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破碎石灰石该用什么
石灰石破碎成石子,一般需要用到核心设备:颚式破碎机、反击破碎机;配套的设备有:给料机、振动筛、输送带。石灰石磨粉,用到的是前段破碎和后期的磨粉设备。
一、应用领域及市场分布:
根据用途石灰石原料大致可分为:
1、砂石料,做建筑骨料的话:一般加工到1-4cm.。
2、生产活性石灰,纯石灰,用于水泥工业、冶金脱硫,脱磷剂。
3、化工粉料,用于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涂布、油墨,其产品价格取决于产品粒度,白度,表面处理情况,价差相差十几倍左右。
4、石灰石铸机制砂为28-75目,这种砂比石英砂溃散性好,铸件表面更光滑。
脱硫石膏生产线,一般加工粒度是0-2mm。
二、石灰石主要三种加工工艺:
⑴.砂石料;
做建筑骨料的话:一般加工到1-2cm.。
生产石子;给料机-破碎机-输送带-洗砂机,做砂石骨料用。
做铸型沙:石灰石生产的铸砂粒度为28~ 75 目,这种型砂具有比石英砂更优的性能,溃散性好,易于落砂清理,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增加铸件表面光洁度。
⑵.生产生石灰:(石灰石——>煅烧(回转窑)——>氧化钙(煅烧后的一般呈块状))
回转窑生产石灰工艺流程:
⑴石灰石→震动给料机→皮带输送机,从原料仓提升至筛分设备,适当粒度的石灰石进入预热器,窑尾1000℃高温预热,20%-25%的石灰石被分解→推进回转窑。
⑵在回转窑内进一步煅烧,在1300℃时完全分解。
⑶进入冷却器时,它的温度为1100℃,经冷却器底部鼓风机将石灰冷却到70-100℃。
然后冷却器下部有震动给料机排出到输送机上,再通过输送,筛分,提升设备送至成品仓,就是最终的活性石灰产品
石灰石加工工艺
三、石灰石主要三种加工工艺:
石灰石有干法磨粉和湿法磨粉两种工艺,石灰石可以磨粉,用途广泛。
⑶.磨粉做化工填料。
造纸:200目以上
橡胶、塑料:400目以上
涂料、涂布:600目以上
油墨:1500目以上
磨粉成品主要有:轻钙,重钙,氢氧化钙,灰钙,双飞粉。
①.灰钙粉:加工工艺:石灰石——>煅烧——>氧化钙——>精选+部分消化——>灰钙机——>
用途:腻子粉、乳胶漆、保温砂浆、建筑涂料、电线电缆、塑钢门窗,还用于烟气脱硫、污水处理等。
②.轻钙;加工工艺:石灰石--煅烧--碳化-粉碎。
用途:主要用作橡胶、塑料、造纸,涂料等化工行业。
③.重钙:加工工艺
1、干法生产工艺流程:
原材料→除去脉石→颚式粉碎机→反击锤式破碎机→雷蒙磨→超细球磨机→分级系统→包装→产品。
2、湿法生产工艺流程:
原矿→颚破→雷蒙磨→湿法搅拌磨或剥片机(间歇、多段或循环)→湿法分级机→过筛→干燥→活化→包装→产品(涂布级重钙)。
棕刚玉是以优质磨料级矾土为原料,配以辅料,于电弧炉中经2250℃以上高温精炼制成。其自锐性好、磨削力强 。棕刚玉主要用途有:可制成陶瓷砂轮,树脂砂轮,磨头,磨块、砂纸,砂带,砂布及抛光蜡,研磨剂,研磨膏,涂料等
棕刚玉磨料采用棕刚玉研磨而成,棕刚玉主成分是氧化铝,产品粒度按国际标准以及各国标准生产,可按用户要求粒度进行加工。其化学成份视粒度大小而不同。突出的特点是晶体尺寸小耐冲击,因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破碎,颗粒多为球状颗粒,表面干洁,易于结合剂结合。棕刚玉磨料用于喷砂中的优点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反击式破碎机经优化设计成低转速、多破碎腔冲击型破碎机,其线速度较一般反击破降低20%-25%,以低能耗获得高的生产能力,提供棕刚玉磨料的质量。
二、反击式破碎机具有三级破碎以及整形的功能,因而破碎比大,产品形状呈立方体,可选择性破碎棕刚玉磨料。
三、反击式破碎机合理的板锤结构,可大缩短换板锤的及磨料的时间。
四、反击式破碎机以新的制造技术,研制成功一种高耐磨性、高韧性的铬、钼、钒合金材质,解决了硬物料的破碎性难题。大大提高了板锤的使用寿命。
1、由于棕刚玉具有较高的比重,因此在喷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少。这确保了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并提高了操作者的可视性。
2、棕刚玉在一定的压力下,能以锋利的边缘和角度快速冲击物体的表面,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快速的喷涂方法。
3、棕刚玉的独特粒径确保更有效的颗粒撞击物体表面,因此使用棕刚玉可以大大减少磨料的损失,通常可节省1/3的常规磨料。
4、表面处理质量高,棕刚玉在喷涂过程中能穿透表面的洞穴和凹坑,到达金属的裸露表面,从而去除铁锈、水溶性盐等污染物。
5、没污染,与传统研磨材料不同,褐棕刚玉是一种没污染无毒矿物,内部不含会引起硅肺病的游离硅等有害物质,也不含有毒重金属或放射性污染物。
6、可循环利用,棕刚玉适用于许多领域。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重复使用5到10次。如果之后仍未丧失切削能力,循环次数就会更多。
一、矿产名称 霞石正长岩(Nepheline Syenite)
二、矿床类型及其分布
1.矿床的成因类型
