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咪唑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如何?其用法与用量怎样?使用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理化性质】甲苯咪唑,为白色、类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难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等),在冰醋酸中略溶,易溶于甲酸,乙酸。【作用与用途】甲苯咪唑是高效、广谱、低毒的驱虫药物,其杀虫机理是不可逆性地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虫体糖原和三磷酸腺苷耗尽,使虫体生长发育受阻,或能延长细胞内水解酶的存留,从而加速虫体皮层的溶解而致虫体死亡。水产病害防治中主要用于驱杀欧洲鳗鲡的鳗丝吸虫,拟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和鲺等。【用法与用量】(1)内服:每日50毫克/千克体重的量拌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2天,可治疗鳗丝吸虫病。
(2)浸浴:2克/米3长期浸浴,可治疗欧鳗鲡的拟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鲺病。【注意事项】甲苯咪唑应避光密封保存。
【药品名称】通用名:甲苯咪唑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MebendazoleTablets汉语拼音:JiabenmizuoPian本品化学名称为:(5-苯丙酰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6H13N3O3分子量:295.30【成份】【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片或薄膜衣片。【作用类别】【药理毒理】本品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该类药物对虫体的β-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与之结合,从而抑制微管的聚合,引起虫体表皮或肠细胞的消失,降低消化作用和减少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的死亡。本药也可抑制线粒体内延胡索酸还原酶,减少葡萄糖的转运,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从而影响ATP的产生。本药对成虫及虫卵均有作用。【药代动力学】本药不溶于水,口服后能迅速吸收,但吸收量甚少,血浆浓度很低,原药及其代谢物在2~4小时达峰值,其峰值仅为摄入量的0.3%。90%以上的药物未经变化而随粪便排出,吸收的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为无活性的部份,血浆半衰期为2~9小时。【适应症】蛔虫病、蛲虫病、鞭虫病、钩虫病、粪类园线虫病、绦虫病。【用法和用量】1.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可采用400mg顿服。2.治疗鞭虫病、钩虫病、粪类园线虫病时,一次200mg,每日2次,连服3天。第1疗程未完全治愈者,3~4周后可服用第2疗程。3.治疗绦虫病,1次300mg,每日2次,连服3天。【不良反应】因本药在肠道内吸收甚少,因此在治疗剂量内不良反应较少。有时可有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及头痛,偶有乏力、皮疹。【禁忌】已知对此药过敏者。【注意事项】1.在感染蛔虫较重的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蛔虫游走现象,而引起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因此为防止蛔虫感染较重的患者出现这种现象,可同时服用左旋咪唑。2.对诊断的干扰:本药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尿素氮增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本药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禁用。【儿童用药】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剂量,4岁以下儿童减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在服用后数小时内催吐或洗胃,此外则对症处理。目前尚无特异解毒药。
1、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鱼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3、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贝类死亡。
4、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
5、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6、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硫酸铜的毒性增加,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且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鳜禁用。
7、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禁用;加州鲈、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回、鳜、虹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
8、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才鱼会出现强烈的毒性。
9、所有能杀藻的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
10.生石灰:水体中氨氮含量较高时,严禁使用生石灰,否则,会氨中毒,造成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
其与a-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海水养殖鱼类由双鳞盘吸虫(鳃部)、贝尼登氏吸虫和淡水养
殖鱼类由指环虫、三代虫以及粘孢子虫等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拌饵投喂 鱼 每100Kg体重用本品20g 一日一次 连用4-7日。
鳗鲡病害及处理:单殖吸虫病的发生与治疗
单殖吸虫于鳗鲡寄生主要种类有:拟指环虫、指环虫、三代虫。
单殖吸虫病是鳗鲡养殖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一般春末夏初、秋末流行广泛,尤其在雨季容易 发生。由于其对鳃组织的机械损伤及刺激,导致鳃粘液增生,呼吸下降,从而影响其摄食, 严重时甚至绝食,创伤组织易受其他病原感染,如细菌,真菌,从而引起烂鳃病的暴发,尤 其在高温季节,单殖吸虫病常与脱粘病、败血症合并发生,因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障碍。
由于养殖鳗鲡单殖吸虫病普遍流行,而养殖中常用处理药品为化学制品,如有机磷、 菊酯类、咪唑类,这些药品的长期频繁使用,使病原产生了耐药性,同样环境中的浮游动物 对这些药品的耐受能力亦在不断提高。日本鳗鲡养殖中常使用的敌百虫、马速展、高锰酸钾 等,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养殖中使用的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均难以处理这些病原体,即 使剂量提高到鳗鲡安全浓度以上亦难以驱逐这些单殖吸虫,而剂量的提高,势必导致鱼体产 生应激反应,严重者导致鳗鲡中毒现象的发生,尤其是甲苯咪唑其作用原理为阻止糖转化为 ATP从而阻断生物体能量供给,因而鱼体对其反应,往往要36小时以上才显示中毒症状,另 外甲苯咪唑对鱼体的毒性随水温高而加强,因而在使用时如果未考虑鱼体规格、水温等,易 导致鳗鲡中毒现象的发生。甲苯咪唑的中毒,在近二年的鳗鲡养殖中已屡见不鲜,这主要是 由于养殖者盲目加大用量未考虑水温、水质等因素引起。由于中毒现象的发生,如果未针对 性进行妥善的解毒处理,使环境剧变或其他药品对鳗鲡进一步刺激,极易导致狂游性死亡症 的发生。同样原因有机磷中毒现象亦常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现许多鱼药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在进行专用药物的研究,并推出了一些 产品如敌菌散、杀虫王、百虫杀、百虫克等,但这些药品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疗效不明确并且 随环境不同其疗效显著差异,因而加强这些专用处理药物及方案的研究迫在眉睫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1)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可采用200mg顿服。(2)治疗鞭虫病、钩虫病,一次200mg,每日2次,连服3天。第1疗程未完全治愈者,3~4周后可服用第2疗程。(3)治疗绦虫病,1次300mg,每日2次,连服3天。(4)粪类圆线虫病,一次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
【不良反应】因本品吸收少,排泄快,故不良反应较少。极少数病人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尚可出现乏力、皮疹。偶见剥脱性皮炎,全身性脱毛症等,均可自行恢复正常。
【禁忌】对本品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尿素氮增高。(3)少数病例特别是蛔虫感染较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加用左旋咪唑等驱虫药以避免发生上述情况。(4)腹泻者因虫体与药物接触少,故治愈率低,应在腹泻停止后服药。
【相互作用】(1)与西咪替丁等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的药物合用,能抑制甲苯咪唑的代谢,使甲苯咪唑的血药浓度升高。(2)与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等诱导肝微粒体酶药物合用,可加快本品代谢,使甲苯咪唑的血药浓度降低。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剂量,4岁以下儿童减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老人用药】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因此应慎用。
【药物过量】在服用后数小时内催吐或洗胃,此外则对症处理。目前尚无特异解毒药。
食用甲苯咪唑片的注意事项:
1.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甲苯咪唑与甲硝唑合并使用与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症(SJS/TEN)的发生有可能相关。
2.少数病例特别是蛔虫感染较严重的病人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就医。
3.对诊断的干扰,本药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尿素氮增高。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
6.请将本品置于儿童不易拿到处。
甲苯咪唑为一个广谱驱肠虫药,体内或体外试验均证明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糖原耗竭,使它无法生存,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但不影响人体内血糖水平。可用于防治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粪类回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