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CAS号是什么产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简称CAS)。该社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编号,这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65218-33-7 FMEE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 71338-19-24 FMES
乙醇64-17-5ethanol
苯71-43-2benzene
乙二醇107-21-1ethylene glycol
乙腈/甲基腈075-5-8acetonitrile
甲醇/木醇67-56-1methanol
丙二醇57-55-6propylene glycol
二氯甲烷075-9-2dichloromethane
氯仿/三氯甲烷67-66-3trichloromethane
四氯化碳56-23-5terachloromethane
丙酮67-64-1acetone
正丁醇71-36-31-butanol
乙酸乙酯141-78-6ethyl acetate
二甲基甲酰胺DMF068-12-2Dimethylformamide
苯酚108-95-2phenol
环己烷110-82-7cyclohexane
甲苯108-88-3methylbezene
四氢呋喃THF109-99-9oxolane
正己烷110-54-3hexyl hydride
乙酸正丁酯123-86-4butyl acetate
甲醛50-00-0formaldehyde
乙醚60-29-7ethylether
吡啶/氮苯110-86-1pyridine
氨7644-41-7ammonia
吗啉110-91-8morpholine
丙三醇/甘油56-81-5glycerol
糠醇98-00-0furfuryl alcohol
氯苯108-90-7chloro bezene
吲哚120-72-91H-indole
硝基苯98-95-3nitrobezene
喹啉91-22-5quinoline
乙醇胺141-43-5monoethanolamine
异丁腈78-82-0isobutyronitrile
右旋葡萄糖50-99-7D-glucose
左旋葡萄糖921-60-8L-glucose
丙二酸的两个羧基中的羟基全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2(COOC2H5)2。 丙二酸二乙酯为无色芳香液体;熔点-50℃,沸点199.3℃;相对密度为1.0551(20/4℃);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中
中文名:丙二酸二乙酯
英文名:diethyl malonate
别称:胡萝卜酸乙酯 、丙二酸乙酯、胡萝卜酸二乙酯
化学式:C7H12O4
分子量:160.17
CAS登录号:105-53-3
EINECS登录号:203-305-9
熔点:-50℃(223K)
沸点:199.3℃(472.3K)
水溶性:难溶于水
密度:1.0551
外观: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醚气味。
闪点:100℃
应用:可用于酰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成环和michael反应
安全性描述:有害
危险性符号:X,F
危险性描述:可燃
丙二醇的用途
1、丙二醇是合成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丙二醇消耗量约占总消耗量的45%,这种不饱和聚酯广泛应用于表面涂层和增强塑料中。
2、Propylene glycol具有良好的粘度、吸湿性和无毒性,被广泛用作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吸湿剂、防冻剂、润滑剂和溶剂。
3、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与脂肪酸反应生成丙二醇脂肪酸酯,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丙二醇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
4、用于有机合成、溶剂、脱水剂、增塑剂、防冻剂和气相色谱固定液。
5、常用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也可用作乳化剂、防腐剂和防冻剂。还可用于制备醇酸树脂、丙二醇、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
扩展资料:
其他应用
1、丙二醇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重要原料,约占丙二醇总消耗量的45%。这种不饱和聚酯广泛应用于表面涂层和增强塑料中。
2、丙二醇为载体溶剂;保湿剂;保湿剂;防结块剂;抗氧剂;组织改进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增稠剂;面团调理剂;乳化剂;调味剂;赋形剂;加工助剂。Gb2760-96被列为食品加工助剂。
3、丙二醇主要用作各种香料、色素、防腐剂、香草豆、烤咖啡粒、天然香料等的溶剂,是糖果、面包、包装肉、奶酪等的保湿软化剂,也可用作面条和馅料的防霉添加剂。加入0.006%的豆浆,可使豆腐加热后风味保持不变,制成白色、有光泽的包装豆腐。油炸会使体积扩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1,2-丙二醇
分子式:C3H8O2 结构式: 无色粘稠稳定的吸水性液体,几乎无味无臭,易燃, 低毒。粘度(20 ℃)60.5mpa.s,比热容(20 ℃)2.49kJ/(kg.℃),汽化热(101.3kpa)711kJ/kg。 与水、乙醇及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丙二醇可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
名称: 丙二醇
详细信息:
一、性质与用途
分子式:C3H8O2
结构式:CH3—CH—CH2
∣ ∣
OH OH
无色粘稠稳定的吸水性液体,几乎无味无臭,易燃,低毒。粘度(20 ℃)60.5mpa.s,比热容(20 ℃)2.49kJ/(kg.℃),汽化热(101.3kpa)711kJ/kg。与水、乙醇及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丙二醇可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也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原料。可用作防霉剂、水果催熟剂、防腐剂、防冻剂及烟草保湿剂。
