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肾上腺素的作用
盐酸肾上腺素是一种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传导加速和心率增快。激活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β2受体,尤其是肾动脉明显收缩,骨骼肌和冠状动脉则扩张。
激动支气管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作用于肝和脂肪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分解,升高血糖。
扩展资料:
不良反应:
1、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发凉。
2、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3、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禁 忌:
1、 下列情况慎用:器质性脑病、心血管病、青光眼、帕金森氏病、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精神神经疾病。
2、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
3、 每次局麻使用剂量不可超过300μg,否则可引起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
4、与其他拟交感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5、 可透过胎盘。
6、抗过敏休克时,须补充血容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酸肾上腺素
盐酸肾上腺素为肾上腺素加盐酸组成的水溶液。其注射剂为: 1ml:1mg,或1ml:2mg (盐酸盐)。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和用量
常用量:皮下或肌内注射:成人:0.5~1.0mg/次,儿童:每次0.02~0.03mg/kg,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静脉或心内注射:0.5~1.0mg/次,以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注射。临床用于:⑴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⑵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
注意事项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禁用。
②血压:治疗剂量的肾上腺素由于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血压升高。
③支气管: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而使之舒张,还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等。
临床作用:
①心跳骤停
②过敏性休克
③支气管哮喘:缓解急性发作。
④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注意事项:慎用于老年人。
不良反应:心悸,心律失常
异丙肾上腺素: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α-受体几无作用。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肾、肠系膜及冠状动脉也不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下降。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变大。
去甲肾上腺素:为非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β2-受体几无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较强,小剂量时由于心肌兴奋和血管收缩作用使收缩压升高,此时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故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加大;大剂量时血管收缩强烈,外周阻力明显增加,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且脉压变小,使肝、肾等组织的血液灌注量明显减少。
肾上腺素:为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小剂量的肾上腺素通过兴奋心脏使心排血量增加,造成收缩压中度升高,同时作用于骨骼肌血管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较大剂量时,作用于骨骼肌血管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收缩,增加周围血管阻力,从而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