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鉴别苯酚,苯甲醛和葡萄糖

坦率的御姐
温柔的自行车
2023-01-01 00:06:08

鉴别苯酚,苯甲醛和葡萄糖

最佳答案
多情的冰棍
重要的夕阳
2025-04-05 08:42:08

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验:

苯酚:加入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无明显现象

苯甲醛:加入后无现象,加热后会有砖红色沉淀,该沉淀为氧化亚铜

葡萄糖:加入后溶液呈绛蓝色(多羟基的有机物与氢氧化铜会在常温下反应),加热后有转红色的沉淀。

双缩脲试剂出蛋白质。斯堡试剂出苯胺。三氯化铁溶液出苯酚。偏高碘酸出葡萄糖。银氨试剂出苯甲醛。高锰酸钾出苯甲醇,最后一个是氯苯 。加入氯化铁溶液,产生蓝紫色的是苯酚;加入浓硫酸和a-萘酚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的是葡萄糖。

扩展资料:

苯酚由于结构中有苯环,可以在环上发生类似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卤代等:对比苯的相应反应可以发现,苯酚环上的取代比苯容易得多。这是因为羟基有给电子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

丙烯与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异丙苯,异丙苯经氧化生成过氧化异丙苯,再用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苯酚和丙酮。每吨苯酚约联产丙酮0.6t。原料消耗定额:苯1150kg/t、丙烯600kg/t,产率百分之七八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最新回答
火星上的唇彩
无奈的镜子
2025-04-05 08:42:08

molish(莫氏)反应

原理: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

方法:先在试管中加入1mL样品溶液(平行样)和2滴α-萘酚试剂,混匀,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的浓硫酸,小心竖起试管,使浓硫酸与糖溶液清楚的分为两层.反应0.5min后,观察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颜色变化.

伶俐的宝贝
如意的发箍
2025-04-05 08:42:08
苯酚(Phenol,C6H5OH)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

酸碱反应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

PhOH+NaOH→PhONa+H2O

苯酚pKa=1.28×10-10,酸性介于碳酸两级电离之间,因此苯酚不能与NaHCO3等弱碱反应:

PhOˉ+CO2+H2O→PhOH+HCO3ˉ

此反应现象:二氧化碳通入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混浊。

显色反应

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形成了有颜色的配合物。

6PhOH+FeCl3→H3[Fe(OPh)6](紫色)+3HCl。

平淡的长颈鹿
寂寞的枕头
2025-04-05 08:42:08

鉴别有两种方法

1、可以加钠,产生气体的是苯酚和苯甲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醚和苯甲醛.在加钠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饱和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无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酸;在加钠没有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进行银镜反应,产生银镜的是苯甲醛,不产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醚.。

2、先加碳酸氢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盐酸沉淀出苯甲酸,然后加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酸沉淀出苯酚,剩余加亚硫酸氢钠溶液,分出沉淀,加酸,分出油层得苯甲醛,前面加亚硫酸氢钠后的溶液中油层为苯甲醇。

扩展资料:

四种化学原料的相关资料:

苯酚: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

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2、苯甲酸:

苯甲酸于16世纪被发现。

1556年,Nostradamus最早描述安息香胶的干馏作用;后由Alexius Pedemontanus和布莱斯德破译分别于1560年和1596年发现。

1875年,Salkowski发现苯甲酸的抗真菌药力,于是苯甲酸用于长期保存云莓。

3、苯甲醚,分子式C7H8O,相对分子量为108.13,无色液体,熔点-37~-38℃,沸点155℃,相对密度0.9980~1.0010,折光率1.5165~1.5175。

天然发现存在于龙蒿的油中,具有令人愉快的茴香样香气。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溶剂、香料和驱虫剂。由硫酸二甲酯与苯酚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得。在合成茴香醚时,一般需使用剧毒的硫酸二甲酯。

4、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例如茉莉花油、风信子油和秘鲁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味。熔点(℃):-15.3

相对密度(水=1):1.04(25℃)

沸点(℃):20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2

相对密度(水=1):1.0419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饱和蒸气压(kPa):0.13(58℃)

闪点(℃):100

引燃温度(℃):436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烃。

折光率:1.5396

CAS号:100-51-6

化学性质

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受伤的篮球
包容的心锁
2025-04-05 08:42:08

方法一:

加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酸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

加三氯化铁显色的是苯酚

最后剩苯胺

方法二:

常温下与HNO2作用放出氮气即可鉴别出苯胺

与FeCl3显色可鉴别出苯酚

再加水与水分层的是甲苯,不分层的是苯甲酸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

苯甲醛的化学性质与脂肪醛类似,但也有不同。苯甲醛不能还原费林试剂;用还原脂肪醛时所用的试剂还原苯甲醛时,除主要产物苯甲醇外,还产生一些四取代邻二醇类化合物和均二苯基乙二醇。在氰化钾存在下,两分子苯甲醛通过授受氢原子生成安息香。

苯甲醛还可进行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生成间位取代产物,例如硝化时主要产物为间硝基苯甲醛。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苯甲酸。可与酰胺类物质反应,生产医药中间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甲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苯甲醛

醉熏的酒窝
安详的大碗
2025-04-05 08:42:08

分别加入FeCl3,出现蓝紫色Fe(C6H5O)6]3-沉淀的为苯酚。苯,甲苯没有现象,再分别加入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的是甲苯。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高锰酸钾被还原成无色Mn2+,而颜色不变的是苯。

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原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为甲苯,否则为苯

解释:若苯环支链上的α碳(连接苯环的碳)上有h,则该支链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羧基(-cooh),如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