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防腐木 > 正文

说说开封的桥

烂漫的早晨
小巧的奇异果
2022-12-31 22:52:14

说说开封的桥

最佳答案
土豪的鞋子
伶俐的纸鹤
2025-04-20 14:39:24

陆福桥

开封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宋建都的160余年中,开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

北宋时期的都城东京,不仅以宏伟的皇家宫殿著称于世,以美丽的皇家园林流芳千古,以曲折环绕的河流带来水乡特色,而众多的桥梁星罗棋布于京城之间,为这座北方城市增添了几多生机几多神韵。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全盛时期。无论是桥的建筑结构或是营造技术,都较前代有新的发展和创新。世界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建造了一系列美丽的桥,这是国外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

斗转星移,时代运转,千百年后这些遐迩闻名的古桥建筑有的被埋于地下,有的已不复存在。但是,开封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如今,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桥梁密布在开封的河湖之上,不仅在交通上给人们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也使人们领略到它那美化城市的壮丽身影。

古桥复建装点旅游景区随着我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旅游景区相继出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仿古桥梁,如龙亭公园内的玉带桥,清明上河园的虹桥、吊桥,铁塔公园的曲桥,金明池公园的仙桥等。其中金明池公园的仙桥和清明上河园的虹桥都是以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和《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复建的。

虹桥首创于山东青州,宋仁宗明道年间,青州漳水上所架有柱的桥常被夏洪冲毁,一位曾当过狱卒的智者发明了以木材构筑大跨径、无桥柱的飞桥,数十年不坏。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北宋著名桥工匠师陈希亮仿照山东青州飞桥形状,在汴水上建了一座无柱飞桥,由于桥的中间部分高高拱起,远远望去,形如彩虹,因而称为虹桥。

虹桥设计技艺高超,不仅达到了我国木桥构造的最高点,而且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写下了较为浓重的一笔。

金明池内的仙桥,在临水殿之西数百步处,横跨在池南岸与水心五殿之间,桥南北长约数百步,桥面两边是朱红色的油漆栏杆,下面有四排雁柱支撑,中央隆起,若飞虹之状,谓之骆驼虹,可见仙桥与虹桥很相似,不过是因其规模要大于虹桥,才不得不“桥面三虹”、“下排雁柱”而已。这些桥梁的复建,使人们有幸目睹它当年的丰姿。

水系新桥

再现宋城风貌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开封的旅游资源,再现汴河昔日盛景,从2002年开始,投资兴建水系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河上有桥4座。位于东京大道至火车站道路桥为一孔拱桥,桥面宽30米,距河面高度在2.5米以上,在桥下河岸两侧各开有5米宽桥洞,以利行人经过。铁塔西街桥宽20米,也采用一孔跨越形式。内环路桥桥宽31米,形式与东京大道至火车站道路桥基本相同。最具特色的是龙亭东环湖路桥,桥型为3孔拱桥,拱顶距水面至少高2.5米,此桥为双身步行桥,如同两条白龙并列跨在河上。

正在紧锣密鼓实施的水系二期工程河道上,规划分布有6座市政桥梁和23座景观桥梁。6座市政桥梁全部为仿宋桥梁,由南向北依次为西司桥、板桥、陆福桥、金奎桥、孝严寺桥、天波桥。其中西司桥已经竣工并形成新的景观。在西司桥畔,辟建了绿地和公园,铺起了草坪,植上了树木,培育起花草,把西司桥打扮得四季长青,由春到秋花红柳绿。美丽的绿地、园景,吸引来众多的人们在此休憩、漫步。早迎朝霞、晚送落日,眼观鲜花芳草,耳聆笑语欢声。

尚待建设的“陆福桥”位于陆福街和西门大街交叉口,设计宽度40米,按照《东京梦华录》上描绘的“州桥”形象建造。“孝严寺桥”宽度35米,位于法院街和孝严寺街街口,古诗讲“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古代汴河与泗水相通,一脉相承,所以该桥设计参考了山东兖州泗水桥的实例。“天波桥”位于杨家湖南岸,与天波杨府隔岸相望。设计为大跨度的单孔拱桥,这样建好后游客从南向北进入杨家湖时,可以透过宽阔的拱洞观看天波府、龙亭等景点,桥洞成了“取景窗”,随着船行,船移景移,别有洞天,如同人间仙境。

