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除聚乙二醇?
抗聚乙二醇之单株抗体 (E11)
本院览号:12T-941125
发明名称:抗聚乙二醇之单株抗体 (E11)
创作人:罗傅伦、陈炳梅、郑添禄、林志鸿(中央研究院、高雄医学大学)
专利证号:NA
摘要:
修饰聚乙二醇(PEG)至药物、蛋白质,奈米粒子或脂质体,已广泛被证实可改进分子的生物活性与安全性,且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同意可於人体使用,因此定性与定量聚乙二醇修饰之分子对於这类分子的临床发展与应用将会很重要,本发明(E11)是一种可专一结合至聚乙二醇重复单位(CH2CH2O)的抗体,除了可於活体内清除聚乙二醇修饰之分子外,亦可经由西方点墨法、酵素免疫分析法、流式细胞仪侦测聚乙二醇分子与聚乙二醇修饰之任何分子,且侦测的敏感度随著聚乙二醇的长度与数目增加而增加,更重要的是结合先前我们已开发的另一抗聚乙二醇AGP3抗体,可成功建立三明治之酵素免疫分析法,即使在含有10 %胎牛血清的状况下,亦可相当敏感的定量聚乙二醇自由分子,聚乙二醇修饰之蛋白质或奈米萤光粒子,甚至是聚乙二醇修饰之脂质体,敏感度均可达奈克(ng)的水准,因此E11抗体未来将可广泛应用於定性与定量所有聚乙二醇修饰之任何分子。
可能的应用范围:
●从事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修饰治疗分子之研究单位与生技业
●从事聚乙二醇修饰奈米粒子之研究单位与生技产业
●从事生物分子定性与定量之研究单位与生技业
此项发明的优点:
市面上并没有简便的方法,可於活体内外来测量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质的浓度,目前可定性与定量聚乙二醇之抗体,除了我们之前研发的 AGP3/IgM第一代单株抗体外,并无相关之抗聚乙二醇单株抗体被报告。第二代E11单株抗体是IgG1分子量小,於活体内清除聚乙二醇修饰分子效率佳、亦可经由西方点墨法、酵素免疫分析法、流式细胞仪侦测聚乙二醇分子与聚乙二醇修饰之任何分子,结合先前我们已开发的另一抗聚乙二醇AGP3抗体,可成功建立三明治之酵素免疫分析法,即使在含有10 %胎牛血清的状况下,亦可广泛应用於定性与定量任何聚乙二醇修饰之分子。
参考资料
http://otl.sinica.edu.tw/index.php?t=9&group_id=20&article_id=508
中央研究院
研发成果
参考资料
http://polymer.che.ncku.edu.tw/papers/G-Blends/G082.pdf
有去除聚乙二醇
这是一篇论文
水中含有聚乙二醇不能直接排。聚乙二醇能与任意比例的水互溶,且具有难降解,难分离等特点。有机污染物分解需要微生物,细菌和酶参与,需消耗大量的氧。若水中有机物含量少,消耗的氧容易从空气中获得补充,即可保持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否则会使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若悬浮液不经处理排入长江中,会导致水体缺氧,致使鱼类和大量生物死亡,特别是危及到中华鲟,而且还会导致水体发臭。因此有聚乙二醇的废水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排放。
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均属于无毒级产品。一般聚乙二醇分子量高于1000以后,才真正属于毒性较低的产品。
所以从毒性上说,丙二醇、聚丙二醇属于“无毒”产品。或者说,人们食用都没关系。
但聚乙二醇在体内会分解为乙二醇,乙二醇对人体毒性较大,会造成肾结石等尿路系统疾病。
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都属于粘稠类的物质。
但,从表观看,乙二醇最稀,丙二醇次之,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均与聚合物有关,聚合度越大,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再大一些的聚合物,为固体了。
你购买的1,2-丙二醇,在冬季的时候,或低温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粘度。当气温大于15℃时,粘度会明显下降,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目测粘度,一般人不太会感觉到粘度的大小。
用于化妆品的时候,一般使用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做保湿用。但聚乙二醇对分子量有要求。另外,不同的产品,对皮肤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些都属于基础商业信息了。与产品无关。
Peg成分毒性不挥发的。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乙二醇防冻液在使用中易生成酸性物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乙二醇有毒,但由于其沸点高,不会产生蒸气被人吸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乙二醇的吸水性强,储存的容器应密封,以防吸水后溢出。
peg在生物中的作用
聚乙二醇。高中中主要用于诱导细胞融合。它能改变各类细胞的生物膜结构,使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形成杂种细胞,培养该杂种细胞可以获得一些特殊的植株。
细胞工程中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生物膜结构,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种细胞。简单来说是细胞融合剂。
在空气中和溶液中聚乙二醇化学性质稳定,但分子量低于2000的易吸湿。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也不易酸败。