霞石正长岩是一种稀少的全晶质侵入岩,属中碱性岩浆类,主要产于SiO2含量较少的碱性岩中,它以其SiO2不饱和Al2O3,碱质含量高,矿物组合中出现似长石矿物为特征。
霞石正长岩与稀有元素矿床密切有关。按其产状和成因可分为五类:
1)同不饱和火山岩伴生的似长石类岩如紫金山、顾家堡子、赛马岩体均属此类。
2)分异的环形杂岩体,常伴生有碳酸盐岩体,周围可见交代现象,如阳原岩体属于此类。
3)层状侵入体,与环状杂岩体有关。如六安金寨。
4)同正长岩或碱性花岗岩伴生的边缘相或卫星岩侏如个旧、猫猫沟等均属此类。
5)霞石化片麻岩,通常伴有霞石伟晶岩。
根据霞石及其他矿物的含量,可划分为多矿石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霞石正长岩矿石类型
矿 石 类 型
主 要 矿 物 成 分
淡粗霞石岩
淡霞正长岩
方钠霞石正长岩
霓长岩
流霞正长岩
霓霞岩
歪霞正长岩
钠云霞正长岩
霞霓钠辉岩
云霞正长岩
绿钠闪粗霞岩
奥霞正长岩
淡霞斜岩
磷霞岩
霞石为主,其次含有少量正长石和钠长石
主要为霞石、奥长石,还带有少量的刚玉
霞石,微斜长石,或微斜条纹长石、黑云母、霓石、钠质闪石。
霞石、条纹长石(70 ~90%)和霓石(5 ~25%)
霞石、70 ~90%的条纹长石和5 ~25%的霓石
霓石和50 ~70%的霞石
霞石、隐纹石、辉石、黑云母和角闪石
霞石、钠长石、正长石、铁黑云母和方钠石
霓石和少于50%的霞石
霞石、微条纹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的奥长石
霞石、绿钠闪石和少量奥长石
霞石和大量的奥长石及少量的刚玉
霞石、辉石-霞石、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和拉长石
霓石和70%以上的霞石
2.矿产的分布情况
全世界霞石储量为3.2亿吨,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挪威、土耳其、中国、前苏联等国家。
我国已发现霞石矿产地22个,最重要的产地是四川南江、河南安阳、广东佛岗、云南个旧等地。
三、矿床的主要工业指标
玻璃配料:
Al2O3 >18% Fe2O3<0.2% SiO2<70%
陶瓷原料:
Fe2O3+TiO2<1% K2O+Na2O>11~15K2O:Na2O>2:1
四、矿石性质
1.矿石的矿物组成
以霞石为主,次为钙霞石、共生矿物为钾微斜长石、钠长石、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磷灰石、锆石、榍石、石榴子石等。
2.目的矿物的矿物特征
霞石为碱性硅酸盐。含霞石5%以上的正长岩称为霞石正长岩,属中性碱性岩类。是一种硅饱和结晶岩。霞石的性质列于表2。
表2 霞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 学 性 质
物 理 性 质
化学式:KNa3[AISio4]4
其中:SiO2 44%
Al2O3 33%
Na2O 15%
K2O 5 ~6%
有时含少量的Ca、Mg、Mn、Ti、Be等元素
易溶于酸,形成凝胶
密度:2.5 ~2.7g /cm3
莫氏硬度:5.5 ~6
外形:呈短柱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颜色:呈黄、灰、白、浅红、砖红等多种颜色。
断口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熔点低、流动性好
五、工艺特性及主要用途
霞石正长岩因富含碱,可代碱用于玻璃、陶瓷工业。又因其含有Al2O3而可作为炼铝原料;有的霞石正长岩富含钾而可做为提取钾的原料;其应用列于表3。
表3 霞石正长岩的主要用途
应用领域
主要用途
玻璃工业
陶瓷工业
化学工业
其他工业
制造玻璃器皿、平板玻璃、乳白玻璃、玻璃块、玻璃纤维,也可用于电法生产硼硅酸盐玻璃
建筑陶瓷的原料,包括卫生陶瓷和地面砖;添加于餐具陶瓷制品可减少助熔剂的用量,电瓷生产的助熔剂,使坯体致密,有时可不再涂釉。有的霞石正长岩还可用于白色瓷器坯料中,以及做牙科陶瓷、瓷球、美术陶瓷、化工陶瓷
微粒级霞石正长岩可作为填料用在泡沫橡胶和塑料中,还可做为扩散剂用于油型、水型、乳剂型涂料,低的吸油性可以增加涂料中的扩散剂的比重。在建筑外墙涂料中使用霞石正长岩能使涂料色泽保持长久
提取氧化铝的原料;可提取Na2O,K2O,提取后的残余不溶物中含有硅酸二钙,适合于波特兰水泥,霞石还是生产霞石水泥的主要原料
六、产品质量标准
霞石正长岩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发利用,因此,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标准,只是根据用户不同需要有一个产品质量要求,而国外霞石正长岩生产国只有美国、加拿大、苏联、挪威等国。现将加拿大、挪威有关公司产品质量要求列于表4、表5、表6。
表4 30目玻璃级霞石正长岩标准产品规格
产 品 名 称
加拿大英达斯明公司
加拿大国际矿物化学公司
挪威霞石公司
A-30
333
萨米特
"B"
北角
化学分析
%
SiO2
60.7
59.7
60.2
60.1
55.9
Al2O2
23.7
23.7
23.5
23.4
24.2
Fe2O3
0.07
0.35
0.07
0.5
0.1
CaO
0.3
0.5
0.3
0.3
1.3
MgO
痕量
0.1
痕量
痕量
痕量
Na2O
10.4
10.2