二、质量指标(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2000标准)
指标 医药级 工业优级品 工业一级品
外观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
含量 99.5 % min 99.5 % min 99.0% min
色度(铂-钴) 10 max 10 max 16 max
密度 (20/25 °C) 1.0350~1.4010 1.0350~1.4010 1.0350~1.4010
折射率(25°C) 1.4307~1.4317 1.431~1.435 1.426~1.435
馏程, IBP 184.0 °C min 184.0 °C min 183.0 °C min
馏程, DP 189.0 °C max 190.0 °C max 190.0 °C max
IR 检测 passed -- --
水分 0.2 wt% max 0.1 wt% max 0.2% max
碱度 0.0020 wt% max 0.0020 wt% 0.01% max
氯化物 0.007 wt% max -- --
硫酸盐 0.006 wt% max -- --
重金属 5 ppm max -- --
灼烧残渣 0.0070 wt% max -- --
氧化物质 Not required -- --
还原物质 Not required -- --
有机挥发分-氯仿 60 ppm max -- --
有机挥发分-二氧杂环乙烷 380 ppm max -- --
有机挥发分-二氯甲烷 600 ppm max -- --
有机挥发分-三氯乙烯 80 ppm max -- --
三、包装、储运
镀锌铁桶或烤漆桶包装,每桶净重200或215±0.5千克,亦可采用ISO TANK或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
本品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按一般化学品规定储运
CAS No.: 57-55-6
聚乙二醇
名称:聚乙二醇(PEG)系列;通用化学名:聚乙二醇PEG、乙二醇聚氧乙烯醚
化学结构:HO(CH2CH2O)nH,由环氧乙烷聚合而成。
性能及用途:本系列产品无毒,有良好的溶解性、吸湿性、热稳定性,可作为有机合成的介质,日用化妆品工业用作保湿剂、粘度调节剂,造纸与农药用作润湿剂,在化妆品、制药、化纤、橡胶、塑料、造纸、油漆、建陶、电镀、农药、金属加工等行业中均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由于末端羟基的活性还可进一步醚化、酯化做成各种表面活性剂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应用 1、 聚乙二醇系列产品可用于药剂。相对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可用作溶剂、助溶剂、分散剂,O/W型乳化剂和稳定剂,用于制作水泥悬剂、乳剂、注射剂等,也用作水溶性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相对分子量高的固体蜡状聚乙二醇常用于增加低分子量液体PEG的粘度和成固性,以及外偿其他药物;对于水中不易溶解的药物,本品可作固体分散剂的载体,以达到固体分散目的。 2、 聚乙二醇系列产品可作为酯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3、可作为有机合成的介质及有较高要求的热载体,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用作保湿剂、无机盐增溶剂、粘度调节剂;在纺织工业中用作柔软剂、抗静电剂;在造纸与农药工业中用作润湿剂。
物化性质: 密度 1.125 ;熔点 -65°C ;折射率 1.458-1.461; 闪点 171°C
指标/品种 外观 熔点 PHWFHG 平均分子量 粘度 羟值
PEG-200 无色透明 -50±2 6.0-8.0 190-210 22-23 534-590
PEG-400 无色透明 5±2 6.0-8.0 380-420 37-45 268-294
PEG-600 无色透明 20±2 6.0-8.0 570-630 1.9-2.1 178-196
PEG-800 白色膏体 28±2 6.0-8.0 760-840 2.2-2.4 133-147
PEG-1000 白色蜡状 37±2 6.0-8.0 950-1050 2.4-3.0 107-118
PEG-1500 白色蜡状 46±2 6.0-8.0 1425-1575 3.2-4.5 71-79
PEG-2000 白色固体 51±2 6.0-8.0 1800-2200 5.0-6.7 51-62
PEG-4000 白色固体 55±2 6.0-8.0 3600-4400 8.0-11 25-32
PEG-6000 白色固体 57±2 6.0-8.0 5500-7500 12-16 15-20
PEG-8000 白色固体 60±2 6.0-8.0 7500-8500 16-18 12-15
PEG-10000 白色固体 61±2 6.0-8.0 8600-10500 19-21 8-11
PEG-20000 白色固体 62±2 6.0-8.0 18500-22000 30-35 -
贮 存:本品无毒、难燃,可按一般化学品运输规定办理,贮存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照射和雨淋。
一、性质
聚乙二醇,结构式HOCH2[CH2OCH2]nCH2OH或H[OCH2CH2]nOH,平均分子量200-8000的乙二醇高聚物。随着平均分子量的不同,性质也随之产生差异,从无色、无臭、黏稠液体至蜡状固体;毒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分子量4000-8000的聚乙醇对人体安全。
聚乙二醇的吸湿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聚乙二醇8000几乎没有吸湿性,但能在高湿空气中缓蚀吸收水分。
聚乙二醇的两端羟基具有拟醇性质,能进行酯化和醚化反应。低分子量聚乙二醇的反应产物易于同油相混,高分子量聚乙二醇的反应产物趋于水溶性。在空气中加热时聚乙二醇发生氧化作用,在300℃以上醚键发生断裂,分子量愈大,被氧化的倾向愈大。可加入稳定剂对苯二酚等使其稳定。
聚乙二醇溶于水和醇、酯、乙二醇、醚等,不溶于脂肪烃。
