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木皮 > 正文

白银木皮有何作用

寂寞的冷风
要减肥的嚓茶
2022-12-31 22:33:52

白银木皮有何作用

最佳答案
害怕的草丛
精明的镜子
2025-04-21 10:56:53

白银树皮味苦、性寒,无毒。内服清热解暑、消风利湿、止痛。外用消肿解毒。入肺经。主治喉痛、感冒发热、腹痛、胃痛、急慢肝炎、腹泻肠炎、中暑腹痛、风湿关节炎。外治烫伤、跌打损伤、疖肿、神经性皮炎。

最新回答
快乐的鱼
舒服的山水
2025-04-21 10:56:53

白栓木皮的特性:

纹路清晰,材质优良,是现代板式家具、办公家具的很好的木皮树种选择;

木皮的纹路可分为直纹、山纹、乱纹,纹路是根据在加工过程当中刨切方式的不同,出现不一样的纹路。

白栓木皮是由白栓原木经过木皮刨切机加工得来用于家具制作表面的一种原材料,是现在业内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种木皮品种。白栓木皮有很多名称,如白蜡木皮、白元木皮、水曲柳木皮,在业界出现这种叫法其实都是指白栓木皮。

单薄的大叔
寂寞的电源
2025-04-21 10:56:53

楮树白皮

(《纲目》)

【异名】谷木皮(《吴普本草》),楮树皮(《别录》),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济总录》),构皮(《草木便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树皮的韧皮部。植物形态详"楮实"条。

【性味】①《药性论》:"甘,平,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涩,气平,无毒。"

【功用主治】行水,止血。治水肿气满、气短咳嗽,肠风血痢,妇人血崩。

①《吴普本草》:"治喉闭痹。"

②《别录》:"逐水,利小便。"

③《药性论》:"治水肿气满。"

④《纲目》:"煮汁酿酒饮,治水肿入腹,短气咳嗽。为散服,治下血血崩。"

⑤《本草汇言》:"顺气利水,凉血止血。"

⑥《草木便方》:"洗瘾疹。"

⑦《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痔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酿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点眼。

【选方】①治男子女人新久肿,得暴恶风入腹;妇人新产上圊风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楮皮枝叶一大束,切,煮取汁,随多少酿酒,但服醉为佳,不过三、四日肿减,瘥后可常服之。(《千金方》)

②治肠风下血:秋后采楮皮阴干,为末,酒调三钱,空心服,入麝香少许。(《普济方》)

③治血痢血崩: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世医得效方》)

④治眼中翳重者:楮白皮, *** ,合作小绳子,火烧作灰,待冷,随便以灰点翳上。(《外台秘要方》)

⑤治鱼骨哽咽:楮树嫩皮捣烂为丸,水下二、三十丸。(《卫生易简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纱纸树(构树)二层皮1两,少年红(为茜草科植物剑叶耳草5钱,鱼腥草5钱,均用鲜品。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共治233例。服药10天,临床治愈41例(17.6%),显效63例(27.4%)。

提醒您:楮树白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自然的抽屉
踏实的猫咪
2025-04-21 10:56:53

木皮,(俗称:木皮,单板;英文:veneer;以下统称薄木)及其贴面装饰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家具制造业及装饰装修行业的跳跃式增长,其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涌现了大量的业界行家。

切割方法:

木门所用木皮的直纹、花纹就是通过不同的切割方法产生的。

根据阔叶木胶合板及木皮协会的数据显示,市场常用的木皮标准切割方法如下:

旋切 (Rotary Cut)– 将原木安装在车床中央,切片刀以微少角度插入原木,然后将原木顶着切片刀旋转,便可造出旋切木皮。旋切木皮能阔至提供整板(单块)板面。

弦切 (Plain Slicing, Flat cut)– 又称平切、平面切片/平片,弦切木皮是指切片刀沿着原木中心的并行线,切出木片。从对开原木切出来的弦切木皮,最入一层的年轮会形成「大教堂」式的图案木纹。

