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Ac全称是什么溶剂
早上好,CsOAc不是溶剂它是乙酸铯的一种旧写法(不要看到AC结尾就认为它是乙酸酯液体),OAc是乙酸根以前的写法并不遵循IUPAC标准命名规范的……乙酸铯是一种白色固体结晶具有强碱性,和乙酸锂、叔丁醇钾相似为质子反应的碱性催化剂请酌情参考。也可配置成10%的二水合乙酸铯溶液作为水性树脂催干用。
恩
CsOH碱性最强.
首先K Na Li Cs 都是第一组元素---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系数的升高而加强,电负性则相对减弱(不考虑放射性元素)
CsOH是这其中的最强碱。
可溶于水,遇水溶液放出大量热
氢氧化铯
中(英)文名称 化学式CsOH 含量(%)时量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时量平均容许浓度STEL 最高容许浓度CEILING
氢氧化铯CESIUM HYDROXIDE CsOH 100 21351-79-1 2mg/m3 4 mg/m3 - 570 mg/Kg (大鼠,食入) -
三、物理及化学特性
物质状态:
[ ]糊状物[ ]粉末[v]固体[ ]液体[ ]气体
沸点: - ℃
熔点:522℉ 272 ℃
pH 值:已知中最强的碱
外 观:无色或黄色,潮解性,易呈熔融状
气 味:无味
蒸气压:可忽略
蒸气密度(空气=1):- 比重(水=1):3.67
挥发速率(乙酸丁酯=1):- 水中溶解度:极易溶,395.5g/100㏄ 15℃
四、火灾及爆炸危害资料
闪火点: ℉ / ℃ 爆炸界限 爆炸下限(LEL):/ %
测试方式: [ ]开杯 [ ]闭杯爆炸上限(UEL):/ %
火灾 灭火材料:化学干粉、二氧化碳、喷水或泡沫
特殊灭火程序:1.氢氧化铯非可燃品,所使用之灭火剂需为适用周边物质的灭火。
2.此物质的熔点温度高,若为热或熔化物质与水接触,会引起激烈反应,并且会引燃可燃物质。
3.此物质亦会与多种金属反应(例如:铅、锌等)而产生氢气。
4.灭火时小心避免将此物质溅湿,因本物质溶解在水中会大量释出热。
5.在安全许可的情形下,将容器自火场中移出。
6.消防灭火人员应先作好个人防护。
五、反应特性
安定性 [v]安定 [ ]不安定 应避免之状况:室温下安定,但暴露於空气中会吸温及二氧化碳
危害分解物:-
危害之聚合 []可能发生 [v]不会发生 应避免之状况:-
不相容性 应避免之物质:1.大部份金属(例如:铝、锡、铅、锌及玻璃等):反应产生具易燃爆炸性的氢气。
2.酸和有机酸:引起激烈反应。
3.水:接触溶解会大量释出热。
4.二氧化碳、氧气:潮解。
六、健康危害及急救措施
进入人体之途径 [v]吸入 [v]皮肤接触 [v]吞食
健康危害效应 急性:1.皮肤接触:此化学物质具腐蚀性,会刺激皮肤,尤其是开放式直接接触,引起刺骨般的疼、灼伤、发疹。
2.眼睛接触:严重的刺激感、灼伤,甚至引起永久性伤害。
3.吸入:刺激鼻及咽喉。
慢性:1.其他非常刺激的物质会影响呼吸器官,至於是否为氢氧化铯引起呼吸器官伤害,则尚未知。
暴露之徵兆及症状 刺激感、灼伤、刺骨般的疼、发疹
紧急处理及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1.立即将眼皮撑开,使用流动水彻底冲洗眼睑及所有的表面至少15分钟。2.若欲避免眼睛的永久性伤害,在一接触就立即用水刷洗眼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救护。3.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被污染的部位。2.冲洗时并脱掉污染的衣物。3.在严重的情况下应持续冲洗,直到医护救援到达。
吸 入:1.将患者自暴露区救出。2.立即就医。
食 入:1.立即给患者喝大量的水或牛奶(如果意识不清,则不可以经口给任何食物)。2.勿催吐。3.令患者保暖与休息。4.立即就医。
七、暴露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设备 眼部:操作此化学品时,不要戴隐形眼镜、防尘护目镜、护面罩(使用溶液时,则采用防溅化学护目镜)
呼吸:1.呼吸防护具错误的使用是危险的;采用粉尘滤材时,必须先检查是否破损等物理损害。
2.使用具有粉尘滤材的呼吸防护具,甚至可采用动力型空气净化全面式呼吸防护具。
手套:聚氯乙烯防渗手套
其它:上述材质之防护衣,防护靴鞋
通风设备 1.尽可能采密闭操作。
2.在此物质有释出的位置使用局部排气装置。
操作与储存注意事项 1.不可与强酸并存(如盐酸、硫酸和硝酸),并不可储存在玻璃容器中。
2.储存於紧密容器中,并置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3.再使用处置,储存的场所中不可有引火源如抽烟、明火等。
4.仅於化学通风柜中操作。
个人卫生 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4.维持作业场所整洁。
八、泄漏及废弃处理
泄漏之紧急应变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该区。
2.移开所有引燃源。
3.液体状况:使用蛭石、泥土、沙或类似物质吸收液体亦可用水稀释或用稀酸溶液小心中和之。并弃置於密闭容器中。
4.固体状况:在安全许可下,迅速以铲子铲起收集此物质,并置於密闭容器中,避免产生粉尘。
5.尽可能迅速清理泄漏的物质,因为经此物质吸湿后就较难清理。
6.彻底清理后,对该区域进行通风换气。
7.大量泄漏和火灾时立即通知安全卫生与环保相关单位与制造商。
8.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密闭的空间内