聚乙二醇几乎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性。
二、应用
聚乙二醇的吸湿性小于低分子量二元醇,也小于甘油,因此聚乙二醇混合物物质对环境湿度变化不敏感,即使长期储存,这些物质的柔软性、塑性仍然优质不变。聚乙二醇与二甘醇或三甘醇相比不具挥发性。液体聚乙二醇200-600可提供广泛吸湿性选择,尤其适用于增塑剂、橡胶的助剂,可用于制备表面活性剂、油漆和油墨、制药、化妆品、清洗剂、造纸、纺织、食品添加剂,皮革加工、采油、木材加工、陶瓷、农业、电镀、照相材料、黏合剂、包装材料等。
聚乙二醇1500可用作润滑剂以及人造纺丝的纺织上浆剂;聚氯酯
独特的焐结性能几乎适用于所有织物。在聚氯酯中,聚乙二醇和聚氨酯反应形成线性化合物,作为织物的化学整理剂,经整理过的织物具有滑爽、柔软、弹性毛型感强、手感丰满等特点,而且能提高抗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防污等性能。聚乙二醇(PEG)在织物用聚氯酯(PU)涂层中具有透湿和热调节双重作用,温度升高时,PEG由结晶态熔融成胶态,伴随吸热和透湿性增强,温度下降时,PEG重新结晶,伴随放热和透湿性降低。PEG的相转变带来透湿性的突变:高温高透湿性,利于排汗去热,低温低透温性,适用于挡风保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将聚乙二醇加入中空纤维或将其用于织物的功能整理,使织物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聚乙二醇作为多元醇组分在与MDI结合反应生成聚氨酯,再制成水分散液,可用于干法涂布织物,具有热调节作用与透湿作用等。
羊毛的防皱加工,可用聚乙二醇和N-羟甲基化物浸渍羊毛,再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工艺,将丝织物用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整理浴浸渍,然后用聚乙二醇、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制成的共聚物处理涤纶纤维,经干燥、热固,所有产品具有耐吸水性。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在纺织业中的应用很广,作为浆料可用于梳理、精纺、编织和针织纤维和纱线,并很容易退浆。将少量的聚乙二醇与羟乙基脂肪酰胺一起加入到黏性纺丝浴中,将少量的聚乙二醇与羟乙基脂肪酰胺一起加入到黏性纺丝浴中,可改善纤维及纤维膜的性能;用于人造纤维轮胎上浆,可改善与橡胶的粘合性,并给疏水性纤维如尼龙、聚酯等以耐摩、防滑和抗静电的复合功能。用于纺织的整理剂,可提供柔软性的良好的手感性。使用聚乙二醇还能改进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
三乙醇胺
1.英文名称:Triethanolamine
2.CAS:102-71-6
3.分子式:C6H15O3N 结构式:N(CH2CH2OH)3
4.相对分子量:149.19 密 度:1.1242
5.熔 点:21.2℃
6.沸 点:360℃
7..闪 点:193℃
8.折射率:1.4852
9.溶解性:有吸湿性,能与水、乙醇、丙酮等混溶。25℃时在苯中的溶解度4.2%。
10.化学性质:具有碱性,能吸收CO2和H2S,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反应生成盐,还能和高级脂肪酸形成脂。
11.用 途:(1)、用于表面活性剂、切削油、防冻液,在金属加工工业中,可用来制备缓蚀剂,保护金属表面,防止氧化。
(2)、在电镀行业中,可代替氰化钠,或采用微氰电镀,被称之为微氰或无氰无毒电镀,镀件内在质量完全可与氰镀件媲美。
(3)、水泥助磨剂主要原料(约占助磨剂配方总量的 75% 左右),加入助磨剂可以增加水泥产量 10%-20%。
(4)、直接加入水泥熟料助磨(比例约为万分之一),混合后球磨,不但可增加水泥产量,而且增加细度提高质量标号,降低能耗。
(5)、混凝土减水剂原料。
(6)、混凝土早强剂原料。
12.其他用途:
(1)、洗涤剂原料;(2)、美容品原料;(3)、护肤品、化妆品原料。
编辑本段简介
CAS NO是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为化学物质制订的登记号,该号是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到2005年12月25日,CAS已经登记了27,115,156种物质最新数据 ,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
编辑本段内容
格式 :一个CAS号以连字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2到6位数字,第二部分有2 位数字,第三部分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CAS号以升序排列且没有任何内在含义。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如下:CAS顺序号(第一、二部分数字)的最后一位乘以1,最后第二位乘以2,依此类推,然后再把所有的乘积相加,再把和除以10,其余数就是第三部分的校验码。举例来说,水(H2O)的CAS号前两部分是7732-18,则其校验码=(8×1+1×2+2×3+3×4+7×5+7×6)mod 10=105 mod 10=5。(mod是求余运算符) 异构体、酶和混合物: 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分子有不同的CAS号,比如右旋葡萄糖(D-glucos)的CAS号是50-99-7,左旋葡萄糖(L-glucose)是921-60-8,α右旋葡萄糖(α-D-glucose)是26655-34-5。 偶然也有一类分子用一个CAS号,比如一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的CAS号都是9031-72-5。混合物如芥末油(mustard oil)的CAS号是8007-40-7。 官方网站:http://www.cas.org/
目录
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详情
二甲基叔丁基醚
化学物质
二甲基叔丁基醚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5H12O。
中文名
二甲基叔丁基醚
分子量
88.15
CAS
1634-04-4
分子式
C5H12O
CAS: 1634-04-4
分子式: C5H12O
分子量: 88.15
沸点: 55.3℃
熔点: -109℃