径切 (Quarter Slicing)– 径切是垂直切向原木的年轮,生产出呈现直纹的木皮。

剖料切 (Rift-Cut) – 剖料切木皮采用各种橡木制造。橡木的木髓射线由原木中心伸展开来,就像车轮的弯曲轮辐。以微少角度切向橡木的木髓射线,尽量减低「鳞片」状木纹的出现,生产出有直纹的木皮。

纵向切 (Lengthwise Slicing)– 将平锯板材平放通过固定的切片刀,从板材底部切出木皮。纵向切木皮的纹理图案变化多端。

订购木皮时,除了切割方法外,阁下亦可指定颜色、木纹图案及多种天然特性。阔叶木胶合板及木皮协会亦建议阁下自行选择理想的木皮规格及包装上的需要。

自然的高跟鞋
悦耳的棒球
2025-04-21 10:56:53

樗白皮

(《药性论》)

【异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植物形态】臭椿(《群芳谱》),又名:臭楮(《食疗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遗》),虎眼树(《四声本草》),鬼目(《本草图经》),大眼桐(《纲目》),樗树、白椿。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平滑有直纹;新枝赤褐色,初有细毛,后稍脱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60厘米;小叶13~25,有短柄,披针状卵形,长7~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斜截形稍圆,近基部外具2大锯齿,齿背面有油腺1枚,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破裂后有奇臭。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花小,绿色,杂性,萼短5裂,花瓣5:雄花有雄蕊10,不具退化雌蕊;两性花及雌花雄蕊较短;子房由5心皮组成,花柱联合,柱头5裂。翅果长椭圆形,淡黄绿色。花期4~5月。果热期8~9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叶(樗叶)、翅果(凤眼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季采收,挖取树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轻轻捶之,使皮部与木部松离,然后剥取内皮,仰面晒干;或剥取干皮。

【药材】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筒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长3~10厘米或更长,宽1~5厘米,厚5~10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剩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具油腥臭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

②樗木皮(《本草拾遗》)

干燥的干皮,较根皮厚而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等,厚约1.5~2厘米。外皮暗灰色至灰黑色,极粗糙不平,有裂纹,有时刮去栓皮,露出淡棕黄色皮层。其它与根皮相同。根皮及干皮均以内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佳,一般习用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樗(臭椿)、椿(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在历代《本草》中每见合并叙述,商品亦多将樗皮、椿皮统称"椿白皮"或"椿根皮",盖因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之故。目前使用较广者为樗白皮,仅在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参见"椿白皮"条。

【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吩等。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素等。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内酯、查杷任酮、苦木素等。叶含异懈皮甙、维生素C等。

【炮制】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炒樗白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苦涩,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有小毒。"

②《本草衍义补遗》:"性凉。"

③《本草从新》:"苦,寒,涩。"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②《要药分剂》:"入胃、大肠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①《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住。"

②《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③《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匿,主下血。"

④《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⑤《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⑥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⑧《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⑨《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宜忌】《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选方】①治痢疾:椿白皮(樗白皮)一两,爵床三钱,凤尾草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慢性痢疾:椿白皮(樗白皮)四两。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兼医血痢:樗根皮,不以多少,用水净洗锉碎,于透风处挂令干,杵,罗为细末,每称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搅拌令匀,再罗过,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九,先以水湿药丸令润,后于碟子内用白面滚过,水煮五七沸,倾出,用煮药水放温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如神丸)

④治下血经年:樗根白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偏方》)

⑤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惑染:川柏、椿根白皮(樗白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赤白带:椿白皮(樗白皮)、鸡冠花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⑦治滴虫性 *** 炎:椿白皮(樗白皮)五钱。煎服;另用千里光一两,薄荷五钱,蛇床子五钱。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药学》)

⑧治遗精:良姜三钱(烧灰存性),黄柏、芍药各二钱(烧灰存性),樗树根皮一两五钱。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汤下。(《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⑨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樗根(取皮,焙干)一握。水五升,连根葱五茎,汉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忌盐、酢、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妇人良方》)

