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漆如何做才能提高干膜韧性??
这是我搜到的,希望有点帮助1、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
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
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
2、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
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
3、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
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
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 解决方法:
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
4、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
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 解决方法
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
1、附着力不佳
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
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 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或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或UV固化不彻底,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
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
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结果主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时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 影响硬度的可能原因:
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
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结构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易差;
配方的最终UV固化转化率要求UV固化时能量不小于800mj/cm2;
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
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
@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整底漆硬度;
调整面漆配方增加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大于H为好;
增加涂膜厚度,控制在30-40um;
增加曝光强度,但不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会变差;
调整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分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造成UV漆咬底漆而降低整个涂层硬度。3、针孔和麻点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外界因素:
环境中灰尘太多;
物件表面没有处理干净 (灰尘、油污、静电等);
底漆涂装工艺缺陷、细度不够或反粗。
涂装因素:
配方体系中过滤不干净或搭配不合理,体积收缩太大,涂膜的润湿铺展性不佳,易形成局部团聚,导致麻点产生;
稀释剂的溶解力不够,溶剂挥发后期有不相容物析出;
喷涂粘度过高,一次涂膜太厚引起的针孔,或者是助剂使用不当,底面的微小气泡上升而没有破裂。
@ 可行的解决方案:
提高喷涂车间的无尘级别;
对素材除油除蜡,用静电枪除尘;
保证底漆的细度,色漆控制在15微米以下,银粉漆控制在30微米以下,平衡底漆的膜厚、平整性和遮盖力;
调整配方的相容性、固化速率和体积收缩,引入大分子量的体积收缩小伸展性较好的树脂;
控制稀释剂的溶解力和挥发梯度,做到溶解力、挥发速率和咬底性的三方平衡;
调整助剂的合理搭配,做到润湿、流平、消泡性能三者平衡。
4、涂膜泛白
原因与分析
@ 可能原因:
1、光固化涂装环境湿度太高,曝光时表面凝结有水份;
2、底漆线温度太高,底漆线稀释剂挥发太快,挥发时水份落在底漆表面而泛白。
@ 解决方案:
1、涂装环境的湿度尽量控制在不高于80%;应在40%-70%,温度20℃-30 ℃ ;
2、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降低涂膜厚度。