中文名称: 甲基叔丁基醚;甲基特丁基醚;2-甲氧基-甲基丙烷;叔丁基甲基醚;2-甲基-2-甲氧基丙烷
英文名称: 2-methoxy-2-methyl-Propane;MTBE;Methyl-tert-butyl ether;tert-Butyl methyl ether;ether, tert-butyl methyl
性质描述: 无色低粘度液体。熔点-109℃,沸点55.3℃,凝固点-108.6℃,相对密度0.7407(20/4℃),折射率1.3694。闪点(闭杯)-28℃,燃点460℃,爆炸极限(空气中)1.65%-8.4%(体积),蒸气压(25℃)32.664kPa,临界压力3.43MPa,临界温度223.95℃,粘度(20℃)0.36mPa·s。能与汽油及许多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与某些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可形成共沸混合物。具有类似萜烯的气味。
生产方法: 以混合丁烯和甲醇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放热反应而得。具有代表性的工艺是德国赫斯和意大利斯纳姆普罗吉蒂法。美国化学研究、许可证公司和新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催化精馏新工艺已于1981年开始应用。此法把催化固定床反应器与蒸馏塔合于同一设备内,利用反应的释热于甲基叔丁基醚的蒸馏提纯,使过程的能耗降低。
原料消耗定额:甲醇361kg/t、异丁烯(100%)650kg/t。
用途: 该品主要用作汽油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抗爆性。它与汽油的混溶性好,吸水少,对环境无污染。MTBE能改善汽油的冷起动特性和加速性能,对气阻没有不良影响。虽然甲基叔丁基醚热值低,但行车试验证明使用含10%MTBE的汽油能使燃料消耗下降7%,并使废气中含铅量、CO量特别是致癌多环芳烃的排放物明显降低。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可制高纯度的异丁烯。还可用于生产2-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酸及异戊二烯等。另外,还可用作分析溶剂、萃取剂。
脂肪醚及其衍生物
详情
乙醚
乙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OC2H5,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
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标准状态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易燃气体,化学式是C2H6O。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
甲基叔丁基醚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12O,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是一种优良
甲乙醚
甲乙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8O,常温常压下为有药味的无色气体,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作麻醉剂。
二异丙基醚
二异丙基醚,又名异丙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4O,主要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溶剂及萃取剂,也可用于有机合成
丁醚
丁醚,又名二丁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8O,为无色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丙酮、二氯丙烷、汽油,可混溶于乙醇
乙二醇一丁醚
乙二醇一丁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6H14O2,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丙酮、苯、乙醚、甲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和
丙二醇甲醚
丙二醇醚与乙二醇醚同属二元醇醚类溶剂,丙二醇醚对人体的毒性低于乙二醇醚类产品,属低毒醚类。丙二醇甲醚有微弱的醚味,但没有
乙二醇二甲醚
乙二醇二甲醚,又名1,2-二甲氧基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10O2,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乙醇、烃类,主
二甘醇
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一种多元醇类,化学式C4H10O3,无色、无臭、透明、吸湿性的粘稠液体,有
丙二醇正丁醚
丙二醇正丁醚是一种化学品,分子式是C4H9OCH2CH(CH3)OH。
辛醚
辛醚,也成正辛基醚,CAS号629-82-3,由辛烷脱水而得,用作塑料加工润滑剂、抗静电剂,也作防水剂和中间体使用。
乙二醇一丁醚
乙二醇一丁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6H14O2,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丙酮、苯、乙醚、甲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和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丁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8O3,HO(CH2)2O(CH2)2O(CH2)3CH3,能与水以任何比
2-丙二醇
2-丙二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3H8O2,分子量76.09。有两种构型,为R和S。两种构型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
查看更多
百科繁星团
阅读 10.72万
点赞 11
Hot来YY,超多颜值主播,精彩视频看个够!
