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过“森林里的小木屋”是谁写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罗兰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每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小木屋’,走进罗兰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提琴声和妈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好希望有一个小女儿,我会常常给她讲罗兰故事;等她长大一定能像罗兰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也一定会像罗兰的爸、妈一样,哪怕是身边最艰难困苦的境地,也要将最美的琴声,最美的微笑送给我的女儿,让她在每一个夜晚,穿着洁净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编辑手记
小木屋讨论设计:
罗拉一家的圣诞节过得特别有滋味,能说说给你印象深刻事情吗?
罗拉的爸爸是个很能干的人,尤其木匠活非常出色,能详细说说其中一两件吗?
在小木屋系列中人和动物有着非常和谐的关系,能举一两例子吗?
草原是美丽的,但是隐藏了很多凶险。看看能列举多少种罗拉他们遇到的自然灾害。
小木屋中有很多简朴而又深刻的生活感言,比如罗拉一家几乎两手空空的离开印地安区草原的时候,罗拉爸爸说他们带走的比留下的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
爱得华先生是罗兰一家最好的朋友,能说说他们间感人的故事吗?
小木屋中有不少笔墨描写了狼群,能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大草原上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非常丰富的,说说他们是怎么自娱自乐的吗?
——萝卜探长
内容简介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劝,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罗兰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成员全美仅三个)。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文学作家,罗兰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在《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这套书的插图由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贾士·威廉斯绘制。贾士·威廉斯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桥下一家人》等名著配图。在《小木屋》这套书中,贾士·威廉斯的插图精确地再现了拓荒年代人们的生活,富有美感,充满诗意。
作者简介
罗兰·英格斯·怀德,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从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毕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现均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目录
序
1 离开大森林
2 渡溪
3 在草原上过夜
4 草原上的一天
5 盖房子
6 不再赶路了
7 被狼群包围
8 坚固的门
9 新壁炉
10 小木屋大功告成
11 来了两个印第安人
12 挖井
13 母牛和小牛
14 印第安人的营区
15 热病
16 烟囱着火了
17 爸到镇上去
18 友善的奥萨格人
19 圣诞老公公的礼物
20 深夜里的尖叫声
21 印第安人聚会
22 草原大火
23 日夜不停的呐喊
24 印第安人走了
25 爸的决定
26 挥别大草原
后记
书摘插图
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是小孩子或小婴儿,甚至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玛莉、罗兰和小宝宝琳琳的爸爸妈妈,就带着她们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了。他们驾着马车离开,让空空的小木屋孤独地留在林间的空地上,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曾见到这间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住的地方去。
爸说现在大森林里来了太多的人。罗兰常听到斧头砍树的重击声,那却不是爸的斧头声;她也常听到射击的回声,但那也不是爸的枪声。木屋旁的小路已经被人走成一条大路了。几乎每一天,罗兰和玛莉在玩的时候,都会惊讶地停下来,看着马车慢慢地、叽叽嘎嘎地沿着这条路走过去。森林里有了这么多人,野兽就待不下去了。爸也是,他喜欢住在一个野兽不会害怕的森林中,他喜欢看着小梅花鹿和鹿妈妈从树阴之间好奇地望着
