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柴油,汽油的热值分别是多少?
甲醇热值约4800大卡,乙醇热值约6530大卡,汽油热值约10490大卡。
1、甲醇
甲醇(Methanol,dried,CH4O)系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有67-56-1、170082-17-4,分子量32.04,沸点64.7℃。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通常由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得。
2、柴油
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柴油最重要用途是用于车辆、船舶的柴油发动机。与汽油相比,柴油能量密度高,燃油消耗率低,但废气中含有害成分(NO,颗粒物等)较多。
3、汽油
汽油的英文名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97号等牌号。汽油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甲醇热值约4800大卡,乙醇热值约6530大卡,汽油热值约10490大卡。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甲醇可以与氟气、纯氧等气体发生反应,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扩展资料:
甲醇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
将粗甲醇净化,净化过程包括精馏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用碱破坏在精馏过程中难以分离的杂质,并调节pH值;精馏主要是脱除易挥发组分如二甲醚,以及难挥发的乙醇、高碳醇和水。粗馏后的纯度一般都可达到98%以上。
根据密度的不同,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一般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
由于高速柴油机燃料耗量(50~75g/MJ)低于汽油机(75~100g/MJ),使用柴油机的大型运载工具日益增多。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主要用作柴油机的液体燃料,柴油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特性,所以一些小型汽车甚至高性能汽车也改用柴油。
柴油分为轻柴油(沸点范围约180-370℃)和重柴油(沸点范围约350-410℃)两大类。柴油使用性能中最重要的是着火性和流动性,其技术指标分别为十六烷值和凝点,我国柴油现行规格中要求含硫量控制在0.5%-1.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油
正辛烷5%-10%,异甲苯15%-20%,正丁醇25%-30%,甲基环戊烷10%-35%。甲醇是通过按体积比代替原料来制备的:甲醇10-25%,柴油70-88%,甲醇柴油添加剂2-5%。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约512个链状烃或芳烃,主要表现为非极性,而甲醇的极性被转化,因此直接混合溶解度不好,密度差可以达到。可以通过使用小分子酯(例如血浆或乙酸)来辅助偶联。
甲醇(甲醇,无水CH4O)是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为67-56-1、170082-17-4,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C。
扩展资料:
化学处理主要使用碱破坏精馏过程中难以分离的杂质,并调节pH值。精馏主要去除二甲醚等挥发性成分,几乎不挥发的乙醇,高碳醇和水。粗蒸馏后的纯度通常可以达到98%或更高。
通过蒸馏将工业甲醇的浓度降低至0.01%或更低。通过用次碘酸钠处理除去螺钉。精制得到纯甲醇。
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浅黄色的可流动液体。难溶于水,易燃。蒸馏范围为30°C至220°C。当空气含量为74至123g/m3时,它会着火。热值约为44,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1千克燃料完全燃烧后产生的转化)。
基叔丁基醚助溶剂。
正辛烷5%-10%、异丙酮15%-20%、正丁醇25%-30%,甲基环戊烷10%-35%。所述甲醇柴油由下述原料按体积比配制而成:甲醇10-25%、柴油 70-88%、甲醇柴油添加剂2-5%。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含5~12个左右的链烃或芳香烃,主要表现非极性,而甲醇的极性较强,所以直接混合溶解性不好,且密度差异较大。可以用小分子的酯类,如乙酸乙酯或者丙酮等帮助融合。
甲醇(Methanol,dried,CH₄O)系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CAS号有67-56-1、170082-17-4,分子量32.04,沸点64.7℃。
扩展资料:
助溶难溶性药物在水中当加入第三种物质时能增加其溶解度,其机理为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有机分子复合物、缔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盐类等四种类型。
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和应用;助溶剂还能减少原有药物的一些缺点,提高制剂的质量并可开发新制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助溶剂
CAS号: 4637-24-5 EINECS: 225-063-3
分子式: C5H13NO2,(CH3)2NCH(OCH3)2 分子量: 119.16
熔点:-85℃沸点: 104-103℃
闪点:7℃ 性状:液体。遇水分解。
相对密度:0.897。 沸点:103℃(95.99kPa)。
折光率(n20D):1.3972。 闪点:7℃。易燃。
用途:有机合成,喹诺酮类药物缩合剂。甲脒合成的前体。1,2,3三酮类和吲哚的制备。
莱氟米特、帕珠沙星、芦氟沙星、米力农等西药的合成中间体。
储存: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甲醇和柴油有不同的存储标准,如果存储库混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涉嫌非法储存危险物质罪。
甲醇(Methanol)又称羟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其化学式为CH3OH/CH4O,其中CH3OH是结构简式,能突出甲醇的羟基,CAS号为67-56-1,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因在干馏木材中首次发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
基础油:
(1)矿物油--Mineral
从原油中提炼而成的,此种基础油因受限于原油先天性质,原油的来源,炼制技术,成本等等,在黏度指数,流动点和氧化稳定度方面便有一定的限制要靠添加剂来改善。
(2)合成油--Synthetic
就是把矿物基础油用酯类(Easter)或聚烯类(PAO : Poly-Alfa-Olefine)来取代,再和添加剂参配,就是合成机油,而若是基础油全用酯类或聚烯类取代,便称为全合成机油(Fully-Synthetic Oil)若只有用部分则称为半合成机油(Partial-Synthetic Oil)。
