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乙酸是哪个的抑制剂
巯基酶。
在酶的不可逆抑制那一部分,就举了这个例子,碘乙酸、碘乙酰胺对巯基酶产生不可逆抑制。糖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高能磷酸键,并且产生了还原剂 NADH。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巯基酶,所以它可被碘乙酸(ICH2COOH)不可逆地抑制。故碘乙酸能抑制糖酵解。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5.84
2、摩尔体积(cm3/mol):75.0
3、等张比容(90.2K):207.5
4、表面张力(dyne/cm):58.5
5、极化率(10-24cm3):10.24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碘乙酸
是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在蛋白质提取过程中防止蛋白质被水解。碘乙酸,无色或白色片状结晶,溶于水、热石油醚、乙醇,不溶于醚,用于农业植物资源研究,染料制备,有机合成等。
碘乙酸、碘乙酰胺对巯基酶产生不可逆抑制。糖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高能磷酸键,并且产生了还原剂NADH。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巯基酶,所以它可被碘乙酸(ICH2COOH)不可逆地抑制。碘乙酸能抑制糖酵解。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合成方法
由氯乙酸与碘化钠反应而得。将氯乙酸、水(或丙酮)、碘化钠混合,在50℃反应1h。过滤,用冰冷至10℃析出结晶。过滤得粗品,用水重结晶得成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碘乙酸
碘乙酸:抑制剂,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硫酸肼:稳定剂,防止3-磷酸甘油醛自然分解。
2.三氯乙酸的作用: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制备医药、也可用作化学试剂、杀虫剂。
碘乙酸的作用:用作分析试剂,染料制备,有机合成与酶的抑制剂。
硫酸肼的作用: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沉淀剂、还原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R-SH+ICH2COOH→R-S-CH2COOH+HI
参见网页链接
巯基酶活性中心的巯基反应掉了,自然失活。不过失活和变性是不同的,变性是高级结构的破坏。如果酶确实变性了,应该是碘乙酸的酸性造成的。改成用碘乙酰胺去反应,就可以得到失活但没变性的酶了。
氟化物和碘乙酸对糖酵解有抑制作用。
糖酵解时有一步时氧化反应,即从3-磷酸甘油醛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这一步反应需要用到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进行催化,该酶是一个变构酶,由四个亚基构成,碘乙酸等烷化剂和重金属离子对该酶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扩展资料:
糖酵解过程是从葡萄糖开始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全过程共有10步酶催化反应。
1、葡萄糖磷酸化
糖酵解第一步反应是由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的C6被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该激酶需要Mg2+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同时消耗一分子ATP,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2、6-磷酸葡萄糖异构转化为6-磷酸果糖
这是一个醛糖-酮糖同分异构化反应,此反应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醛糖和酮糖的异构转变,需要Mg2+离子参与,该反应可逆。
3、6-磷酸果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此反应是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消耗了第二个ATP分子。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
在醛缩酶的作用下,使己糖磷酸1,6-二磷酸果糖C3和C4之间的键断裂,生成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一分子磷酸二羟丙酮。
5、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相互转换
3-磷酸甘油醛是酵解下一步反应的底物,所以磷酸二羟丙酮需要在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才能进一步酵解。
6、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3-磷酸甘油醛在NAD+和H3P04存在下,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这一步是酵解中惟一的氧化反应。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
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下,将1,3-二磷酸甘油酸高能磷酰基转给ADP形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
8、甘油酸-3-磷酸转变为甘油酸-2-磷酸
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下,甘油酸-3-磷酸分子中C3的磷酸基团转移到C2上,形成甘油酸-2-磷酸,需要Mg2+离子参与。
9、甘油酸-2-磷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烯醇化酶催化下,甘油酸-2-磷酸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而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磷酸键,这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二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0、丙酮酸的生成
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是糖酵解途径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需要Mg2+和K+参与,反应不可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