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氨基苯,苯环上的π键与氨基上的p轨道孤对电子共轭,就是p-π共轭,类似的还有如苯酚中氧对苯环;而σ -π共轭则不是孤对电子与π电子,而是σ键成键电子与π电子,如甲苯中的C-H键σ成键电子与苯环π电子的共轭,也称超共轭体系,应该比p-π共轭弱些.
安静的金针菇
2025-04-20 03:16:56
苯酚
甲苯没有p结构,甲基倒是可以超共轭
苯酚中苯环有pi键,氧原子给出p轨道电子,形成p pi共轭
叔丁基碳正离子没有pi键
苯甲醛是碳氧双键和苯环共轭,是pi pi共轭
单纯的黑裤
2025-04-20 03:16:56
因为亲电试剂进入甲苯的邻对位以後,共振式的某一种会刚好是甲基与苯环正电荷在同一个C上,那麼甲基的超共轭效应就可以稳定这个正电荷,降低能量.如果进入的是间位,那麼共振式中带有正电荷的C都不是连接甲基的C,就不能稳定.
甲苯中的共轭效应是苯环的π电子.超共轭效应是C-H键与苯环π电子的共轭,叫做σ-π共轭.
前者稳定啦.因为C-C的超共轭不比C-H.H电负性小,C-H键偏向C更多一点,电子云更加密了之後效果就更好咯.
腼腆的小猫咪
2025-04-20 03:16:56
你好!
苯不含碳碳双键,甲苯也不含碳碳双键
因为苯环内部的键比较特殊,称为大π键
苯环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六个碳原子的π电子云分布是一样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热心的飞鸟
2025-04-20 03:16:56
1) 甲苯分子分子式:C6H5-CH3.
2)其电子效应有:a)共轭效应,即苯环上的电子云与甲基的西格玛健具有pai-西格玛作用; b)给电子效应,即甲基给苯环的给电子效应(electron-donating ).
动听的航空
2025-04-20 03:16:56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共轭效应在苯环上沿一个方向传递”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更深层次来学习研究的时候,是不能这样看问题的。但是,道理的表述,是要通过一定文字的,过去,为了使一个观点令学习者明白,或容易表达,往往会有针对某一件事可以说得过去,但本身并不严谨和科学。共轭效应的传递,一般是指共轭体系受外来基团、原子的影响,使得电荷的分布呈极性交替的形式传递,这样,外来影响的那个方向,就是所谓传递发出的方向。比如1,3-丁二烯是一个共轭体系,而1,3-戊二烯中,多了一个甲基,甲基是供电子基,这样与甲基相连的4号碳以带部分正电δ+的形式,极性交替传递后,3号、1号碳带部分负电δ-的形式。苯环中也一样,苯环作为一个共轭体系,而甲苯,与甲基相连的碳将出现δ+,接下来与之相邻的碳将是δ-,而此时这种所谓“方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提法。对你提出的问题,请直接拿出几个例子,我们针对这几个例子讨论清楚,问题也就意会了。这里是要“意会”。呵呵~~
笨笨的黑裤
2025-04-20 03:16:56
在硝基苯中,苯环上的6个C形成大π键,为sp2杂化,而硝基中的N也是sp2杂化与O形成π键,形成硝基苯便以π-π共轭,电子在共轭体系上运动,由于N带有一定正电,所以共轭电子偏向于硝基一方,这也就造成硝基在硝基苯中的吸电子共轭效应。
硝基苯是重要的其本有机中间体。硝基苯用三氧化硫磺化得3-硝基苯磺酸。可作为染料中间体温和氧化剂和防染盐S。硝基苯用氯磺酸磺化得间硝基苯磺酰氯,用作染料、医药等中间体。
硝基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NO2、呈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常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用作生产苯胺的原料,用于生产染料、香料、炸药等有机合成工业。
激昂的薯片
2025-04-20 03:16:56
在甲苯种,甲基的c为sp3杂化,苯环碳为2p2杂化,sp2杂化碳的电负性比sp3杂化碳的大,因此甲基表现出供电子诱导效应(A)。甲基C-H a建的轨道与苯环Π轨道形成a-Π 超共轭体系(B)。供电子诱导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结果,苯环上电子密度增加,尤其临,对位增加的更多,你可以理解位甲基活化了临对位的H.使其的活性增强。而对其本身上的H.无影响。所以容易发生在苯环上。而且是容易发生在甲基的临对位上。
无语的冷风
2025-04-20 03:16:56
烯烃,共轭烯烃,酮,炔烃,甲苯他们几个都是有机物,但是性质的差别十分明显,要鉴别是很容易的,烯烃就是有不饱和的双键而已,共轭烯烃有共轭的特点,甲苯有比共轭烯烃稳定的多的共轭体系,并且有了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成酸的甲基,炔烃如果是端炔可以用银氨溶液、钠的液氮溶液等鉴别,酮稳定性好一些,除了被氧化外没有上述的性质,但是酮被氧化不同于其他物质。
你要好好翻翻书,把这些物质的性质熟练的掌握,化学方法鉴别任何物质其实都是利用官能团的性质,也就是各个基团的性质,双键、三键、羰基、羟基、羧基、苯环、共轭双键等等,常用的反应也是针对各个官能团的。好好把这些东西过一遍,就都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