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碘与硫代硫酸钠如何反应?
碘和硫代硫酸钠在弱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₂S₄O₆和NaI。
反应式为:2NaS₂O₃+I₂====Na₂S₄O₆+2NaI
硫代硫酸钠为氰化物的解毒剂;为无色、透明的结晶或结晶性细粒;无臭,味咸;在干燥空气中有风化性,在湿空气中有潮解性;水溶液显微弱的碱性反应。
扩展资料:
1、将氧气通入碘化氢溶液内会有碘析出:
4HI + O₂ → 2I₂ + 2H₂O
2、碘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般能与氯单质反应的非金属同样也能与碘的单质反应,由于碘单质的氧化能力较弱,反应活性不如氯,所以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反应。例如它与磷作用,只生成三碘化磷:
3I₂ + 2P → 2PI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硫代硫酸钠
碘和硫代硫酸钠在弱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₂S₄O₆和NaI。
反应式为:2NaS₂O₃+I₂====Na₂S₄O₆+2NaI
硫代硫酸钠为氰化物的解毒剂;为无色、透明的结晶或结晶性细粒;无臭,味咸;在干燥空气中有风化性,在湿空气中有潮解性;水溶液显微弱的碱性反应。
硫代硫酸钠的合成方法较多,有亚硫酸钠法、硫化碱法等。
1、亚硫酸钠法:由纯碱溶液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加入烧碱中和,加硫化碱除去杂质,过滤,再将硫磺粉溶解在热亚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反应,经过滤、除杂质、再过滤、加烧碱进行碱处理,经浓缩、过滤、结晶、离心脱水、筛选,制得硫代硫酸钠成品。
2、硫化碱法: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含有碳酸钠和硫化钠)配制成的原料液与二氧化硫反应,澄清后加入硫磺粉进行加热反应,经蒸发、冷却结晶、洗涤、分离、筛选,制得硫代硫酸钠成品。
3、制取无水硫代硫酸钠所用的原料为五水硫代硫酸钠。将纯净的五水硫代硫酸钠结晶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在本身的结晶水中,并在100℃以下加热浓缩,至析出大量无水结晶时,分离出晶体,并在100℃以下干燥。
4、采用脱水法:五水硫代硫酸钠结晶用蒸汽间接加热,使其溶于本身的结晶水中,经浓缩、离心脱水、干燥、筛选,制得无水硫代硫酸钠成品。
5、综合法:主要成分为硫化钠、亚硫酸钠、硫磺和少量氢氧化钠。料液经真空蒸发、活性炭脱色、压滤、冷却、结晶、离心脱水筛分后即为成品。
6、硫酸钠中和法:主要成分为硫化钠和少量碳酸钠的废料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硫代硫酸钠
有三个不同条件下在反应:
(1)反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式如下
2Na₂S₂O₃+I₂====Na₂S₄O₆+2NaI
(2)若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有:
Na₂S₂O₃+4I₂+10NaOH====2Na₂SO₄+8NaI+5H₂O
(3)若有Na₂SO₃参加并煮沸有:
Na₂S₂O₃+Na₂SO₃+I₂===Na₂S₂O₆+2NaI
亚硫酸钠法由纯碱溶液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加入烧碱中和,加硫化碱除去杂质,过滤,再将硫磺粉溶解在热亚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反应,经过滤、除杂质、再过滤、加烧碱进行碱处理,经浓缩、过滤、结晶、离心脱水、筛选,制得硫代硫酸钠成品。反应方程式:
硫化碱法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含有碳酸钠和硫化钠)配制成的原料液与二氧化硫反应,澄清后加入硫磺粉进行加热反应,经蒸发、冷却结晶、洗涤、分离、筛选,制得硫代硫酸钠成品。
扩展资料:
硫酸遇到海草灰中含有的碱金属碘化物——碘化钾(KI)和碘化钠(NaI),生成了碘化氢(HI)。它再与硫酸作用,就产生了游离的碘。
碘是一种紫黑色有光泽的片状晶体,原子序数53,自然界存在的同位素是74个中子的碘-127。碘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微热下即升华,纯碘蒸气呈深蓝色,若含有空气则呈紫红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碘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一般能与氯单质反应的金属(除了贵金属)同样也能与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氯单质。例如碘单质常温下可以和活泼的金属直接作用,与其他金属的反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代硫酸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
碘与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S2O3+I2=Na2S4O6+2NaI。硫代硫酸钠为氰化物的解毒剂;为无色、透明的结晶或结晶性细粒;无臭,味咸;在干燥空气中有风化性,在湿空气中有潮解性;水溶液显微弱的碱性反应。
硫代硫酸钠在水处理中,可以用作饮用水和废水的脱氯剂、杀菌剂,经常用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以及循环冷却水的铜缓蚀剂;锅炉水系统的脱氧剂;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等。
硫代硫酸钠的作用
硫代硫酸钠是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主要功效与作用就是可以通过硫转移酶与人体内游离的或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CN-结合,使氢化物变为毒性很小的硫氰酸盐随尿液排出体外。
临床上常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也广泛用于汞,铅,砷,铋,碘中毒的救治。硫代硫酸钠也可用于定影剂,也可用于毛织物的硫染剂,以及医药工业中的洗涤剂、消毒剂等。
碘和硫代硫酸钠在弱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₂S₄O₆和NaI。
碘(Ⅰodine),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I,元素周期表53号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系ⅦA族,卤族元素之一。
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特瓦首次发现单质碘。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升华后易凝华,有毒性和腐蚀性。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紫色。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毫克(20~50毫克),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毫克/千克。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硝酸钾制造火药。当时欧洲的硝酸钾矿多取自印度,但是储藏量是有限的。欧洲人从南美的智利找到了大量硝石矿床,可是它的成分是硝酸钠,具有吸湿性,不适宜制造火药。
在这种情况下,1809年一位西班牙化学家找到了利用海草或海藻灰的溶液把天然的硝酸钠或其他硝酸盐转变成硝酸钾的方法。因为海草或海藻中含有钾的化合物。
(1)反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式如下
2Na2S2O3+I2====Na2S4O6+2NaI
(2)若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有:
Na2S2O3+4I2+10NaOH====2Na2SO4+8NaI+5H2O
(3)若有Na2SO3参加并煮沸有:
Na2S2O3+Na2SO3+I2===Na2S2O6+2NaI
一般情况下碘和亚硫酸钠标定都是在酸性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