铯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如果把铯放进盛有水的水槽中,马上就会发生爆炸,甚至和温度低到-116℃的冰均可发生猛烈反应产生氢气、氢氧化铯,生成的氢氧化铯是无放射性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
与卤素也可生成稳定的卤化物,这是由于它的离子半径大所带来的特点。铯和有机物也会发生同其他碱金属相类似的反应,但它比较活泼。
铯盐跟钾盐、钠盐一样溶于所有盐溶液中,但是高氯酸盐不溶。
扩展资料:铯在空气中氧化不仅仅得到氧化铯、过氧化铯,还有超氧化铯、臭氧化铯等复杂的非整比化合物产生。
Cs的盐通常是无色的,除非阴离子有颜色(如高锰酸铯是紫色的)。 许多简单的盐具有潮解性,但比更轻的其他碱金属弱。铯的乙酸盐、碳酸盐、卤化物、氧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可溶于水。
复盐通常溶解度较小,硫酸铝铯溶解度较小的性质常用来从矿石中提纯铯。与锑(例如CsSbCl4)、铋、镉、铜、铁和铅形成的复盐通常溶解度很小。
酸性化合物
1、强酸
强酸主要指高锰酸、盐酸(氢氯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氢溴酸、氢碘酸、氯酸,其中高氯酸、氢碘酸、氢溴酸、盐酸(氢氯酸)、硫酸、硝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它们都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人体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宜用清水冲洗或苏打水冲洗。
2、弱酸
碳酸:碳酸(H₂CO₃)是一种二元弱酸,电离常数都很小。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₃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
次氯酸: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次氯酸也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氢氟酸:化学式是HF,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
碱性化合物
1、强碱
氢氧化锂、氢氧化钠(烧碱,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铷(RbOH)、氢氧化铯(CsOH)、氢氧化钫、、熟石灰、氢氧化锶、氢氧化钡、氢氧化镭、氢氧化亚铊、氢氧化二氨合银、胆碱、氢氧化铊、季铵碱类(NR₄OH)等。
2、弱碱
Al(OH)₃、Cu(OH)₂、Fe(OH)₂、Fe(OH)₃、Zn(OH)₂等难溶性的碱。
扩展资料
主要有两类酸,是根据经典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得来。
第一类,经典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提供氢质子的物质,称之为酸,也称之为质子酸,如硫酸、盐酸等。
第二类,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接受一个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酸(路易斯酸) ,如三氯化铈 三氯化铁,氯化镁等。
主要有两类碱,根据经典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得来。
第一类,经典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接受氢质子的物质,称之为碱,如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等。
第二类,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能够提供一个电子对的物质,称之为碱(路易斯碱),如三苯基膦、三乙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酸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酸性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碱性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强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弱碱
下面我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你没必要非得用氢氧化钫这种极端条件来说明问题,因钫的放射特殊性,所以用它来解释问题显得不具有普遍性。 我们就来说明一下氢氧化铯和氢氧化钠吧。
氢氧化铯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当然符合一般规律,氢氧化铯碱性较强。 但是在水溶液中体现的碱性相同, 这是因为水的“拉平效应”。 那么什么是拉平效应呢? 根据质子酸碱理论,水既是酸又是碱,因为氢氧化铯和氢氧化钠的碱性跟水比起来太强,所以水并不能识别出他们的相对强弱。这就好比你站在地面上仰望比较两个120米和130米的楼一样,我们并不能判断出哪个楼更高,想要比较出高低需要站在更好的地方观察, 比如站在100处。(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乱说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比较出氢氧化铯和氢氧化钠的碱性强弱呢? 我们就需要使用比水碱性更强的溶剂, 比如在氨水中就很明显地表现出他们PH的不同,这就叫做氨水对于这两种碱的“区分效应”。
