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板热压时产生缺陷有什么?
胶合强度低主要是胶的质量不好造成的。热压条件没有控制好,如热压温度低,压力不足,胶压时间太短也会出现这种缺陷。单板含水率过高,涂胶量不足,单板质量差,陈化时间太长或太短,也会降低胶合强度。鼓泡和局部开胶其原因是降压速度太快,胶压时间不足,单板含水率过高,涂胶时有空白点或单板上有夹杂物、粘污、或使用松木单板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的。胶合板翘曲是由于胶合板的内应力较大引起的。原因是表背板含水率不一致,不同树种单板搭配不合理、单板有扭纹、个别热压板温度不够、板堆放不平等。边角开胶造成这种缺陷原因是压板边角磨损造成压力不足,每个间隔里的板坯边角未对齐,装板时板坯放得歪斜受压力不均,单板边部旋切时压榨程度不足,胶接力弱,边角缺胶,胶过早干涸,压板局部地方温度低等。透胶原因是胶液太稀、胶量过大、单板背面裂缝太深、单板含水率过高、陈化时间和压力过大。芯板叠层和离缝其原因是人工用零片排芯时预留缝隙过大或过小,装板时芯板错位或重叠,零片边部不齐等。
按生产胶合板的树种和胶合板的幅面,根据工艺规定的单位压力计算出表压力,在装压以前调整好表压力。每块压板在装压以前应进行清洁处理,除去胶污和其他脏污,使压板平整光洁。板坯在运输和装压过程中不得串动,避免出现叠离和黑边现象。装压必须做到稳,准,快,在装压的同时,在卸板一侧应做好对压工作,即做到板坯位于压板正中间不偏斜,上下板坯对齐,对压也要做到稳准快。并将板坯中串动了的单板调整好。没有自动计时的压机,一定要记好时间,保证热压时间。压板要保证一次闭合,分段闭合会影响胶合质量。
不知道你的压机是不是新的。
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1:整体升温慢,蒸汽压力低,管道直径小。
2:汽包孔径堵塞,尤其是老压机常见,个别的是加工工艺问题,钻孔偏差。
3:回水不畅
4:包上是不是垫有铝板或者镜面板或缓冲垫等附着。
1、内部部分地方含水量差别造成的变形
胶合板生产制造中,如刨花板的碎料、中密度纤维板的纤维部分地方干燥不匀称,或在施胶全过程中不匀称。胶合板生产制造中单板涂胶不匀称等。存在着含水量差别、胶的固化及含水量的蒸发各有差别,其应力是不匀称的,从而造成变形。
2、热压工艺不当或压机自身影响造成的变形
胶合板在加压全过程中,因为压机自身的条件,如压板变形,个别热压板温度不足等,或压力不匀称等造成的变形,或者热压工艺掌握不当、温度太高或太低、压力太大等而造成的变形。
3、构造不对称造成的变形
构造不对称是造成板子内应力的一个关键要素。胶合板的中板上下两面从树种、单板纤维排布方位、厚度、含水量、层数,及生产制造方式不相同,或者单板有扭纹等,也是造成翘曲变形的关键原因。
二、胶合板变形如何恢复
1、胶合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胶合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胶合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胶合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胶合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胶合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胶合板变形
2、胶合板的胶粘住钢板,再分:a、冷热脱不了(胶水未曾固化完全),b、热脱不了,冷可以脱(冷却工艺)。
3、胶合板表面形成(类似玻璃亮平面)镜面,吸附住钢板,可以用木条捅开(胶水配方及压型工艺)。
或者其它不脱模,这些细节找出来一起分享一下。
由3层或多层(一般为奇数)单板组合并使相邻单板的纤维方向垂直胶合而成的一种木质人造板。特殊情况下也有制成4、6层等偶数层的。胶合板由于具有幅面大、变形小、不易翘曲、横纹抗拉强度大、施工应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家具、车厢、造船、军工、包装及其他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简史
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埃及首次用手工锯切木材方法制成单板。600多年后,他们开始用单板作贴面材料来装饰宫廷家具。公元前1世纪初,罗马人已掌握单板制造技术与胶合板制造原理。1812年,法国首先发明了单板旋切机,10年后,经过改进的旋切机已在工业生产中正式使用,性能日益完善,从而促进了胶合板工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德国建成了第一家胶合板工厂,开始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1914年以后,胶合板已成为一种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胶合板生产发展极为迅速,设备不断更新,产品品种增多,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中国胶合板工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但工厂规模很小,设备简陋。