10.6
10.5
7.9
K2O
5.0
5.0
5.1
4.9
9
BaO
0.3
SrO
0.3
P2O5
0.1
烧失量
0.3
0.6
0.4
0.3
1.0
筛分分析
%
美制筛号
泰勒筛号
+25目
0.0
0.0
痕量
痕量
+30目
0.4
0.1
2.6
2.0
+28目
0.0
+40目
17.0
18.0
+32目
0.1
+50目
43.0
46.0
+35目
4.9
+60目
55.4
54.0
+48目
30.0
+100目
81.0
84.0
24.0
20.0
+65目
52.0
+140目
8.2
9.0
+200目
-200目
95.0
5.0
97.2
3.0
4.6
5.2
6.0
9.0
+200目
-200目
89.0
11.0
表5 国外陶瓷级霞石正长岩标准产品规格
产 品 名 称
加拿大
英达斯明公司
加拿大
国际矿物化学公司
挪威
霞石公司
A-200
A-270
A-400
克里斯特
皮克
北角
化学分析
%
SiO2
60.7
60.7
60.7
60.2
60.2
56.0
Al2O3
23.3
23.3
23.3
23.5
23.5
24.2
Fe2O3
0.07
0.07
0.07
0.07
0.07
0.1
CaO
0.7
0.7
0.7
0.3
0.3
1.2
MgO
0.1
0.1
0.1
痕量
痕量
痕量
Na2O
9.8
9.8
9.8
10.6
10.6
7.8
K2O
4.6
4.6
4.6
5.1
5.1
9.1
烧失量
0.7
0.7
0.7
0.4
0.4
1.0
(续表5)
产 品 名 称
加拿大
英达斯明公司
加拿大
国际矿物化学公司
挪威
霞石公司
A-200
A-270
A-400
克里斯特
皮克
北角
筛
分
分
析
%
美制筛号
+70目
0.01
0.0
—
—
泰勒筛号
32目
+100目
0.05
0.01
痕量
痕量
35目
+140目
0.20
0.05
"
"
48目
+170目
0.1
"
65目
+200目
0.70
0.15
0.2
0.1
200目
0.1
+270目
2.00
0.40
270目
+325目
5.25
1.75
4.0
1.4
325目
0.5
–325目
94.75
98.25
95.7
98.5
<325目
99.4
–30µm
70.0
78.0
98.0
–20µm
55.0
65.0
90.0
–10µm
33.5
42.0
65.0
50
–5µm
19.0
23.0
33.5
–2.5µm
10.0
12.5
16.0
表6 体质染料和填料级霞石正长岩的标准性能
产 品 名 称
迈因克斯
2
迈因克斯
3
迈因克斯
4
迈因克斯
7
外观
亮白色粉未
密度,g/cm3
2.61
硬度(莫氏)
5.5 ~6.0
合成物折射率
1.53
pH值(美国材料试验学会)D-1208
9.9
颗粒形状
粒状
干亮度(国际贸易委员会三色值)
94
95
96
98
吸油率(美国材料试验学会)D-281
21+
21+
22+
28+
粒径µm(平均)
16
14
7.5
4.5
粒径µm(最大)
105
74
44
17
表面积,m2/g(鱼尾微粒筛分机)
0.55
0.85
0.95
1.45
电阻率Ω·cm(美国材料试验学会)D-2448
4000
3600
3300
赫格曼研磨度
1.0
3.5 ~4.0
5.5 ~6.0
筛分细度<200目,%
99.3
99.9
100
100
<325目,%
95.8
98.3
99.9
100
注:本表为加拿大霞石正长岩产品特性,迈因克斯原文为Minex。
七、综合利用工艺技术
1.综合利用技术方法及工艺流程
霞石正长岩中除主要矿物霞石外还含有微斜长石、正长石、钠长石,以及含铁矿物黑云母、石榴子石、钛铁矿、磁铁矿。有的还含有少量萤石、锆石、刚玉、硫化矿等。大多数采用磁选法,利用矿物磁性差异分选,将磁性矿物与非磁性矿物分离,达到除去含铁矿物的目的,也有用浮选法,矿浆调至PH=9-12时,以硫化钠作调整剂,用油酸做捕收剂浮选霞石。也有用阳离子捕收剂从长石中分离霞石,在PH=2.5的矿浆中用氟化物做调整剂浮选的泡沫产品是高品位的霞石精矿。
由于霞石正长岩中所含矿物种类不同,因而采用的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其原则工艺流程列于表7。
表7 主要工艺流程
主 要 伴 生 矿 物
原 则 工 艺 流 程
除霞石、长石外,还含有含铁矿物、黑云母、石榴石、钛铁矿、磁铁矿等
破碎-筛分-弱磁选-强磁选
除霞石、长石外,还含有弱磁性矿物和硫化矿
破碎-磨矿-分级-浮选
2.开发生产实例
(1)南江磷霞石矿选矿试验厂
南江霞石矿位于四川大巴山地带,中高原山区,该霞石矿床系超基性-碱性杂岩,有两种矿石类型,即磷霞岩型矿石,霓霞岩型矿石。
a.原矿性质
该矿石主要由霞石、钙霞石、正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母、黑云母和普通辉石组成。有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矿物含量及化学分析结果列于表8、表9。
表8 原矿矿物含量
矿 物 名 称
含量,%
矿 物 名 称
含量,%
霞石
约45
钠长石
约5
长石
约15
方解石
约3
黑云母
约5
普通辉石
约3
白云母
约3
其他浅色矿物
<2
钙霞石
约15
金属矿物
<1
表9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成 分
Al203