百度百科吧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百科协议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
词条目录
百科名片
二恶烷燃烧生成CO2和H2O
燃烧方程式:C4H8O2+5O2(点燃)→4CO2+4H2O
(点燃)→4CO2
二恶烷(dioxane)是单环杂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8O2,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轻微类似乙醚的清香气味,属微毒类,是常用的非质子溶剂。可与水和常见有机溶剂混溶,有潮解性。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主要用作溶剂、乳化剂、去垢剂的生产等。
分子式为C4H8O2。稍有香味。折射率为1.4175,蒸汽压 5.33kPa/25.2℃。可存在于自然界很多介质中,从沐浴露、洗洁精、润肤品,到包括海鱼、烤鸡、肉制品、西红柿、番茄酱、胡椒、咖啡等多种日常食物。人体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接触二恶烷。通过职业暴露、呼吸空气、饮水或食用可能含有二恶烷的食品以及使用可能含有二恶烷的洗涤产品、化妆品、外用药品、农畜产品而接触到二恶烷。
二恶烷还有另外两种比较不常见的异构物:1,2-二恶烷和1,3-二恶烷。
1,2-二恶烷是四氢呋喃生成的醚过氧化物,存在于长期存放的四氢呋喃液体中。
1,3-二恶烷则可以看作是1,3-丙二醇与甲醛生成的环状缩醛,通常状态下为稳定的无色液体,在酸中易开环。熔点-42°C,沸点103°C,闪点2°C,CAS号505-22-6。其衍生物多为2-取代,可由1,3-丙二醇与相应醛酮制备。
四氧化三铁(ferroferric oxide),化学式Fe 3 O 4 。俗称氧化铁黑、吸铁石、黑氧化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不可将其看作"偏铁酸亚铁"[Fe(FeO 2 ) 2 ],也不可以看作氧化亚铁(FeO)与氧化铁(Fe 2 O 3 )组成的混合物,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与氧化铁组成的 化合物 (FeO·Fe 2 O 3 )。 此物质溶于酸溶液,不溶于水、碱溶液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天然的四氧化三铁不溶于酸溶液,潮湿状态下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氧化铁(Fe 2 O 3 )。通常用作颜料和抛光剂,也可用于制造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
基本介绍中文名 :四氧化三铁 英文名 :ferroferric oxide 别称 :磁性氧化铁、磁铁、吸铁石、氧化铁黑、黑氧化铁 化学式 :Fe3O4 分子量 :231.54 CAS登录号 :1317-61-9 EINECS登录号 :215-277-5 熔点 :1867.5K(1594.5℃) 水溶性 :不溶于水 密度 :5.18g/cm3 外观 :固态黑色晶体 套用 :制做磁铁、录音机磁带 危险性描述 :不可食用或入眼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294 3/PG 2 基本信息,安全信息,结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生产方法,α-氧化铁的氢气还原法,加合法,氢氧化亚铁的缓慢氧化法,Harber法,加碱法,储存方式,用途,纳米级别,简介,反应原理,套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四氧化三铁 中文别名:磁性氧化铁 英文名称:ferrosoferric oxide 英文别名:Iron(II) diiron(III) oxideFe NP NH2,FexOy,Magic iron oxide nanocrystalsFe NP COOH,FexOy,Magic iron oxide nanocrystalsTriiron TetraoxideIron(II,III)oxideCAS号:1317-61-9 分子式:Fe 3 O 4 分子量:231.53300 精确质量:231.78400 安全信息 符号:GHS02GHS07GHS08GHS09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225H304H315H336H361dH373H411 警示性声明:P210P261P273P281P301 + P310P331 海关编码:282110000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294 3/PG 2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6S36/37/39S62S46S36/37 危险品标志:XnXiF 结构 铁元素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 2 O 3 )、四氧化三铁(Fe 3 O 4 )。 四氧化三铁是中学阶段唯一可以被磁化的铁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中含有Fe 2+ 和Fe 3+ ,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四氧化三铁具有反式尖晶石结构, 晶体 中从来不存在偏铁酸根离子FeO 2 2- 。四氧化三铁,又称磁性氧化铁、氧化铁黑、磁铁、磁石、吸铁石,天然矿物类型为磁铁矿。铁在四氧化三铁中有两种化合价,为反式尖晶石结构,即[ FeⅢ]t[FeⅢFeⅡ]oO 4 ,氧做立方最密堆积 。