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光伏 > 正文

并网型光伏逆变器近年为啥要设计为双CPU控制

愤怒的鸵鸟
野性的太阳
2022-12-31 23:12:08

并网型光伏逆变器近年为啥要设计为双CPU控制?

最佳答案
迷路的翅膀
愤怒的火龙果
2025-04-20 05:49:40

推荐答案不对,MPPT功能完全可以做到一个CPU里的,要求用双CPU主要是因为“金太阳”等认证标准要求并网型逆变器要有冗余保护功能,即主控DSP跑飞了还要能够完成保护功能。当然双CPU的资源丰富些,目前用的多的是DSP+FPGA(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最新回答
跳跃的美女
合适的羽毛
2025-04-20 05:49:40

并网逆变器将能量直接送到电网上,所以要跟踪电网的频率、相位,相当于一个电流源。当然现在也有部分逆变器称有低压穿越能力,可以做PQ调节。

离网逆变器相当于自己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小电网,主要是控制自己的电压,就是一个电压源。

并网逆变器不需要储能,但能量不可调控,光伏发多少就往网上送多少,根本就不管人家要不要。电网很不喜欢。

离网一般需要储能,并不往网上送能量。电网无权干涉。

混合逆变器没有明确的概念,但目前既储能双并网的逆变器确实有,有接收调控制的能力,希望电网能接收,毕竟光伏产业需要他们的支持。

缥缈的芝麻
幸福的汉堡
2025-04-20 05:49:40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若直流电压较低,则通过交流变压器升压,即得到标准交流电压和频率。对大容量的逆变器,由于直流母线电压较高,交流输出一般不需要变压器升压即能达到220V,在中、小容量的逆变器中,由于直流电压较低,如12V、24V,就必须设计升压电路。

中、小容量逆变器一般有推挽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和高频升压逆变电路三种,推挽电路,将升压变压器的中性插头接于正电源,两只功率管交替工作,输出得到交流电力,由于功率晶体管共地边接,驱动及控制电路简单,另外由于变压器具有一定的漏感,可限制短路电流,因而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其缺点是变压器利用率低,带动感性负载的能力较差。

全桥逆变电路克服了推挽电路的缺点,功率晶体管调节输出脉冲宽度,输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即随之改变。由于该电路具有续流回路,即使对感性负载,输出电压波形也不会畸变。该电路的缺点是上、下桥臂的功率晶体管不共地,因此必须采用专门驱动电路或采用隔离电源。另外,为防止上、下桥臂发生共同导通,必须设计先关断后导通电路,即必须设置死区时间,其电路结构较复杂。

勤奋的蛋挞
帅气的灯泡
2025-04-20 05:49:40
是为了让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位吗? 是的

如果逆变器同时输出有功和无功,还能通过锁相环做到同步并网吗?

锁相环只是一个硬件,真正达到同步是经由CPU检测电网来形成逆变器输出波形。能输出无功的逆变器,比较高端,输出同时已经监控电网,并网一般不会有问题。

现代的仙人掌
迷人的苗条
2025-04-20 05:49:40

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设置方式分为:集中式、主从式、分布式和组串式。

1、集中式

集中式并网方式适合于安装朝向相同且规格相同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在电气设计时,采用单台逆变器实现集中并网发电方案如图1所示。

对于大型并网光伏系统,如果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的朝向、倾角和阴影等情况基本相同,通常采用大型的集中式三相逆变器。

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整体结构中使用光伏并网逆变器较少,安装施工较简单;使用的集中式逆变器功率大,效率较高,通常大型集中式逆变器的效率比分布式逆变器要高大约2%左右,对于9.3MWp光伏发达系统而言,因为使用的逆变器台数较少,初始成本比较低;并网接入点较少,输出电能质量较高。该方式的主要缺点是一旦并网逆变器故障,将造成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停用。

集中逆变一般用于大型光伏发电站(>10kW)的系统中,很多并行的光伏电池组串被连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般功率大的使用三相IGBT功率模块,功率较小的使用场效应晶体管,同时使用DSP来改善所产出电能的质量,使它非常接近于正弦波电流。

最大特点是系统的功率高,成本低。但受光伏电池组串匹配和部分遮影的影响,导致整个光伏系统的效率不高。同时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可靠性受某一光伏电池单元组工作状态不良的影响。最新的研究方向是运用空间矢量的调制控制,以及开发新的逆变器的拓扑连接,以获得部分负载情况下的高的效率。

在SolarMax(索瑞·麦克)集中逆变器上,可以附加一个光伏电池阵列的接口箱,对每一串的光伏电池组串进行监控,如其中有一组光伏电池组串工作不正常,系统将会把这一信息传到远程控制器上,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将这一串光伏电池停止工作,从而不会因为一串光伏电池串的故障而降低和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工作和能量产出。