SiO2
Fe2O3
CaO
MgO
K2O
Na2O
TiO2
MnO2
Cr2O3
烧失量
含量,%
28.83
38.67
1.66
5.89
1.19
4.97
14.18
0.137
0.016
0.0016
4.78
b.霞石正长岩选矿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该厂生产的霞石正长岩精矿主要是代替碱用于玻璃、陶瓷工业,因此,对于精矿中含铁量有严格要求,选用磁选方法,除去霞石正长岩中的含铁矿物、黑云母、霓辉石及少量磁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等。原则工艺流程见图1。
半工业试验产品的主要指标列于表10。
图1 南江坪河霞石选矿工艺流程
表10 霞石正长岩选矿产品指标
产品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Al2O3
K2O
Na2O
Fe2O3
Al2O3
K2O
Na2O
Fe2O3
精 矿
79.67
29.64
4.53
15.49
0.26
84.49
83.10
89.47
11.55
尾矿Ⅰ
5.57
23.47
3.85
9.92
4.37
4.68
4.98
4.01
13.57
尾矿Ⅱ
14.76
20.52
3.51
6.10
9.10
10.83
11.92
6.52
74.88
原 矿
100.00
27.95
4.34
13.79
1.7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c.主要设备
南江坪河霞石选矿试验厂设备列于表11。
表11 南江霞石选矿厂工艺设备
名称
规 格 型 号
台 数
用途
鄂式破碎机
PE200×350
1
粗 碎
反击式破碎机
φ500×400
1
中 碎
(续表11)
名称
规 格 型 号
台 数
用途
双辊式破碎机
φ600×400
1
细 碎
自制振筛机
1
分 级
给 料 斗
1
给 料
电磁振动给料机
1
给 料
立式砂泵
4
输送矿浆
调浆桶
XDT型30L
1
调 浆
湿式强磁选机
SQC-2-700
2
选 矿
(2)北端霞石正长岩选矿厂(挪威)
该矿位于挪威北极区阿尔塔海湾的一个岛上。
a.原矿性质
原矿由霞石、钾长石和镁质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有霞石34%,条纹长石56%,还有共生矿物磁铁矿、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和榍石等。
b.选矿方法及工艺流程
图2 挪威北端霞石正长岩选矿流程
挪威主要是利用霞石,条纹长石的强碱性,含氧化铝,不含游离硅等特点用于玻璃和陶瓷业。用磁选法除去矿石中的铁磁性矿物以降低Fe2O3含量。选矿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挪威霞石生产厂产品分为三级:玻璃级、琥珀级、陶瓷级,列于表12。
表12 挪威霞石正长岩产品的化学成分
化 学 成 分, %
玻 璃 级
琥 珀 级
陶 瓷 级
SiO2
57
56.5
57
Al2O3
23.8
22.5
23.8
Fe2O3
0.10
0.4
0.12
Na2O
7.9
7.5
7.8
K2O
9.0
8.2
9.1
CaO
1.3
2.5
1.10
杂质限度
1.2
未注明
1.10
八、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世界霞石正长岩主要产于加拿大、挪威和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主要用于玻璃、陶瓷,而俄罗斯主要用于生产氧化铝、苛性碱、硫酸钠等。加拿大霞石正长岩产量约为44万t/a其次是挪威,1994年为28万t。挪威主要由北卡普矿物公司经营,从最北部开采矿石,烘干,闭路细磨至<0.5mm,10段强磁选,产出低铁的玻璃级(500µm 占75%)和陶瓷级(-45µm 占19%),磁选废料(600µm)称淡黄级,含铁较高(5%),该公司还有1%的产品为细磨级,分<10、<20和<30µm三类,广泛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粘结剂,密封剂中作填料或增量剂,潜在市场较多。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阿德威斯特矿物公司正计划开发新墨西哥州温得矿床的霞石正长岩,该矿床证实储量约1.8亿吨,1995年投产后,计划最终每年可生产63万吨,这将使美国跨入世界最大的霞石正长岩生产国之列。
我国霞石的重要产地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广东、云南等地。目前,四川南江霞石矿已由南江非矿公司开采,投资约1000万元建加工厂,从1994年动工,生产能力5万t/a,粉状产品,部分出口,成分为Al2O3 28 ~34%、K2O 4~6%、Na2O 12~15%、Fe2O3 0.15 ~0.5。
云南个旧霞石矿由中俄联合开发,年产氧化铝5万吨,水泥50万吨,K2CO3 3.54万吨,苏打1.06万吨、年产值3.58亿元,利润0.84亿元。