5、手印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手印来源于人体的汗液和小分子迁移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
1、UV涂料固化过程中残留的小分子丙烯酸酯单体;
2、引发剂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
3、有机硅助剂迁移到表面的作用;
4、总体来说人体汗液没法解决,只能从配方上去想办法;
单体的选择很重要,尤其是单官能团单体;注意涂层曝光的固化程度和转化率;
引发剂的搭配用量合理
选择表面张力低和耐污性好的助剂。
@缩孔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1、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或表面有蜡和灰尘,涂装时局部表面张力过低容易产生缩孔;
2、涂装时空压机有油或水混进了油漆中,引起缩孔;
3、涂料的表面张力过高,被涂物的表面能过低在涂装时也容易引起缩孔;
4、被涂物表面被有机硅污染或是涂料中使用了过量的短波有机硅油也容易引起缩孔。
@解决方案:
检查空压机中的油水是否长时间未放;
检查油水过滤系统是否运转正常,最好加装空气干燥过滤器;
涂装前用白电油或IPA清洁被涂物的表面,除去表面油质,蜡和其它污渍;
涂料的表面张力要尽量调整到和被涂物的表面能接近,涂装湿润不好可以用溶剂调整,涂装以后产生缩孔可以用低表面张力的助剂调整;
表面被有机硅污染过的物件要特别做好清洁,涂料中使用的助剂要仔细筛选和评估。
6、不耐水煮的
@原因分析
1、涂层偏薄或涂层固化不彻底;
2、配方中选用的主体树脂或单体含有亲水性基团;
3、涂层的交联密度偏低
4、固化后残留有小分子;
5、底面配套的密着性差。
@解决方案:
1、选择疏水性较好的单体和树脂;
2、涂层的固化程度和膜厚要控制适当;
3、交联密度和转化率越高越好;
4、控制好固化速率,减少小分子的残留;
5、调整好底面配套的密着性,达到素材和涂层的应力平衡。
7、流平不良
@ 原因分析稀释剂溶解力不够或挥发速率过快;
开油比例偏低,涂装粘度偏高导致流平不佳;
涂料分子量高或涂装固含量偏低
配方中使用了短波助剂;
树脂相容性不良。
@ 解决方案
调整溶解力或挥发速率;
控制好开油比例和涂装粘度;
配方的分子量和涂装固含要控制的合理;
短波助剂少用或不用;
选择相容性好的树脂搭配组合
8、开裂
@原因分析
配套底漆干燥时间不够;
面漆稀释剂太强或挥发太慢
曝光能量太高固化收缩率太大;
交联密度高或转化率太低;
涂膜太厚或曝光过程的温度偏高。
@解决方案:
底漆喷涂后要有足够的温度和干燥时间;
面漆稀释剂不能太强和挥发太慢;
控制好曝光能量,添加低官能团树脂及单体调整体积收缩;
降低交联密度提高转化率;
控制涂膜厚度和曝光过程的温度。
9、起皱
@罩光后漆膜出现起皱现象主要原因
1、底漆烘烤时间过短,漆膜喷的过厚;
2、底漆干燥速度太慢;
3、光固化溶解力太强。
@解决方案:
1、提高烘烤温度或者延长烘烤时间,控制漆膜;
2、提高底漆干燥速度;
3、降低光固化溶解力。
铝粉应用范围:粉末涂料、油墨、塑胶色母粒、印刷、仿金纸、仿金卡、金胶片、纺织品,但在水性漆及带酸碱的油漆中使用会氧化变黑。铝粉可以用来鉴别指纹,还可以做烟花。
铝粉由于具有金属光泽和平行于被涂物的特性,在含有透明颜料的载体中,铝粉的光泽度和颜色深浅随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视角的变化发生光和色的变化,这种特性称为“双色效应”。
铝粉在涂膜内以不同层次排列,当入射光照射到各层铝鳞片时,因穿过不同厚度的涂膜受到不同的削弱,反射出的光线显然亮度也不同。当光线射入含透明颜料和铝粉的膜层内时,入射光透过颜料粒子成为有色光,再经过不同层次的铝粉反射出来,就会发生色调和金属光的变化。
入射光和视角自垂直逐渐发生角位移动,光线则透过不同粒子数量的颜料和不同粒径的铝粉,反射出的光线的色调和金属光也发生无穷的变化。铝粉的这种特性,已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内,作锤纹漆或金属漆。
扩展资料:
中国铝粉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雾化铝粉的亚音速空气雾化法均有采用,压水雾化法也开始进入生产序列,产品既有非规则形状的,也有正球形的。
在球磨法制造铝粉及铝粉浆方面,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都有厂家采用。生产的产品有漂浮型铝粉及铝粉浆、非漂浮型铝粉及铝粉浆。适合于水性涂料的水分散铝浆早已面世,以合金形式的铝粉浆如锌铝浆也有生产。
铝为银灰色的金属,相对分质量26.98,相对密度2.55,纯度99.5%的铝熔点为685度,沸点2065度,熔化吸热323kj/g,铝有还原性,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放热。急剧氧化时每克放热15.5 kj/g,铝是延展性金属,易加工。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透明、且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颜料用的铝粉是指粒子呈鳞片状,表面包覆处理剂且宜于做颜料的铝粉。铝粉浆是颜料铝粉与溶剂的混合物,它的用途和特性与铝粉大致相同,由于它使用起来简便,故产量和用量更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粉
