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与盐酸的反应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下沉.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 这是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方程式: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因为鸡蛋表面的蛋壳里含有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蛋壳的表面,对鸡蛋有托力的作用,使鸡蛋上浮,浮到液面后,气泡破裂,鸡蛋又会下沉,如此反复,知道蛋壳里的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所以最后会下沉.
碳酸钙(CaCO3)与氯化氢(HCl)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化学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CO2)附着在鸡蛋壳上形成气泡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上浮;当气泡破掉,鸡蛋所受浮力减小,鸡蛋下沉。
上浮是因为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它可以与稀盐酸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表面,产生较大的浮力,使鸡蛋上浮;浮到上面后气泡跑到空气中,多出的浮力消失,又下去了。最后,如果酸消耗完了,它就沉底,如果酸多,它的壳会被溶解完。
白醋相对酸性也较强,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在释放其他的时候自然后有力的产生啦,
就会推动鸡蛋“跳舞”
希望可以帮到你。呵呵。。我记得化学里面有这个。
分析:该题是理化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道综合题。(1)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鸡蛋上浮。(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逐渐滴加浓盐酸,则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以气泡的形式粘附在鸡蛋壳上,从而使鸡蛋上浮到液面上,另外反应后鸡蛋的质量减轻,重力减小,有利于上浮。鸡蛋露出液面后,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气泡给它的浮力减小鸡蛋又沉入杯底。
答案:(1)鸡蛋上浮,因加入食盐后,溶液密度变大,排开液体体积基本不变,受到的浮力增加,所以上浮。
(2)鸡蛋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鸡蛋自动上浮,浮出水面后,鸡蛋随即下沉,如此不断重复。
CaCO3+2HCl=CaCl2+H2O+CO2
鸡蛋主要成分是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就托住鸡蛋上升,浮到水面后气泡消失,就下沉,然后再反应,生成气泡,上浮,一直反复
先下沉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盐酸大,后上浮,是因为与盐酸反应生成的少量气体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使其排水面积大,浮力加大,出现水面后,气体散开,又下沉,不断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