我国霞石矿已开发利用的仅四川南江及云南个旧两处,而这种矿石熔点低,助熔性强,可广泛用于玻璃、陶瓷工业,比采用长石可节省一半用量,且能降低烧成温度,提高产品强度,是理想的节能原料。对已发现的矿产地,因选择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区进行开发利用前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使有限的资源尽快得到充分的利用。
2.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生产国年产量约为:加拿大60万t、挪威33万t、土耳其1.8万t、前苏联200万t;而南江霞石矿选厂设计规模为1.5万t/a精矿,由于该矿质量高,国内外客户如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地公司纷纷来函要求订购霞石精矿,年需求量在5万t以上。因此,开发利用霞石正长岩,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选出高质量的霞石情矿,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要,前景十分看好。
我参加过的军事行动来说,一般随身携带6弹夹(弹夹袋能装3个,左右两个弹夹带,加上枪上的一个可以达到七个弹夹。如果愿意多带,可以用胶布把弹夹正反缠起来,达到12个弹夹,但基本没必要。原因如下:
1 当代战争需要步兵开枪的情形极少出现。少到什么程度呢?我先后维和四次,每次四个月,总时长超过一年半的驻外军事行动,只有过一次交火,时间不足三分钟。我当兵八年所听到见到的友军对敌交火次数不超过五次。跟大家分享个事实,当代各国军人的伤亡风险远比各个国家交通事故的伤亡风险还要低(包括美军)。
2 真要是打起来了,150发够不够?还真不够 !在我经历过的一次遭遇战中,2分钟我就打空了五个弹夹。而且我们班其他的战友弹药消耗也跟我差不多。现代步兵出任务基本以班为单位,每个班都有一辆步兵装甲车,这是基本是标配。装好子弹的弹夹都在装甲车里,不够了去拿就是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损耗,因为当代战争中,攻坚战和阵地战已经不是以步兵为主攻的战斗方式了,步兵交火情况几乎仅存在于遭遇战,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在近战情况下,根本不能给对方留下火力空白,3,4百米距离,除了狙击手,其他人都是泼射,打火力压制和火力覆盖。不管看没看到人,就往那个方向单发连射就行了,要的就是让敌人抬不起头。你要敢像电影里那样,趴那瞄一下打一枪,等着吃火箭炮吧,每个班都配有手持无后座火箭筒,敢给对方留三秒的火力真空期,对面就能打过来。所以150发子弹在遭遇战里基本维持不到5分钟。每个弹夹打完要大喊装弹,提醒队友接替你的火力覆盖点,当听到有队友喊 接管的时候,你可以去换弹或去取弹夹。
如果大家弹药消耗都到了最后一个弹夹的时候(最后一个弹夹每五发子弹有一颗红色弹头子弹,上面有涂料,打出去是一溜红线),班长会根据情况下令。批次撤退或进攻(也可根据战况提前下令)。之后的情况跟问题无关,本篇就不说了。
回答完毕希望可以对想了解真实当代战争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般是够用了。
美军步兵标准配置为每人5~7个步枪弹夹为基数,每个弹匣中有30发子弹,共计150发到210发子弹。
解放军也差不多。
实际上,美军步兵尤其是特种部队,都会额外多携带一些子弹,以防备连续作战。
大家看过电影《黑鹰坠落》吧,富有经验的三角洲特种部队美军士兵,明知道计划的任务时间只有一二个小时,仍然尽量携带了很多弹匣。
相反,游骑兵士兵觉悟就相对较低,只是带了规定的子弹数量。
结果实战中,三角洲特种部队的战斗力就强的多,弹药也更充足。相反,游骑兵激战几小时以后,弹药就开始耗尽,被迫减弱了火力。
不过,在现代作战来说,5到6个弹匣是足够了。
因为如果是大战,其实步兵能够开火的机会不多,都是重武器在发挥作用。
即便是步兵之间的作战,也主要是营连派的大量重武器进行压制,比如重机枪、通用机枪、高射机枪、迫击炮、无坐力炮、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等。
尤其是机枪,会有较多的弹药配备。
真正到了士兵自动步枪可以开火,就是非常危险的近距离作战,你除非胡乱扫射,不然绝对没有机会打完5到6个弹匣。
这一期间,不是你被打死,就是你已经消灭了敌人。
相反,治安战的弹药消耗就比较多。因为治安战通常是班排级,最多也就是连,重武器较少,要靠步兵自动步枪发挥威力。
但是,普通士兵200发子弹也是够了。毕竟自动步枪不是机枪,不可能持续乱射,而是有目标的精确射击。200发子弹对于一次战斗,是可以满足的。
一次战斗结束以后,会有弹药补给,比如车辆上存储弹药,后方运输,飞机空投之类。
过去我们资源匮乏,打仗时一个士兵可能连五发子弹都分配不到,然而现在人手一个子弹库都是绰绰有余。即使在这种富裕的情况下,士兵们在战场上也不能胡乱射击,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一般作战时,只带5个弹匣150多发子弹。
美军步兵标准配置为每人5~7个步枪弹夹为基数,每个弹匣中有30发子弹,共计150发到210发子弹。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通常都在胸前挂上12个弹夹,如果挂的子弹太多,会让士兵养成胡乱射击的习惯,而且背的子弹过多会加重士兵负担。
