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所测醋酸溶液的浓度和温度,解离度和解离常数有无变化,怎样的变化?
浓度变化,解离常数不变,解离度随浓度变大而减小,随减小而增大。
温度升高,解离常数增大,解离度增大;温度降低,解离常数减小,解离度减小。
分析过程:
解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变化无关。弱电解质解离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升温解离度增大,解离常数增大。浓度变化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弱电解质解离情况,浓度变小时,解离度增大。
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
HAC==H++AC-
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个过程很快达到了平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H+][AC-]/[HAC]
此时,电离度 α%=[H+]/c
式中 [H+]、[AC-]、[HAC]分别为H+、AC-、HAC的平衡浓度.
严格地说,离子浓度应该用活度来代替,(实际上酸度计上所测的PH值反映的是溶液中的活度值).在弱酸的稀溶液中,如果不存在其他的强电解质,即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很小时,活度系数接近于1,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设醋酸的初始浓度为C,如果忽略水电离所提供的[H+]量,则达到平衡时:
[H+ ]=[AC-][HAC]=C-[H+]
K=[H+]2 /(C-[H+])
醋酸的电离平衡:HAc==H++Ac-
则Ka=c(H+)·c(AC-)/c(HAc),c(H+)、c(Ac-)及c(HAc),分别表示H+、Ac-及HAc在达成电离平衡时的浓度(mol/L)。这里的c(HAc)可以近似等于醋酸的浓度.
在摄氏25度时,醋酸的Ka值为1.8×10^-5。
醋酸,也叫乙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典型的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7℃(62_),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根据乙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能力它是一种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蚀性的,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食品工业方面,在食品添加剂列表E260中,乙酸是规定的一种酸度调节剂。
解离常数(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解离度的溶质的极性参数。解离常数给予分子的酸性或碱性以定量的量度,Ka增大,对于质子给予体来说,其酸性增加;Ka减小,对于质子接受体来说,其碱性增加。
解离度指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和原有分子数之比。用希腊字母α来表示。
电离平衡常数Ka是与温度有关的函数,lgKa=A-B/T(AB是常数),所以从表达式可看出,温度T增大的话,Ka会增大。电离度α=√(Ka/c),所以增大T,α也会增大。
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如乙酸可以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本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中的酯化反应)。
由于弱酸的性质,对于许多金属,乙酸是有腐蚀性的,例如铁、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乙酸盐。虽然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氧化铝保护层,但是在醋酸的作用下,氧化膜会被破坏,内部的铝就可以直接和酸作用了。
扩展资料:
解离度相当于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其大小反映了弱电解质解离的程度,α越小,解离的程度越小,电解质越弱。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电解质的本身,除此之外还受溶液起始浓度、温度和其它电解质存在等因素的影响。
解离度由pKa及所在环境的pH决定,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解离的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荷量的任务,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越小,弱电解质的解离度α越大。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可认为弱电解质是完全电离的。
矿物解离分析是工艺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确定合理的破碎和磨矿细度,进行选矿理论指标预测、评价选矿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制订选矿原则流程、改进工艺、提高选矿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离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
近似浓度o.o1~o.oo3mol·l-1,温度298k,
酸
解离常数
pka
醋酸
hac
1.76×1o(-5)
4.75
碳酸
h2co3
k1=4.3o×lo-7
6.37
k2=5.61×1o-11
1o.25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与其浓度的关系:解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变化无关。弱电解质解离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升温解离度增大,解离常数增大。浓度变化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弱电解质解离情况,浓度变小时,解离度增大。
严格地说,离子浓度应该用活度来代替,(实际上酸度计上所测的PH值反映的是溶液中的活度值)。在弱酸的稀溶液中,如果不存在其他的强电解质,即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很小时,活度系数接近于1,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意义
解离常数(pKa)是有机化合物非常重要的性质,决定化合物在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进而决定其溶解度、亲脂性、生物富集性以及毒性。对于药物分子,pKa还会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化学性质,精确预测有机化合物的pKa值在环境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近似浓度O.O1~O.OO3mol·L-1,温度298K,
酸 解离常数 pKa
醋酸 HAC 1.76×1O(-5)4.75
碳酸 H2CO3 K1=4.3O×lO-76.37
K2=5.61×1O-11 1O.25
醋酸( CH3COOH 或简写为 HAc )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质子解离平衡: HAc == H+ + Ac -
溶液中 [H 3 O + ] ≈ [ Ac- ] ,可通过测定溶液的 pH 值,根据 pH== - lg[H 3 O + ] 计算出来。 [ HAc ] = C HAc - [H 3 O + ] ,而 C HAc 可以用 NaOH 标准溶液通过滴定测得。这样,便可计算出该温度下的 K a ,进而也可求得醋酸的解离度α。
NaOH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0.4~0.6g基准KHC8H4O4 3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5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取下电极护套后,应避免电极的敏感玻璃泡与硬物接触,因为任何破损或擦毛都会使电极失效。
2、电极不使用时,拉上橡皮套,防止补充液干涸。
3、电极使用完毕后从测量电极插座处拔去,将短路插头插入。
4、将使用后的电极置于3mol/L氯化钾溶液中浸泡。
5、关闭电源,将仪器擦拭干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醋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离常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