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光伏 > 正文

光伏 产能过剩 什么意思

含糊的花卷
繁荣的西装
2022-12-31 23:43:58

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欣喜的金毛
幽默的溪流
2025-04-05 17:28:38

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所以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即使产品不过剩的情况下,产能也有可能过剩。所以产能过剩是相对的:1、产能过剩是特定产品的产能过剩。2、产能过剩是特定时期的产能过剩。3、产能过剩是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造成的。根据产能不等于产品、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的原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能仅仅靠去库存。解决产能过剩仅仅靠去库存,是把产能和产品混为一谈。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有二:一是去产能,二是增加社会对过剩产能产品的需求。对于已经形成产能的企业而言,一般都是优质企业。不能把因产能过剩而无法正常运转的企业看成“僵尸企业”,

把因产能过剩而无法正常运转的企业当做“僵尸企业”以去产能为名全部去掉,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产能过剩的相对性原理,只要社会增加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解决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既不是去库存,也不是去产能,而是增加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我们讲的,用增量化解存量。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

上述第二种才是过剩状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总量概念

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以钢铁行业为例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设备数量相加,就称其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多工序连续作业的,而且还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综合条件具备,才能实现生产。

另外,从全世界情况看,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时产能发挥85%左右就是正常状态,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相对概念

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只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个变量,不容易准确测定。因此,认定产能过剩,需要在纵向对比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应同时指出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结构概念

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因此,要对行业产能进行结构细分,确定生产能力超额供给的领域和范围。

最新回答
甜甜的心锁
听话的大山
2025-04-05 17:28:38

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

产能过剩(overcapacity)这一概念,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指产能供给大于需求,供给能力存在一定闲置。

产能过剩是生产企业或者整个行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数量,或者高于目标消费者购买力的产品,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

粗暴的哈密瓜
勤劳的鼠标
2025-04-05 17:28:38
1、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所以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即使产品不过剩的情况下,产能也有可能过剩。

2、产能过剩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和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过多超过市场标准的剩余就叫产能过剩。

安静的小甜瓜
冷艳的大雁
2025-04-05 17:28:38
一 产能过剩定义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二 产能过剩的理解

一般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三 产能过剩的适用范围

传统的产能过剩,一般针对生产性产业而言。由于生产能力是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固定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所形成的产出能力,而最低生产成本的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额,与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固定资本密集度越高,受产能过剩的威胁就越大。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就小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固定资本投入较大的行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近来,有部门提出房地产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对此,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产能过剩是指以固定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投入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最佳产出,超过了由市场需要决定的实际产量的状况。农场、工厂、医院、饭店、学校存的最佳产出问题,可以适用产能过剩的概念,但房地产属于管理性产业。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固定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概念,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所有投入均属于可变投入。例如,土地随地价变动而形成不同的储备量;资金的供给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信贷利率高低;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理论上,房地产行业并不存在一段时间内有成本最低的最佳开发规模。因此,房地产企业出现的过剩不属于产能过剩,而是市场供给过剩,表现为两点:市场中的商品房供给超过实际购买能力的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土地供给超过社会对土地的有效需求。

四 产能过剩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正是因为当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准确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所以不少研究者对产能过剩的提法提出质疑。有学者提出了合理的产能过剩概念,但什么是合理的产能过剩标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有学者提出,行业产能过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三是行业供给超过了行业需求。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所谓的三个标准与产能过剩有关系,但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产业利润下降绝不是产能过剩这一个因素造成的,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上涨都会造成行业利润下降,而且比产能过剩对利润下降的影响来得更直接。导致行业整体效益下降有诸多因素,在

漂亮的柠檬
闪闪的煎蛋
2025-04-05 17:28:38
所谓的我国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中国的光伏产业根本还没开始大范围应用,目前的产能几乎都是奔着欧洲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去的,现在欧洲因为债务危机而收缩补贴,使得中国的光伏制造业产能一下子没了市场。

但是,光伏应用到底代表了清洁新能源的方向,在中国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阳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研究表明,如果将中国西北和西南荒漠地带的阳光资源利用起来,中国就根本不需要再进口石油和煤炭等一次能源了。

目前的问题是:

1、光伏发电的并网和入网问题,电网的垄断经营使得光伏发出来的电无法入网,并输送给用户使用。

2、光伏发电的质量和稳定性、时段性也使得光伏发电并入原有电网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洁净的大门
野性的小熊猫
2025-04-05 17:28:38
你好!

