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缝剂弄到手上怎么办
美缝剂弄到手上具体如下:
1、肥皂砂纸去除法。
(推荐使用)先用肥皂打一遍手沾水打匀,然后用一个细砂纸慢慢打磨,效果很好。之所以先用肥皂涂匀那是因为肥皂是有两个作用的。一是初步去污,二是防止打磨手的时候被砂纸磨破皮。
2、酒精清洗法。
酒精有很强的溶解性,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从而挥发。酒精对于美缝剂溶解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美缝剂固化之后,确实很难清理干净的,不过实在清理不掉也不需要着急,时间久了,手部运动已经皮肤的新陈代谢等都会令美缝剂从手上脱落的。
3、工业处理方法乙酸乙酯清洗(慎用)。
由于美缝剂是碱性物质,酸性物质遇到碱性物质可以溶解中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乙酸乙酯,但是乙酸乙酯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如果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清理一定要及时冲洗干净。
两者不同,乙酸乙酯又为醋酸乙酯,双氧水又称为过氧化氢。
醋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果子香气的可燃液体。醋酸乙酯低毒性,易挥发,相对密度为0.902,熔点为-83℃,沸点为77℃,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O2,粘性比水稍高,化学性质不稳定。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
1、引言
吡啶的化学式为C6H5N,是含有一个氮原子的杂环类化合物,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且能溶解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机盐类,所以吡啶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相关文献表明,杂环类化合物比相应的非杂环类化合物毒性高。吡啶以其生物难降解性和对人健康危害大受到关注。
2、吡啶废水处理方法
吡啶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2.1 物理法
物理法是指利用物理特性,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吡啶废水处理物理法有:吸附法、精馏法和焚烧法。
2.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为填料吸附水中污染物,吸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特定官能团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徐生盼采用三种不同活性炭-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煤质柱状炭(EAC)和椰壳颗粒炭(GAC)对吡啶进行了吸附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性炭吸附的再生和处置是限制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活性炭的再生及处置成本高,废弃活性炭为固体危险废弃物。目前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取得一种成本低廉,可再生性能好的活性炭,以及对废弃活性炭安全处置。
2.1.2 精馏法
精馏法是目前回收吡啶的一种方法,精馏法回收的吡啶溶液浓度约50%左右。精馏过程中吡啶废水与水蒸气直接接触,吡啶废水与水蒸气形成共沸物,利用吡啶的沸点与水相近,吡啶组份扩散到气相中,从而分离废水中吡啶。该方法缺陷是精馏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吡啶浓度较高,需要其他处理设备,导致整体污水处理站处理设备多,投资较高,运行控制要求高。
2.1.3 焚烧法
对于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热值高的工业废水可用焚烧法处理,利用高温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运行过程中焚烧产生废气,必须集中处理,防止因燃烧不完全,产生空气污染。
2.2 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药剂在废水中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一般有化学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是利用强氧化性物质,将污染物氧化为小分子或无机物。因吡啶无法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化学氧化法主要有电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芬顿氧化法和紫外氧化法。化学沉淀法是利用药剂,将污染物沉降方法,对于吡啶废水,目前无有效沉淀去除手段。
2.2.1 电催化氧化法
电催化氧化法是应用表面有修饰物的阳极在电流作用下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物质来处理有机物溶液,而电极表面的修饰物是电子的供、受场所,同时也是反应场所,其本身不发生变化。唐婧艳利用Ti/Sb-SnO2阳极电模拟降解吡啶模拟废水,取得良好效果。限制该技术主要由于阳极电板材质选取及能耗问题。
2.2.2 微电解法
微电解法经过多年开发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难降解的废水预处理中。微电解技术以铁和碳之间因氧化还原电位差形成原电池,其中铁为阳极,失去电子。碳为阴极,阴极附近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H0]。
传统微电解法在污染物处理过程中,阳极端的铁不断消耗、氢氧化物在填料的表面沉积,会导致微电解反应程度下降情况。金杨为解决填料问题,利用废弃DSD酸工业铁泥和粘土做原料,制备阴阳电极微电解填料,对吡啶废水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在模拟运行过程中该填料能有效的抵抗板结现象。目前研究方向集中于如何补充阳极材料、氢氧化物沉积消除及废弃填料后续处理。
2.2.3 芬顿氧化法
芬顿氧化是利用芬顿试剂,通过Fe2+催化分解H2O2产生[·OH],利用[·OH]的强氧化性能实现对难降解物质的氧化,有机污染物与[·OH]反应,破坏有机污染物结构,被后续工艺处理。
芬顿氧化法应用广,对吡啶的氧化去除有较好效果。但在工程应用中,芬顿氧化仍存在问题,主要是运行成本较高、含铁污泥量大,污泥处理去向问题。
2.2.4 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利用污染物吸收紫外光的能量使C-C、C-N键断裂,Stapleton等用紫外辐射降解吡啶衍生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TiO2在紫外照射下,催化产生高能[·OH]特点,钟俊波等用珍珠岩负载型TiO2紫外照射下,降解吡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将光催化氧化投入实际工程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1)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反应无选择性,反应过程不受控制,降解过程生成物的毒性及降解难度比原污染物大。
