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与二甲苯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物理性质不同
气味方面,苯常温下是甜味,有芳香气味,甲苯有苯样气味,二甲苯有强烈刺激性。溶解度方面,苯难溶于水,甲苯极微溶于水;二甲苯易流动,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其他许多有机溶剂混溶。
2、化学性质不同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而甲苯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二甲苯可发生氧化、硫化、磺化反应。
3、用途不同
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苯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以作为制取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
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但与同时从煤和石油得到的苯和二甲苯相比,目前的产量相对过剩,因此相当数量的甲苯用于脱烷基制苯或岐化制二甲苯。
二甲苯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医院病理科主要用于组织、切片的透明和脱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甲苯
苯、甲苯、二甲苯三者苯的毒性是最大的。
原因
1、苯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的特点,沸点为80℃,常温下是液态。
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2、苯属于一类致癌物清单,甲苯和二甲苯属于3类致癌物清单。
扩展资料
一、苯的危害
(1)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
(2)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
(3)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
(4)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机制品接触历史。
二、甲苯的危害
(1)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2)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3)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5)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苯和二甲苯是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苯和二甲苯组成相似(都含有一个苯环),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了两个CH2原子团,所以二甲苯是苯的同系物。
扩展资料:
一、同系物的特点
1、同系物一定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的不一定是同系物。
2、同系物必为同一类物质。
3、同系物化学式一定不相同。
4、同系物的组成元素相同。
5、同系物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6、同系物之间相差若干个亚甲基原子团。
二、判断要点
1、同系物的组成肯定符合同一通式,且属于同类物质。
2、同系物组成元素相同。
3、同系物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n为两种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差值)。
4、同系物中拥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具有递变规律,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的,密度,熔点,沸点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系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甲苯
鉴别方法:
加入高锰酸钾,能使之褪色的是甲苯和二甲苯,不能褪色的是苯;然后蒸馏,先蒸馏出来的是甲苯,后出来的是二甲苯。
原因:
1、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甲苯沸点110.6℃,二甲苯沸点137~140℃。
扩展资料
1、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
2、二甲苯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医院病理科主要用于组织、切片的透明和脱蜡。
3、化学性质活泼,与苯相像。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甲苯
两种物质都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的位置不同分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通常所说的二甲苯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混合物。
二甲苯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将其归类为A4级,即缺乏对人体、动物致癌性证据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