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类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方法提要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萃取液经净化 (或浓缩) 后,进行色谱分析。对于某些一硝基苯类,因其能随水蒸气蒸发,可采用先蒸馏再萃取,然后将萃取液注入具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对 13 种在水中残留的硝基苯类化合物可同时分离测定,检出限如表82.51 所示。
表82.51 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出限
在硝基苯的模拟水样中,存在甲苯、二甲苯、氯代苯、邻、间、对二氯苯、1,2,3 -三氯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异构体,在柱温 160℃时,对本法无明显干扰。
仪器
气相色谱仪具电子捕获检测器(ECD,采用63Ni放射源)。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吸附富集管长12cm,内径0.6~0.7cm,下端带活塞的玻璃柱,内填装0.5~1gGDX-502大孔树脂,柱两端用硅烷化玻璃棉固定,在本法所用色谱分析条件下,用无干扰峰的苯洗脱。
试剂
纯水蒸馏水用苯洗涤,电炉煮沸3~5min,冷却后装瓶备用。
无水硫酸钠400℃烘4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装瓶备用。
苯用全玻璃蒸馏器重蒸馏,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应无干扰峰。
固定液PEGA、DEGA、FFAP、OV-225。
硝基苯类多种标准化合物硝基苯,邻、间、对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各种异构体等,均为色谱纯试剂。
硝基苯类标准储备溶液(约1000mg/L)称量硝基苯约100.0m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少许乙醚溶解,加苯至刻度。用同样方法配制其他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标准溶液。再根据需要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混合溶液。
GDX-502大孔树脂天津第二试剂厂产品,在脂肪抽提器中,依次经乙腈、乙醚、和苯各抽提6h,浸放于甲醇中备用。
分析步骤
1)样品制备。取样后,用盐酸调至pH为4左右,最好当天分析。进行色谱分析前,视水样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a.直接萃取法。适用于含硝基苯类化合物浓度较高(1.0μg/L以上),而所含干扰杂质的成分不复杂的工业废水分析。摇匀水样,精确移取10.0~250mL,放入500mL分液漏斗中,加25.0mL苯,摇动,放出气体,再振摇萃取3~5min。静置分层5~10min,弃去水相,将苯萃取液通过无水硫酸钠柱干燥后,分取2~3mL苯萃取液,放入事先盛有少许无水硫酸钠的具塞离心管中,备色谱分析用。
b.蒸馏-苯萃取法。适用于含杂质较复杂的工业废水和地表水中一硝基化合物或2,6-DNT、2,5-DNT的分析。用250mL量筒量取250mL水样,置入500mL蒸馏瓶中,加纯水至约300mL及数粒玻璃珠,装上蛇形冷凝管,在电炉上加热蒸馏,收集最初馏出液16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苯5.0mL,振摇3~5min,静置5min。从瓶口加入纯水至液面距瓶口1~1.5cm处,静置分层,然后从瓶口缓缓加入无水硫酸钠1~2g,待其通过苯层沉入水层后,移出苯萃取液(1~2)mL,置入事先盛有少许无水硫酸钠的具塞离心管中,供色谱分析用。
c.“吸附富集柱”法。适用于含痕量硝基苯类化合物(μg/L)的地表水的监测分析。取水样500~1000mL以20~30mL/min流速通过GDX-502富集柱。然后通过N2吹出水液,加入3.0mL苯浸泡树脂5min,吸出苯液放入10mL具塞离心管中,再重复用2mL苯,连续浸泡、洗脱两次,合并苯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或转入K.D浓缩器中浓缩并定容)后,供色谱分析用。
2)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柱,玻璃柱长2m,内径2~3mm。
载体,ChromosorbWHP60~80目。
固定相。(柱1)3%PEGA/ChromosorbWHP60~80目。
(柱2)3%DEGA/ChromosorbWHP60~80目。
载气,高纯氮,流速50mL/min。温度,柱老化按120℃(4h)→180℃(6h)→210℃(8h)3阶段进行。柱温,160℃(一硝基苯类),200℃(二硝基苯类)。汽化室温度240℃,检测器240℃。
进样量,5μL。
3)标准色谱图。7种一硝基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图见图82.16,6种二硝基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见图82.17。
图82.16 7种一硝基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图
图82.17 6种二硝基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
定性及定量分析
根据试样溶液的色谱峰高,选择接近该浓度的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以外标法定量。水样中目标化合物(硝基苯类)的浓度计算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x为水样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μg/LρS为标准溶液中目标化合物浓度,μg/LhS为标准峰高,mmhx为试液峰高,mmV1为标准溶液进样量,μLV2为水样苯溶液进样量,μLK为浓缩系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严重中毒者可致死。经吸入、摄入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主要损害血液、皮肤、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本品刺激皮肤及眼睛粘膜,中毒的典型症状为头痛、气短、腹痛、恶心、眩晕、呼吸困难、皮肤发蓝等,大量进入人体可严重损害肝脏并引起溶血,甚至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960mg/kg(大鼠经口);16000mg/kg(大鼠经皮)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μg/皿。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μg/皿。
污染来源:环境中的对硝基甲苯,主要来自有机合成、涂料、三硝基苯等生产废水废气。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另一个污染源。
对硝基甲苯易被氧化,最终产物为苯胺,在水中可被氧化分解。对硝基甲苯遇热分解及燃烧时生有害的亚硝基蒸气。大量对硝基甲苯进入水体可产物异味,并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3194-91,水质)
对二甲按基苯甲醛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1mg/L
水中嗅觉阈浓度 0.003mg/kg
方法提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水中的9种硝基苯类、5种氯苯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
方法适用于地表水、海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可测定水中14种残留的硝基苯类、氯苯类化合物,其检出限如表82.48所示。
仪器和装置
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
SPME装置涂有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的萃取头及手柄、加热搅拌板、SPME取样台。
2.5mL注射器。
试剂
甲醇HPLC级。
异辛烷农残级。
标准物质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硝基苯、邻硝基甲苯、1,2,3-三氯苯、间硝基甲苯、间硝基乙苯、间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硝基乙苯、1,2,3,4-四氯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等。
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宜速测,必要时现场采集时可加硫酸调至pH<2,冰箱保存24h内测定。
分析步骤
1)试样制备。取所需浓度的标准样品使用液于SPME取样台上,插入涂有65μmPDMSPDVB的萃取头,并使涂层浸入水样在加热搅拌板上高速振摇15min后,取出针头,在气相色谱进样口于250℃下脱附1min,直接进样进行色谱分离分析。
2)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柱,HP-5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载气,高纯氮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ECD)温度300℃分流进样,分流比10∶1柱压力12×6894.76Pa尾吹60mL/min阴极吹扫6mL/min升温程序,80℃(1min),以15℃/min至140℃(1min),25℃/min至260℃。
3)校准曲线。按照表82.50中标准曲线范围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标准溶液系列需要经过固相微萃取,处理方法与试样完全相同。
4)试样测定。移取4.0mL水样到4mL样品瓶中,插入涂有65μmPDMS/DVB的萃取头,并使涂层浸入水样,在搅拌器上高速振摇15min,取出针头,在气相色谱进样口(250℃)脱附1min,直接进样进行色谱分离分析。
5)标准色谱图(见图82.18)。
结果计算
