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淬火、时效处理与钢的淬火、回火处理在机理、组织与性能变化上有何异同?
1、时效处理上有不同。
铝合金淬火:根据时效温度和时间的不同,会发生析出相的弥散,聚集长大等变化。
钢的淬火:α相状态的变化以及碳化物的聚集长大。
2、在机理、组织与性能上有所不同,
铝合金淬火:时效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降低。
钢的淬火: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获得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适当配合。
扩展资料:
铝合金淬火的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淬火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时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合金热处理技术
铝合金固溶处理后,是否马上人工时效(注:不叫回火),要看所要求的状态,如通常有代表性的状态T4、T5、T6等,如果是T5、T6状态则要求立即人工时效,而T4状态不需要进行人工时效。因此,要不要立即时效,根据要求而定。
固溶处理后一般有时效处理,时效是将6061加热至180摄氏度,长时间保温(8小时以上)然后空冷,两者可以联合使用,如进行机械切削加工时,也可以分段使用,如固溶后进行冷拉加工,再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硬度,并获得稳定的金相组织及形状。
低温回火就是指的时效处理,并不是时效后再低温回火。
有色金属(保括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只要是固溶体合金,一般都可进行固溶时效处理,当然一些化合物类有色合金是不能通过固溶时效来增强材料性能的,如含锡量较高的锡青铜。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及含义
T1人工时效
在金属型或湿砂型铸造的合金,因冷却速度较快,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过饱和固溶体,即有部分淬火效果。再做人工时效,脱溶强化,则可提高硬度和机械强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T2退火
主要作用在于消除铸件的内应力(铸造应力和机加工引起的应力),稳定铸件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的Si晶体球状化,提高其塑性。 对Al-Si系合金效果比较明显,退火温度280-300℃,保温时间为2-4h。
T4固溶处理(淬火)加自然时效
通过加热保温,使可溶相溶解,然后急冷,使大量强化相固溶在α固溶体内,获得过饱和固溶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及抗蚀性。对Al-Mg系合金为最终热处理,对需人工时效的其它合金则是预备热处理。
T5 固溶处理(淬火)加不完全人工时效
用来得到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但抗蚀性会有所下降,非凡是晶间腐蚀会有所增加。时效温度低,保温时间短,时效温度约150-170℃,保温时间为3-5h。
T6 固溶处理(淬火)加完全人工时效
用来获得最高的强度,但塑性和抗蚀性有所降低。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内进行。适用于要求高负荷的零件,时效温度约175-185℃,保温时间5h以上。
T7 固溶处理(淬火)加稳定化回火
用来稳定铸件尺寸和组织,提高抗腐蚀(非凡是抗应力腐蚀)能力,并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多在接近零件的工作温度下进行。适合300℃以下高温工作的零件,回火温度为190-230℃,保温时间4-9h。
T8固溶处理(淬火)加软化回火
使固溶体充分分解,析出的强化相聚集并球状化,以稳定铸件尺寸,提高合金的塑性,但抗拉强度下降。适合要求高塑性的铸件,回火温度约230-330℃,保温时间3-6h。
T9循环处理
用来进一步稳定铸件的尺寸外形。其反复加热和冷却的温度及循环次数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合金的性质来决定。适合要求尺寸、外形很精密稳定的零件。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