长桥飞架

实现千年梦想

开封北依黄河,千百年来,如同一道天堑,阻隔南北交通,往来十分困难。“黄河害,黄河险,凌波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过鬼门关”。过去流传在黄河两岸的这首歌谣,是对黄河交通艰险不便的真实写照。在开封河段上建造大桥是全体开封人民的多年期盼,这个愿望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实现了。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北起封丘曹岗险工石坝,南抵开封县刘店乡租粮寨被称为“豆腐腰”的百年高滩。大桥全长4475.09米,宽18.5米,108孔,主桥上部结构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面连续。1988年2月10日开工建设,198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历时1年8个月,比原定工期提前16个月。

开封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充分显示了我国桥梁建设者的智慧和力量。由于桥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针对这些情况,大桥建设者们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密切结合起来,采取了桥梁建设新技术,有减少桥墩、缩短工期、利于排洪的优越性,是我国架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黄河”后浪推前浪。进入新世纪,交通部提出了建设从开封城区东部穿过的大(庆)广(州)高速公路项目。2004年9月,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项目实施遇到一定阻力的情况下,市交通局在省交通部门的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果断决策,大胆上马。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组织、建设,总投资20多亿元的开封黄河特大桥于2006年11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3.806公里,其中主桥长7838米。与第一座黄河大桥相比,该桥距离市区更近、等级更高,桥体更壮观,斜拉桥上7座高高耸立的索塔在设计理念上与开封作为七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相吻合,也预示着实现开封复兴的美好前景。两座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使我市的南北交通得到全面改善,也大大提升了开封作为中原公路主枢纽城市的地位。

立体交通

现代交通乐章

有一首谜语很有新意,谜面是:“远望长虹卧波,近看车辆如梭,天桥横跨无水,人流车流成河”。谜底:打一现代交通建筑设施。

谜语新颖入时,语中有物。读者朋友只要稍加思索,就能一语破谜:这是道路上的立体交叉桥。

立交桥,是改善交通的建设项目,也是美化城市市容的建筑杰作。立交桥的桥型有很多种,但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建桥工艺的优良传统:朴素而大方,凝重而端庄。

过去开封一直没有立交桥,1979年陇海铁路复线施工时,才建造了五一路、禹王台、羊尾铺3座立交桥。

五一路立交桥位于小朱屯,是五一路向南往郑州方向去的通道。其引道长从北到南420米,宽20米,其中快车道9米,慢车道及人行道每边5.5米。立交桥下洞口设计尺寸,中间宽9米,高5米,两边慢车道、人行道各宽5.5米,高3.5米。

禹王台立交桥位于古城东南,公园路和铁路北沿街连接处。过了立交桥不远就是禹王台公园东大门。桥的引道长从北到南269米,宽20米,其中快车道9米,慢车道及人行道每边5.5米。

羊尾铺立交桥位于羊尾铺,建设路往东,折向南去,往开封县去与铁路交叉处,立交桥引道长从北到南289米,宽18.9米,其中快车道8.9米,慢车道及人行道每边5米。

这3座立交桥的引道均为混凝土路面,引道栏杆,除了羊尾铺立交桥为砖砌栏杆外,其余两座均为混凝土栏杆。3座立交桥先后在1980年至1981年建成。

尽管这3座立交桥的建设标准不高,但却大大改善了我市陇海铁路沿线道口的交通状况。立交桥建成后,交叉口既不需交通民警留守在此指挥,也不用设置红绿灯实行断续式的通行。上层火车飞驰,下层各种车辆轻快、安全地穿梭,南来北往,呈现了一幅车流如水的立体画面。

随着我市公路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市先后建成了连霍高速公路开封至商丘段、日南高速公路开封境内段和大广高速公路开封境内段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这3条线路上,分布有多座立交桥,桥连路、路连桥,路如网而桥似珠,快速省时,不仅巩固和增强了开封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的地位,而且创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谱写了一曲现代交通的乐章。

最新回答
背后的自行车
俊逸的电脑
2025-04-20 14:39:24

拱桥【arch bridge】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我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城门等建筑的影响。因为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在古文献中,还用“囷”、“窌”、“窦”、“瓮”等字来表示拱。