另外,四氧化三铁还是导体,因为在磁铁矿中由于Fe 2+ 与Fe 3+ 在八面 *** 置上基本上是无序排列的,电子可在铁的两种氧化态间迅速发生转移,所以四氧化三铁固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Fe 3 O 4 可以看成FeO·Fe 2 O 3, 这种写法较好说明了Fe 3 O 4 中含有Fe(Ⅱ)和Fe (Ⅲ)。缺点是这种类似复盐的化学式写法容易使学生误认为Fe 3 O 4 是混合物(或固溶体)。此外,这并不能表明Fe 3 O 4 的真实结构。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黑色的Fe 3 O 4 是铁的一种混合价态氧化物,熔点为1597℃,密度 为5.17g/cm 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溶液,在自然界中以磁铁矿的形态出现,常温时具有强的亚磁铁性与颇高的导电率。 四氧化三铁 (也有文献指出Fe 3 O 4 的熔点为1538℃,不溶于酸)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在居里(Curie)温度以上发生二级相变转变为顺磁性物质。Fe 3 O 4 的居里温度为585℃。 可将物质的磁性分为五类: (a) 抗磁性(反磁性):物质中全部电子在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都已双双配对、自旋相反,没有永久磁矩。 (b) 顺磁性:原子或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存在,存在永久磁矩,但磁矩间无相互作用。 (c) 铁磁性:每个原子都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原子磁矩较大,且相互间有作用,使原子磁矩平行排列。 (d) 亚铁磁性(铁氧体磁性):相邻原子磁矩部分呈现不相等的反平行排列。 (e) 反铁磁性:在Néel温度以上呈顺磁性;在低于Néel温度时,磁矩间相邻原子磁矩呈现相等的反平行排列。 Fe 3 O 4 有高的电导率, 可以将Fe 3 O 4 不平常的电化学性质归因于电子在Fe 2+ 与Fe 3+ 之间的传递。 化学性质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 比较铁的氧化物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的大小,得出Fe 3 O 4 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大,因此产物是Fe 3 O 4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与空气接触就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物,此时,氧化物膜本身的化学组成并非均匀。如一块低碳钢可以为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与金属接触的是FeO,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Fe 2 O 3 ,中间则是Fe 3 O 4。 更确切地说,也许是三种氧化物的饱和固溶体的混合物构成钢铁表面的氧化膜层。 同时,氧化物膜的厚度也视氧化时的不同环境条件而变化。室温下,干燥空气中相对较纯的铁上氧化物的厚度不超过20埃(1埃=0.1纳米)但在潮湿空气中氧化物膜的厚度明显增加,可以看到表面上的锈斑。此时氧化物的沉积是分层的,接近金属的一侧是致密的无定形无水层,接近空气一侧是厚的多孔水化层。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 3 O 4 和氢气 Fe 3 O 4 有抗腐蚀效果,如钢铁制件的发蓝(又称烧蓝和烤蓝)就是利用碱性氧化性溶液的氧化作用,在钢铁制件表面形成一层蓝黑色或深蓝色Fe 3 O 4 薄膜,以用于增加抗腐蚀性、光泽和美观。 常见化学反应在高温下,易氧化成氧化铁。4Fe 3 O 4 +O 2 =高温=6Fe 2 O 3在高温下可与还原剂CO、Al、C等反应。3Fe 3 O 4 +8Al=高温=4Al 2 O 3 +9FeFe 3 O 4 +4CO=高温=3Fe+4CO 2在加热条件下可与还原剂氢气发生反应。Fe 3 O 4 +4H 2 =△=3Fe+4H 2 O二氧化氮和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氮气3Fe+2NO 2 =高温=Fe 3 O 4 +N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 2 =点燃=Fe 3 O 4炽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4H 2 O(g)=高温=Fe 3 O 4 +4H 2和酸反应 Fe 3 O 4 +8HCl=FeCl 2 +2FeCl 3 +4H 2 O生产方法 α-氧化铁的氢气还原法 将高纯微粉状α-Fe 2 O 3 装入盘中,粉末层不应过厚。将盘放入反应管之后,通入高纯氮气将空气完全置换出去。接着通过洗气瓶慢慢送入经水饱和的氢气。加热温度在300~400℃(例如330℃)比较适当。确证反应完了(通常1~3h)后冷却,停止送氢气,再用氮气置换之后,取出样品。水蒸气量不足,加热温度过高或还原过度都会生成FeO,因此必须注意。提高洗气瓶温度就可以增加水蒸气量(40~60℃比较适宜)。以针状α-FeO(OH)为起始原料经加热脱水则得α-Fe 2 O 3 。用这种α-Fe 2 O 3 就可制得针状四氧化三铁粒子。黑色录音磁带就是用这种四氧化三铁作为磁带录音媒介。 加合法 将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得硫酸亚铁,再加入烧碱和氧化铁在95~105℃进行加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经过滤、烘干、粉碎制得氧化铁黑。 氢氧化亚铁的缓慢氧化法 将含有氢氧化亚铁沉淀的水溶液加热到70℃以上,进行缓慢的氧化,就可以得到由棱长大约0.2μm的相当均匀的正八面体或立方单晶粒子组成的四氧化三铁粉末。也可以用输送空气泡作为氧化的手段。还可以用像KNO 3 那样的氧化剂。 