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过程为何会变酸,什么化学反应
在酿酒过程中,如果米酒中的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就会转化成醋酸和水,因此就会变酸,即:乙醇转化为乙酸。
化学反应方程式:C2H5OH+O2==CH3COOH+H2O
[酿酒的过程]: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一般酿酒时,常用富含淀粉的植物果实,如大米、玉米、高粱等,将其蒸熟,然后用酒曲(含有糖化酶、酒化酶)加入少量冷开水调成浑浊液,再与蒸熟的食物混合均匀。放在30~40℃环境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C6H10O5)n(淀粉 ) + nH2O → nC6H12O6(葡萄糖) 此时,为验证是否有葡萄糖生成,可取出少量生成物和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得到了葡萄糖。若还要知道淀粉是否完全转化为葡萄糖,可取少量碘酒,加入后不变蓝则第一步反应完全。生成葡萄糖后,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被氧化成乙醇,反应如下:
C6H12O6 → 2CO2 + 2CH3CH2OH 要验证是否有乙醇(酒精)生成,可取出一些溶液,插入一根加热后红热的铜丝,若有刺激性气味,可说明有乙醇(酒)生成。
发生的反应如下: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酒也就是不同浓度的乙醇,变酸的话,也就是变成乙酸。也就是有醋酸杆菌进入。好氧性的醋酸细菌进行的是好氧性的醋酸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乙醇直接氧化为醋酸,是醋酸细菌的好氧性呼吸。厌氧性的醋酸细菌进行的是厌氧性的醋酸发酵,其中热醋酸梭菌能通过EMP途径发酵葡萄糖,产生3M醋酸。
酒曲菌分解粮食中的淀粉,在无氧环境下将其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漏进杂菌和进入氧气后,酒精在杂菌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酸(俗称“醋酸”)或淀粉直接被氧化成其他酸(如乳酸),所以,酒就变酸了。
1、在酿制白酒时若使用的原料是酸败变质的,那么在生产酿酒时会直接影响糖化发酵的作用,而导致酸类物质积累,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是必须有保证的,才能控制生酸的。
2、白酒中的酸味来源原料霉变不干净、感染杂菌,原料蒸煮糊化不够,有参杂生现象或者入池温度较高,生酸幅度较大和环境卫生较差,那带来杂菌感染也是有影响的。
3、酿酒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温度、水质水量,米的质量,煮的程度以及发酵粉的分量都有影响。因此酿酒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关系到酒的品质与口感差别。
4、发酵过猛导致发酵迅速的原因有很多,如入窖温度过高、酒曲用量大、窖内含氧量高、使用冷水加浆等等。若发酵升温过快,会导致酵母菌早衰,生酸菌大量繁殖,从而使酒醅酸度提升,生产操作中一定要调整好工艺参数,低温缓慢发酵时,生酸平稳而均匀。
5、发酵管理不善,杂菌感染也会导致生酸严重。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仅可以氧化还原糖生成乙酸,还可以直接氧化酒精。所以白酒酿造中若发酵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发酵漏气,那么醋酸菌等杂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导致酒醅生酸。
上述反应是在酒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的。生成乙酸乙酯也是长年累月的缓慢反应产生的,酒也是越陈越香。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酿醋的基本原理: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单糖、双糖、有机酸、醇、醛类物质,就会发出酸味或酒味。
发酵制醋的方法,是用谷物小米、高粱、糯米、大麦、小麦及黄豆等,进行发酵酿造而成。由于曲中微生物种类非常多,所以醋中除醋酸外,还有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等多种有机酸、各类氨基酸以及醇、酚、酯等多种风味成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所食用的醋,才产生了各种各样丰富的风味。
扩展资料:
以镇江香醋为例,它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以糯米为原料主体,通过制曲、固体分层发酵制作而成,发酵时间不少于21天。
再经过炒米色、淋醋、煎醋等多道工艺,从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大小共四十多道工序,历时七十天左右,然后入特制陶瓷坛密封贮存。镇江香醋的贮存时间是6个月以上;而镇江陈醋贮存时间则为1年以上。
这一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多种微生物菌种自然发酵的复杂变化,进而达到调节食醋风味的目的。这种工艺,代表了中国南方酿造技术水平。
从醋的性状来看,酿制食醋呈琥珀色或红棕色、比较澄清,但在瓶底常微有沉淀(不影响食用);而配制的醋更清澈,颜色更鲜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杂粮酿醋
人民网-变质食品常有5种气味,千万别吃!
人民网-人民日报记者探访镇江香醋制作:前后大约需要60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