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150米,宽约6.6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我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我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平坦的纤道多孔拱桥,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拱肩上有敞开的(如大拱上加小拱,现称空腹拱)和不敞开的(现称实腹拱)。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孔数上有单孔与多孔,多孔以奇数为多,偶数较少,多孔拱桥,如果当某孔主拱受荷时,能通过桥墩的变形或拱上结构的作用将荷载由近及远的传递到其它孔主拱上去,这样的拱桥称为连续拱桥,简称连拱;江浙水乡的三、五、七、九孔石拱桥,一般是中孔最大,两边孔径依次按比例递减,桥墩狭薄轻巧,具有划一格局,令人钦佩。由于桥孔搭配适宜,全桥协调匀称,自然落坡既便于行人上下,又利于各类船只的航运。杭州市城北的拱辰桥是三孔的一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有的桥孔多达数十孔,甚至超过百孔,如1979年发现的徐州景国桥,就有104孔,估计它是明清桥梁。多跨拱桥又有连续拱和固端拱,固端拱采用厚大桥墩,在华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都可见到,连续拱只见于江南水乡。按建拱的材料分有石拱、木拱、砖拱、竹拱和砖石混合拱。

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结构由拱圈(拱肋)及其支座组成。拱桥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则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以承受发生的力矩。按拱圈的静力体系分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前二者为超静定结构,后者为静定结构。无铰拱的拱圈两端固结于桥台,结构最为刚劲,变形小,比有铰拱经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普遍采用的形式,但修建无铰拱桥要求有坚实的地基基础。双铰拱是在拱圈两端设置可转动的铰支承,结构虽不如无铰拱刚劲,但可减弱桥台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地基条件较差和不宜修建无铰拱的地方,可采用双铰拱桥。三铰拱则是在双铰拱的拱顶再增设一铰,结构的刚度更差些,拱顶铰的构造和维护也较复杂,一般不宜作主拱圈。拱桥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板拱、肋拱、双曲拱、箱形拱、桁架拱。拱桥为桥梁基本体系之一,一直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拱桥建筑历史悠久,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以前达到全盛时期。古今中外名桥(如赵州桥、卢沟桥、悉尼港桥、克尔克桥等)遍布各地,在桥梁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适用于大、中、小跨径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更因其造型优美,常用于城市及风景区的桥梁建筑。

拱桥是我国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型式,其式样之多,数量之大,为各种桥型之冠,特别是公路桥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桥中7%为拱桥。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石料资源丰富,因此拱桥以石料为主。建于公元1990年,跨径120m的湖南乌巢河大桥,是当今世界跨径第一的石拱桥。我国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形式更是繁花似锦,式样之多当属世界之最,其中建造得比较多的是箱形拱、双曲拱、肋拱、桁架拱、刚架拱等,它们大多数是上承式桥梁,桥面宽敞,造价低廉。

箱形拱主要用于大跨径。四川涪陵乌江大桥,跨径200米,是我国已建成的最大跨径的箱形拱,跨径420米的万县长江大桥正在设计中,它将是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是我国首创并不断改进的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拱桥,它发源于江苏无锡,遍步各地,最大跨径当推河南前河大桥,跨径150米;桁架拱是在软土地基上为了减轻自重、改善拱上建筑与主拱圈共同作用,藉桁架原理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轻型钢筋混凝土拱桥,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当采用了预应力措施和悬臂拼装的方法,就形成一种悬臂组合桁架拱桥,正在建造的贵州江界河大桥,主跨330米,是国内最大跨径的在建拱桥。四川宜宾小南门大桥为跨径240米的中承式肋拱,是我国该种桥型的最大跨径。刚架拱桥是从简化拱上建筑着眼,利用斜撑将桥面最不利荷载位置的荷载传至拱脚,以改善主拱的受力,在江苏无锡建成了跨越大运河的三座跨径100米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在我国也建有一定数量的下承式钢筋混凝土肋拱,其中有的是系杆拱或刚拱刚梁组合拱,后者是跨径100m米的中承式无铰拱;我国还修建了一些钢拱桥及斜腿刚架桥。

我国在建造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实践中进行了拱轴线优化,混凝土徐变对混凝土拱内力重分布影响、连拱计算、拱桥荷载横向分布、各种形式拱桥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创立与完善、组合装配式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控制等研究。为了适应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混凝土拱桥,提出了组合桥台形式与其计算理论。在拱桥施工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如中小跨径拱桥以预制拱肋为拱架,少支架施工为主,或采用悬砌方法;大跨径拱桥则采取纵向分条,横向分段,预制拱肋,无支架吊装,组合拼装与现浇相组合的施工方法;此外,在采用无支架转体施工方法建造拱桥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我国古代拱桥

