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强碱强弱顺序
四大强碱是氢氧化钠、氢碘酸六大强酸是硫酸,HBR、氢氧化钾、氢氧化钡,HI、盐酸,HNO3、氢溴酸,H2SO4,HCL 氢氧化钾、氢氧化钙、高氯酸、硝酸,氢氧化钡,氢氧化钠。 HCLO4
高碘酸
[英]Periodec AcidParap
[别]过碘酸仲高碘酸
[缩]GDS
【化学结构】
HIO4.2H2O
【化学特性】
相对分子质量: 228.00. 无色或白色结晶。有偏高碘酸(无水)及仲高碘酸(二水物)两种。二水物有潮解性。能溶于水、乙醇, 微溶于乙醚。有毒。对人的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熔点: 仲高碘酸140℃分解 偏高 碘酸110℃升华, 138℃分解.
【火灾危险】
受热分解, 放出有毒的碘化物气体。与还原性物质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有机物, 易燃物如硫、磷等混和, 有成为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
【处置方法】
水、砂土。
高碘酸 包括偏高碘酸HIO4,正高碘酸H5IO6,焦高碘酸H4I2O9。这类化合物可认为是复酸(HIO4)x·(H2O)y,HIO4(x=1,y=0),H4I2O9(x=2,y=1),H5IO6(x=1,y=2)。正高碘酸表现为五元酸(K1=2×10-2,K2=4×10-9,k3=1×10-15),在120℃熔融,将其在真空中加热到80℃,得到焦高碘酸;到100℃得到偏高碘酸。正高碘酸比偏高碘酸稳定,有强氧化性,易溶于水,并有强烈吸湿性。正高碘酸配位数不是4而是6,这是由于中心碘原子半径大,能让较多氧原子与之靠拢形成化学键:
正高碘酸酸性较高氯酸弱得多。与高氯酸对应的是偏高碘酸,酸性也较高氯酸弱,氧化力要强得多,它没有相应的酸酐,加热时分解,生成水、五氧化二碘和氧,蒸发偏高碘酸溶液能得到无色结晶,其组成为HIO4·2H2O。高碘酸中氢原子能被金属置换而生成高碘酸盐,如高碘酸银。高碘酸有正盐,也有酸式盐。用高碘酸盐可制备出高碘酸,如硫酸与高碘酸钡或盐酸与高碘酸银作用皆可产生高碘酸。
大量用作石油、天然气钻井泥浆加重剂
外,也是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原料,用化学方法可将重晶
石加工成一系列钡化合物。较高品位的重晶石直接提纯可制造硫酸钡。
1889年利用焙烧重晶石和焦炭粉混合物的方法首先
制得可溶性硫化钡,奠定了现代工业制造各种钡化合物
的基础。世界重晶石的总储量在两亿吨以上,美国约占
1/3,居世界首位,其次是苏联、中国、联邦德国。重晶
石的世界年开采量1981年为7.9Mt,美国开采量最大,中
国居第二。
加工方法 重晶石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碳还原焙烧法、
氯化钙焙烧法及原矿精制处理法,通过这些方法可分别
制取碳酸钡、氯化钡和硫酸钡,进一步加工,可再衍生
其他钡化合物产品。
碳还原焙烧法 是重晶石化学加工的主要方法,要
求重晶石矿中硫酸钡的含量应大于85%、二氧化硅含量
低于5%。为提高硫酸钡的转化率,焙烧时要保证充分的
还原气氛及选择“自爆性”(重晶石在焙烧时的爆裂性)
好的重晶石原料。基本工艺过程是:将重晶石矿粉碎到
20目左右,与过量的煤粉(以碳计过量50%~55%)混
合后送入转窑,于1050~1150°C的高温下焙烧,使硫酸
钡还原成硫化钡熔体,反应式为:
BaSO□+4C□BaS+4CO
生成的熔体为黑色,俗称“黑灰”,在浸取器中用水浸
取,将可溶性硫化钡与不溶物分离,经沉淀分离得到硫
化钡溶液。目前,正在研究用焦炭、石油焦或天然气代
替煤粉作还原剂,用沸腾炉代替转窑。
从硫化钡加工成各种钡盐有酸法和复分解法两种:
① 酸法 有硫酸法、碳酸化法、盐酸法及硝酸法
等,其中最主要的有硫酸法和碳酸化法。硫酸法是将精
制后的硫化钡溶液与硫酸进行复分解反应,得到沉淀硫
酸钡(并副产硫化氢气体),经过滤、洗涤、干燥得产
品。盐酸法、硝酸法过程与硫酸法大致相同,所得产品
为氯化钡、硝酸钡。碳酸化法是将精制后的硫化钡溶液
(含BaS160~170g/1)于碳化塔中碳化制得碳酸钡。在
实际操作中碳化过程常分为主碳化和副碳化两步,分别
在主碳化塔和副碳化塔中进行。在主碳化塔中二氧化碳