他,也喜欢看懒惰的大胖熊在田里吃野草莓。
在冬日漫长的夜晚,罗兰听到爸对妈提起西部的大草原,爸说西部的土地很平坦,那里没有树,青草长得又高又密,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就好像生活在牧场一样不愁吃喝。那一片草原延伸到你看不到的远方,除了印第安人,没有其他人住在那儿。
冬天快要过完了,有一天爸对妈说:“既然你不反对,我决定要去西部看看。有人出价要买我们的小木屋,如果我们现在就卖,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有了钱,我们就可以出发到一个新的地方。”
“噢,查尔斯,我们非得现在就走吗?”妈问他。天气还很冷,他们的小木屋里又暖和又舒服。
“如果我们今年要去,现在就得走。”爸说,“等到密西西比河的冰开始融化,我们可就过不去了。”
于是爸就卖了小木屋,也卖了母牛和小牛。他砍下山胡桃树的树枝,绑在马车上,再把这些树枝弯成半圆形,来做篷车的骨架,妈帮他把帆布撑开来,绑到骨架上去。
有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妈轻轻地把玛莉和罗兰摇醒,在炉火和烛光下帮她们洗好脸,梳好头发,穿上暖和的衣服。在她们红色的法兰绒长内衣外,妈帮她们套上羊毛衬裙、羊毛连衣裙,又让她们穿上羊毛长袜,还有外套及连着外套的兔皮帽和红色的毛线手套。
除了床、桌子和椅子,小木屋里的东西几乎都搬上了篷车。不过有些东西他们不需要带,因为爸还可以做新的。
地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雪,空气很冷,四周寂静无声,天还是黑的。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可以看见几颗寒星,不过东方已经渐渐发白。在灰暗的森林中,可以看见马车上的灯笼慢慢向他们靠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弟堂妹们都来了。
玛莉和罗兰紧紧地抱着她们的布娃娃,什么话也不说。堂弟妹围在旁边看着她们,奶奶和几个婶婶抱着她们亲了又亲,和她们道别。
爸把他的枪挂在帆布篷架上面,这样他能很快地从座位上把枪拿到手,他把弹药袋和火药筒挂在枪下。然后,他还把小提琴盒仔细地放在枕头中间,以免一路颠簸,把小提琴震坏了。
叔叔帮爸把马匹套到马车上,叔叔婶婶要堂弟堂妹亲亲玛莉和罗兰,和她们说再见,堂弟堂妹都照做了。爸把玛莉和罗兰抱上了篷车,把她们放在篷车里的床铺上,接着,他扶妈爬上篷车前面的座位。然后奶奶走过来,把小宝宝琳琳交给妈抱好,爸也跳上车,坐在妈旁边,他们的牛头犬阿吉则在篷车下跑来跑去。
他们离开了小木屋,小木屋的百叶窗都关上了,所以小木屋看不见他们离开的情景,它被围在竹篱笆里,静静地站在两棵树的后面。夏天的时候,玛莉和罗兰常在这两棵橡树下玩耍。他们越走越远,最后连小木屋也看不见了。
爸告诉罗兰她们,等到了西部以后,可以看到“帕普斯”。
“什么是帕普斯?”罗兰问爸。爸回答说:“帕普斯是一个小小的、红彤彤的印第安婴儿。
遛娃的最好去处当然是大自然,然而挣脱不掉城市喧嚣和社交圈的大人又无法常驻大自然,于是人们便生发出对大自然的许多憧憬和对慢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想象里或许只有大自然的清新与自由,而忽略了它的宁静与孤寂,但是有一个人把在大自然中散步当成了工作,把观察当成了享受,把孤独当成了财富,他就是19世纪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很著名,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散步、观察自然、思考人生,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美国插画家D.B.约翰逊以这些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五本图画书,分别是《亨利徒步去菲奇堡》《亨利去爬山》《亨利盖了一座小木屋》《亨利的工作》和《亨利的夜晚》。这里的亨利指的就是亨利·戴维·梭罗。表达了一位商业插画家渴望从忙碌中享受绘画本身的愿景。
“如果我能享受一年四季带给我的陪伴,那么生命就不会成为我的负担”,“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瓦尔登湖》中的名言表达了梭罗对大自然的关怀和简约的人生态度,在约翰逊的画笔下,这种精神更是一目了然。
约翰逊还融入了文学创作的手法,在《亨利徒步去菲奇堡》中,他在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亨利和朋友都去菲奇堡看乡村风景,但亨利选择徒步去,而他的朋友选择先工作,赚够了钱后买火车票去。他们决定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目的地。在《亨利的工作》中,亨利告诉他散步时遇到的每一个人“我正要走路去工作呢”,直到读者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么。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也会出现在这几本书中。瓦尔登湖的湖、林、地等都是爱默生的财产,1841年至1844年以及1847年至1848年期间,梭罗大部分时间都在爱默生家居住。他也曾亲手建起小木屋,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在《亨利盖了一座小木屋》中,梭罗的朋友奥尔特科和爱默生的妻子莉迪亚都有“出镜”。
