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PX)的毒性为中等毒,低毒,高毒,剧毒?为哪个?
二甲苯(PX)的毒性为中等毒,低毒,高毒,剧毒?为哪个?
低毒
白磷毒性属于低毒、中等毒、高毒还是剧毒?白磷是属于高毒类,主要损害肝脏和骨骼,也可累及其它脏器,如肾脏、心脏。
吸入:吸入蒸汽后数小时出现头昏、乏力、恶心、血压偏低等,2—3日上肢疼痛及急性肝损害,肾功能损害。
皮肤:灼伤后创面有蒜样臭气烟雾,呈棕褐色或黑色,可深达骨骼,于暗处可见荧光,创面处理不及时,可与—10天内引起中毒。
口服:误服半小时后,口腔及胃部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及大便内有蒜臭味,数日内可出现黄疸、肝、肾等损害或死亡。
白磷进入身体以后会变为膦之类的有机磷化物,有机磷试剂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抑制了胆碱酯酶所致,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成为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得胆碱酶失活,失去了催化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了体内乙酰胆碱的大量聚集从而导致了中枢神经中毒。
硫酸铜属于低毒 中等毒 高毒还是剧毒?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中等毒性,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大量食用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或者使用EDTA钙钠盐解毒。
硫酸铜属中药中的涌吐药。性寒;味酸、辛;因其有毒,误服、超量均可引起中毒。
二甲苯有好大的毒性?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 *** 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二甲苯蒸气对小鼠的LC为6000*10-6,大鼠经口最低致死量4000mg/kg。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 *** 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 *** 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人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代谢和降解 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 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呼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 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四、治理装修污染中的二甲苯的方法有:竹炭吸附法和化学剂反应法!前者为物理作用,后者为化学作用!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包装及贮运 采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180kg。亦可用槽车装运。
低毒 中毒 高毒 重毒 剧毒 英语怎么说low-toxic
poisoning
High toxic
Heavy poison
poisonous
Low toxic poisoning high toxic heavy poison virulent English how
苯是低毒还是剧毒?
苯是低毒化学品, 本品不受管制
剧毒品都在公安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名录中,苯不在其中
氮氮基二甲苯胺的毒性,它致癌吗?现已查明的致癌物质大约有1000多种,其中主要的化学致癌物有多环芳烃类、芳香胺、亚硝胺、铬、镍、砷、镉;物理致癌物有紫外线、电离辐射、异物等;你说的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你可以上网了解下。不知道你什么目的。毒性和致癌的概念吧,我可以帮你理解下:毒性是指该物质可与生命机体重要的一些化学过程有矛盾,或产生掠夺性反应,导致生命正常的活动得到抑制,是人体出现异常,如头晕,恶心,乏力等。致癌呢,是化学物质影响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它的影响是让细胞开始不正常的生命活动。导致的病态细胞活动。
二甲苯真的那样毒吗二甲苯有一定毒性,但只要不达到一定的浓度,对人体影响不大,关键在于使用环境的通风,降低空间浓度。可以使用防毒面具作为保护。
昆山明隆化工有限公司答复。
吃什么解二甲苯的毒多吃一些猪血、羊血之类,常喝牛奶,最好是新鲜奶及巴氏消毒奶,不要奶粉和袋装的,有益于新新陈代谢。