(3)植物油--Vegetable
顾名思义就是从植物所提炼而成的,如黄豆油(Soybeam Oil)篦麻油(Castor Oil),而castor oil使用较广泛,因为它能够在铁或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现在有些试验性的赛车用油即采用植物油
(4)动物油--Animal
通常用在齿轮的润滑上,如抹香鲸油(Sperm Oil)有非常良好的抗磨和抗压的特性,它用于多数的有限度滑动的差速器。
至于真正发挥机油功能的添加剂,则为了配合不同的基础油的化学特性而稍作调整外,其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添加剂:
(1)清净剂--Detergent
引擎在高温操作时会产生结胶(Vanish)和积碳(Carbon)的现象,这些必须靠机油中的清净剂来清除,其成分为金属盐类。
(2)驱散剂--Dispersant--或称分散剂
引擎在低温操作时,如非高速长时间行驶,会产生所谓的油泥(Sludge)为防止其产生,机油中必须添加驱散剂,将油泥均匀的分散在机油中避免油泥沉积在机油滤清器,汽门推杆及活塞环上,造成润滑油路不顺而致使未被润滑的部分凿成磨损。
(3)抗氧化剂--Anti-Oxidant
机油在引擎的高温下,特别容易与空气造成氧化反应,机油氧化之后颜色会加深,黏度会提高,因而增加机油帮浦及引擎的负荷,同时氧化之后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引擎的零件,因此保持机油的氧化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极高温的涡轮引擎。
(4)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
为防止引擎的金属零件生锈,理所当然必须添加防锈剂,此种添加剂的成份均含有一极性基(Polar Radical),利用分子间的极性吸附于金属表面,保护金属免受空气,水分及盐分侵蚀而生锈。
(5)抗腐蚀添加剂--Anti-Corrosion Additive
与防锈添加剂一样,但前者用于保护铁族金属(Ferrous Metal)之零件而后者则用于保护非铁金属(Non-Ferrous Metal)和合金(Alloy)零件免于硫份和有机酸之腐蚀 。
(6)黏度指数改善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基础油受限于原油之本质,其黏度指数只能藉提炼制程改善至一定程度之后便须靠黏度指数改善剂了,也因为黏度指数改善剂的发明才有复级黏度的机油产生。
(7)流动点抑制剂--Pour Point Depressnat--
又称流动点下降剂所谓流动点就是测定某一特定油料,当其开始不能流动的那一点温度,便是流动点,机油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蜡的成份(蜡虽然在基础油炼制时已经用溶剂消除,但仍然不能达100%),而这些蜡在低温一旦成为晶体固结时,会阻止机油的流动,为了使引擎在冬天能够顺利启动,必须在机油中添加抑制剂使流动点降低,阻止蜡份结晶,而适应寒冷的气候。
(8)抗磨损添加剂--Anti-War Additive
引擎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出现所谓的接口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的情况,也就是金属活动面在高热膨胀的情况下,将油膜挤开,而形成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必须添加抗磨损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接触金属时,便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一层保护膜来保护金属使之在彼此接触时免于磨损。
(9)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
机油在引擎内被反复的搅动,自然会产生泡沫,而有泡沫的地方就是没有油膜的地方,引擎便失去保护,而另一方面,有泡沫的地方,同时也代表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了,也加速其氧化,因此需添加消泡剂以避免泡沫之产生。
(10)染色剂--Dye
其功能有二:1.识别用,如汽车之自动变速箱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均染成红色,以便漏油时有利辨识维修;
2.行销广告用,例如日本的二行程机油大部分都染成淡蓝色或红色除了美观外,并可用以广告其润滑油中之基础油精练程度高,颜色淡,才有可能染色。
(11)碱性添加剂--Alkaline Additive
又称总碱价提升剂(Total Base Number Booster)其作用在于提高润滑油中碱性物质的剂量其功效即是中和燃料(汽,柴油)中所含之硫份因燃烧后产生的酸性硫化物免的汽缸内壁(Cylinder Wall)及活塞环(Piston Ring)等被这些酸性物质所腐蚀。
(12)极压添加剂--Extreme Pressure Additive
多为硫化物,氯或磷之添加剂,在发生接口润滑时,能给予金属良好的保护其能防止金属面发生镕接(Welding),崩蚀(Spalling),及咬痕(Galling)等等,如市面上常有些润滑油或油精的广告宣称在转动的金属上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此类便多半是靠极压添加剂的功用。
(13)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
乳化剂的目的在使润滑油中的水分产生乳化现象,防止水分和金属表面接触而产生腐蚀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菜仔油,牛油,金属皂盐等等。
(14)中度极压添加剂--Mid Extreme Pressure Improver
一般为极性化合物,对金属表面不起化学作用,但分子的一端附着于金属表面极难分辨,所以能承受的负荷比纯矿物油来的高,也可以称为油性剂(Oiliness Agent)。
(15)完全极压添加剂--Full Extreme Pressure Improver
大多数完全极压添加剂多含有硫磺,氯化磷的化合物适合添加在负荷高而且摩擦速度快的润滑油上,但是只有在遇到重负荷的时候极性油膜被破坏产生高温,而此高温时完全极压添加剂才会发生作用而形成化合物,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固体润滑剂,代替已经破坏的液体油膜,一般极压添加剂都有缓和液体油膜被破坏的效果,故亦称为油膜增强剂。
其他名称:硝酸2-乙基已酯、硝酸异辛酯
英文名:2-Ethylhexyl nitrateIsooctyl nitrate
性能:可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缩短着火时间,降低燃点,提高机车热工况动力性,节油效应十分明显。
用途:用于柴油燃料中,特别是二次加工柴油中以提高其十六烷值。添加效果依基础油不同而异,一般加入0.1%-0.3%的硝酸异辛酯,可提高十六烷值2-9个单位。还可用作有机溶剂。
外观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 目测
纯度,%,不小于 99.0 98.0
密度(20oC),g/cm3 960-970
粘度(100oC),mm2/s 1.70-1.80
闪点(闭口),oC,不低于 76
色度号,不大于 1.5
水分%,不大于 0.05
酸值(mgKOH/100ml),不大于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