梭罗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诗人,还是一位土地测量员和博物学家。1862年,在一次野外测量树木年轮的时候,因为赶上了下雨,他患了支气管炎,加重了他的肺结核,就此走完了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年仅44岁。
《亨利的夜晚》是亨利系列最新上市的一本。[美]D.B.约翰逊 著/绘,杨家盛 译,魔法象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适读年龄:3+
书评君今天带你看的这篇文章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张迅,他对约翰逊图画创作上的特色进行了更多点评,从中可以看出梭罗和《瓦尔登湖》对一位商业插画家的影响。
01
用巧思向孩子介绍梭罗的思想
在过去100年里,北美的插画师逐渐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商业机制。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不同媒材、各种风格的插画。广告商或者编辑找到他们,常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作品。这些插画师一般都有鲜明的创作特点、熟练的绘画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敏感的文字感受力。
D.B. 约翰逊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他的绘画充满理性,目的性很强,为各种期刊文章提供了妥帖的图像阐释。在近20年的商业设计生涯中,约翰逊一直对客户“照顾周到”,以“享受工作”作为绘画的乐趣所在。直到创造出亨利这一形象,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准备在绘画中“好好徒步”一番。
亨利的原型是亨利·大卫·梭罗,一位对美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家。170多年前,他用一把斧头在瓦尔登湖畔造了一座小木屋,每天在光影摇曳的森林里尽情散步。梭罗是约翰逊的偶像,所以约翰逊笔下的亨利也长着一头杂乱的头发,一圈硬邦邦、锯齿样的络腮胡,一对长条状、似乎永远瞪着的澄澈眼睛——这些都是梭罗的典型特征。
《亨利徒步去菲奇堡》中,亨利和朋友相约去看乡村风景。
《亨利徒步去菲奇堡》是亨利的第一次出场,他和朋友相约去菲奇堡。朋友微胖,长着两颗无神的小豆眼,腰间别着暗示“慢慢走”主题的怀表。他不管做什么事都心急火燎,不懂得享受徒步生活,这些行为都衬托出亨利的睿智善思。于是,亨利就迅速成为一位聪明而无害的图画书明星。
有读者来信,感谢约翰逊用巧思向孩子们介绍了梭罗的思想。信中提到了梭罗因拒绝交税而被捕入狱的“不雅”经历,认为真实的梭罗不只是在徒步中自拍的表演者,还是扎扎实实在生活中思考和实践真理的哲学家,是反对奴隶制、秉持“公民不服从”信仰的斗士。
《亨利去爬山》中,亨利的一次牢狱之灾。
约翰逊收到信后,立马创作出《亨利去爬山》作为答复。亨利得去说“想都别想!”,得去坐牢,但即使坐牢也能神游。他在神游中遇见一位脚戴镣铐、裤打补丁,却和他平起平坐的黑奴兄弟。他们相互祝福,临别时朝对方招手,似乎在说,“好好享受奔向自由的旅程”。“好好享受”这句话在山谷中回响,在书页间连绵不绝。“去菲奇堡”和“去爬山”虽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却是一个整体,“好好享受”的主题贯串两本书。
瓦尔登湖并非是逃避工作的圣地,梭罗的隐遁生活是对哲学理想的实践,是在寻找生命的本真意义。这也是一种工作,这样的工作即使艰苦危险,他也无所惧怕。在亨利心里,翻山越岭追求自由的旅行者朋友正是在做这样的工作;而在约翰逊心中,对象征黑奴的旅行者的怜悯甚至超越了“好好享受自由的旅程”本身,政治意义似乎大于哲学意义。这还是充满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梭罗思想吗?也许未必。但又有什么关系?约翰逊在这里抛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梭罗的声音100多年后的回响还是他的声音吗?
亨利被关进监狱却从在墙上的作画中获得了“爬山”的自由。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回答是:“回声,在某种限度内还是原来的声音,它的魔力与可爱就在此。它不仅把值得重复一遍的钟声重复,还重复了林木中的一部分声音;正是一个林中女妖所唱出的一些昵语和乐音。”
比起“菲奇堡”工整的绘图,“去爬山”的色彩更鲜明,构图更具动感, 情感 更饱满,亨利硬挺挺的络腮胡造型似乎也更亮了。我常想,商业化气息浓厚、充满务实精神的美国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何以大家要把这位遗世独立的“刺儿头”梭罗尊为精神基石呢?也许因为他居于现实的另一端,有了他,美国人的内心才会达到微妙的平衡,一如老子留给了拘谨的东方人任性潇洒的生活态度。这种矛盾或许能使人保持活力,让那些好好工作的“D.B.约翰逊们”在心中一直留着一份念想,也潜藏着一股劲儿,不致被现实完全吞噬。梭罗会时刻提醒我们:你也一直想着去森林徒步吗?