Harber法 操作熟练的话可以得到化学计算组成为Fe 3.00 O 4.00 的四氧化三铁,Harber法将220g 20%氨水加到2.2L FeSO 4 ·7H 2 O水溶液,在断绝空气的条件下煮沸(可以用装有毛细管的圆底烧瓶),在煮沸中加入含有25.5g KNO 3 的浓水溶液。 加碱法 硫酸亚铁溶液加碱氧化或将铁盐和亚铁盐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碱沉淀制得。 储存方式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应密封、防潮。避免高温,并与酸、碱物品隔离存放。 用途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特制的纯净四氧化三铁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天然的磁铁矿是炼铁的原料。用于制底漆和面漆。四氧化三铁是生产铁触媒(一种催化剂)的主要原料。它的硬度很大,可以作磨料。已广泛套用于汽车制动领域,如:刹车片、刹车蹄等。四氧化三铁在国内焊接材料领域已得到认可,用于电焊条、焊丝的生产尚属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四氧化三铁因其比重大,磁性强的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四氧化三铁还可做颜料和抛光剂。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比如使用亚硝酸钠等等,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用来防止或减慢钢铁的锈蚀,例如枪械、锯条等表面的发蓝、发黑。俗称“烤蓝”。制作特殊电极。纳米级别 简介 四氧化三铁具有铁磁性,如果形成颗粒半径在纳米级别,称为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 反应原理 2013来,有关纳米Fe 3 O 4 制备的文献大量涌现,一些新型的制备工艺也不断出现。传统制备纳米Fe 3 O 4 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微乳化法、溶胶-凝胶法。新兴的制备方法如微波法、热解羰基前躯体法、超声法、空气氧化法、热解-还原法、多元醇还原法等正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在相关制备Fe 3 O 4 的方法中,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体系也都有所突破。表面活性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SDS、PEG、CTAB、柠檬酸、油酸等,用NSOCMCS、聚丙烯酰胺作修饰剂也有于报导。制备体系也相继出现乙醇-水体系、正丙醇-水、丙二醇-水体系等。 1、 沉淀法 沉淀法由于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产品纯度高,组成均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成为最常用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向沉淀混合液中加入有机分散剂或络合剂可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克服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缺点。常用的沉淀法有共沉淀法、水解沉淀法、超声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和螯合物分解法等。 (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让所有离子完全沉淀。为了获得均匀的沉淀,通常将含有多种阳离子的盐溶液慢慢加入到过量的沉淀剂中进行搅拌,使所有离子的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各组分按比例同时析出来。 共沉淀原理 其原理是Fe 2+ +2Fe 3+ +8OH - →Fe 3 O 4 +4H 2 O。具体如右图。 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时,Fe 2+ 、Fe 3+ 的摩尔比直接影响产物的晶体结构;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反应温度等均影响微粒的尺寸大小。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晶体结构单一、颗粒尺寸均匀的纳米颗粒是沉淀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沉淀剂的过滤、洗涤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共沉淀法得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多为球形结构,粒径较小(5~10nm)。但由于该反应的温度比较低,所以得到的粒子的结晶性相对较差。而且,该法制备的纳米Fe 3 O 4 微粒沉淀在洗涤、过滤和干燥时颗粒间易发生团聚,会影响纳米Fe 3 O 4 的性能。 (2) 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就是利用碱性物质的水解释放OH - ,常用的碱性物质有尿素、己二胺等,这些物质释放OH - 的速度比较慢,在制备纳米Fe 3 O 4 微粒时有利于生成颗粒均匀的纳米颗粒,通常这种方法能制备出颗粒分布在7nm到39nm的纳米颗粒。 (3) 超声沉淀法 超声能在溶剂中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空化气泡在10~11秒的极短时间内塌陷,泡内产生5000K左右的高温。该系列空化作用与传统搅拌技术相比更容易实现介观均匀混合,消除局部浓度不均,提高反应速度, *** 新相的形成,而且对团聚还可以起到剪下作用,有利于微小颗粒的形成。