采用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对有检出的试样可以采用性质不同的第二根柱或GC-MS定性。
采用外标法定量。水样中目标物浓度计算参见公式(82.13)。
方法性能指标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集萃取、富集于一体的前处理技术,同时对各种有机物的萃取效率不同,分析结果除与纤维头本身性质相关外还与萃取时间、温度等条件有关,检测过程中标准与样品的分析条件必须严格一致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定义仪器恰能产生区别于2倍噪音以上的响应信号所对应的物质最小浓度为方法检出限。当取样量为4mL时,本方法检出限见表82.47。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方法精密度和基体加标回收率见表82.52。
图82.18 硝基苯类及氯苯类标准样品色谱图(固相微萃取,峰上标记的数字为保留时间,min)
表82.52 方法性能指标
实施日期
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2-6-1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1998-7-1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1994-10-1
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992-10-1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1990-3-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523-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7-1
GB 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1—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2—2008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3—2008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4—2008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5—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6—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8—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1909—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8-1
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7-1-1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0-1
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1
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1-1
GB 19430-2004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4-1
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4-1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3-7-1
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炸药 2003-7-1
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 2003-7-1
GB 14470.3-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弹药装药 2003-7-1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2-1-1
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2002-1-1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3-1-1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8-1-1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6-7-1
GB 15581-19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6-7-1
GB 14374-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3-12-1
GB 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
GB 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
GB 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7-1
GB 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1985-8-1
GB 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5-3-1
GB 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3-10-1
HJ 442-2008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2009-1-1
HJ 77.1-2008 水质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9-4-1
HJ/T 341-2007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荧光法(试行) 2007-5-1
HJ/T 342-2007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5-1
HJ/T 343-2007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汞滴定法(试行) 2007-5-1
HJ/T 344-2007 水质 锰的测定 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5-1
HJ/T 345-2007 水质 铁的测定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5-1
HJ/T 346-200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2007-5-1
HJ/T 347-2007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 2007-5-1
HJ/T 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2007-8-1
HJ/T 372-2007 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2008-1-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2008-1-1
HJ/T 399-200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2008-3-1
HJ/T 195-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196-2005 水质 凯氏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197-2005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198-2005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199-2005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200-2005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2006-1-1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004-12-9
HJ/T 132-2003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2004-1-1
HJ/T 86-2002 水质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2002-7-1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2003-1-1
HJ/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2003-1-1
HJ/T 70-2001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 2001-12-1
HJ/T 71-2001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2002-1-1
HJ/T 72-2001 水质 邻苯二甲酸二甲(二丁、二辛)酯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2002-1-1
HJ/T 73-2001 水质 丙烯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2-1-1
HJ/T 74-2001 水质 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2002-1-1
HJ/T 83-2001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2002-4-1
HJ/T 84-2001 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2002-4-1
