易市场则是从其他目标出发(如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社会效益等),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其目标。

1、配额碳交易市场

配额碳交易(见图2)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JI)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

1)欧盟碳排放配额

欧盟碳排放配额简单地说就是欧盟国家的许可碳排放量。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制定了国家分配方案(NAP),明确规定成员国每年的二氧化碳许可排放量(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标准相一致),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总排放量向各企业分发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没有使用完碳排放配额,则可以出售;一旦企业的排放量超出分配的配额,就必须从没有用完配额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

《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规定欧盟国家在2008—2012年平均比1990年排放水平削减8%,由于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和减排成本存在差异,为降低各国减排成本,欧盟于2003年10月25日提出建立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该体系于2005年1月成立并运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国家、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该体系的核心部分就是碳排放配额的交易。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共包括约12000家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能源密集度较高的重化工行业,包括能源、采矿、有色金属制造、水泥、石灰石、玻璃、陶瓷、制浆造纸等。航空业可能在2011年加入到这个体系中。

2)协商确定排放配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附件1缔约方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协商确定排放配额(AAU)。这些国家根据各自的减排承诺被分配各自的排放上限,并根据本国实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超出其排放配额的部分或者剩余的部分,通过国际市场购买或者出售。

协商确定的排放配额只分配给附件1缔约方国家(发达国家),因此很多东欧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等近年来由于制造业的衰退,成为排放配额市场的净出口国与最大受益国。东欧国家的排放配额盈余被称为“热空气”,由于这些“热空气”并非来自节能与能效提高而是来自产业缩水,所以大部分国家不愿意购买这些“热空气”,因为花钱购买这些配额似乎并不具有减排意义。

3)核证减排量

核证减排量(CER),指的是附件1缔约方国家(发达国家)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非附件1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所实现的核证减排量可经过碳交易市场用于附件1国家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的承诺。核证减排量是碳交易配额市场中最重要的基于项目的可交易碳汇。

4)排放减量单位

指联合履行允许附件1国家通过投资项目的方式从同属于附件1的另外一个国家获得排放减量单位(ERU)。附件1国家在2000年1月1日之后开始的项目可以申请成为联合履行机制项目,但是联合履行机制产生的排放减量额只在2008年1月1日之后开始签发,因此联合履行机制比起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相对不够充分。

2、自愿碳交易市场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见图3)早在强制性减排市场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由于其不依赖法律进行强制性减排,因此其中的大部分交易也不需要对获得的减排量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查。虽然自愿减排市场缺乏统一管理,但是机制灵活,从申请、审核、交易到完成所需时间相对更短,价格也较低,主要被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虽然目前该市场碳交易额所占的比例很小,不过潜力巨大。

从总体来讲,自愿市场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自愿市场碳汇交易的配额部分,主要的产品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开发的CFI(碳金融工具)。自愿市场碳汇交易基于项目部分,内容比较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计划和系统出现,主要包括自愿减排量(VER)的交易。同时很多非政府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产品,比如农林减排体系(VIVO)计划,主要关注在发展中国家造林与环境保护项目;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联盟(CCBA)开发的项目设计标准(CCB),以及由气候集团、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碳交易联合会(IETA)联合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量认证标准(VCS)也具有类似性。至于自愿市场的无碳标准,则是在《无碳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的一套相对独立的四步骤碳抵消方案(评估碳排放、自我减排、通过能源与环境项目抵消碳排放、第三方认证),实现无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