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103铸造铝合金化学成分
zl113铝合金,按照标准属于压铸铝合金,合金牌号yzal
si11cu3
合金代号
yl113.
主要
成分:硅:9.6---12.0%,铜:1.5---3.5%,锰:0≤0.5%,镁:0≤0.3%,
铁:0≤1.2%,锌:0≤1.0%,铅:0≤0.1%,锡:0≤0.1%.
力学
性能:抗拉强度σb/mpa≥230
伸长率≥1%
布氏硬度hbs≥80
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纺织、航空、仪表
等行业的压铸零件.
铝合金压铸件中的铝合金材料主要分为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铝镁合金三种材料:
铝硅合金:主要包含YL102(ADC1、A413.0等)、YL104(ADC3、A360);
铝硅铜合金:主要包含YL112(A380、ADC10等)、YL113(3830)、YL117(B390、ADC14)ADC12等;
铝镁合金:主要包含302(5180、ADC5、)ADC6等。
对于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固名思义,其成分除铝之外,硅与铜是主要构成;通常情况下,硅含量在6-12%之间,主要起到提高合金液流动性的作用;铜含量仅次之,主要起到增强强度及拉伸力的作用;铁含量通常在0.7-1.2%之间,在此比例之内,工件的脱模效果最佳;通过其成分构成可以看出,此类合金是不可能氧化上色的,即使采用脱硅氧化,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铝镁合金,是可以氧化上色的,这是区别与其它合金的一个重要特点.
目前铝合金压铸件一般常用A380,A360,A390,ADC-1,ADC-12等材料。ADC12相当于美国ASTM标准的A383,而A380相当于日本标准的ADC10。在日本,ADC12被广泛应用,但在美国,A380被广泛应用,两者的成分也较接近,只不过Si的含量差异大些,ADC12为9.5~12%,而A380i的含量为7.5~9.5%,另外Cu的含量也有些差异,ADC12为1.5~3.5%,而A380为2.0~4.0%,其它成分基本相同。
在我国最常用的是ADC12材料和ADC6材料。两种材料的主要区别在于ADC12的Si,Fe,Cu,Zn,Ni,Sn的含量高于ADC6,而Mg的含量则低于ADC6,ADC12压铸成型及机械加工性能会好一些,耐腐蚀性能方面则逊于ADC6材料。
1. 硅(Si)
硅是大多数压铸铝合金的主要元素。它能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硅与铝能组成固溶体。在577℃时,硅在铝中的溶解度为1.65%,室温时为0.2%、含硅量至11.7%时,硅与铝形成共晶体。提高合金的高温造型性,减少收缩率,无热裂倾向。二元铝基合金有高的耐蚀性。当合金中含硅量超过共晶成分,而铜、铁等杂质又多时,即出现游离硅的硬质点,使切削加工困难,高硅铝合金对铸件坩埚的熔蚀作用严重。
2. 铜(Cu)
铜和铝组成固溶体,当温度在548℃时,铜在铝中的溶解度应为5.65%,室温时降至0.1%左右,增加含铜量,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抗拉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耐蚀性和塑性,热裂倾向增大。
3. 镁(Mg)
在高硅铝合金中加入少量(约0.2~0.3%)的镁,可提高强度和屈服极限,提高了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含镁8%的铝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但其铸造性能差,在高温下的强度和塑性都低,冷却时收缩大,故易产生热裂和形成疏松。
4. 锌(Zn)
锌在铝合金中能提高流动性,增加热脆性,降低耐蚀性,故应控制锌的含量在规定范围中。至于含锌量很高的ZL401 铝合金却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切削加工也比较好。
5. 铁(Fe)
在所有铝合金中都含有害杂质。因铝合金中含铁量太高时,铁以FeAl3、Fe2Al7和Al-Si-Fe的片状或针状组织存在于合金中,降低机械性能,这种组织还会使合金的流动性减低,热裂性增大,
但由于铝合金对模具的粘附作用十分强烈,当铁含量在0.6%以下时尤为强烈。当超过0.6%后,粘模现象便大为减轻,故含铁量一般应控制在0.6~1%范围内对压铸是有好处的,但最高不能超过1.5%。
6. 锰(Mn)
锰在铝合金中能减少铁的有害影响,能使铝合金中由铁形成的片状或针状组织变为细密的晶体组织,故一般铝合金允许有0.5%以下的锰存在。含锰量过高时,会引起偏析。
7. 镍(Ni)