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桥为敞间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米,矢高7.23米,上狭下宽总宽9米。主拱券等厚1.03米,主拱券上有护拱石。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米和2.85米的小拱,以宣泄拱水,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栏槛望柱,雕刻着龙兽,神采飞扬。桥史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完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距今已有1387年。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美丽,雕刻细致生动,列代都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石拱因南北河道性质及陆上运输工具不同,所以改造不同。北方大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实腹厚墩厚拱。南方水网地区则为驼峰式薄墩薄拱。

北京宛平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全长212.2米,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米至13.45米,桥宽9.3米。墩宽自6.5米至7.9米。拱券接近半圆形。桥墩迎水面有尖端镶有三角铁柱的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诸多小狮,怀抱背负,足抚口噙,趣味横生。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的石狮子,已成为鉴赏重点,亦是统一变化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应用。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以周行为主。潮汐河流,软土地基,因此即使是石拱桥亦尽量减轻重量建造为薄墩薄拱。桥孔自单孔多到85孔(江苏吴江垂虹桥,已塌,尚存残孔8孔)。

薄拱的拱厚最小仅拱跨的1/66.7,而一般拱厚则为1/20左右。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中的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

薄墩之薄,相邻两拱券拱石相接,特别是三拱薄墩桥,中孔大、边孔小,两岸以踏步上桥。桥成驼峰形,造型美观。如浙江杭州拱宸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中孔净跨15.8米,两边孔各为11.9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米,合大孔的1/15.8。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江苏苏州宝带桥。桥始建于唐,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共计53孔,全长316.8米,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米。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

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就是佳作。

.

中国的木拱桥肇始自宋。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都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用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至1033年)有一守卒子发明的"贯木"架桥,即大木穿插叠架为木拱。虹桥桥跨约18.5米,拱矢约4.2米,桥面总宽9.6米。桥毁于金元之际,几百年来一直认为已是绝唱。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北宋南迁,在今浙江、福建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与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进,桥跨增加到35米左右。如浙江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又如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桥长41.7米,跨径25.7米,矢高5.85米,桥宽4.86米。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泰顺县的叶树阳桥竟存世511年。

虹桥等木拱结构为中国所独创,尚有其他别致的结构形式的竹木拱桥,亦与世界同类桥梁有异。

生动的中心
疯狂的鸭子
2025-04-20 14:39:24

人类为了跨越河流溪谷,架设了形形色色的桥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就出现了关于桥的记载,在湖南彭头山的聚落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关于桥的遗迹。

桥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早期中国古代桥梁的演变

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分支,也是建筑结构的试验场。在中国传统古建筑发展的数千年中,木结构的桥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半坡文化中发现了桥的建造,而“桥”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当时桥梁建造除了满足通行需要外,还要充分地考虑到行船要求。当桥梁过于低平时,就不太利于船只的通过。

浙江的廊桥

《汉书》载:“(元帝)广德当乘舆车,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汉元帝要出行,大臣们建议他应该乘车,而不应乘船,大臣们担心的问题在哪里?

汉代常见的桥多为水平的梁式桥,在汉画像石所保存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水平桥梁的出现,这直接反映了汉代桥梁的修筑情况,可能就造成了大船在桥下经过时会出现危险。

那怎么解决这种桥与船通行相矛盾的问题呢?

在今天山东与河南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还可以看出汉代桥梁的改进与提高,当时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用支柱来抬升桥面。

水平的桥梁低而近水,只有利用支柱来提升桥面的高度,才能使船只正常通行,可是提升桥面所用的支柱,也增加了船撞柱的可能。于是自东汉起,人们就尽力用无支撑的木拱桥来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

中国现存的石拱桥

众所周知,提升桥面并清除水中的柱子成为了建造的最佳方法。后来古人就开始选择修建石拱桥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技术层面考虑,砖石结构的拱卷在西汉初年,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在中国各地,石拱桥的技术却发展得特别缓慢,而且也难以推广开来。

中国的石桥

在目前出土的汉代墓葬墓室中,就发现了存在大量长方形的筒拱结构的设计理念。如果将此结构应用于修建石拱桥上,或许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但是从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目前中国还未发现汉代时候留下的石拱桥的实物证据。

可能有人会想,既然从技术层面上这样的问题已经解决,为什么汉代这样的桥梁却很少被利用?