HJ/T 58-2000 水质 铍的测定 铬箐R分光光度法 2001-3-1
HJ/T 59-2000 水质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01-3-1
HJ/T 60-2000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碘量法 2001-3-1
HJ/T 49-1999 水质 硼的测定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50-1999 水质 三氯乙醛的测定 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000-1-1
HJ/T 51-1999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 2000-1-1
HJ/T 52-1999 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2000-1-1
GB/T 17130-1997 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普法 1998-5-1
GB/T 17131-1997 水质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8-5-1
GB/T 17132-1997 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8-5-1
GB/T 17133-1997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1998-5-1
GB/T 16488-1996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1997-1-1
GB/T 16489-1996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997-1-1
GB/T 15440-1995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1995-8-1
GB/T 15441-1995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 1995-8-1
GB/T 15503-1995 水质 钒的测定 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4-1995 水质 二氧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5-1995 水质 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6-1995 水质 钡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507-1995 水质 阱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5-8-1
GB/T 15959-1995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1996-8-1
GB/T 14204-93 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12-1
GB/T 14375-93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3-12-1
GB/T 14376-93 水质 偏二甲基肼的测定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1993-12-1
GB/T 14377-93 水质 三乙胺的测定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1993-12-1
GB/T 14378-93 水质 二乙烯烷三胺的测定 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1993-12-1
GB/T 14552-9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1-15
GB/T 14581-93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1994-4-1
GB/T 14671-93 水质 钡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4-5-1
GB/T 14672-93 水质 吡啶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4-5-1
GB/T 14673-93 水质 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4-5-1
GB/T 13898-92 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9-1
GB/T 13896-92 水质 铅的测定 示波极普法 1993-9-1
GB/T 13897-92 水质 硫氰酸盐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993-9-1
GB/T 13899-92 水质 铁(Ⅱ、Ⅲ )氰络合物的测定 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 1993-9-1
GB/T 13900-92 水质 黑索金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1993-9-1
GB/T 13901-92 水质 二硝基甲苯 示波极谱法 1993-9-1
GB/T 13902-92 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3-9-1
GB/T 13903-92 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 1993-9-1
GB/T 13904-92 水质 梯恩梯、黑索金、地恩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9-1
GB/T 13905-92 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 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 1993-9-1
GB/T 12990-91 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 1992-4-1
GB/T 12997-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规定 1992-3-1
GB/T 12998-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1992-3-1
GB/T 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1992-3-1
GB/T 13192-91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普谱法 1992-6-1
GB/T 13193-91 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992-6-1
GB/T 13194-91 水质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2-6-1
GB/T 13195-91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1992-6-1
GB/T 13196-91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2-6-1
GB/T 13197-91 水质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992-6-1
GB/T 13198-91 水质 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1992-6-1
GB/T 13199-9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2-6-1
GB/T 13266-91 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2-8-1
GB/T 13267-91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2-8-1
GB/T 13200-91 水质 浊度的测定 1992-6-1
GB/T 11889-89 水质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890-89 水质 苯系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0-7-1
GB/T 11891-89 水质 凯氏氮的测定 1990-7-1
GB/T 11892-89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990-7-1
GB/T 11893-89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894-8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895-89 水质 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896-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1990-7-1
GB/T 11897-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1990-7-1
GB/T 11898-89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89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1990-7-1
GB/T 11900-89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1-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90-7-1
GB/T 11902-89 水质 硒的测定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1990-7-1