说到森林,我们很容易想起另一位名字很像梭罗的法国画家亨利·卢梭。梭罗正在丛林散步的时候,他刚出生,然后规规矩矩地活了大半辈子,有一天突然操起画笔画起了森林。在他的作品中,各种植物密布,动物穿梭其中,一切都充满了原始力量。毕加索看后吓了一跳,以为这位卢梭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丛林里生活。一个世纪以后的约翰逊也在森林里徒步,然后 走进画室好好工作。不管是梦中的森林还是现实中的森林,它们可能都充满魔力。那么,约翰逊会在森林中采集到什么呢?
旅行者虽脚带镣铐,但内心很快乐。
02
把梭罗的生命体验融入五次的绘本创作中
约翰逊使用的是美国商业插画中比较常见的绘图手法:平面的几何卡通造型、矛盾空间的设计、饱满的构图。他们常用丙烯颜料平涂设色,在此之上用喷绘创造出阴影和渐变的特效,最后用彩铅补笔以达到增加质感、混合颜色或刻画细节的效果。喷绘是把颜料调稀倒入一把精致的喷枪,然后借助气泵的力量,把颜料喷射出来的一种绘画手法。画家可以借助喷枪上的开关、枪嘴与画面的远近距离、倾斜角度,控制颜色的渐变效果和颗粒的粗细。
这种手法有着十足的工业绘画特征。约翰逊的绘画过程就像车间里的工序,一道接着一道,严谨精确。当然也有发挥的余地:人们喷绘时,可以借助遮挡手法,绘制出清晰的边缘线,或者柔软的渐变界限。在以亨利为主角的五本书里,约翰逊用遮挡手法灵活地在书中的服装、叶片、地面上制造出各种皱褶和阴影,这是他的创意所在。
不过此时约翰逊的绘画还是更像一件产品,远不似卢梭的作品那般恣意纵情。其人物常用 规则的直线或曲线概括,丰富的森林植物常常被处理成三四款简单的样式,画中的一切都显得规整、齐一。这真的是野外的森林吗?或许 “好好工作”了 20 年,准备在绘画中“享受徒步” 的时候,约翰逊还是放不下习惯的安全感。
他也试着去玩些花样,比如借用立体主义的手法组织画面,让亨利在牢房的墙壁上穿行,或者借用喷绘的遮挡手法去切割画面,创造出空间交错的效果。但这一切看起来总有点儿像折纸 游戏 。约翰逊用各种元素把画面塞满,让他感兴趣的似乎不是这些森林里的元素——他正在负责任地好好工作,把自然景物组织整齐、围绕在聪明的亨利周围——可能他关心的只是亨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梭罗。也有可能,他在聚精会神于自己的工作。
亨利亲手盖的小木屋不大,他却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
在完成四本之后,约翰逊暂停了该系列的创作,似乎已经讲完了梭罗的故事。五年后,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又推出了第五本以亨利为主角的图画书——《亨利的夜晚》。因为用电脑喷绘代替了传统喷枪技法,约翰逊有了更多试验技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象征梭罗的亨利似乎不再是被急于歌颂的形象,梭罗的生命体验在约翰逊一次又一次的“徒步”中开始浮出水面。睡不着的亨利让出了主角位置,光线取而代之。月光透过树叶洒落的斑点、丛林中小溪的波光、雨水里错落的折射光线、清晨斜入房间的阳光——全书中洒满了瞬间变幻的光影。亨利的造型融化其中,物体的刻意描画开始让 位于气氛的渲染。约翰逊或许找到了自己的森林魔力。
如果说“菲奇堡”是约翰逊徒步的开始,还只是做好“享受徒步”的这一“工作”而已,那《亨利的夜晚》就标志着作者向前走了一长段,开始享受徒步的过程。但最终,“菲奇堡”在哪儿呢?我也不知道。亨利找到了,梭罗琢磨了很久,相信约翰逊也会找到的。 好好享受你的徒步,别着急,朋友。
撰文 张迅
编辑 申婵导语校对 郭利
罗兰的一家,每一个都演绎着人性的光辉。爸爸,一个真正的男人,勇敢的拓荒者。他骑着马,挎着枪,会打猎会做木工,能拉小提琴,任何危险都能安全地擦肩而过的英雄。在一辆启程和行进的有篷的马车里,他用力气来开辟,用智慧来保护。他诗一样地在草原上造起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地板,有壁炉,有那美丽的大床,门外有井,井里那清凉的水让罗兰姐妹欣喜若狂,有马槽,他们喝上了牛奶,吃上了自自己种的马铃薯……罗兰的爸爸造起一幢房子用的是写出一首诗的功夫,脸上洋溢着也是一首诗的笑容,从头到脚都是优雅。他把跋涉过程中的所有困难都化险为夷,当他们惊恐地回过头来时,那些擦肩而过的困难不过就像一片树叶,轻轻地落在地上。
罗兰依恋自己的爸爸,她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爸的小提琴声。那琴声轻轻地荡漾在朦胧的月色中,那样的甜美、安详而遥远。在空阔的大草原上,每一个音符会传到很远很远,那深广的夜色和满天的星斗也沉醉在美妙的小提琴声中。在小提琴声中,罗兰看到了爸爸的微笑,爸爸藐视困难的微笑,爸爸对未来的向往。