聚乙二醇与其水溶液可通过热压灭菌、过滤灭菌或γ射线灭菌。固态若采用150℃1小时的干热灭菌,可诱导氧化,发生降解。
应该放在阴凉、干燥处,在密闭的容器中保存。液态级别的聚乙二醇可用不锈钢、铝、玻璃容器保存。
用途:
1、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聚乙二醇适于用作润湿剂和稠度调节剂,用于膏霜、乳液、牙膏和剃须膏等,也适用于不清洗的护发制品,赋予头发有丝状光泽。
2、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乙二醇适用于唇膏、除臭棒、香皂、剃须皂、粉底和美容化妆品等。在清洗剂中,聚乙二醇也用作悬浮剂和增稠剂。在制药工业上,用作油膏、乳剂、软膏、洗剂和栓剂的基质。
3、在生物医学领域主要用途如下:
隐形眼镜用液。利用聚乙二醇水溶液的粘度对剪切速率较敏感和细菌不易在聚乙二醇上生长。合成润滑药。环氧乙烷与水的缩合聚合物。
扩展资料贮运:
1、在空气中和溶液中聚乙二醇化学性质稳定,但分子量低于2000的易吸湿。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也不易酸败。
2、聚乙二醇与其水溶液可通过热压灭菌、过滤灭菌或γ射线灭菌。固态若采用150℃1小时的干热灭菌,可诱导氧化,发生降解。
3、应该放在阴凉、干燥处,在密闭的容器中保存。液态级别的聚乙二醇可用不锈钢、铝、玻璃容器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聚乙二醇
【性能与应用】
规 格
性 能 与 应 用
EGMS
EGDS
1、溶于异丙醇、甲苯、豆油、矿物油中,具有乳化、增溶、柔软、抗静电等性能。
2、纺织、纤维加工、金属加工、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润滑剂、柔软剂、消泡剂、抗静电剂、珠光剂、制药业中作药物中间体。
DEGMS
DEGDS
1、不溶于水、乙醇、乙醚中,可分散于热水中。
2、制药业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透皮促进剂;纺织业中作乳化剂、遮光剂、珠光剂;食品业中作乳化剂、香料、色素增溶剂、稳定剂、泡沫调节剂。
PEG400MS
1、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水中呈分散状,具有乳化、增溶、润湿、柔软性能。
2、纺织业中作乳化剂、柔软剂、润滑剂;化妆品、金属加工业中作清洁剂、润滑剂、增亮剂;造纸业中,作纸用淀粉涂层增稠剂、稳定剂;水分散纸浸润剂、柔软剂;制药业中作液体药、乳液药乳化剂;亦可作油脂类乳化;涂料、印刷油墨的研磨助剂。
PEG400DS
1、溶于乙醇、异丙醇、甲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分散于热水中,具有分散、乳化、遮光、增溶、增稠性能。
2、纺织业中,作纤维润滑剂、柔软剂、抗静电剂;化妆品中,作增稠剂、增溶剂、乳化剂;金属加工中,作润滑剂;造纸业中,用作多孔、吸水卫生纸处理;亦用作树脂增塑剂。
PEG6000DS
1、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增稠性能。
2、化妆品、洗涤剂工业中作乳化剂、增稠剂、亦用作树脂增塑剂。
PEG200ML
分散于水,与矿、植物油形成混浊液。水性涂料中作消泡剂。乙烯基塑料溶胶中作降粘剂,染发膏中作粘度控制添加剂,亦作纸张柔软添加剂、金属加工润滑剂和纺织润滑剂的乳化剂、偶联剂和增溶剂。
PEG200DL
溶于异丙醇、丙酮、四氯化碳等溶剂,水中呈分散状,用作自乳化辅助乳化剂和润滑剂,模具脱模剂,粘度控制剂。
PEG400ML
分散于水,具有乳化、润滑性能,乳胶漆中作润滑剂,纤维加工中作润滑剂、匀染剂,亦可作颜料研磨分散剂,油类溶剂类增溶剂,乙烯基塑料溶胶防粘连剂,化妆品和医药品乳化剂。
PEG400DL
分散于水,具有良好的集束、抗静电、柔软、平滑性能,化纤油剂中作油溶性乳化剂、柔软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纺织业中作偶合剂、润滑剂,金属加工中作脱脂剂、冷却液添加剂,亦可作纸张脱模剂,工业、民用洗涤剂。
PEG400MO
溶于苯、异丙醇中,水中呈分散状,作工业专用润滑剂、工业去油垢剂、乙烯基塑料溶胶粘度稳定剂、纺织柔软剂、润滑剂,配制干洗剂、油基切削液平衡乳化剂。塑料抗静电剂和分散剂。可生物降解。
PEG400DO
溶于矿、植物油,水中呈分散状,作W/O型乳化剂、增溶剂、煤油乳化剂、工业润滑剂。
PEG600MO
PEG600DO
PEG4000MO
PEG6000MO
1、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洗涤、乳化、润滑性能。
2、化妆品中作O/W乳化剂,纺织业中作匀染剂、分散剂、柔软剂,金属加工中作润滑剂。农药中作杀虫剂的乳化剂,亦可用于水溶性涂料、印刷电路板的酸洗。
PEG-264油酸酯
1、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平滑、乳化作用;
2、广泛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的乳化剂,具有凝固点低,粘温性好,挥发性小,抗氧性好的特点。
【包装与贮运】
200Kg铁桶、50Kg塑料桶包装。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贮存于干燥通风处。保质期二年。
丙三醇是无色味甜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俗称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当人体摄入食用脂肪时,其中的甘油三酯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甘油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谢的最终产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可用作溶剂,润滑剂,药剂和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