现代战争其实步兵能够开火的机会不多,都是重武器在发挥作用。即便是步兵之间的作战,也主要是营连派的大量重武器进行压制,比如重机枪、通用机枪、高射机枪、迫击炮、无坐力炮、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等。尤其是机枪,会有较多的弹药配备。
但更多时候,突击队员会极力避免出现把子弹打完的这种尴尬情况,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突击队员来说,他们会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度冷静,不会做出无谓的射击,浪费宝贵的子弹。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进行短点射,一次射击把2 3发子弹打出去,既可以对敌人形成威慑和压制,同时也可尽量节约弹药。而不是一直射击、换弹匣、继续射击,最终把全部子弹打光。
真正到了士兵自动步枪可以开火,就是非常危险的近距离作战,你除非胡乱扫射,不然绝对没有机会打完5到6个弹匣。这一期间,不是你被打死,就是你已经消灭了敌人。
实际上,很多冲锋枪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都进行一定的设计考量。例如MP7冲锋枪的快慢机有3个位置,分别是单发、连发和保险。在作战中,经验丰富的队员可以提醒新队员把快慢机拨到单发的位置,避免有些队友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一直扣着扳机不放,最终把子弹全部打出去。
其实,在战场上,士兵多是使用连发射击或者是点射模式,而不是全自动射击模式。要是这样的话,多少子弹都不够用。采用连发射击或者点射的话,基本5到6个弹匣就够用了,完全不用担心子弹打完的问题。此外,一些国家的队伍中还专门配备有一名弹药手,他的任务就是携带各种子弹,但作战士兵打完子弹后,就及时填充,以保证持续输出能力。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在战场上单纯的射击那么简单,基本以大型武器为主,士兵主要配合好大型武器作战就可以,因而单兵作战需要的子弹就不用那么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了“步兵五大技术”,分别是:射击、投掷、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前两项我们都比较熟悉,而爆破是要求士兵熟悉掌握各种爆炸物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方式,在适当时机对敌人的工事、障碍物和装甲车辆造成杀伤。
要说对子弹需求最矛盾的兵种,那肯定就是狙击手了。狙击手在战场上总是神秘的存在,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队员都找不到他们,而狙击手一般射杀的都是对方首脑人物,要做到一击必杀的效果。因此狙击手打出一发子弹要等很长时间,有时候甚至潜伏一天,就为了打出一发子弹。而这一发子弹直接关系到狙击手作战是否成功,一发子弹有时候能决定一场战斗,甚至是他的命运和职业生涯。
所以,在战场上,只要不是胡乱连射,毫无目的瞎突突,以相对精确的点射来射击,一百多发子弹足以打一场战斗。
此外,各国士兵在战斗中都会尽可能多的携带弹匣,例如上图这名在阿富汗战斗的美军,在胸前挂了12个弹匣。如果实战中单兵所带弹夹有限,短期内打完了,也可以利用散包装的子弹临时装填弹匣,继续作战。
你好,我是冬雨AK,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5个弹匣150发子弹应对一场中等烈度的战斗是够用的!
首先,战场上的士兵,不会像我们玩 游戏 一样,突突个没完,一口气把一个弹匣的子弹全打光了,久经沙场的老兵,一般都采用单发或短点射为主,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火力的延续性,节约了弹药,也避免了枪支过度损耗,还能提高射击精度。美军的M16A2就只有单点射和三连发点射,以满足战场需要。只是后来根据部队要求,为了在近战中提供有效的压制火力,又在A3 A4上恢复全自动射击模式
其实在近年来的战争中,士兵往往会尽可能的多的携带弹药,美军在伊拉克 阿富汗一般会携带标准弹药基数,即7个30发的弹匣,一共210发,实际上很多士兵会携带12个弹匣!谁知道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会遇到什么状况,所以, 宁肯带着不用,也好过需要用的时候却没有!
如果在战场上弹匣打光了,还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副武器进行战斗,也可以向周围战友借用一部分弹药,其实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十分强大,美军伴随步兵的装甲成和悍马车上都会携带一定量的弹药,打光了,可以很快得到补充。
单兵弹药携行量,是根据大量战场实践、又综合了士兵体能后得出的。自动步枪5个弹匣、每匣30发、共150发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已足够支持一场战斗。
至于打完了怎么办?