2、主从式

对于大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可采用主从结构,主从结构其实也是集中式的一种,该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采用2~3个集中式逆变器,总功率被几个逆变器均分。在辐射较低的时候,只有一个逆变器工作,以提高逆变器在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低功率时候的工作效率;在太阳辐射升高,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出功率增加到超过一台逆变器的容量时,另一台逆变器自动投入运行。

为了保证逆变器的运行时间均等,主从逆变器可以自动的轮换主从的配置。主从式并网发电原理如图2所示。主从结构的初始成本会比较高,但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运行时的效率,对于大型的光伏系统,效率的提高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分布式

分布式并网发电方式适合于在安装不同朝向或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在电气设计时,可将同一朝向且规格相同的太阳能电池方阵通过单台逆变器集中并网发电,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主要是针对太阳能电池方阵朝向、倾角和太阳阴影不尽相同的情况使用的。

分布式系统将相同朝向,倾角以及无阴影的光伏电池组件串成一串,由一串或者几串构成一个太阳能电池子方阵,安装一台并网逆变器与之匹配。分布式并网发电原理如图3所示。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汇线盒,降低成本;还可以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分片的维修,减少维修时的发电损失。

分布式并网发电的主要缺点是:对于大中型的上百千瓦甚至兆瓦级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使用多台并网逆变器,初始的逆变器成本可能会比较高;因为使用的逆变器台数较多,逆变器的交流侧和公用电网的接入点也较多,需要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侧将逆变器的输出并行连接,对电网质量有一定影响。

4、组串式

光伏并网组串逆变器是将每个光伏电池组件与一个逆变器相连,同时每个光伏电池组件有一个单独的最大功率峰值跟踪,这样光伏电池组件与逆变器的配合更好。组串逆变器已成为现在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逆变器,组串逆变器是基于模块化概念基础上的,每个光伏组串(1kW~5kW)通过一个逆变器,在直流端具有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在交流端并联并网。许多大型光伏阀电厂使用组串逆变器,优点是不受光伏电池组串间差异和遮影的影响。

在组串间引入“主-从”概念,使得系统在单串电能不能使单个逆变器工作的情况下,将几组光伏电池组串联系在一起,让其中一个或几个工作,从而产出更多的电能。最新的概念为几个逆变器相互组成一个“团队”来代替“主-从”概念,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又进了一步。目前,无变压器式组串逆变器已占了主导地位。

多组串逆变是取了集中逆变和组串逆变的优点,避免了其缺点,可应用于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在多组串逆变器中,包含了不同的单独功率峰值跟踪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的输出通过一个普通的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与电网并联。由于是在交流处并联,这就增加了交流侧的连线的复杂性,维护困难。

另需要解决的是怎样更有效的与电网并网,简单的办法是直接通过普通的交流开关进行并网,这样就可以减少成本和设备的安装,但往往各地的电网的安全标准也许不允许这样做。另一和安全有关的因素是是否需要使用隔离变压器(高频或低频),或允许使用无变压器式的逆变器。

光伏组串的不同额定值(如:不同的额定功率、每组串不同的组件数、组件的不同的生产厂家等)、不同的尺寸或不同技术的光伏组件、不同方向的组串(如:东、南和西)、不同的倾角或遮影,都可以被连在一个共同的逆变器上,同时每一组串都工作在它们各自的最大功率峰值上。同时,直流电缆的长度减少、将组串间的遮影影响和由于组串间的差异而引起的损失减到最小。

壮观的枫叶
如意的彩虹
2025-04-20 05:49:40
电源: 待机时采用降频技术.减小启动电流.

电感: 采用非晶磁材.

电容: 采用薄膜电容.

Boost: 采用零电压开启软开关.

IGBT: 低Rds(on),低Q.

二极管: 快恢,低导通电压.

补充:

单相拓扑:采用H5,H6,H7,H4+2,(指并网型)

三相拓扑:采用三电平。

直流DC-link电容的均压:采用动态均压方法(而不是电阻均压)。电容的损耗与纹波密切相关。与电容本身的损耗角也有关。一般是日本的三个CON的品质较好,应用最多。

数字IC: 高速CMOS,不用TTL型。

Boost:采用软开,软关电路。

IGBT:注意散热。和驱动方法,驱动电压高,CE极的导通压降就低一些。与散热绝缘膜的散热系统也有关系。

继电器:可以采用PWM驱动,如1KHz。也可是半压维持。以减小功率。

通信:注意光耦的频率与限流电路。限流电阻阻率稍大,可减小功率。

磁芯:采用进口的非晶,MPP等。如日立,VAC。

LED:采用高亮型。

显示屏:背光亮度调小。或为可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