产能过剩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简称,时下流行产能过剩的说法,不少人以为是新名词,其实只是简称而已.产能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国的电力从近期开始就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因为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扩大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的供电能力就是按设计投产的时间而逐步扩大的.楼上把它归之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同一类型的原因值得商榷.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欢呼的狗
标致的可乐
2025-04-05 17:28:38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刻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安排。

具体到光伏产业来说,要有效应对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建议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光伏行业发展水平。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适时提高“领跑者”技术标准,通过投资研发补贴、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支持光伏生产企业投资开发高效光伏技术。同时,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热利用产业海外市场,支持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在太阳能产业并网、电池、储能技术等前沿技术方面开展联合研发。加强光伏产业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及协同创新,打造新型创新链、新型产业链和创新生态链,创造新需求、打造新动能,提高全行业发展水平。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完善补贴等支持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在新能源电价补贴、并网发电、光伏扶贫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扩大国内光伏设备的市场需求,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机制和标准,既考虑价格政策衔接、项目建设不同时期等实际因素,又结合技术特点、效益情况、品牌影响等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制定合理可预期的基于行业技术进步、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新增光伏装机量等指标的光伏电价下调机制,使得政策具备可预期性,避免政策突然变化给市场及产业带来的强烈冲击。出台分布式太阳能应用的推进政策。适时调整土地使用税和用地政策,出台明确的征收标准及减免政策,允许利用园地、养殖水面、劣质耕地等建设新型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探索差异化融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那些具有成本、技术、规模等方面优势,且整体实力较强的光伏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走出去”等重点项目,进行择优集中支持。

完善准入规制政策,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不断健全光伏行业管理体系,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适时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进行清理,通过主动引导与市场倒逼相结合的方式,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统计监测和研究制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产业服务,建立光伏产业监测体系,及时发布光伏产业发展的产能规模、技术进步、市场供求等信息,指导企业的投资决策,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行为,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引导光伏产业有序协调发展。

冷艳的白猫
呆萌的美女
2025-04-05 17:28:38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问题,要看站在什么高度或角度上看问题。

若站在微观角度,那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天大问题,不断有光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闹事、请愿、围攻政府。似乎社会不稳定了。当然,哪家的父亲或子女在光伏企业因倒闭下岗,那当然对这个具体家庭是“灭顶之灾”。

可是你站在宏观角度看,几十年来,全中国每一年都有数万企业倒闭。但同时也有数万新企业诞生、登记。优胜劣汰,全世界经济学家都觉得再正常不过。那倒闭的企业中包括若干家光伏企业,当然也很正常了。

光伏,毕竟还是一个新产业,技术提升的余地还很大。例如目前的转化效率仅仅18%左右,而实验室和电子级的光电转化率早已达到30以上甚至更高。如果政府不持续大力支持光伏企业发展,那大规模的民用光伏水平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30%以上的转化率了。而如果大力支持,又避免不了“鱼龙混杂”,有能力没能力的企业家都想进入这个领域分一杯羹,则“优胜劣汰”的经济法则就要起作用了,一定会有部分企业被淘汰。两难。

此外,过剩,只是相对的。是鉴于目前国人经济实力还不够,买不起多少光伏发电设施,显得相对过剩了。相比中国全国14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你算算光伏只有可怜的一点点能力。如果国家继续支持光伏技术发展,或许过几年转换率上去了而价格大幅度下来了,而同时几年后国人的购买力大幅度提高了,何愁“过剩”问题。

因此,站在大国领导人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目前的光伏亏损、倒闭、过剩等诸多具体问题,比起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的曲折规律性,都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站在某个具体亏损企业或员工的角度,那就是“灭顶之灾”了。

总结:不需要看统计数据。统计,只说明“昨天的现状”,不可能描述未来,只需要考虑你站在什么高度看“未来发展”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