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溴乙酸是什么

壮观的猫咪
优雅的玉米
2022-12-21 12:25:29

溴乙酸是什么

最佳答案
害羞的宝贝
高贵的钥匙
2025-04-20 20:00:07

溴乙酸俗名溴醋酸,无色结晶,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四氢呋喃。 用于有机合成。

物性数据

无色晶体 或无色斜方六面晶体。有强刺激性气味,吸湿性强。

1.性状:无色结晶,易潮解。

2.熔点(℃):49~51

3.沸点(℃):208

4.相对密度(水=1):1.934

5.饱和蒸气压(kPa):0.13(54.7℃)

6.辛醇/水分配系数:0.41

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

最新回答
感性的钥匙
冷酷的睫毛膏
2025-04-20 20:00:07

1、溴乙酸是制备ω-溴-2,4-二氯苯乙酮的原料,后者是制备抑霉唑、丙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的中间体。

2、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农药和医药的生产中。还可生产其酯类。

3、用于有机合成。

4、该品的酯类,可制备β-羟基羧酸、α、β不饱和羧酸;农药及医药原料。

开放的蜜蜂
老实的猫咪
2025-04-20 20:00:07
溴乙酸合成反应机理 1.以醋酸为原料,在吡啶存在下滴加溴素进行反应制取之。2.由氯乙酸与氢溴酸反应而得。3.由羟乙酸与氢溴酸反应而得。

生产方法 在乙酐和无水乙酸的混合物中以吡啶作溶剂与溴作用而得。反应方程式:CH3COOH+Br2→BrCH2COOH+HBr

无奈的奇异果
淡淡的奇异果
2025-04-20 20:00:07
首先毫无疑问乙醇的酸性是最弱的

对于剩下的4个乙酸衍生物,吸电子基团越强越多的,酸性越强。因为吸电子基团能降低电离后负离子的电荷密度从而使之稳定。

三氟乙酸中,氟的电负性最大,而且数量最多,所以酸性是最强的。其次是氯乙酸。溴的吸电子能力比氯弱,所以溴乙酸比氯乙酸弱。乙酸没有吸电子基团,酸性比溴乙酸弱。

所以顺序为三氟乙酸

>

氯乙酸

>

溴乙酸

>

乙酸

>

乙醇

美丽的巨人
大气的钥匙
2025-04-20 20:00:07
有溴乙酸(BrCH2COOH)这种物质

不过,一般情况下溴(Br2)不会和乙酸(CH3COOH)发生取代反应

需要借助特殊的条件,比如说加入催化剂等,取代反应才可能发生。

朴实的钻石
典雅的花瓣
2025-04-20 20:00:07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品对粘膜、眼睛和皮肤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反应;可引起眼和皮肤灼伤。动物中毒表现为胃肠炎、黄疸和肌无力。病理检查见心、肝、肾和肌肉均有明显退行性变。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砂土。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 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100mg/kg(小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猪经口10至54mg/(kg.天),28至105天内死亡,见明显胃肠炎、黄疸和肌无力,有肝、肌肉和有肾脏变性。

致突变性:DNA操作:小鼠白细胞100mmol/L。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