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酰二乙胺俗称邮票
麦角酰二乙胺(LSD),俗称“邮票”、“贴纸”是一种强烈的致幻剂。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
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把它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他在进行一项有关于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无意中将原本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发生了神奇的反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被合成了出来,它无色、无嗅、无味,就像清澈的纯水。
扩展资料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化学名9,10-二去氢-N,N-二乙基-6-甲基麦角灵-8-β-酰胺,是麦角酸衍生物,也是致幻剂的代表物,易溶于甲醇,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这种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
化学式 C20H25N3O,摩尔质量 323.43 g·mol,外观 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纯LSD味微苦)密度 1.21g/cm3,熔点 80-85 ºC,沸点 541.3 ºC。
易溶于甲醇。 吸含剂一般为酒石酸盐, 熔点 198℃~200℃, 易溶于水和甲醇, LSD 有四种旋光异构体。 本品致幻作用非常强, 10pg 的酒石酸盐。 这种盐类很易于麦角酸和二乙胺合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角酰二乙胺
lsd于1938年被首次合成是一种强效的致幻剂,也就是麦角酰二乙胺。
麦角二乙酰胺,常简称为“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理化性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化学名9,10-二去氢-N,N-二乙基-6-甲基麦角灵-8-β-酰胺,是麦角酸衍生物,也是致幻剂的代表物,易溶于甲醇,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这种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
化学式 C20H25N3O,摩尔质量 323.43 g·mol,外观 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纯LSD味微苦)密度 1.21g/cm3,熔点 80-85 ºC,沸点 541.3 ºC,易溶于甲醇。
吸含剂一般为酒石酸盐, 熔点 198℃~200℃, 易溶于水和甲醇, LSD 有四种旋光异构体。 本品致幻作用非常强, 10pg 的酒石酸盐。 这种盐类很易于麦角酸和二乙胺合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麦角酰二乙胺
麦角酰二乙胺是致幻剂。
麦角二乙酰胺,常简称为“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扩展资料:
麦角二乙酰胺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把它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他在进行一项有关于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
无意中将原本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发生了神奇的反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被合成了出来,它无色、无嗅、无味,就像清澈的纯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麦角酰二乙胺
是的。
麦角陵二乙胺(LSD),就是吸毒者所说的酸,是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致幻药,属于麦角酸的衍生物,麦角酸可以从黑麦或者小麦中获得.麦角酰二乙胺无色无味,但致幻作用非常强大,只要几微克的剂量就能够让使用者发生幻觉。为了方便使用,人们通常是与其他的物质混合,制成各种片荆,胶囊或者水溶液。因此使用方式多为口服或者注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LSD吸食过量会有中毒状态,最为常见的有急性精神错乱和冲动性行为,最常见的是急性惊恐反应,患者认为服药后的体验超过了他的控制能力而深感不安,有时会变成疯子或去杀人,因此十分恐惧。其他急性情绪障碍有抑郁、妄想情绪及暴发性愤怒发作。严重的抑郁可导致自杀企图或自杀成功。
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退,患者赤身裸体,难以管理,公开地进行性行为。变态人格者易于出现强烈的犯罪活动,以及凶杀企图或行为。由于患者认为不会受到伤害,故导致病人进行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危险活动,如认为自己能从火车上安全地飘然而下,而去跳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SD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幻剂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麦角酸二乙基酰胺),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利用黑麦麦角中所含的麦角胺、麦角新碱,首次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ds,简称LSD)。这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属于半合成的生物碱类物质。LSD是用麦角酸合成的一种强烈的精神类药物。1938年,瑞士著名的化学家阿尔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在开发呼吸道药物时首次将它合成出来,但那时它只是个普通的中间体,仅拥有一个普通的编号:LSD-25。
霍夫曼与LSD