⑩治痔疮:椿白皮(樗白皮)三钱,蜂蜜一两。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⑾治疮癣:椿白皮(樗白皮)适量。煎水洗患处。(《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鲜樗根白皮1两,煎2次,滤汁混合分2次服,为成人1日量。系统观察82例,治愈81例。服药后发烧多在3日内降至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平均2天消失(配合复方樟脑酊内服),脓血便多在2~3天内减少,以后逐渐转为正常。曾对治愈中的48例作了随访,结果有2例在2个月后复发,再服上药治疗,3月治愈。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毫升,儿童每岁1~2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如作保留 *** ,剂量较内服者增大1倍,用水稀释10倍使用。经治70例,痊愈68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6.3天。体温辟至正常平均为1.35天,腹泻控制平均为2.4天,大便恢复正常平均为3天。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

取干樗根白皮100克,加水至600毫升,煎汁浓缩至100毫升,成为1:1煎剂。日服3次,每次10毫升,一般7天为一疗程。临床可根据年龄、体质及病情酌予增减剂量及疗程。较重病例每日剂量可达60毫升,连续给药15天以上,亦未见不良反应。观察31例,经用药7~24天(平均8.5天),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病程20年)。经选8例随访观察,6个月未有复发者。

③治疗便血

取樗根白皮4两切碎,生绿豆芽、生白萝卜各4两榨取鲜汁,混合后加水煎汁过滤,冲入黄酒适量,临睡时炖温服。小儿酌减。经治30例,治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治愈病例中起病半月以内的22例,均服4剂治愈;起病在半个月至3个月的5例,均服8剂治愈。

④治疗溃疡病

将臭椿树皮剥下后,除去最外一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成老黄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日服3次,每次2~3钱。419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治后临床控制185例(44.15%),显效89例(21.24%),有效101例,无效44例,疗效与制药方法有关,如用生樗白皮则疗效较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服药后有轻度口干、咽干,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

⑤治疗蛔虫病

用50%煎剂,早晚各服15毫升,3日为一疗程;或用大剂,每服3克,每日4次,3~5日为一疗程。治疗前后与服药期间均不禁食油类,亦不服泻药。结果排虫率与粪检阴转率平均在60~70%之间。服药期间有14人出现轻度恶心,2人产生呕吐症状。45名服用丸剂的患者一度产生轻度腹泻,均于停药后自行消退。

⑥治疗子宫颈癌

取臭椿白皮1000克,麦糠50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次50毫升,日服3次。部分病例用煎剂行局部涂布。共治10例,临床治愈1例,系宫颈鳞癌Ⅱ°晚期菜花型,经服药20天后,宫颈肿物消失,两次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宫旁肿痛亦消失;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名家论述】《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提醒您:樗白皮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顺利的斑马
俊逸的短靴
2025-04-21 10:56:53
【拼音名】Sān Guǒ Mu Pi

【来源】

药材基源: 为使君子科植物三果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arjuna (Roxb.) Bedd.[Pentaptera arjuna Roxb.]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三果木 大乔木。树皮呈绿色或淡红色,厚而平滑,常作大薄片状剥离;侧枝呈水平伸展后下垂,嫩枝与花序略有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叶柄短,先端具2粒或1粒显著腺体;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8cm,宽约9.5cm,两端均圆,先端微尖,基部微歪,全缘或为浅钝锯齿。花绿白色,有浓厚芳香,近无柄,组成疏短之穗状花序,腋生,或在枝梢集成小圆锥花序状,花萼裂片两面近无毛;花盘被白色长毛。核果倒卵状卵圆形,基部较为狭窄,先端钝尖,长4.5-5.5cm,纤维状本质,外具硬翼5枚,并具多数弯曲脉纹,熟时黑褐色。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补气活血;解毒敛疮。主治体虚乏力;心悸气短;跌打瘀肿;骨折;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