而每次战斗交火结束,士兵第一要做的,就是检查武器弹药,为打空的弹匣重新装填满弹。
如果是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那么会根据所承担任务的不同,调整弹药携行量,比如多带一些整包装的散弹。
又比如有装甲战车伴随的治安行动,车载机枪弹五百起步,车内想放多少就能放多少。那样的话,单兵就可以少带些子弹,毕竟,防弹背心已经很沉,负荷能轻就尽量轻些了。
当然,单兵携行标准,各国不同,各个时期也是不断有调整变化的。
武器的单兵携行标准,已经 历史 悠久,古代就有之。
真实战斗射击,大多是短点射;隐蔽、瞄准、二连发、三连发的打,150发弹能打很久。
除非是训练不足的新兵惊慌失措,否则决不可能出现扣着扳机不放的长连发。
自动步枪连续用5个弹匣连发扫射的,实际就算机枪也不会这样打!
如果那样打的话,
一则叫不瞄乱射,空耗弹药。非但对敌军也无威胁,有经验的敌军,还能从枪声中听出来,这是群没经充分训练的新兵。
二则,步枪的枪管也经不住这样拆腾,很快就打废了。
苏联时期,苏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巡逻分队,在遭遇伏击时,为了以最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步枪手会用手中的Ak74,在第一时间向敌来袭方位集火连续扫射,直到打空第一个弹匣为止。
(1)日军步枪手一般备弹120发。
日军步枪兵腰带上系有三个弹盒,两前一后。两个前盒各装弹30发,后盒体积大,装弹60发。
(2)英国步枪手一般备弹100发。
图中可见英军步兵腰挂两个弹药包。每包装弹50发,这是标准携行量。欧美人个头大,也有部分士兵还会携带第三个弹药包。
(3)美军步枪手携弹最多,达160发。
因为美军率先装备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射速提高,带来的就是弹药消耗快。
而当今美军特种部队的某一款携行具,弹匣包中的可携弹匣数达到了8个,连步枪上1个弹匣,总数9个30发弹匣,携弹达到了270发。果然是一有风吹草动、就拼命乱泼弹药传统的军队。
(4)德军步枪手备弹最少,标准携行60发。
使用98K步枪的德军步兵一般腰挂2个弹药盒,每个弹药盒备弹30发。不过,当然可以视情况増加2个弹盒。
德军步兵班战斗,是以MG42通用机枪为核心火力展开的,步枪手一般都要帮着携带一部分机枪弹。或许这就是步枪弹携行偏少的原因。
目前现代化军队每一个单兵携带150发子弹(通常是250发)已经是足够了,因为即便是班一级的作战单位武器也是多样化的,不再是1990年代之前只有班用步机枪,而是火箭筒、单兵榴弹发射器(车载),甚至火焰喷射器…都已经装备齐备了,再加上目前军队的信息化化程度很高,班 排 连 营 旅建制单位配合协同完善,在进攻/防御时武器配置都很齐备,一个营在几平方公里内能构成非常严密的火力支援网,还会有军属远程大口径榴弹炮/火箭炮,航空兵的支援…单(步)兵用枪去打敌人的概率已经很低了,所以150发(250发)子弹已经足够了。
这是我军某部合成营机械化班,在一月份冬训开始时演习的情景,一辆“猛士”高机动车可载一个班的战士,从图片里看“猛士车”的车顶有大口径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支架,战士们手里除了95突击步枪外还有火焰喷射器、10式大口径狙击步枪,车里还有两具120毫米火箭筒…打击能力非常强大!似乎超过了过去一个排的火力投射水平,大量的重武器配置也减少了步枪的使用量。
一个班10人,突击组只有5个人,四名战士配备95步枪还有一杆09式霰弹枪,被重火力扫荡之后,阵地上残存的敌人也没几个了,再一顿排枪上去就结束战斗。
“猛士”车上还有两具120毫米火箭筒,打击敌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轻重机枪野战工事很便利的,一个机械化步兵班进攻的正面也没多少敌人,现代战争已经是靠火力去消灭敌人了,不再是整个班/排冒险集体冲锋攻克敌阵地。
当然,有些特定战场环境下150发子弹确实不够,比如说电影《孤独的生还者》大伙当年都看过,当中的“海豹四人小队”都拿着M4卡宾枪,遇到阿富汗地方武装后就被一挺苏制PKM通用机枪压制了,这个时候给他们每人500子弹也没用的。
总得来说,随着步兵的机械化/合成化的完善,武器装备品种的多样化,火力打击强度和机动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使用步枪去打击敌人的概率降低了很多,也就不再像30年前那样发给战士更多的子弹了。
正常情况是够用了,但也有不正常的情况,所以这要看情况考虑。如果子弹打完了,那肯定无法继续作战了,这时应该尽快补充弹药。但要是弹药无法及时得到补充,那只能降低火力,节省子弹了。
对于子弹的配发,有的人觉得肯定是越多越好,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子弹跟弹匣也都是有重量的,带得越多对于士兵的负重压力也越大。一个士兵外出作战,除了子弹外,还有像防弹头盔、战术背心、背包等辅助装备,额外携带更多子弹,不但消耗体力,还会影响各种战术动作,不利于打仗。
目前各国对于士兵作战所配发的子弹标准都是有差别的,而做得比较合理的还要当属美军。美军这些年打仗比较多,所以在实战武器的配发上比较有经验。美军的步兵标准配置为每人4~6个步枪弹匣,每个弹匣中有30发子弹,加上装入枪支的共计210发子弹。这个是正常情况下的配置,也就是没有什么战斗情况下的配备。