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把它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他在进行一项有关于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无意中将原本分装在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发生了神奇的反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物质被合成了出来,它无色、无嗅、无味,就像清澈的纯水,这就是L.S.D。
但那时还不知道其作用,直到1943年艾伯特.霍夫曼在一次偶然中吞服了L.S.D才发现其独特的作用,当他吞服后开始经历现在称之为“旅游”(指精神恍惚)过程时,他感到眩晕、对光感受强烈。当他合上双眼,他看到了连串极其生动活泼、充满幻想色彩的图案,并像万花筒里见到的一样不断变幻着斑斓的色彩,此过程大体持续两小时,而他摄入的LSD大约只有250微克(1g=10^6微克)而已!口服时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微克,高剂量时产生的作用可持续10~12小时。 迷幻剂的常规剂量约为100~200微克。作试验的服用者,在达到一定的耐受程度之后,可以服用高达2000微克的剂量。20世纪60年代进入非法市场时,一般是将其滴在一些能吸收的物品如方糖、吸墨水纸和药理上惰性的粉末(这种粉末然后被用来充填空的明胶胶囊)等基质上。
在交易市场上常见的剂量形式是所谓的窗格,即常见的剂量形式是各种大小、形状的小药丸、片剂或者胶囊,颜色有米色、白色或彩色。迷幻剂本身则常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片剂的含量相差很大,从20~500微克不等,但最流行的一种直径为1.6毫米的圆形片剂含量较一致,约为100微克。吸毒者常把自服迷幻剂称作“滴酸”。 20世纪80年代,纸型剂量在非法市场上很常见,此时的纸型剂量与原先的不同。原先的纸型剂量是先将迷幻剂滴到纸上制成,而新的纸型剂量是将预先印好的纸张浸入迷幻剂溶液制得,这样含量较一致,每片呈正方形,大小约5平方毫米,含量30~50微克。 迄今发现的浸过迷幻剂的药纸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抽象艺术和动画图片、邮票和纹身花纹,这些新的设计,特别受青年吸毒者的欢迎。精神药物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是一种烈性药物,只要服用微小剂量就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种药物是一种寄生在黑麦上的麦角中提取出来的。1938年,阿尔贝·霍夫曼博士用人工合成方法制造而获得成功。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这种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常用剂量是80~120微克,致死量目前还不清楚(如有的服用20~25微克有反应,而有服用3000微克仍未见可怕症状),尚未发现对此药物的机体上瘾者。服用后一般30~60分钟到达血液循环,不久被散布到全身各部位细胞中,脑细胞中沉积很少,大部分沉积于小肠、肝脾及肾脏内(脑细胞中只沉积2%),而后被肌体一点一点地排泄掉。
“麦角二乙酰胺”,常简称为“LSD”,LSD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LSD由麦角酸中合而成,对氧气、紫外线与氯十分敏感。
纯净的LS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味微苦的固体。LSD一般口服,通常以某种吸取物质吸取LSD后再服用该物(比如用吸墨纸、方糖或明胶吸取LSD后再将该吸取物放入口中),不过也可以通过食物或饮料来服用。在所有的服用方法中,LSD都是无味的。在英国,美国,澳洲,新西兰和大部分欧洲国家,这药物都是非法的。
扩展资料:
LSD按质量而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从试验者的体验和药物学方法(例如受体结合实验)都发现LSD比光盖伞素和光盖伞辛要强100倍,比墨斯卡林强4000倍。LSD的剂量以微克为单位,相对而言几乎所有其他的药品和毒品都以毫克为单位。
LSD是白色无味的粉末,极少的用量即可使人产生幻觉,一般有效剂量为微克级,以致肉眼很难察觉。因此常以其它物质掺入赋形为各种片剂、胶囊或将其水溶后滴于一小片吸水纸上,以口服方式摄入。贩毒者常将其吸附在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出售,我国尚未发现LSD的滥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角酰二乙胺
LSD是一种强效的半人工致幻剂,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LSD),1938年,首次由麦角菌(一种生长在黑麦或其他谷物中的真菌)之成分麦角酸制造而来,现多由麦角素半合成而得,为无嗅、稍带苦味的白色结晶体。
LSD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曾在美国摇滚界很受欢迎,有些歌手服用后觉得有创作灵感,于是便诞生了一种摇滚风格——迷幻摇滚。
LSD除了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混乱外,还能给肉体带来痛苦,一些服用者还会出现严重的暴力倾向,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伤害。因此,LSD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危害甚大的毒品而加以严厉查禁。
扩展资料
丝盖伞属、杯伞属及粉褶菌、小菇属的少数品种含有毒蝇碱、蟾蜍毒等,以及致幻物质——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LSD作用于神经系统,能让人的感官极度敏感,眼中的一切变得像万花筒一样鲜艳,无生命的物体仿佛突然有了生命,还能听到它们发出声音。
而云南蘑菇致幻,大多是因为含有裸盖菇素。裸盖菇素会造成神经精神型中毒,导致患者出现视觉、听觉的幻觉。除了精神症状以外,通常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抽搐,并造成脑损伤。此外,裸盖菇素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6小时以内发作。
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切莫因为症状轻微而忽视,早期到医院处理可以抢到最佳的救治时机。食用野生菌后,一旦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尽快催吐、导泻,尽早到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角酸二乙基酰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物以稀有为贵 因造福人类为宝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紧急提醒“吃货”们:野生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药!