妈妈,一个有诗意的女人。虽然一路充满颠簸,一路充满危险,到了大草原上,小木屋也显得那样的简陋,但她把每一天都过得那样的精致而富有诗意。妈妈在草原上把咖啡豆磨成粉,煮得滚烫、喷香,是刚烤的面包和玉米饼,还有鲜美的肉汤,迁徙路上的一天三餐也是系上餐巾开始的,罗兰她们穿着的衣服母亲都用熨斗用心地烫过!这真是一个在困难面前诗意生活的母亲。她知道不管在哪里自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力量,也知道生命要诗意地安顿。在困难面前,她微笑着告诉罗兰,任何挫折都应该坦然面对。
困难和挫折可以让人们摔交,但我们会在那跌到的地方站起来,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去。罗兰一家一路上的历经艰辛,却从未想到放弃,他们的那种乐观,那种自信,使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之中披荆斩棘,把困难当成财富,用快乐战胜困难。
我是推荐。成年人阅读一下!这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故事,一个拓荒者的故事。它是一本多么质朴的书,质朴的故事。一个质朴年代的迁徙和新的日子的开始。那是只要有一辆带篷的马车和一条英勇的狗就可以日以继夜的事情,那是只要有一个很像男人的父亲任何危险都只是擦肩而过的路途。回过头看,那擦肩而过的不过像一片树叶,落在地上!孩子们阅读一下吧,感受罗兰一家的乐观,自信,让它化为前进的动力。
小木屋还有更多的系列,如《农庄男孩》、《大森林的小木屋》、《草原小镇》……这是一个女人到了65岁以后开始学习了写出来的小说。这个叫罗兰的女孩子、老婆婆,后来写了一系列的小木屋小说。这个老了以后开始写作的女孩、婆婆,成了美国人的骄傲。她写出来的全部的小说在美国的文学里每一部都有耀眼的光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一看。
草原上的小木屋
目录
目录
1 离开大森林
2 渡溪
3 在草原上过夜
4 草原上的一天
5 盖房子
6 不再赶路了
7 被狼群包围
8 坚固的门
9 新壁炉
10 小木屋大功告成
11 来了两个印第人
12 挖井
13 母牛和小牛
14 印第安人的营区
15 热病
16 烟囱着火了
17 爸到镇上去
18 友善的奥萨格人
19 圣诞老公公的礼物
20 深夜里的尖叫声
21 印第安人聚会
22 草原大火
23 日夜不停的呐喊
24 印第安人走了
25 爸爸的决定
26 挥别大草原
后记
作者:(美)罗拉·英加尔·槐尓特 著,贾士·威廉斯图,温淑真 译
ISBN:10位[7807262451] 13位[9787807262459]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定价:¥29.00 元
草原上的小木屋
作 者: (美)罗兰·英格斯·怀德 著,伍厚恺 译,毕生工作室 图
出 版 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186000
版 次: 1
页 数: 226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7269281
包 装: 平装
分类: 图书 >>少儿 >>儿童文学 >>小说
定价:¥29.00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草原上的小木屋》[1]是美国经典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罗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血完成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
《小木屋》系列小说。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潮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罗兰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成员全美仅三个)。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文学作家,罗兰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在《小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这套书的插图由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贾士·威廉斯绘制。贾士·威廉斯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桥下一家人》等名著配图。在《小木屋》这套书中,贾士·威廉斯的插图精确地再现了拓荒年代人们的生活,富有美感,充满诗意。
多彩暑假生活手抄报
盼来盼去,终于盼到了渴望已久的暑假生活,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多彩暑假生活!下面带来多彩暑假生活手抄报,欢迎阅览!
