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铜有什么作用
乙酸铜的主要作用如下:
1、在有机合成中,可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
例如,乙酸铜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生成1,3-二炔。
2、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可用于处理绿色植物使其性质更稳定、颜色更鲜艳。
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本,可使得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乙酸铜,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240℃时脱去结晶水,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甘油。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油漆快干剂、农药助剂、瓷釉颜料原料等。
扩展资料: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₂(OAc)₄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
Cu₂(OAc)₄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
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
此外,用乙酸铜来合成炔胺(含有氨基的末端炔烃)也涉及乙炔亚铜中间产物。
反应原理: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标本制法: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本(处理时可加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铜
不一样。 两者之间区别太大了。乙酸铜又名醋酸铜,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240℃时脱去结晶水,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甘油。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油漆快干剂、农药助剂、瓷釉颜料原料等。
中文名
醋酸铜
英文名
Cupric Acetate Monohydrate
别称
乙酸铜,一水合乙酸铜
化学式
Cu(CH3COO)2·H2O
分子量
199.65
CAS登录号
6046-93-1
EINECS登录号
205-553-3
熔点
115℃
水溶性
7.2g / 100mL (冷水),20g/100ml(热水)
密度
1.882 g/cm3
外观
蓝绿色晶体
应用
色谱分析、有机合成等
危险性符号
N, Xn
危险性描述
环境危险物质,有害物质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9106/3077
硫酸铜(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同时,硫酸铜也是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硫酸铜常见的形态为结晶体,一水合硫酸四水合铜([Cu(H2O)4]SO4·H2O,五水合硫酸铜),为蓝色固体(晶体)。其水溶液因水合铜离子的缘故而呈现出蓝色,故在实验室里五水硫酸铜常被用于检验水的存在。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或者使用EDTA钙钠盐解毒。
硫酸铜属中药中的涌吐药。性寒;味酸、辛;因其有毒,误服、超量均可引起中毒。
胆矾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也经常出现在矿井的巷道内壁和支柱上,这是由矿井中的水结晶而成的。胆矾的晶体成板状或短柱状,这些晶体集合在一起则呈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皮壳状等。我国主产地有云南、山西、江西、广东、陕西、甘肃、湖北等地亦有矿产。
中文名
硫酸铜、无水硫酸铜
外文名
Cupric sulfate
化学式
CuSO4
分子量
159.608
危险性
有害
管制类型
不管制
熔点
560℃
水溶性
易溶于水
外观
白色或灰白色粉末
溶液颜色
蓝色
乙酸铜是由盐酸吗啉胍与乙酸铜按一定比例混配的一种低毒复合病毒病防治钝化剂。本剂内吸传导性较强,喷施到植物叶片后,药剂可通过水孔、气孔进入植株体内,抑制和破坏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起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而乙酸铜主要通过铜离子来预防或防治菌类引起的其他病害,起辅助作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铜离子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坏死。
长时间湿度大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药害或者露水太重容易出现药害。
工业级
中文别名: 乙酸铜,一水
英文别名: Cupric acetate
分子式: Cu(CH3OO)2.H2O
分子量: 199.65
CAS 号: 6046-93-1
结构式:
物化性质: 暗绿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882,
熔点115℃。加热至240℃分解。溶于水及乙
醇,微溶于乙醚及甘油。
产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
醋酸铜。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陶
瓷着色及农药等。
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2(OAc)4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1]
Cu2(OAc)4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
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此外,用乙酸铜来合成炔胺(含有氨基的末端炔烃)也涉及乙炔亚铜中间产物。
合成
乙酸铜在发现后的几个世纪内都是通过以上方法制取的,但这种方法制得的乙酸铜杂质较多。现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分为三步,总反应为:
2 CuSO4.5H2O + 4 NH3 + 4 CH3COOH → Cu2(OAc)4(H2O)2 + 2 [NH4]2[SO4] + 8 H2O
一水合物会在100°C真空失水:[2]
Cu2(OAc)4(H2O)2 → Cu2(OAc)4 + 2 H2O
将无水Cu2(OAc)4和金属铜一起加热会得到无色易挥发的乙酸亚铜:[3]
2 Cu + Cu2(OAc)4 → 4 CuOAc
乙酸铜的双核结构
结构
Cu2(OAc)4(H2O)2,以及类似的Rh(II)、Cr(II)四乙酸盐都采取“中国灯笼”式的结构。[4][5]每个乙酸根的一个氧原子都与一个铜原子键连,键长1.97Å(197pm)。两个水分子配体占上下,Cu-O键长为2.20Å(220pm)。两个五配位的铜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65Å(265pm),与金属铜中Cu--Cu距离相近。两个铜原子互相作用,导致在大约90K时磁矩减小;由于自旋方向相反抵消,Cu2(OAc)4(H2O)2实质上是反磁性的。Cu2(OAc)4(H2O)2对推动现代反铁磁体耦合理论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乙酸铜不能防治疾病,乙酸铜是环境危险物质,有害物质。
醋酸铜,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240℃时脱去结晶水,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甘油。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油漆快干剂、农药助剂、瓷釉颜料原料等。
注意事项:
应贮存于通风干燥库房中。袋口必须密封扎牢,防止受潮。严禁明火、易燃物。
扩展资料:
危险物质的级别和组别是根据其性能参数来划分的。这些性能参数包括:危险物质的闪点、燃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引燃能量、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等。
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 一闪即灭 )的最低温度。
2、燃点:燃点是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对于闪点不超过 45 ℃的易燃液体,燃点仅比闪点高 1~5 ℃,一般只考虑闪点,不考虑燃点。对于闪点比较高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闪点与燃点相差较大,应用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3、引燃温度: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4、爆炸极限:爆炸极限通常是指爆炸浓度极限。它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该范围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5、最小点燃电流比: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等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之比。
6、最小引燃能量:最小引燃能量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如果引燃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一般不会着火。
7、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衡量爆炸性物品传爆能力的性能参数,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两个经间隙长为25mm连通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燃爆时不致引起另一个容器内燃爆的最大连通间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铜
乙酸铜不要和农药混配,特别是石硫合剂,松脂合剂,五氯酚钠等呈碱性的农药,会产生药害。因乙酸铜是弱酸性杀菌剂,如果和肥料混用的话应该避免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施加药物的时候叶面表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均匀,这样效果才会更好。清洗器具的时候不可在水池,水塘,鱼塘里面冲洗,会造成污染。此外,作物安全的间隔期在一周左右,每季作物最多可喷洒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