还可以多吃些富含硒的食物,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锡、铊、铅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来苏儿是低毒还是中等毒性?别名:来苏水 Lysol、煤酚皂溶液、甲酚皂溶液、煤酚、煤馏油酚、甲苯酚、甲基酚、Liquor Cresoli Saponatus、Saponated Cresol Solution、Kresol、Cresylic Acid、Tricresol。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作用用途:本品为甲酚的肥皂溶液。其杀菌能力与苯酚相似,其石碳酸系数随成份与菌种的不同而异,处于1.6~5之间,含O.3%~0.6%本品溶液10分钟能使大部分致病菌死亡,杀灭芽孢需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本消毒剂中主要杀菌成份为甲酚,三种异构体的杀菌作用相似,其石碳酸系数介于2.0~2.7之间。2-5%浓度的本品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能杀灭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亲水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 本品用于手、器械、环境消毒及处理排泄物。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大,气味易滞留。高浓度对皮肤有一定 *** 作用和腐蚀作用。可致灼伤、疼痛、糜烂、坏死。眼部接触可使结膜和角膜灼伤、坏死。 药物中毒:误服后会很快引起休克而致死。误服致死量约3g,误服8g会很快死亡。慢性中毒能引起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昏厥、皮疹或尿毒症。 ①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 ②来苏水:是一种甲酚和钾肥皂的复方制剂,溶于水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
本品对皮肤有一定 *** 作用和腐蚀作用,而且对人体毒性很大。因此正逐渐被其他消毒剂取代。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一) 燃烧现象
(1)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MgO。
(2)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3)硫在空气中燃烧呈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H2、CO、CH4燃烧呈蓝色火焰。
(4)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二)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
酸性溶液使石蕊试液(pH试纸)变红色,使酚酞不变色;碱性溶液使石蕊试液(pH试纸)变蓝色,使酚酞变成红色。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①黑色:CuO、Fe3O4、MnO2、炭粉、铁屑
②白色:AgCl、BaSO4、CaCO3、BaCO3、无水CuSO4、NaOH、Mg(OH)2、KClO3、KCl等。
③红色:Cu、HgO、Fe2O3(红棕)、Fe(OH)3(红褐)。
④蓝色:Cu(OH)2、含Cu2+的盐溶液、
CuSO4•5H2O。
⑤紫黑色:KMnO4。
⑥银白色:一般为金属,如Mg、Al、Hg。
⑦淡黄色:硫粉Na2O2
⑧含Fe3+的盐溶液呈棕黄色,含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1.红色:
Fe(SCN)]2+(血红色)Cu2O(砖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红棕色)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I2的CCl4溶液(紫红色)MnO4-(紫红色)Cu(紫红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色).
2.橙色:
溴水K2Cr2O7溶液.
3.黄色:
AgI(黄色)AgBr(浅黄色)K2CrO4(黄色)Na2O2(淡黄色)S(黄色)FeS2(黄色)久置浓HNO3(溶有NO2)工业浓盐酸(含Fe3+)Fe3+水溶液(黄色)久置的KI溶液(被氧化成I2)
4.绿色:
Cu2(OH)CO3Fe2+的水溶液FeSO4.7H2OCl2(黄绿色)F2(淡黄绿色)Cr2O3
5.蓝色:
Cu(OH)2CuSO4.5H2OCu2+的水溶液I2与淀粉的混合物.
6.紫色:
KMnO4(紫黑色)I2(紫黑色)石蕊(pH=8——10)Fe3+与苯酚的混合物.
7.黑色:
FeO,Fe3O4,FeS,CuS,Cu2S,Ag2S,PbS,CuO,MnO2,C粉.
8.白色:
Fe(OH)2, AgOH,
无水CuSO4,Na2O,Na2CO3,NaHCO3,AgCl,BaSO4,CaCO3,CaSO3,Mg(OH)2, Al(OH)3, 三溴苯酚,MgO,MgCO3,绝大部分金属等.
