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十大品牌有哪些?
主要品牌:
1、贵州茅台、五粮液、西凤酒、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剑南春、汾酒、董酒。
2、张裕望重、龙岩沉缸、青岛名啤、生力誉港、金星海量、新天秀庄、香格里拉、沱牌绵长。
3、洋河品位、双沟醉猿、事事全兴、埔里熟黄、二锅头酒、衡水老白干、文君酒、武陵酒、湘泉酒。
4、酒鬼酒、伊犁酒、杜康酒、贵州醇、台湾家酿果酒、燕京一品、哈啤流觞、郎酒、三花酒。
5、金六福酒、九江双蒸酒、习酒、青酒、红白长城、皖酒王酒、华灯牌北京醇、火红云南、河套王酒、四特酒、竹叶青、稻花香酒。
扩展资料:
中国白酒主要 以香型区分,主要的香型有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郎酒为代表的兼香型;汾酒为代表的兼香型等等。
关于酒的起源也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上天造酒说
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
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立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此乃附会之说,文学渲染夸张而已。
2、猿猴造酒说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见,这种猿酒是偷饮不得的。
3、仪狄,杜康造酒说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可以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参考资料:
中国白酒—百度百科他们上面都是抄来的。网址是这个,你过去看看。这个全。
http://bbs.bokee.com/Thread.1.542801.95.1.1.html
另外来讲,你算是问对人了。我开酒吧的。
我把一些世界名酒的名字给你,你自己用百度找一下就可以了。都会找得到的。
烈酒:
Absolut
Hennessy
Swing
Paradis
Bacardi
MAOTAI(中国的茅台)
Remy Martin
Chivas
Jack Daniels
LouisXIII
Martell
香槟:
Moet Chandon
啤酒:
Carlsberg
Heineken
Beck's
克罗娜(墨西哥字不会写-_-b)
Budweiser
红酒:
Madeira
Dow’s
Taylors
La'tach.
(有些法语的不会写)
很多。没法一一举例。
我个人吗..烈酒比较喜欢Hennessy(轩尼诗)vsop,Jack Daniels(杰克丹尼),还有就是国酒茅台迎宾酒。
啤酒喜欢喜力(Heineken)和算不上世界名牌的雪花啤酒。
红酒太雅,不适合我。不太了解。
1715年,年仅20岁的尚·马爹利从泽西岛来到了干邑地区,建立了今天最古老的干邑酒厂。从那时起,马爹利干邑就开始了其向世界每个角落传播的漫漫历程,逐渐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世界洋酒品牌。
人头马Remy Martin (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于1724年法国) 人头马代代相传的不朽真谛在于它所弘扬的非凡优雅的生活艺术。如今,人头马更将香槟干邑的口感、风味和感受完美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举杯庆祝的时候,还是日常的欢宴,人头马佳酿都能与美味佳肴相得益彰。只需一杯人头马香槟干邑,还有丰富的想象和创意,再加上精致佳肴,一定会为您的餐桌增添无穷乐趣。
轩尼诗Hennessy (干邑—白兰地品牌,1765年法LVMH集团)1765年,曾在法国服役的爱尔兰天主教徒 Richard Hennessy 在科涅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儿子Jacques继承父业,迅速把公司发展起来。从那时起,轩尼诗(Hennessy)这个名字就和干邑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芝华士Chivas(1801年成立于苏格兰阿柏丁)
1801年成立于苏格兰阿柏丁的芝华士公司,是全世界最早生产调和威士忌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威士忌生产商,同时也是威士忌三重调和的创造者。出于对威士忌事业的无比沉醉,芝华士兄弟遍访欧美大陆,成为最早发现威士忌酿制秘密的先驱。创始人James Chivas坚持认为保持品牌口味的一贯性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并开始创造有一贯质量保证的调和型威士忌,其品牌“芝华士”诞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