与来自副碳化塔的硫氢化钡反应,反应式为:
Ba(HS)□+CO□+H□O□BaCO□+2H□S
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的硫化氢气体送入副碳化塔
中,与硫化钡的水解物氢氧化钡反应,反应式为:
Ba(OH)□+2H□S□Ba(HS)□+2H□O
Ba(OH)□+CO□□BaCO□+H□O
过剩的硫化氢气体从塔顶逸出,可回收利用。硫氢化钡
和碳酸钡浆液一起进入主碳化塔进行碳化,总反应式为:
BaS+CO□+H□O□BaCO□+H□S
碳化后的碳酸钡浆液经过滤、洗涤、干燥、造粒即得碳
酸钡成品。
② 复分解法 将精制后的硫化钡溶液分别与碳酸
钠、硫酸钠、硫酸锌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取碳酸钡,沉
淀硫酸钡及锌钡白(硫酸钡和硫化锌的混合物,俗称立
德粉)。
氯化钙焙烧法 基本过程与碳还原法相似,区别在
于在还原焙烧物料中加氯化钙,所得产物是氯化钡,反
应式为:
BaSO□+CaCl□+4C□BaCl□+CaS+4CO
焙烧产物经浸取、过滤、精制、蒸发、结晶即得二水氯
化钡产品。该法简单,一步焙烧就可得到氯化钡熔体。
精制处理法 将含硫酸钡在95%以上的重晶石粉碎,
经精制、活化处理等工序即可得到硫酸钡产品,产品性
能近似沉淀硫酸钡。此法收率高,能耗及成本低。
产品用途 钡化合物产品主要用于玻璃、医药、塑
料、火炸药等工业。其中硫酸钡、碳酸钡产量大、用途
广。①硫酸钡用于制作高级纸张、橡胶和塑料的填充剂,
耐火、耐酸油灰及颜料,也用作X射线造影剂或用于制药,
纺织工业中还用来制备上浆剂。②硝酸钡用于制造绿色
信号弹、起爆药、雷管。③氯化钡是纺织品的媒染剂,
金属热处理剂。④氧化钡、过氧化钡、氢氧化钡产量较
小,氧化钡除用于制造其他钡化合物外,还可用作高级
润滑油的添加剂、脱水剂。过氧化钡可用于制造铝热焊
接的点火器。氢氧化钡用于动植物油及蔗糖的精制,用
作钡润滑剂的添加剂。⑤高氯酸钡用作脱水剂。⑥锰酸
钡可用作油墨等的催干剂,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见
无机颜料)。⑦亚硝酸钡用作还原剂。⑧碘酸钡可作医
药。⑨锡酸钡用来制造特殊瓷器绝缘体。
5IO4-+2Mn2++3H2O==6H+
+
5IO3旦俯测谎爻荷诧捅超拉-
+2MnO4-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碳还原焙烧法 是重晶石化学加工的主要方法,要求重晶石矿中硫酸钡的含量应大于85%、二氧化硅含量低于5%。为提高硫酸钡的转化率,焙烧时要保证充分的还原气氛及选择“自爆性”(重晶石在焙烧时的爆裂性)好的重晶石原料。基本工艺过程是:将重晶石矿粉碎到20目左右,与过量的煤粉(以碳计过量50%~55%)混合后送入转窑,于1050~1150°C的高温下焙烧,使硫酸钡还原成硫化钡熔体,反应式为:
BaSO4+4C─→BaS+4CO
生成的熔体为黑色,俗称“黑灰”,在浸取器中用水浸取,将可溶性硫化钡与不溶物分离,经沉淀分离得到硫化钡溶液。目前,正在研究用焦炭、石油焦或天然气代替煤粉作还原剂,用沸腾炉代替转窑。
从硫化钡加工成各种钡盐有酸法和复分解法两种:
① 酸法 有硫酸法、碳酸化法、盐酸法及硝酸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有硫酸法和碳酸化法。硫酸法是将精制后的硫化钡溶液与硫酸进行复分解反应,得到沉淀硫酸钡(并副产硫化氢气体),经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盐酸法、硝酸法过程与硫酸法大致相同,所得产品为氯化钡、硝酸钡。碳酸化法是将精制后的硫化钡溶液(含BaS160~170g/1)于碳化塔中碳化制得碳酸钡。在实际操作中碳化过程常分为主碳化和副碳化两步,分别在主碳化塔和副碳化塔中进行。在主碳化塔中二氧化碳与来自副碳化塔的硫氢化钡反应,反应式为:
Ba(HS)2+CO2+H2O─→BaCO3+2H2S
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的硫化氢气体送入副碳化塔中,与硫化钡的水解物氢氧化钡反应,反应式为:
Ba(OH)2+2H2S─→Ba(HS)2+2H2O
Ba(OH)2+CO2─→BaCO3+H2O
过剩的硫化氢气体从塔顶逸出,可回收利用。硫氢化钡和碳酸钡浆液一起进入主碳化塔进行碳化,总反应式为:
BaS+CO2+H2O─→BaCO3+H2S
碳化后的碳酸钡浆液经过滤、洗涤、干燥、造粒即得碳酸钡成品。
② 复分解法 将精制后的硫化钡溶液分别与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锌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取碳酸钡,沉淀硫酸钡及锌钡白(硫酸钡和硫化锌的混合物,俗称立德粉)。
氯化钙焙烧法 基本过程与碳还原法相似,区别在于在还原焙烧物料中加氯化钙,所得产物是氯化钡,反应式为:
BaSO4+CaCl2+4C─→BaCl2+CaS+4CO
焙烧产物经浸取、过滤、精制、蒸发、结晶即得二水氯化钡产品。该法简单,一步焙烧就可得到氯化钡熔体。
精制处理法 将含硫酸钡在95%以上的重晶石粉碎,经精制、活化处理等工序即可得到硫酸钡产品,产品性能近似沉淀硫酸钡。此法收率高,能耗及成本低。
钡化合物产品主要用于玻璃、医药、塑料、火炸药等工业。其中硫酸钡、碳酸钡产量大、用途广。①硫酸钡用于制作高级纸张、橡胶和塑料的填充剂,耐火、耐酸油灰及颜料,也用作X射线造影剂或用于制药,纺织工业中还用来制备上浆剂。②硝酸钡用于制造绿色信号弹、起爆药、雷管。③氯化钡是纺织品的媒染剂,金属热处理剂。④氧化钡、过氧化钡、氢氧化钡产量较小,氧化钡除用于制造其他钡化合物外,还可用作高级润滑油的添加剂、脱水剂。过氧化钡可用于制造铝热焊接的点火器。氢氧化钡用于动植物油及蔗糖的精制,用作钡润滑剂的添加剂。⑤高氯酸钡用作脱水剂。⑥锰酸钡可用作油墨等的催干剂,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见无机颜料)。⑦亚硝酸钡用作还原剂。⑧碘酸钡可作医药。⑨锡酸钡用来制造特殊瓷器绝缘体。
八大强酸分别为:硫酸、硝酸、盐酸、高氯酸、高锰酸、氢碘酸、氢溴酸、氢氯酸
四大强碱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强酸
一、强酸定义
“强酸”这个概念是由 丹麦化学家J.N.Bro ted和 英国化学家T.M.Lowry提出的。强酸主要指 高锰酸、 盐酸(氢氯酸)、 硫酸、 硝酸、 高氯酸、 硒酸、 氢溴酸、 氢碘酸、 氯酸,其中高氯酸、氢碘酸、氢溴酸、盐酸(氢氯酸)、硫酸、硝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它们都有强烈刺激和 腐蚀作用,人体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宜用清水冲洗或 苏打水冲洗。
二、强酸处理
1.皮肤灼伤时,立即脱掉衣物,用清水、 石灰水、苏打水冲洗,然后用生理盐水清。 洗,切忌用 强碱液冲洗。
2.眼部烧伤,即刻用清水冲洗。冲洗方法是用一盆清水,将面部放入水中,两眼睁大,头部在水中左右摇晃,如此反复换几次水冲洗,然后再以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之后滴入0.01硫酸阿托敏药水。
强碱
一、强碱定义: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强碱通常指溶液能使特定指示剂变色的物质(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等),在标准情况下,pH值大于7。分为 有机强碱和无机强碱。
六大强酸:硝酸HNO₃、硫酸H₂SO₄、盐酸HCl、高氯酸HClO₄、氢溴酸HBr、氢碘酸HI。
四大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₂、氢氧化钙Ca(OH)₂。
酸性强弱由大到小:HClO₄>H₂SO₄>HI>HBr>HCl>HNO₃。
碱性强弱由大到小:KOH>Ca(OH)₂>NaOH>Ba(OH)₂。
记忆口诀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口诀:六大强酸要记清,高氯氢碘氢溴酸,还有硫酸硝酸和盐酸。四大强碱是要分清,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1、电离口诀:“电离电离,遇水便离”。
说明:“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