铝粉的用途
铝粉在农药中主要用于加工仓库薰蒸剂磷化铝,也可根据客户需要制成各种规格的铝粉,如银浆、加气混凝土用铝粉膏等。铝粉的熔点极高,常用于耐火材料中,铝粉可以增加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同时增加材料的密度,硬度及改变其他物理性能,而且铝粉在耐火材料的应用中能够排出材料中的气体,防止在耐火材料骤然升温过程中发生的爆裂。
铝粉的作用
铝粉由于用途广、需求量大、品种多,所以是金属颜料中的一大类,颜料用的铝粉是呈鳞片状的,表面包覆处理剂且宜于做颜料的铝粉,这也是铝粉的一大特性,使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作用比较的强大。
铝为银灰色的金属,相对分质量26.98,相对密度2.55,纯度99.5%的铝熔点为685度,沸点2065度,熔化吸热323kj/g,铝有还原性,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放热。急剧氧化时每克放热15.5 kj/g,铝是延展性金属,易加工。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透明、且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颜料用的铝粉是指粒子呈鳞片状,表面包覆处理剂且宜于做颜料的铝粉。铝粉浆是颜料铝粉与溶剂的混合物,它的用途和特性与铝粉大致相同,由于它使用起来简便,故产量和用量更大。颜料用铝粉与其他颜料相比,更具有其特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鳞片状遮盖的特性
铝粉粒子呈鳞片状,其片径与厚度的比例大约为(40:1)-(100:1),铝粉分散到载体后具有与底材平行的特点,众多的铝粉互相连接,大小粒子相互填补形成连续的金属膜,遮盖了底材,又反射涂膜外的光线,这就是铝粉特有的遮盖力。铝粉遮盖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少,也就是径厚比。铝在研磨过程中被延展,径厚比不断增加,遮盖力也随之加大。
2、铝粉的屏蔽特性
分散在载体内的铝粉发生漂浮运动,其运动的结果总是使自身与被载体涂装的底材平行,形成连续的铝粉层,而且这种铝粉层在载体膜内多层平行排列。各层铝粉之间的孔隙互相错开,切断了载体膜的毛细微孔,外界的水分、气体无法透过毛细孔到达底材,这种特点就是铝粉良好的物理屏蔽性。
3、铝粉的光学特性
铝粉由色浅、金属光泽高的铝制成,它的表面光洁,能反射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的60%-90%,用含有铝粉的涂料涂装物体,其表面银白光亮,这就是铝粉反射光线的特征。
4、铝粉的“双色效应”特性
铝粉由于具有金属光泽和平行于被涂物的特性,在含有透明颜料的载体中,铝粉的光泽度和颜色深浅随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和视角的变化发生光和色的变化,这种特性称为“双色效应”。铝粉在涂膜内以不同层次排列,当入射光照射到各层铝鳞片时,因穿过不同厚度的涂膜受到不同的削弱,反射出的光线显然亮度也不同。当光线射入含透明颜料和铝粉的膜层内时,入射光透过颜料粒子成为有色光,再经过不同层次的铝粉反射出来,就会发生色调和金属光的变化,入射光和视角自垂直逐渐发生角位移动,光线则透过不同粒子数量的颜料和不同粒径的铝粉,反射出的光线的色调和金属光也发生无穷的变化。铝粉的这种特性,已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内,作锤纹漆或金属漆。
5、铝粉的漂浮特性
颜料用铝粉及铝粉浆的一大种类是漂浮型的,它的特点是鳞片状浮于涂膜表层。
吸入铝粉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长期吸入可导致铝尘肺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易疲劳、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接触鼻、口等器官,会对粘膜产生刺激性,从而导致溃疡。溅入眼内容易导致局灶性坏死角膜色素沉着晶体膜改变及玻璃体混浊。长期接触皮肤容易引起痤疮、湿疹、皮炎一类的皮肤病。由于铝粉是粉状的涂料,在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吸入呼吸道或者沾染上皮肤,因此工作人员尤其需要加倍小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使用专用口罩手套以及工作服。一旦不慎接触,需要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常用正确措施如下:
1
如果不慎吸入呼吸道,需要立即离开工作现场多呼吸新鲜空气。
2皮肤接触,脱掉遭受污染的衣物,使用肥皂水和清水对皮肤进行彻底清洁。
3不慎使用立即饮用大量温水催吐后立即就医
4不慎接触眼睛,立即提起眼睑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流动性的清水进行清洗后立即就医。
章丘鹏鑫金属颜料铝粉厂家提醒广大用户以及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工作过程中健康不受影响,一定要注意安全正确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