(二) 说明:
①元素基本上按周期表的族序数排列;②物质基本上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盐、有机物的顺序排列;③许多物质晶状为无色,粉末状为白色,晶型不同可能有不同颜色;④硫化物和过渡元素化合物颜色较丰富。
一、 单质
绝大多数单质:银白色。 主要例外:镧系锕系及下表物质 Cu 紫红 O2 无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2 淡黄绿 C(石墨黑 Cl2 黄绿 C(金刚石) 无 Br2 红棕 Si 灰黑 I2 紫黑 H2 无 稀有气体 无 P 白、黄、红棕 。
二、氢化物
LiH等金属氢化物:白 NH3等非金属氢化物:无
三、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无 主要例外: NO2 棕红 N2O5和P2O5 白 N2O3 暗蓝 ClO2 黄
大多数主族金属的氧化物:白 主要例外: Na2O2 浅黄 PbO 黄 K2O 黄 Pb3O4 红 K2O2 橙 Rb2O 亮黄 Rb2O2 棕 Cs2O 橙红 Cs2O2 黄 大多数过渡元素氧化物有颜色 MnO 绿 CuO 黑 MnO2黑 Ag2O 棕黑 FeO 黑 ZnO 白 Fe3O4 黑 Hg2O 黑 Fe2O3 红棕 HgO 红或黄 Cu2O 红 V2O5 橙
四、氧化物的水化物
大多数:白色或无色 其中酸:无色为主 碱:白色为主 主要例外:CsOH 亮黄 Fe(OH)3红褐 HNO2 溶液亮蓝 Cu(OH)2 蓝 Hg(OH)2 桔红
五、盐
大多数:白色或无色
主要例外: K2S 棕黄 CuFeS2 黄 KHS 黄 ZnS 白 Al2S3 黄 Ag2S 黑 MnS 浅红 CdS 黄 FeS 黑棕 SnS 棕 FeS2 黄 Sb2S3 黑或橙红 CoS 黑 HgS 红 NiS 黑 PbS 黑 CuS、Cu2S 黑 Bi2S3 黑 FeCl3•6H2O 棕黄 Na3P 红 FeSO4•9H2O 蓝绿 NaBiO3 黄 Fe2(SO4)3•9H2O 棕黄 MnCl2 粉红 Fe3C 灰 MnSO4 淡红 FeCO3 灰 Ag2CO3 黄 Fe(SCN)3 暗红 Ag3PO4 黄 CuCl2 棕黄 AgF 黄 CuCl2•7H2O 蓝绿 AgCl 白 CuSO4 白 AgBr 浅黄 CuSO4•5H2O 蓝 AgI 黄 Cu2(OH)2CO3 暗绿 盐溶液中离子特色: NO2- 浅黄 Cu2+或[Cu(H2O)4]2+ 蓝 MnO4- 紫红 [CuCl4]2- 黄 MnO42- 绿 [Cu(NH3)4]2+ 深蓝 Cr2O72- 橙红 Fe2+ 浅绿 CrO42- 黄 Fe3+ 棕黄 非金属互化物 PCl3 无 XeF2、XeF4、XeF6 无 PCl5 浅黄 氯水 黄绿 CCl4 无 溴水 黄—橙 CS2 无 碘水 黄褐 SiC 无或黑 溴的有机溶液 橙红—红棕 SiF4 无 I2的有机溶液 紫红
六.其它
甲基橙 橙 CXHY(烃)、CXHYOZ 无(有些固体白色) 石蕊试液 紫 大多数卤代烃 无(有些固体白色) 石蕊试纸 蓝或红 果糖 无 石蕊遇酸 变红 葡萄糖 白 石蕊遇碱 变蓝 蔗糖 无 酚酞 无 麦芽糖 白 酚酞遇碱 红 淀粉 白 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 纤维素 白 Fe3+遇酚酞溶液 紫
焰色反应 :
Li 紫红 Ca 砖红 Na 黄 Sr 洋红 K 浅紫(通过蓝色钴玻璃) Ba 黄绿 Rb 紫 Cu 绿
稀有气体放电颜色 :He 粉红 Ne 鲜红 Ar 紫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 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 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A,A,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稀有气味:C2H2
臭鸡蛋味:H2S
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 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B族Zn,Cd,Hg及A族中Al,Ge,Th;A族的Sn,Pb;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
4.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常温溶于水的
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
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微溶于水的
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难溶于水的
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
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
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于CS2
(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
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
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5.常见的有毒物质
(1)剧毒物质
白磷偏磷酸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
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
(2)毒性物质
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
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铬酸盐汞盐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
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HgCl2,BaCl2,Pb(CHCOO)2;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
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气毒性严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