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方管每米的重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方钢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为:(kg/m) W=0.00785*a*a a=边宽mm例:边宽20mm的方钢,求每m的重量。每m的重量=0.00785×20×20=3.14kg若为空心方钢的计算,例如:边长150mm,宽100mm,壁厚2mm的方钢,每米的理论重量为:【15*10-(15-0.2)*(10-0.2)】*100*7.85g=3893.6g=3.8936kg (
方钢是指横截面为均匀正方形的长材,一般长不超过四米.方钢50×30×1.8中三个数值的意思分别为:方形钢管长边50mm,短边30mm,壁厚1.8mm.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重量W=0.00785*a*a
其中:a=边宽mm
例如:边宽20mm的方钢,求每m的重量。
则有:方钢每m的重量=0.00785×20×20=3.14kg
20方钢比重:方钢每m的重量=0.00785×20×20=3.14kg。 ( 阿波罗三下)
20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六方体体积的计算
公式① s20.866×H/m/k
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各种钢管(材)重量换算公式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
其中:
π = 3.14 L=钢管长度 钢铁比重取7.8
所以, 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扩展资料:
重量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牛顿。它是一种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地球引力下,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的重量为9.8牛顿。
由于地心吸引力作用,而使物体具有向下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因地心吸引力强弱,在地球上的纬度和高度大小各有不同,物体重量也微有差别,在两极比在赤道大,在高处比在低处小。同一地区,吸引力同,物体重量亦同。
重量是物体受万有引力作用后力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千克重。在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质量是等值的,但是度量单位不同。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受到外力1牛顿时所产生的重量称为1千克重。
注释:重量只表示重力的大小,不表示重力的方向。
重量这一概念的多重意义,给教学、科研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便,由于质量、万有引力、重力(物体作用在支持物上的力,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义和称呼。直接利用这些概念足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重量概念已无实际意义。因此,国际计量大会建议在科学用语中,取消重量概念。考虑到日常生活中,重量实质上是质量的事实,决定把日常生活中的重量看作是质量的同义词或惯用语。
重力是恒力,而重量是变力。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G=mg是恒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还是作加速、减速运动,它所受到的重力之值是不变的,然而物体的重量是可以改变的,是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的变力。
当物体向上或向下作加速运动时,物体的重量就会出现增大或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物体的“超重”或“失重”。当物体以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之值向下自由落下时,物体就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时物体的重量为零。而此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不会为零的。
总之,重量是弹性力,是物体所施的力的大小,是变力,可以为零,而重力是场力,是物体所受的力,是恒力(近似的),不能为零。重量和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性质完全不同的力,由此可见,不能认为“重量就是重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量方管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4 x 壁厚 x (边长-壁厚) x 7.85
其中,边长和壁厚都以毫米为单位,直接把数值代入上述公式,得出即为每米方管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如30 x 30 x 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为:
4 x 2.5 x (30-2.5) x 7.85=275 x 7.85=2158.75克,即约2.16公斤
当壁厚和边长都以毫米为单位时,4 x壁厚x (边长-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长度方管的体积,以立方厘米为单位,再乘以铁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为每米方管以克为单位的重量。
方管顾名思义,它是种方形体的管型,很多种材质的物质都可以形成方管体,它介质于,干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方管以钢管为多数,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的长度。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现货方面以大规格居多在10*10*0.8-1.5~~500*500*10-25,方管按用途分为结构方管,装饰方管,建筑方管,机械方管等。
方管,是方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
改拔方管: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
方管重量计算公式:重量={(长)×2÷1000+(宽-壁厚×2)×2÷1000}×7.85×壁厚×长度
备注:以上单位为kg/m,其中壁厚和边长的单位为毫米,即mm。
方管,是方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
改拔方管: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
扩展资料:
成型方法
1、实弯
实弯,顾名思义是压实了弯折,实弯时内外辊与管坯内外壁双向压实。
1)实弯的优点是反弹小,成型准确,而且只要辊型准确,内角成型的R比较准确。
2)实弯的缺点是有拉伸/减薄效应。第一,实弯会使弯折处产生拉伸,拉伸效应使弯折线纵向的长度缩短第二,实弯弯折处金属会因拉伸而变薄。
2、空弯
空弯是通过外辊与管坯外壁的单向接触形成弯矩使带料弯折,空弯会使弯折线产生压缩,压缩效应使弯折线纵向伸长,弯折处金属出现堆积变厚,这就是空弯的压缩/增厚效应。
1)空弯的优点是可以在无法进行实弯时进行边长的弯折,比如方矩管的上边/侧边同步弯折和精整。空弯还可以弯折R<0.2t的内角而不致管壁发生断裂。
2)空弯的缺点是在上边/侧边同步空弯时,由于上辊和下辊同时产生压力,成型力容易超越临界点,造成边部失稳内凹,并且也会影响到机组稳定运行和成型质量。这也是方矩管和圆管空弯成型时不同的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管
方管的重量计算公式是:(边宽a+边宽b-2.8584×壁厚)×壁厚×0.0157×长度。
如30x30x2.5毫米的方管,按上述公式即可算出其每米重量为:4x2.5x(30-2.5)x7.85=275x7.85=2158.75克,即约2.16公斤 。
当壁厚和边长都以毫米为单位时,4x壁厚x(边长-壁厚)算出的是每米长度方管的体积,以立方厘米为单位,再乘以铁的比重每立方厘米7.85克,得出即为每米方管以克为单位的重量。
方管的简介:
方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
其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方管有无缝和焊缝之分,无缝方管是将无缝圆管挤压成型而成。
它是种方形体的管型,很多种材质的物质都可以形成方管体,它介质于,干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大多数方管以钢管为多数,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的长度。
G=0.0157×S(A+A-2.8584×S)
G—理论重量 kg/米
S—壁厚mm
A—边宽mm
如,A=12mm,S=1mm,G=0.332kg
(引自《国内外常用金属材料手册》,P.281)
另附
矩形钢管(D—2)每米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G=0.0157×S(A+B-2.8584×S)
G—理论重量 kg/米
S—壁厚mm
A—边宽mm
B—边宽mm
EIeff = EIt - 0.64EIt2/At
其中,EIeff为方钢管的有效弯曲刚度,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t为方钢管的壁厚,At为截面面积。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即假设方钢管在弯曲过程中各截面仍然是平面且不发生变形。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方钢管的截面受到的弯曲应力与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因此有效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截面惯性矩和截面面积计算得出。
但是,由于方钢管在弯曲过程中存在侧扭和剪切变形,因此这个公式只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