极有可能,当时的人们在心理层面上并没有认真地看待这个问题,就像中国自古以来的建筑材料都是以木制为主,很少将石制材料作为建筑首选,因为无论从开采石材,还是加工方面,建造石拱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施工期修筑桥梁时还必须阻断河道,所以综合来看,制造石拱桥的不利因素太多了。

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二、晋至两宋时期中国桥梁的进步与提升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记载来看,中国最早的石拱桥出现于两晋时期,所以可以看出,随着后来采石技术的发展与人们行船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拱桥的重要作用。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之作应当属于隋代的赵州桥了。

但是到了北宋,桥梁的修筑也依然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而此时人们对于拱桥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汴河的河道上,情形尤其严重。从隋代到北宋这近500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汴河上的船只越来越多,而到北宋汴梁的漕运也越来越发达,修筑拱桥成为了必然之选。所以我们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有大型拱桥的出现,这就是著名的虹桥。

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载:“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说明在北宋时期,不但石拱桥的技术得到了发展,还出现了适合船只通行的木拱桥。

建成于两宋的泉州洛阳桥

木制桥梁无论是承重性还是使用寿命,都比不上石拱桥,而且设计难度更大,但是木拱桥轻便,而且取材比较方便,比石拱桥具有更多的优势。北宋时木拱桥的结构设计不断趋于完善,在北宋末期短短几十年内,木拱桥便已经传遍山东、河南、山西等多个地方。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的木桥毁于战火,其建造技术也变得无从考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桥梁专家们才在武夷山区发现了大量的木拱桥建筑。因为武夷山区森林覆盖率高,且植被茂盛,这为木拱桥的建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年代来看,这里的木拱桥建筑可以追溯至南宋年间。

潮州的广济桥

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瑰宝,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桥梁起源很早,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桥的出现,但因为人们对桥的理解观念不同,导致在两宋之前,桥梁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今天留在中华大地上的古老桥梁并不算少,如人们所熟知的泉州洛阳桥、潮州安济桥、河北赵州桥等,这些现存的桥梁座座都是桥史珍宝。

悲凉的含羞草
背后的路灯
2025-04-20 14:39:24
拱桥的优点:拱桥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桥面系传来的压力转化为轴向压力,所以不需要象其他桥梁一

样要考虑受拉和受弯等情况.拱桥设计时要考虑桥面的高度与引桥的连接.

拉索桥的优点:拉索桥有系到桥柱的钢缆.钢缆支撑桥面的重量,并将重量转移到桥柱上,使桥柱

承受巨大的压力.拉索桥桥面平整但承受压力小些

英俊的火车
甜蜜的糖豆
2025-04-20 14:39:24
1、桥址方案比较确定桥位;2、根据地质、通航等确定桥梁长度、跨径、孔数、桥面设计标高、主拱圈矢跨比;3、确定桥梁的设计标高和矢跨比:&bul

《拱桥的总体布置》正文开始>>

1、桥址方案比较确定桥位;

2、根据地质、通航等确定桥梁长度、跨径、孔数、桥面设计标高、主拱圈矢跨比;

3、确定桥梁的设计标高和矢跨比:

• 桥面标高

• 拱顶底面标高

• 起拱线标高

• 基础底面标高

4、根据跨径、拱顶、拱脚标高确定矢跨比(f/l)

6.2 拱轴线型选择和拱上建筑物的布置

• 一、拱轴线型

• 选择原则:

• 尽可能降低由于荷载产生的弯矩值。

• 合理拱轴:

• 拱轴线与各种荷载的压力线相吻合;拱圈截面上轴向力,无弯矩作用,应力均匀;

• 拱轴线选择应满足:

• 1、尽量减小拱圈截面弯矩,使截面在附加内力影响下各主要截面的应力相差不大,并不出现拉应力;

• 2、对于无支架施工,不用临时性施工措施,能满足各施工阶段的要求;

• 3、计算方法简便;

• 4、线型美观,便于施工;

压力线作为拱轴线

• 公路拱桥恒载所占比重大,一般采用恒载压力线作为拱轴线;

• 特殊情况,活载较大时,如铁路拱桥,可用恒载加一半活载的压力线作为拱轴线。

拱桥常用的拱轴线型---能表达为拱轴线方程

①圆弧线

优点:

拱轴各点曲率相同,线型简单;

缺点:

矢跨比较大时, 与恒载压力线偏离较大,拱圈受力不均;

适合于20m以下的小跨径拱桥;

孝顺的发夹
无限的溪流
2025-04-20 14:39:24

因为拱形桥拥有多样优点,且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拱形设计的长处值得信任。以笔者对桥梁的认知,拱形桥有四大有点,第一,缓冲能力强;第二,适应范围广;第三,建造成本低;第四,发展前景高。

