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 中常出现“缩水” 这个词? 请详解
高温融化塑料进入模具后冷却成产品性状的过程中,材料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模具成型产品的部位以材料发生热膨胀时的体积尺寸设计。所以反过来,模具设计时要以产品尺寸放大一个缩水率(如abs一般为1.005)来设计型腔尺寸。
不耻下问,行浅德惠。
塑胶模具中经常用到,尤其是在模具设计时。
缩水率就是指塑料的收缩率,塑料在模具中成型时首先会通过注塑机加温融化然后再冷却成型,由于热胀冷缩,因此每种塑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这个收缩大小就是我们所提到的收缩率,因此,在模具设计时一定要将客户提供的产品数据进行按比例的放大调整,再做模具,这个比例就是模具的缩水率(按照你提供的就是1.005),这样成型后的产品尺寸会得到保证,注意每种塑料的收缩率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注意材料类型,这个数值一般由塑料原料厂家提供。
而又无胶补充,制品表面便出现缩水
产品壁厚不均区,如加强筋或柱位与制品表面的交界处
1.制品壁厚过大
减低壁厚
2.胶件流程过长
加浇口
3.计料量不足
加大计料量
缩水除了注塑工艺外,
一是产品设计壁厚及骨位厚薄不合理,
骨位厚度一般不过超过壁厚的2/3
二是从模具上来说入水设计不合理
(如果长方形产品从一边入水就有机会在对面有骨位处产生缩水)
及排模不合理(如果厚壁产品在主流道的尾部,导致机注塑压力不够)。
计算公式为D=M+MS+MS² ,可依ASTM D955方法测得。
在塑胶模具设计时,须先考虑收缩率,以免造成成品尺寸的误差,导致成品不良。
缩水率反映的是塑料制件从模具中取出冷却后尺寸缩减的程度。影响塑料收缩率的因素有:塑料品种、成型条件、模具结构等。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的收缩率各不相同。其次塑料的收缩率还与塑件的形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是否有嵌件等有很大的关系。
扩展资料
在注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
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含水量为40%时尺寸增加量为0.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型收缩率
改性塑料注塑制件表面材料堆积区域有凹痕。收缩水主要发生在塑件壁厚厚的地方或者是壁厚改变的地方。
物理原因
当制品冷却时,收缩(体积减小,收缩)发生,此时外层紧模壁的地方先冻结,在制品中心形成内应力。如果应力太高,就会导致外层的塑料发生塑性变形,换句话说,外层会朝里凹陷下去。如果在收缩发生和外壁变形还未稳定(因为还没有冷却)时,保压没有补充熔料到模件内,在模壁和已凝固的制品外层之间就会形成沉降。
这些沉降通常会被看成为收缩。如果制品有厚截面,在脱模后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缩水。这是因为内部仍有热量,它会穿过外层并对外层产生加热作用。制品内产生的拉伸应力会使热的外层向里沉降,在此过程中形成收缩。
与加工参数有关的原因与改良措施如下
1、保压太低 增加保压
2、保压时间太短 延长保压时间
3、模壁温度太高 降低模壁温度
4、熔料温度太高 降低熔料温度,降低料筒温度
与设计有关的原因与改良措施如下
1、料头横截面太小 增加料头横截面
2、料头太长 缩短料头
3、喷嘴孔太小 增加喷嘴孔径
4、料头开在薄壁处 将料头定位在厚壁处
5、材料堆积过量 避免材料堆积
6、壁/筋的截面不合理 提供较合理的壁/筋的截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