同样的还有类似问题。我们知道卤化氢的溶液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我们一样不能在水溶液中得到理想的结果。 而他们在乙酸中就很明显地表现出酸性的不同。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Br(氢溴酸)、HI(氢碘酸)等。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H2S(氢硫酸)、HCN(氰化氢) 、HF(氢氟酸)、H3PO4(磷酸)、甲酸(HCOOH)、乙酸(CH3COOH)等。 强酸有强烈给出H+的趋势,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能电离出的正离子有且仅有H+的是强酸。 比如说硫酸和盐酸, H2SO4=2(H+ )+[(SO4)2- ] HCl=(H+)+Cl- 而只有部分电离的是弱酸。 比如说醋酸CH3COOH,只能部分电离出H+,绝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是弱酸; 而KHSO4虽然能电离出H+,但是由于正离子中还有K+,所以也不是强酸。
强碱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sOH(氢氧化铯)。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碱一般是强碱。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HN3·H2O)一水合氨、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等。 强碱的解释类似于强酸,就是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的负离子有且仅有OH- 。 比如氢氧化钠, NaOH=(Na+ )+OH- 又比如说氢氧化铜【Cu(OH)2】,通常以沉淀形式出现,不能完全水解,所以就是弱碱。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Ba(OH)2(氢氧化钡)、CsOH(氢氧化铯)。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碱一般是强碱。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Br(氢溴酸)、HI(氢碘酸)等。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CN、HF、磷酸、甲酸、乙酸、等。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弱酸:H2CO3,H2SO3,H2S,HClO,HCN,HF,H3PO4,H2SiO3,Al(OH)3....
强碱:KOH,Ba(OH)2,NaOH,Ca(OH)2.
弱碱:NH3.H2O,Mg(OH)2,Cu(OH)2,LiOH,Fe(OH)2,Fe(OH)3,Al(OH)3....
盐类则看它电离出的离子所在的酸或碱是强还是弱来判定它的酸碱性。例子:HCl为强酸,NaOH为强碱,H2CO3为弱酸,NH3H2O为弱碱,则NaCl是中性,Na2CO3是强碱弱酸盐,NH4Cl是强酸弱碱盐。
常见的:
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盐中含有它们的酸根离子就是强酸盐,
弱酸:碳酸,醋酸,磷酸(中强酸,也算弱酸的),盐中含有它们的酸根离子就是弱酸盐,
强碱:KOH,NaOH,Ba(OH)等,盐中含有它们的金属阳离子就是强碱盐,
弱碱:NH3*H2O,Fe(OH)3,Al(OH)3,Cu(OH)2等,盐中含有它们的阳离子就是弱碱盐,
酸碱性判断口诀如下:
六大强酸要记清,高氯氢碘氢溴酸,还有硫酸硝酸和盐酸。四大强碱是要分清,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一、常见的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酸是强酸。
无机强酸:高氯酸(HCl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有机强酸:三氯乙酸(CCl3COOH)、甲磺酸(CH3SO3H)、苯磺酸(C6H5SO3H)。
超强酸:氟锑磺酸(SbF6SO3H俗称魔酸)、全氟磺酸树脂(Nafion-H)、碳硼烷酸(H[CHB11Cl11])。
二、常见的强碱
强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铷[RbOH]、氢氧化铯[CsOH]、氢氧化钫[FrOH]。
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锶[Sr(OH)₂]kb2=0.38、氢氧化钡[Ba(OH)₂]kb2=0.64。
其他强碱:氢氧化亚铊[TlOH]、季铵碱类(NR₄OH)。
酸碱性的概念:
酸碱性是物质在酸碱反应中呈现的特性,一般来说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物质可以使其变蓝,后来随着酸碱理论的发展,人们给出了更准确,完善的定义,逐渐触及酸碱性成因的本质。酸碱性的衡量标度有三种:水溶液的pH与pOH,酸的pKa与碱的pKb,以及酸碱的化学硬度。酸碱性一般用pH试纸,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