(2)仅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吡啶废水处理,反应所需能耗高、反应时间长。导致反应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高。
2.3 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及吸附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或被菌胶团吸附。按照微生物的代谢形式,可以将生物法分为:厌氧法、缺氧法、好氧法三大类。
2.3.1 吡啶废水厌氧降解
厌氧法是利用微生物在隔绝氧气情况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供能过程,使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手段。研究表明,厌氧微生物能够有效对有毒有机物进行脱毒处理。与好氧降解相比,吡啶厌氧条件下的吡啶生物降解性更好。
2.3.2 吡啶废水缺氧降解
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中的碳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氮或亚硝酸单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韩洪军等利用UV-Vis和GC/MS分析了吡啶的缺氧降解机理,发现吡啶在羟基化之后被氧化裂解呈低分子酸,后被分解。缺氧反硝化是处理吡啶废水,同时降低其毒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降解过程中因吡啶结构破坏,氮大量释放,在缺氧降解过程中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对于后续生物处理工艺有毒害作用。
2.3.3 吡啶废水好氧降解
好氧降解是微生物在足够氧气条件下,将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的一种方法。由于吡啶自身难以降解,它对微生物有严重的抑制作用。方苗苗研究表明,紫外光射能减小吡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减少适应时间,提高降解吡啶速率。
3、结语与展望
因含吡啶废水降解难度大,毒性大的特点,目前含吡啶废水处理工程应用以“高级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多技术联合处理技术为主。利用高级氧化技术的强氧化性,对吡啶进行初步氧化分解,降低废水的毒害性,为后续生物降解提供条件,弥补了单一技术难以完全降解吡啶废水这一问题。联合处理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解决高级氧化技术及菌种存在问题。
(1)电催化氧化法是高级氧化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电催化氧化法的电耗较高,阳极板材质价格高,设备投资较大,运行费用高。寻找低廉阳极板制作材料,高效、重复利用催化剂是目前研究方向。
(2)目前,提高菌种对吡啶的耐受浓度,加强吡啶的生物降解能力是研究重点。
(3)现有高级氧化技术方案处理废水成本较高,降低运行费用是目前废水处理中探究方向。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WS/T155-1999,作业场所空气)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1、本品属于一级易燃品,应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火源。
2、采取措施,预防静电发生。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防止静电积聚。
3、产品应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保持容器的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碱类等分开存放,储区应备有泄露应急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4、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透气,操作人员应佩带好防护用品。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乙酸乙酯(夏季禁运)
该品列入《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乙酸乙酯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乙酸乙酯无毒。 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乙酸乙酯的的存放规范
1.标志:贮存乙酸乙酯的包装容器上应贴涂标志,注明名称,标明易燃物品标识。
2.包装:乙酸乙酯应用清洁干燥、牢固的铁桶或塑料桶包装,桶口应封装。
3.搬运:乙酸乙酯搬运时必须轻抬、轻放,以免破损。搬运时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4.贮存:乙酸乙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接触限制
甲醇对人体有低毒,因为甲醇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强的甲醛和甲酸(蚁酸),因此饮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腹痛、上吐(呕)、下泻、无胃口、头痛、晕、全身无力。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呼吸急速至衰竭。失明是它最典型的症状,甲醇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变强产生酸中毒,导致肾衰竭。最严重者是死亡。
然而,仍然有不少不法商人不顾生命安全,用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并出。
2.乙醇容易助燃,它容易爆炸,点火的时候会容易爆炸的。另外它有刺激性。
3.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果子香气的可燃液体。醋酸乙酯低毒性,易挥发,相对密度为0.902,熔点为-83℃,沸点为77℃,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浅谈醋酸江门乙酯主要有哪些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如果美缝剂粘上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而且已经凝固,这种情况之下去除起来就不是特别简单,需要把衣服泡在水里面,先把上面的美缝剂软化一下,清洗的时候你可以用草酸,超市都有的出售,有的洗涤剂里面有草酸的成分,能够有效去除美缝剂,然后反复搓洗,再把它用洗衣液搓洗一下,就能够轻松去除。
3、除此以外也可以用酒精清洗,因为酒精能够有效溶解美缝剂。如果衣服是白色的,也可以在水里面加入一些84消毒液。
4、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可以送到专业的洗衣店,他们都有非常齐全的工具,去除起来也非常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