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萘酚浓硫酸反应
a萘酚浓硫酸反应:Molisch反应。Molisch反应:糖在浓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H2SO4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 α—萘酚(莫氏试剂 Molisch reagent)生成紫红色物质.
Molish(莫立许)反应:样品溶液与5%α-萘酚乙醇液及浓硫酸反应,在两液面间产生紫色环的反应,又称紫环反应
α萘酚中加入浓硫酸和硝酸,可以使α萘酚硝化。硝化过程中,会形成水,影响硝化的进行,因此要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可以加快硝化反应速度,使硝化反应进行的更为彻底。
单糖与浓酸和萘酚反应能显红色,这一鉴定是酮糖特有的反应。
单糖能够与浓的硫酸、盐酸作用,脱水,从而形成糠醛或者糠醛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糠醛及其衍生物能够与酚类,蒽酮类等缩合,生成各种有颜色的物质,这就是变色的原理。葡萄糖加а-萘酚在酸性条件下很难反应的,仅仅酸性条件应该不足以使它们反应。
结构
单糖的环状结构在溶液中,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存在。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能与醛基或酮基可逆缩合成环状的半缩醛(emiacetal)。环化后,羰基C就成为一个手性C原子称为端异构性碳原子(anomeric carbon atom),环化后形成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称为端基异构体,或头异构体(anomer),分别称为α-型及β-型头异构体。
糖和苷类在浓硫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Molisch反应:糖在浓H2SO4(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H2SO4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反应糖在浓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再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 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
注:莫氏(Molish)反应
取芦丁和槲皮素各数毫克,分别置于两支小试管中,加 0.5毫升乙醇溶解,再加 α-萘酚数毫克,振摇使之溶解,然后沿试管壁加浓硫酸约 0.5毫升,静置,观察,两液层界面变化,呈紫红色环者示分子中含糖结构。
如果是,则呈阳性反应,呈紫红色
萘乙醚的合成要蒸乙醇是因为要将萘乙醚和乙醇的混合物进行蒸馏分开得到纯的萘乙醚。
由2-萘酚在硫酸存在下与乙醇醚化而得。将2-萘酚溶于无水乙醇,滴加浓硫酸,加热回流10h。反应液倾入5%的氢氧化钠液中,析出灰白色结晶,过滤,用冷水洗至pH=7.5,干燥,得2-乙氧基萘。收率96%。粗品可用减压蒸馏精制,收集138~140℃(1.6kPa)馏分。
概念:
β-萘乙醚,又称橙花醚,白色结晶。熔点37℃,沸点282℃,相对密度1.054-1.064(液态时),折射率1.5975,溶于7体积95%乙醇及油质香料。
该品具有橙花和洋槐花的香味,并伴有甜味和草莓、菠萝样的芳香,常用作皂用香精(橙花香)、廉价的化妆香精、草莓香精等调合香料。
如果是浓硫酸,要先用干抹布抹去浓硫酸,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或者稀氨水。一定要先用干抹布抹去浓硫酸,否则浓硫酸与水混合放出的热会使皮肤灼伤了更加厉害。
如果不是浓硫酸,而是其它强酸,由于与水混合后不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或者稀氨水就行了。
用醋清洗会增加氢离子浓度,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