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
暑假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啊!
爸爸妈妈带着我玩了许多地方。比如说凤凰山庄主题乐园和九龙湖等,看遍了各种各样的风景。下面我就介绍九龙湖吧。
首先我们坐游艇去猴岛看猴子,在游艇上,我看见船快速地行驶着,船旁和船后都溅起了水花,啊!真是又凉快又清爽。到了猴岛,我找遍四周都看不到猴子,就从妈妈包里拿出一袋花生。管理员说:“你要一点一点地给它们吃。”正说着,从树林里,山里涌出一大群猴子,向我扑来,我的手开始不听使唤了,把花生到处乱扔,猴子好像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了,便把自己毛绒绒的尾巴翘得很高,得意洋洋地吃着花生。我也不甘示弱,使劲地撒着花生,撒完了就牵着爸爸的手,鼓足了勇气,继续向前走去。在路上,我看见了珍珠鸡,花果山和水帘洞,看见清澈见底的泉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我就该回家了。
这一天真是丰富有趣啊!
小学暑假读书计划一年级推荐
1《文字的奥秘》(3册)本书曾获台湾2001年“好书大家读”大奖。
2《阿罗系列》(7册)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图画书之一。中文版包括《阿罗有枝彩色笔》《阿罗的童话王国》《阿罗漫游太空》《阿罗的ABC》《阿罗在北极》《阿罗在马戏团》《阿罗房间要挂画》7册。
3《猜猜我有多爱你》世界性的经典图画书,全球销量高达1500万册以上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本最佳儿童书之一。
4《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5册)包括《小鼹鼠的土豆》《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窝鸟》《小怪物》《小灰兔找朋友》《红鞋子》5册。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小猪唏哩呼噜》小猪唏哩呼噜一部非常适合大声读的长篇童话,作者孙幼军、插画家裘兆明分别获得1990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与画家的提名奖。
二年级推荐
1《比得兔的世界》(5册)英国艺术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1866-1943)创作的全部图画书作品。
2《恩德童话绘本》(7册)包括《犟龟》《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吃噩梦的小精灵》《光屁股大犀牛》《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出走的绒布熊》《月圆夜的传说》7册,前6册是再版。
3《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包括《小尼古拉》、《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小尼古拉的暑假》、《小尼古拉的烦恼》、《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5册。
4《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国儿童文学大师达尔的一部妙趣横生的中篇童话。
5《丁丁历险记》(22册)“丁丁历险记”是比利时漫画故事大师埃尔热(1907-1983)创作的系列漫画故事。
6《巨眼丛书》(10册)这套丛书系引进自法国著名的少儿科普出版社Nathan公司,到目前为止,“巨眼”丛书已经出版了150余种。该丛书不仅在法国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知名品牌图书。在法国,平均每年有6万个儿童购买这套图书,几乎成为每个儿童家庭的必备品。
7《彩乌鸦》系列丛书。这是2003年、200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一套德国的经典童话著作。
三年级推荐
1《父与子全集》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1903-1944)的不朽杰作。
2《晴天有时下猪绘本》(6册)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漫画家矢玉四郎创作的一套风格相当另类的图画书
3《草原上的小木屋》“小木屋”系列是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的9部带有自传色彩的经典名著的合称。
4《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英国儿童文学大师达尔是20世纪最受小读者们喜爱的作家,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他的作品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受欢迎的一部,连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也声称自己少年时代最喜欢这本书。
5《浪漫鼠德佩罗》本书曾获得200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曾一度位居亚马逊网站销售排行榜首位,被誉为“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优秀童话故事”。
6《我们去看海》这是一本用十四行诗体创作的儿童诗集,曾经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本诗集写了亲情、友情、乡情等,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此诗很讲究形式美和技巧性,更有音乐性。
7《新版神奇校车》(10册)这是一套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自然科学图画书,全球销售6300万册。
8《亲爱的汉修先生》国际大奖小说(注音版),本书曾获得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四年级推荐