而如果是确定要进行实战,那将会增加带弹量,一般会要求携带7-10弹匣。但你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拿得更多,这个是没有上限的。美军之所以这样要求,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当你“倒下”后,你所携带的弹药还可以为战友提供补给。还有当作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美军还会专门派一个人负责背弹夹和补给弹药,保证作战弹药充足。
财大气粗的美军弹药是管够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实战中,看到美军交战时往往都喜欢把子弹倾泻而出进行火力压制。
在未来的战争中,双方士兵短兵相接的情形是会逐渐减少的。因为各国在交战时更倾向于重火力覆盖,基本都是大炮、导弹等大威力武器率先攻击。一轮重火力覆盖过去,胜负局势也基本明朗,所以留给士兵近距离射击的机会并不多。士兵所配备的一两百发子弹对于打扫战场以及应对突发状况也够用了。
而对于什么战斗所配发的子弹要多多益善呢?城市巷战子弹越多越好。在城市里楼房错落,街道路线复杂,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作战特别消耗子弹。且后勤补给不易,需要准备充足的弹药,以防被围困后做长期战斗准备。
至于子弹打完后怎么办的问题,这个很简单,要么等后方补给上来,要么就撤退。美军在战时都会有飞机空投、 汽车 穿插、后勤人员穿插等方式保障前线士兵弹药补给。而万一你变孤军作战了,那就别那么浪了,节约子弹想法子联系增援的,边打边跑啰!
综上所述,子弹够不够那要根据作战情况而定。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如果遇到极端情况,5个弹匣也不一定够用的。所以往往有经验的老兵都会多带一两个弹匣,以备不时之需。
我78年兵,79参战,我当时只带了160发子弹使用56冲。4个弹匣120发,40发散弹,4颗手留弹。打冲锋够用。打防守反击不够。需要军工运送。
作战时5个弹匣150发子弹够用吗?打完以后该如何继续作战呢?
这个问题很多军迷爱好者都在想,如果在战场上给每一位士兵3个至5个弹夹的子弹,如果万一遇到作战的情况够吗?万一不够子弹打完了怎么办,实际这个情况没有朋友们想象那么可怕,我是87年参加过防御作战的情况分享一下。
以前我们在前线的时候,一般出哨所巡逻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最少三,至5个弹匣的子弹,还有三至四枚手榴弹,我们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准备开枪还击的时候,子弹都是点射和三联射最多打个六联射,不可能一下把30发全射出去,因为我们还击的时候都是分开几个点进行还击,和敌人交上火的时候,首先一边还击,一边报告上级首长,因为我们那个时候一个哨所(猫儿洞)里面一个班随时都有8至10多箱子弹,还有几箱手榴弹,如果报告首长就有其它排的兄弟过来接应,他们来的时候都扛上子弹过来的,只要敌我双方交上火,上级首长可以请求后勤补给,那个时候我们的后援民兵,在部队后勤部队的带领下,会把弹药送到前线去,我们前线部队会派战士进行接应,只要补跟线没有被敌人截断,消耗的弹药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在战场上,子弹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根据你个人体力和行动方便的情况下都是满足你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战争中没必要考虑子弹打完的情况,只有考虑还胜剩那么多子弹转移阵地的时候,自己搬不动,所以一个连队打一般的常规战,储藏在连队的弹药足足有余。
这东西,首先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士兵,并不是扣着板机不松手,什么点射、单发之类的,那种连发的情况也有,但是很少见。
进攻作战都是会有火力的掩护,而且士兵更多的时候是在不断的移动,消耗的子弹并不多。
防御阵地上都会储存一些弹药,不过还是要后方不断的补给,象上甘岭战役,第一天志愿军就打光了阵地上储存的50万发子弹。没有后方的补充,储存多少都有打完的时候。
本身在作战时,进攻作战时单兵的弹药消耗要小于防御作战,进攻作战时士兵更多的精力、体力更多的是在如何移动,而防御作战中下面的弹药更大,不过由于是阵地防御,而在阵地上都会储存一定数量的弹药,所以在阵地防御战中,弹药打光了就去阵地上的弹药储存点拿就行了。
这个表是日军的一个弹药消耗量,可以看到进攻的时候,步枪其实用不了多少子弹,每人5个弹匣足够用了。枪械里边弹药消耗最大的是各种机枪。而炮弹的消耗量更大,尤其是榴弹炮的炮弹。
不过,如果是城市作战,弹药的消耗量会是普通作战的2 3倍。
这些都是建立在能够正常的补给情况下,一般一次战斗结束以后,马上就要补充弹药、检查人员的伤亡情况、重新编组、准备对方的反攻。
而如果是独立执行任务,比如说是远距离侦察行动,那么除了自身5个弹匣以外,肯定还会携带一定数量的散装子弹,甚至干脆是多携带一些备用弹匣。不过,按照一些回忆录里的内容来说,一般每个士兵会携带300发左右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