超音波技术的套用对体系的性质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有传输能量的液体介质即可。Vijayakumar.R等用高强度超音波的辐射,从乙酸铁盐水溶液制得粒径为10nm,具有超顺磁性的Fe 3 O 4 颗粒。 (4) 醇盐水解法 利用醋酸钠在水中电离生成醋酸根的还原作用,在高压反应釜中180℃左右将Fe部分还原Fe,Yonghui Deng等用FeCl 3 醋酸钠和乙二醇在高压反应釜中加热200℃8h即制得了具有超顺磁性的Fe 3 O 4 纳米颗粒。 (5) 螯合物分解法 该法原理是金属离子与适当的配体形成常温稳定的络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时络合物被破坏,金属离子重新释放出来与溶液中的OH - 离子及外加沉淀剂、氧化剂作用生成不同价态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沉淀物,进一步处理可得一定粒径甚至一定形态的纳米粒子。 2、水热(溶剂热)法 水热(溶剂热)反应是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有机溶剂)或蒸气等流体中进行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水热法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合成,用此法所制备的Fe 3 O 4 粒径小、粒度较均匀、不需要高温煅烧预处理,并可实现多价离子的掺杂。然而,由于水热法要求使用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因而此法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水热法制备纳米Fe 3 O 4 大多采用无机铁盐(FeCl 3 ·6H 2 O、FeCl 2 ·4H 2 O、FeSO 4 )和有机铁盐(二茂铁Fe(C 5 H 5 ) 2 )作为先驱体,以联氨、聚乙烯基乙二醇、PVP等作为表面活性剂,在低于200℃的碱性溶液条件下合成。 Shouheng Sun用水热方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超顺磁性Fe 3 O 4 颗粒。首先以Fe(acac) 3 为Fe源制备粒径为4nm的Fe 3 O 4 颗粒,然后以粒径为4nm的Fe 3 O 4 颗粒为晶种,通过控制保温时间等因素分别制备了粒径分别为6、8、12、16nm的Fe 3 O 4 纳米颗粒。 Zhen Li等报导了采用常见的FeCl 3 ·H 2 O替代价格昂贵的Fe(acac) 3 作为前驱体,制备了Fe 3 O 4 纳米颗粒。 Yadong Li等报导了以FeCl 3 ·6H 2 O、NaAC、EG、PEG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性的Fe 3 O 4 纳米颗粒,且粒径尺寸可调。 3、微乳化法 微乳化法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也就是双亲分子将连续介质分割成微小空间而形成微型反应器,反应物在其中反应生成固相,由于成核、晶体生长、聚结、团聚等过程受到微反应器的限制,从而形成包裹有一层表面活性剂并且有一定凝聚态结构和形态的纳米颗粒。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催化剂,具有所需设备简单、实验条件温和、粒子尺寸可控等优点,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成为纳米催化剂合成中令人十分关注的技术。关于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催化剂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粒子尺寸的控制上,关于对粒子单分散性的控制研究还比较少。 4、溶胶-凝胶法(sol-gel) 该法是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再浓缩成透明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后制得氧化物超微粉的。Sol-gel方法的缺点是采用金属醇盐作为原料致使成本偏高,且凝胶化过程合成周期长。同时,套用sol-gel法制备粒径100nm以下的纳米颗粒还未见报导。 此外,其它制备方法如微波法、热解羰基前躯体法、超声法、空气氧化法、热解-还原法、多元醇还原法等相继有报导。 海岩冰等用FeSO 4 溶液加入氨水溶液在微波炉中8s即得到黑色的Fe 3 O 4 纳米颗粒。Alivasatos等用热解羰基前躯体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γ-Fe 3 O 4 纳米粒子,此后该法在制备单分散的磁性氧化物纳米粒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套用。Liu等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利用乙酰丙酮亚铁和乙酰丙酮合铂在高温液相中的还原反应制取了直径为3nm的FePt磁性纳米粒子,该粒子在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下呈现单分散状态。孟哲等人在室温下pH=10左右的环境中采用氧化诱导、空气氧化Fe(OH) 2 悬浮液成功制备出高纯度、磁性强、球形分布的Fe 3 O 4 超细粉体。 套用 在当代电气化和信息化社会中,磁性材料的套用非常广泛。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磁性材料,在肿瘤的治疗、微波吸收材料、催化剂载体、细胞分离、磁记录材料、磁流体、医药等领域均已有广泛的套用,这种材料很有发展前景。 各种磁性物质内部的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