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吗?
可以 、、,140摄氏度,生成乙醚,170摄氏度 ,乙烯
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170摄氏度,浓H2SO4)----CH2==CH2+H2O2CH3CH2OH--(140摄氏度,浓H2SO4)----CH3CH2OCH2CH3(乙醚)+H2O它们就是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加成反应一般是两分子反应生成一分子,相当于无机化学的化合反应.如CH2CH2,与Br2加成,乙烯中断开双键一个键,Br2的共价键也断开,两个Br原子分别连在断开双键的C原子上.加成反应之所以可以发生,是因为双键或三键与单键相比要更活泼.至于机理,亲核亲电,立体化学,反式顺式你们应该还不用了解.
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2OH。乙醇点燃反应化学方程式C2H60 + 02 =CO2↑ + H2O,C6H12O6 + O2 = CO2 ↑+ H2O + heat,CO2 + H2O + light = C6H12O6 + O2↑。乙醇不能与铜单质反应,但铜可以催化乙醇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CH3CH2OH+O2=催化剂Cu=2CH3CHO+2H2O。
乙醇概括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
2CH3CH2OH +Na = 2CH3CH2ONa + H2↑
乙醇点燃反应化学方程式:
C2H60 + 02 =CO2↑ + H2O,C6H12O6 + O2 = CO2 ↑+ H2O + heat,CO2 + H2O + light = C6H12O6 + O2↑
乙醇+浓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CH3CH2OH+H2SO4(浓)=CH3CH2SO3H+H2O
乙醇+乙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CH2OH +CH3COOH= CH3COOCH2CH3
乙醇不能与铜单质反应,但铜可以催化乙醇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CH3CH2OH+O2=(催化剂Cu)=2CH3CHO+2H2O
乙醇与钙反应Ca+2CH3CH2OH=(CH3CH2O)2Ca+H2↑
醋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H3COOH + CH3CH2OH = CH3COOC2H5 + H2O
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CH3CH2OH→(可逆)CH3CH2O- + H+ 乙醇的pKa=15.9,与水相近.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电离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与重水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迅速进行.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乙醇可以和高活跃性金属反应,生成醇盐和氢气.醇金属遇水则迅速水解生成醇和碱 结论:(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例如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条件是在催化剂Cu或Ag的作用下加热) 实际上是乙醇先和氧化铜进行反应,然后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现象为: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草绿色,此反应现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醉酒驾车.
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C2H5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为取代反应) “酸”脱“羧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与氢卤酸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C2H5OH + HBr→C2H5Br + H2O或写成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OH 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氧化反应
(1)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有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不完全燃烧:2C2H5OH+5O2—点燃→2CO2+2CO+6H2O (2)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2Cu+O2-加热→2CuO C2H5OH+CuO→CH3CHO+Cu+H2O 即催化氧化的实质(用Cu作催化剂) 总式: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 (工业制乙醛) 乙醇也可被浓硫酸跟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发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应,燃烧起来.(切记要注酸入醇,酸与醇的比例是1:3)
消去反应和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1)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制取时要在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免爆沸.C2H5OH→CH2=CH2↑+H2O (2)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30℃-140℃ 浓硫酸) 2C2H5OH →C2H5OC2H5 + H2O(此为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2C2H5OH+O2=2CH3CHO+2H2O(铜催化,加热)
取代反应:C2H5OH+HCl=C2H5Cl+H2O(加热)
和活泼金属反应:2C2H5OH+2Na=2C2H5ONa+H2
酯化反应: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浓硫酸催化,加热,反应可逆)
化学式为:
乙醇变成乙醛一般使用乙醇脱氢法。在添加钴、铬、锌或其他化合物的铜催化剂作用下,乙醇脱氢生产乙醛。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为乙醛甚至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乙醇在体内也可以被氧化,但较缓慢,因为没有催化剂),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扩展资料:
实际上是铜先被氧化成氧化铜;然后氧化铜再与乙醇反应,被还原为单质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乙酸,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有机盐以及氢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通式: (X为卤素)
注意:通常用溴化钠和中等浓度的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故常有红棕色气体(溴单质)产生。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CH₃CHO+2Cu(OH)₂→ CH₃COOH+Cu₂O↓+2H₂O(加热)(生成砖红色Cu₂O沉淀)
乙醛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是加成反应:CH₃CHO+H₂→CH₃CH₂OH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醛
乙醇和乙醛的反应不属于羟醛缩合。
一、乙醇和乙醛的反应属于醛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如下图所示,乙醇的羟基对乙醛的羰基进行加成。
原理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机理来看,其中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
反应起始于酸性条件下羰基接受质子产生质子化羰基。这使得羰基的碳原子带上更多的正电荷,这促使羟基氧的孤电子与之作用,从而引发后续一系列的电子转移使得反应发生。
二、羟醛缩合是指两分子醛或者酮在稀碱催化(有时也可以用酸催化)下,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者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严格意义上当酮发生类似反应时,应该叫羟酮缩合,但是习惯上仍然叫羟醛缩合。
虽然说羟醛缩合的过程中也有对醛羰基的亲核加成,但是加成的最终效果(双键变单键)并没有出现。实际上羟醛缩合是一个亲核加成——消去过程。
以乙醛为例
原理如下图机理所示,羟醛缩合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一分子醛在碱性条件下α碳脱质子产生碳负离子和水
第二步:碳负离子对另一分子的醛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同时质子转移并脱水离去氢氧根最后产生α,β不饱和醛。
乙醇(ethanol),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俗称酒精。
以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为原料,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硫酸或磷酸)的条件下,乙烯与水直接发生反应生成乙醇:
CH2=CH2 + H2O → C2H5OH(条件:催化剂,加热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