镍在铝合金中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耐蚀性。镍与铁的作用一样,能减少合金对模具的熔蚀,同时又能中和铁的有害影响,提高合金的焊接性能。当镍含量在1~1.5%时,铸件经抛光能获得光洁的表面。由于镍的来源缺乏,应尽量少采用含镍的铝合金。
8. 钛(Ti)
铝合金中加入微量的钛,能显著细化铝合金的晶粒组织,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降低合金的热裂倾向。
LZ201应该为ZL201,属于铸造铝合金,是铝铜锰合金。其成分组成是:
Si:0.30 Fe:0.20 Cu:4.5~5.3 Mn:0.6~1.0 Mg:0.05 Ni:0.1 Zn:0.2 Ti:0.15~0.35
Zr:0.20 余量:Al 除了有范围的合金成分外,其余成分为上限
另外你可以下载GB/T8733-2007《铸造铝合金锭》及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查看。
希望能帮到你。
最新的国家标准GB/T8733-2007《铸造铝合金锭》已经将原压铸铝合金及铸造铝合金合在一起了,只不过这份标准并没有推开,大家还是沿用以前的叫法。GB/T1173-1995《铸造铝合金》及GB/T15115《压铸铝合金》还在同时生效使用。
简单地来说,你所说的铸造铝合金是指砂型铸造及除压力铸造以外的特种铸造使用的铝合金,例如金属模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消失模铸造、负压铸造、真空吸铸等等。由于压铸模多数由热作模具钢制作成型芯,生产时模具表面除了喷涂水性或油性脱模剂外,不作表面其它涂料涂层处理,而铝合金与钢在高温下的亲和能力极强,容易粘附在模具型芯表面,所以多数压铸铝合金的Fe的含量都较高,以期降低铝合金与模具表面的亲和力。而铸造合金即便使用钢模,但模具表面喷涂有一层其他的保温、耐磨、易脱模涂层,所以对Fe这种杂质的含量要求较低,以期提高铸件的性能。
压铸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通常用在重力铸造.低压铸造等)主要是硅铁等的含量不同。铝合金分含硅高(约10%)的“压铸铝合金”、含硅中等(约5%),适合重力铸造、低压铸造或金属模铸造的“铸造铝合金”,以及适用于挤压、锻压等压力加工,含硅量很少(1%-2%以下)或基本不含硅的“变形铝合金”。
在合金中加硅,作用主要确有两项:
第一是增加流动性。但这主要是对重力铸造等很低的压强下充型而言的。检测与实践都表明,不加硅的合金与加了硅的合金,在超过1MPa的充型压强下充型,差异并不大。当今的压铸机与压铸工艺,充型压强可以超过100MPa,即使是最差流动性的合金(变形铝合金、变形镁合金等),都不存在充型不足的困难。
第二是减少“液—固”相的相变体积收缩率——这一项才是最重要与最关键的。有研究指,含硅量到20%左右的铝合金(如A390),相变体积可以基本不变。所以,用于高温场合的铝活塞,总是硅含量较高的合金。因为压铸工艺的本质特性,属单方向的高压强充型铸造,不具有反向补缩功能,这是它与低压铸造、重力铸造具有反向补缩充型的工艺特性完全不同的地方。正是这个原因,行业上才特意配制相变收缩率比较低,含硅量尽量去到最高,专门为了压铸工艺不能反向补缩的铝合金牌号。
主要 成分:硅:9.6---12.0%,铜:1.5---3.5%,锰:0≤0.5%,镁:0≤0.3%,
铁:0≤1.2%,锌:0≤1.0%,铅:0≤0.1%,锡:0≤0.1%。
力学 性能:抗拉强度σb/Mpa≥230伸长率≥1% 布氏硬度HBS≥80
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纺织、航空、仪表 等行业的压铸零件。
铝合金是由多种元素制成的合金,成份包含:硅Si、铁Fe、铜Cu、锰Mn、镁Mg、铬Cr、锌Zn、钛Ti。
铝和铝合金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熔炼。常使用的是无芯感应炉和槽式感应炉、坩埚炉和反射式平炉(使用天然气或燃料油燃烧)以及电阻炉和电热辐射炉。
炉料种类广泛,从高质量的预合金化铸锭一直到专门由低等级废料构成的炉料都可以使用。
扩展资料:
6061铝合金元素
6061铝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镁与硅,并形成Mg2Si相。若含有一定量的锰与铬,可以中和铁的坏作用;有时还添加少量的铜或锌,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又不使其抗蚀性有明显降低。
导电材料中还有少量的铜,以抵销钛及铁对导电性的不良影响;锆或钛能细化晶粒与控制再结晶组织;为了改善可切削性能,可加入铅与铋。
在Mg2Si固溶于铝中,使合金有人工时效硬化功能。6061铝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镁与硅,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抗腐蚀性、可焊接性,氧化效果较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