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的分子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是多少
黄连素
外文名 berberine
分子式 C20H18ClNO4
英文名称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功效 清热解毒
别名 小檗碱盐酸小檗碱
CAS号 131-10-2
EINECS号 218-229-1
分子式 C17H17N
分子量 235.32
密度 1.17
熔点 85-86 ºC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462/60462.html
黄连素的学名是盐酸小檗碱
【化 学 名】5,6-二氢-9,10-二甲氧苯基[g]-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5,6-α]喹嗪氯化二水合物
【物理性质】黄色小针状结晶,无臭,味极苦。微溶于冷水或乙醇,易溶于热水及热乙醇,极微溶于氯仿,丙酮及苯,不溶于乙醚。加热至100℃变黄棕色。从水中析出的晶体带有2分子结晶水。
【化学性质】(1) 取样品约0.1g,加水10ml,缓缓加热溶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 4 滴,放冷(必要时滤过),加丙酮8 滴,即发生浑浊。
(2) 取样品约5mg ,加稀盐酸2ml ,搅拌,加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
(3) 取样品约2mg ,置白瓷皿中,加硫酸1ml 溶解后,加5 %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 5 滴,置水浴上加热,即显翠绿色。
(4) 样品的红处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20图)一致。 (5) 取样品约0.1g,加水20ml,缓缓加热溶解后,加硝酸0.5ml ,冷却,放置10分 钟,滤过,滤液显氯化物的鉴别(1) 反应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634.htm
二=盐酸小檗碱
七=英文名称:berberine
hydrochloride
8==中文别名:盐酸黄连素
7==cas
rn
:633-65-8
7==einecs号:211-195-9
3==分
子
式:c20h19clno4
8==分
子
量:372.8216
6==用途: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9==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及菌痢等。还发现本品有抗心律失常
3==汪经理
盐酸小檗碱,又称盐酸黄连素,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苦,微溶水和乙醇,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醚、在氯仿中极微溶。
【作用与用途】
盐酸小檗碱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菌作用。对水产动物多种细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防治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斑点叉尾肠型败血症、黄鳝出血病、链球菌病、弧菌病、鳗鲡红点病、鳗鲡赤鳍病、虾红腿病、三角帆蚌气单胞菌病、鳖红脖子病和蛙红腿等。
【用法与用量】
内服:每日15~3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投喂,连用5~7天。
【注意事项】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自然资源》
英文名称:Berberine
中文别名:黄连素、小蘖碱、小檗碱、盐酸黄连素、盐酸小蘖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
英文别名:Berberine Hydrochloride、Berberine Sulphate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本品为止泻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规格]0.025克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4-12片,一日3次;儿童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片)次数 1-310-152-4 4-616-214一日3次 7-922-274-6 10-1228-326-8
[不良反应]口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
[禁忌]溶血性贫血患者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妊娠期头三个月慎用。 2.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含鞣质的中药与本品合用后,由于鞣质是生物碱沉淀剂,二者结合,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降低疗效。 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本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