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的施工规范有哪些?
脚手架的施工规范很多,如架体的结构设计,材料的选用,结构的选型等,主要有脚手架和安全网。
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江西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脚手架方案:普通悬挑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规范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
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特点:
与墙的连接点,对脚手架的约束性变异较大。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积累和统计资料,不具备独立进行概率分析的条件,故对结构抗力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其值系通过与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数进行校准确定。
因此,本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在实质上是属于半概率、半经验的。脚手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是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
1、重要的脚手架需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保证措施。
2、高度25米以上的脚手架需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单立杆脚手架高度宜控制在50米以内;高度超过50米的脚手架应采用双管立杆、钢丝绳斜拉、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并另行设计。
3、脚手架的设计需满足工程的需要,并标明其用途、最大静荷载、最大动荷载及水平受力等;所选定的设计参数及构配件,不可低于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4、脚手架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加高、加宽及改为它用等情况,需经技术部门验证,并经审批。
二、脚手架种类有:
1、按所用的材料:分为木脚手架、钢脚手架及软梯。
2、按是否可移动:分为移动脚手架及固定脚手架。
3、按施工的性质:分为建筑脚手架及安装脚手架。
4、按搭接形式及使用用途:分为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实施的背景: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