什么是毒品?事实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事实上,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一定要远离毒品。毒品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第二点是精神依赖性。当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第三点是影响人的寿命。根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
那么,既然毒品害人害己,为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新型合成毒品的合成工艺十分简单,仅需一张配方,比较简单就能找到原材料和几个烧瓶烧杯就能制作,而对于那些法律意识浅薄、文化程度不高同时又怀揣着一夜致富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除此之外毒品的暴利助长了那些贪婪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的决心。
事实上,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人铤而走险,制售毒品,主要是因为暴利。在不同的地方,毒品往往有不同价格,在非沿海地带,最低级的跑腿,卖一些零包毒品的可能一克冰毒的利润也就在百分之20到百分之30之间。但是,如果你是上一级的专门以贩卖毒品为生的,那么最起码你在当地是个小头目,那么利润会高到百分之60。如果你是大头目的话,你就有定价权。一般利润在百分之80左右。沿海地带毒品价格就成倍增长了,因为违法成本高,查缉贩卖毒品的力度大。
有消息指出,在2014年的时候,全世界每年毒品的交易额就达到了8000到10000亿美元之间,占到全世界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十,这一数字甚至高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与全球军火贸易差不多。
当然,这个数据也是有夸大的成分,并不准确,但是也足以说明毒品交易有多暴利。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人制售毒品。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毒品才会屡禁不止。
LSD是毒品,会上瘾的,在中国不合法。
D-麦角酸二乙胺,也称为“麦角二乙酰胺”,常简称为“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
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可作化学武器使用。
扩展资料:
1、上城区公安局缉毒大队在滨江区酒店式公寓抓获贩毒嫌疑人张Xx,缴获可疑证件8张。经禁毒部门鉴定,文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药物LSD。
2、它比普通邮票小。它的一面是白色的,另一面印着一些花的图案。
3、LSD是一种溶剂。为了让它更隐蔽,毒贩将吸收纸浸在LSD液体中,然后将其切割后卖给吸毒者。”负责此案的警官顾磊(音)说。
4、LSD全称“麦角二酰胺”,是一种强效半人工致幻剂,其毒性是摇头丸的三倍,是世界上最强效的致幻剂,会引起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并发生急性精神分裂症和强效致幻剂。它通常需要30分钟才能起作用,只要100微克就能使人产生幻觉成瘾。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这种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常用剂量是80~120微克,致死量目前还不清楚(如有的服用20~25微克有反应,而有服用3000微克仍未见可怕症状),尚未发现对此药物的机体上瘾者。服用后一般30~60分钟到达血液循环,不久被散布到全身各部位细胞中,脑细胞中沉积很少,大部分沉积于小肠、肝脾及肾脏内(脑细胞中只沉积2%),而后被肌体一点一点地排泄掉。注射这种毒品,30~60分钟便出现早期反应,两小时后最为严重,6小时后基本上就不再发展,其病理作用时间可保持到12小时左右。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在人体的早期反应是:视觉增强,呈青绿色的暖色调,情绪不稳,幻觉多变,周围物品成了幻想的东西,轮廓外形夸张,距离拉长或缩短,明暗对比立体感增强,视觉极速变化不规律。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能提高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敏感性,借助这种药物,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借助光线可以听到声音。注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产生欣快现象并能使人增强活力,欣快现象的表现体现在安静或喧闹,大哭不止。增强活力是指感到一种近于狂妄自大的自信力量。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除了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混乱外,还能给肉体带来痛苦,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症状是:运动失调,步履蹒跚,抽搐,用量过大还会导致全身瘫痪。在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症状是:心动过速、恶心、头晕、血管扩张、震颤、手掌出冷汗,有时还会有战栗。因此,60年代后其产量急剧下降,并只限于在精神病研究所使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对人体的作用大小与肌体条件有关。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富于色彩的视觉,异乎寻常的听觉,舒适的人格解体(吸食者称之为“一次愉快的旅行”),但也出现充满恶梦的幻觉,导致可怕的精神混乱,有的仅(或许)出现一次,但有的反复出现(吸食者称之为“一次糟糕的旅行”)。使用此药会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反刍”(人们把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沉积于肾脏内的现象称之为“反刍”),即用过此药的人,如果不再使用,沉积于肾脏内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消失的同时,有的又进入人的脑细胞,又在新的细胞中产生新的连锁反应(吸食者称此过程为“外加的旅行”),有些吸食者有意外的再现或“倒叙”,也就是说,吸食者在不服用该药物时,就会有以往服用该药物后的感觉(“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