50年代扩建和新建了一批胶合板工厂。1956年前后开始合成树脂生产,促进了胶合板工业的发展。到了70年代,开始改进生产工艺,首先着眼于中板整张化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喷气式单板干燥机也在生产中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合板热压开始采用无热板工艺。至80年代,出现了“涂胶—配板—垫压”半连续化生产,随着合板预压工艺的应用,适应预压工艺、具有初粘性的脲醛树脂胶也得到了开发与应用。
胶合板树种
中国胶合板工业使用的树种,可分为用于旋切单板和刨切薄木两大类。①生产旋切单板的主要树种有水曲柳、椴木、黄波罗、柞木、荷木、杨木、楸木、桢楠、桦木、枫香、枫杨、丝栗、桤木、槭木、云杉、马尾松、云南松等。②生产刨切薄木的主要树种有水曲柳、黄波罗、柞木、核桃木、梓木等。此外,胶合板生产中还采用一些南洋木材和非洲木材,其中主要树种有柳安、阿必东、克隆等。
胶合板使用的胶粘剂
胶合板工业中常用的胶粘剂有蛋白质胶和合成树脂胶。也有使用少量橡胶类胶粘剂,一般制成压敏胶粘带使用。蛋白质胶中,皮骨胶用于制造修补单板用的胶纸带,其他蛋白质胶用于胶合板制造。合成树脂胶的种类很多,但用于胶合板生产的主要有脲醛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中国以脲醛树脂胶应用最多。(见木材胶粘剂)
胶合板的性质
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质可用含水率、密度、胶合强度等说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普通胶合板的结构、含水率、质量三方面作出规定。结构:相邻层单板的纹理应互成直角;相对于中心层互相对称。含水率:应在12~14%之间。质量:成品应用矩形直边和明显的棱角;对于每一名义厚度,单板的最少层数应遵照有关规定。
中国胶合板国家标准规定:①含水率。Ⅰ、Ⅱ类胶合板含水率6~14%;Ⅲ、Ⅳ类胶合板8~16%。②密度。胶合板的密度大于同树种的木材;胶合时的单位压力越大,则胶合板的密度也越大;木材在高温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热压胶合比冷压胶合压缩率越大,胶合板密度也越大。③胶合强度。Ⅰ、Ⅱ类胶合板,椴木、杨木、赤杨≥0.70兆帕;水曲柳、荷木、枫香、槭木、榆木、柞木≥0.80兆帕;桦木≥1.00兆帕;马尾松、云南松、落叶松、云杉≥0.80兆帕。Ⅲ、Ⅳ类胶合板≥0.70兆帕。
如果测定胶合强度试件的平均木材破坏率超过80%时,则其胶合强度指标值可比上面规定的指标值低0.20兆帕。符合胶合强度指标值规定的试件数等于或大于有效试件总数的80%时,该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判为合格品。
胶合板的用途
由于胶合板具有很多优点,因此,胶合板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Ⅰ类胶合板主要用于航空、船舶、车厢、混凝土模板、包装以及其他要求耐水性、耐气候性好的场所;Ⅱ类胶合板主要用于车厢、船舶、家具、包装及建筑内部装修等方面;Ⅲ类胶合板主要用于家具、包装及一般建筑用途;Ⅳ类胶合板主要用于包装及一般用途。根据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纺织、电气等工业部门的特殊要求,还可生产一些供专门用途的胶合板等。
生产工艺
胶合板的表层单板称为表板,外观质量较好的那个表板称为面板,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侧表板称为背板。纹理方向与表板纹理垂直的内层单板称为芯板,而纹理方向与表板纹理平行的内层单板称长中板。单板是用旋切、刨切、锯切方法制成的薄板。
胶合板的主要生产工序有:原木截断;原木水热处理;剥皮与木段定心;单板切削加工;单板干燥;单板剪切与修整加工;涂胶与组坯;预压与热压;裁边;刮光或磨光;检验、分等及包装等。
趋势
①胶合板工业现在面临木材资源短缺、材质下降等问题。因此,今后胶合板生产势必大量利用小径材和低质材,大力开发利用速生树种,在工艺技术及设备上要有较大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为实现高效利用小径材、短材、低质材,生产大幅面胶合板的目的,对单板纵接及合板纵接技术将有待进一步的改进。②以单板制成的产品主要将向装饰性方向发展。装饰贴面用的薄型单板,花色繁多的组合单板,势必将成为单板生产的主要方向,使数量有限的珍贵木材得到更高的使用价值,提高珍贵木材的出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