第一,缓冲能力强;对比平桥,拱桥的缓冲能力要强得多。众所众知,当曲面面对冲击力时,可以分散冲击力,不至于让冲击力集中在一点,继而减少冲击力对曲面的损伤。拱桥通过其设计让桥面呈现曲面状,当桥面受到冲击以及承重之时,就可以将力道分散到拱圈以及桥基之上,避免发生因为冲击以及过载而导致桥面坍塌,造成伤亡。这样的安全性,较之平桥要好的多。

第二,适应范围广;拱桥的设计结构多变,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例如拱桥就有板拱、肋拱、双曲拱、箱形拱、桁架拱等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这就让拱桥的适应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张。甚至可以根据建桥之地的情况,可以对设计适当予以调整。在需要防范洪水等灾害情况的地域,拱桥也能很好的适应,拱桥孔洞可以分散水流减少冲击,甚至可以直接设计成大跨度的单孔拱桥。

第三,建造成本低;拱桥历经长时间的考验,其设计基本都已成熟。而且在建造之时,所需要做的事便是打好地基,设计好拱形架构即可。例如像是无铰拱这类现代桥梁的结构,主体是依托于桥基而建造,无需那么复杂的设计。所以在建造之时,拱桥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建造方式也来的更简单一点。

第四,发展前景高;古人积累而来的拱桥建造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加上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拱桥的应用再次变得广泛。中国古代拱桥虽然会被现代拱桥替代,但是它仍旧是拱桥。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本的拱桥设计也会新的光芒,促进更多新式拱桥的诞生。

沉默的高山
美满的鲜花
2025-04-20 14:39:24

按拱圈施工的拱架(支撑方式)可分为支架法、少支架法和无支架法;其中无支架施工包括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以及由以上一种或几种施工方法的组合。

选用施工方法应根据拱桥的跨度、结构形式、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水平等因素,并经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中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中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平坦的纤道多孔拱桥,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

拱肩上有敞开的(如大拱上加小拱,现称空腹拱)和不敞开的(现称实腹拱)。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拱桥特点:

中国建造拱桥的历史要比以造拱桥著称的古罗马晚好几百年,但中国的拱桥却独具一格。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平坦的纤道多孔拱桥,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

拱肩上有敞开的(如大拱上加小拱,现称空腹拱)和不敞开的(现称实腹拱)。拱形有半圆、多边形、圆弧、椭圆、抛物线、蛋形、马蹄形和尖拱形,可说应有尽有。

孔数上有单孔与多孔,多孔以奇数为多,偶数较少,多孔拱桥,如果当某孔主拱受荷时,能通过桥墩的变形或拱上结构的作用将荷载由近及远的传递到其它孔主拱上去,这样的拱桥称为连续拱桥,简称连拱。

江浙水乡的三、五、七、九孔石拱桥,一般是中孔最大,两边孔径依次按比例递减,桥墩狭薄轻巧,具有划一格局,令人钦佩。由于桥孔搭配适宜,全桥协调匀称,自然落坡既便于行人上下,又利于各类船只的航运。

有的桥孔多达数十孔,甚至超过百孔,如1979年发现的徐州景国桥,就有104孔,估计它是明清桥梁。多跨拱桥又有连续拱和固端拱,固端拱采用厚大桥墩,在华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都可见到,连续拱只见于江南水乡。按建拱的材料分有石拱、木拱、砖拱、竹拱和砖石混合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拱桥

优美的口红
超级的乐曲
2025-04-20 14:39:24
我在做一个建筑设计,一个跨度为18米的木拱桥,主体结构没有问题,但是承重的拱梁应该是什么尺寸?高度和长度比是1:20吗?这样最小的厚度是90厘米是吗?希望能够认真回答解决我的问题,我不吝啬分数。

我插入模型,略显粗糙,是下面的拱梁做支撑,其实有平行的两根。

向左转|向右转

2010-01-04 15:46 提问者采纳 热心网友你的拱梁是用木?确定么?会不会用钢(仿木)?

拱形梁的话,理论上来说,和你这个梁高度无关,只要看经验和习惯做法。

因为在理论状态下,只要拱(刚体)两端可以提供足够的约束,不管这个拱的厚度多大,都是没问题的。当然,你这个拱的自身整体性必须有保证才行。

既然你是做建筑的,我想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大概取个厚度就行了,我想1m左右都是合理的。

通常,如果是简支的工字钢(走人),900高也差不多了。

(本来么,木拱桥只是走人而已吧,荷载小的可以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