1《爱心树》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节奏,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2《三毛流浪记全集》张乐平先生创作的经典漫画故事,完成于1949年。
3《时代广场的蟋蟀》本书荣获196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4《窗边的小豆豆》它还有个译名叫《窗边的小姑娘》。因为写了这本书,作者还被邀请担任了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
5《纳尼亚王国传奇》(7册)魔幻小说爱好者绝不能错过的经典。
6《魔法师的帽子》芬兰艺术家扬松创造的奇幻世界,扬松笔下的这些故事现在已拍成了卡通片在世界各地上映。
7《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是一部堪称“传世名作”的通俗历史故事集。
8《中国国家地理》上中下。这部作品以插图和文字有机结合的方式,以不同角度多种渠道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
五年级推荐
1《风中的柳树绘本》(4册)根据英国作家格雷厄姆的同名童话改编而成,由法国著名画家米歇尔·皮埃西编绘。原著又译为《柳林风声》。
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女作家蒙格玛利于1904年创作的儿童小说,1908年出版后,很快就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
3《夏洛的网》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
4《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本书系日本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曾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国际安徒生奖日本国内奖。
5《草房子》在这个略嫌喧闹的世界里,曹文轩是那种难得静心的研究者和创作者。他历年创作的多部少年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红瓦》、《细米》、《青铜葵花》,都保持着典雅的格调。
6《蓝色的海豚岛》它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为“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并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两项最高荣誉纽伯瑞奖和安徒生奖。
7《汤姆的午夜花园》1958年获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国际青少年图书委员会评奖团又授予这部作品以荣誉奖,推荐给世界各国。
8《你也能当发明家》这是一本为未来的发明家准备的书。
六年级推荐
1《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
2《第三军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少年小说代表作,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于1992年获IBBY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即安徒生奖颁奖机构)荣誉作品推荐。
3《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巅峰之作。它在德国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本自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来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话的女孩。她最终获得了哈佛的学位,并在国际讲坛上用自己也听不到的声音震撼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
5《人类的故事》美国作家房龙(1882-1944)的《人类的故事》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它的名字听起来很像是一本历史书。是的,它确确实实是一本介绍人类文明史(侧重于西方文明史)的著作,并且曾经一度被美国的中学采用为历史教科书。不过它获得的最高荣誉奖并不是历史学类的,而是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
6《昆虫记》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这个译本是一个优秀的节选本。
7《机器人短篇全集(上下)》你可以读到这位科幻大师兼科普大师的所有机器人短篇小说,大饱眼福。
8《哈尔罗杰历险记》(14册)自1951年一出版就大受读者欢迎,被译成多种版本,50多年来长销不衰。
9《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本书系日本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曾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国际安徒生奖日本国内奖。
10《草房子》在这个略嫌喧闹的世界里,曹文轩是那种难得静心的研究者和创作者。他历年创作的多部少年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红瓦》、《细米》、《青铜葵花》,都保持着典雅的格调。
11《蓝色的海豚岛》它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为“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并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两项最高荣誉纽伯瑞奖和安徒生奖。
12《汤姆的午夜花园》1958年获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国际青少年图书委员会评奖团又授予这部作品以荣誉奖,推荐给世界各国。
13《你也能当发明家》这是一本为未来的发明家准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