GB/T 11903-89 水质 色度的测定 1990-7-1
GB/T 11904-89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5-89 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6-89 水质 锰的测定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7-89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8-89 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09-89 水质 银的测定 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10-89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11-89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12-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0-7-1
GB/T 11913-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1990-7-1
GB/T 11914-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1990-7-1
GB/T 8972-88 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88-8-1
GB/T 9803-88 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藏红T分光光度法 1988-12-1
GB/T 7466-87 水质 总铬的测定 1987-8-1
相关监测
GB/T 7467-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987-8-1
规范、
GB/T 7468-8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7-8-1
方法标准
GB/T 7469-8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0-87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1-87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2-87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3-87 水质 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4-87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5-87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76-87 水质 钙的测定 EDTA滴定法 1987-8-1
GB/T 7477-87 水质 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1987-8-1
GB/T 7478-87 水质 铵的测定 蒸馏和滴定法 1987-8-1
GB/T 7479-87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1987-8-1
GB/T 7480-87 水质 硝酸盐氮的测定 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81-87 水质 铵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82-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1987-8-1
GB/T 7483-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84-87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1987-8-1
GB/T 7485-87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86-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1987-8-1
GB/T 7487-87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二部分 氰化物的测定 1987-8-1
GB/T 7488-87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1987-8-1
GB/T 7489-87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1987-8-1
GB/T 7490-87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91-87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溴化容量法 1987-8-1
GB/T 7492-87 水质 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87-8-1
GB/T 7493-87 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7494-87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987-8-1
GB/T 6920-86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1987-3-1
GB/T 4918-85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1985-8-1
GB/T 4919-85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85-8-1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14号 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暂行) 2008-5-20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14号 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暂行) 2008-5-20
HJ/T 433-200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2008-6-1
HJ/T 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2007-2-1
HJ/T 191-2005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2005-11-1
HJ/T 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97-2003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相关标准
HJ/T 98-2003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99-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100-2003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101-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102-2003 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103-20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104-2003 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003-7-1
HJ/T 82-2001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2002-4-1
GB/T 11915-89 水质 词汇 第三部分~第七部分 1990-7-1
GB 3839-83 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1984-4-1
GB 4274-84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已被替代标准
GB 4275-84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7-84 雷汞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8-84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9-84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S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838-8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T 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GHZB 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WPB 2-1999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PB 4-1999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470.1~14470.3-1999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WKB 4-2000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3544-2001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Z/T 160.74—2004 gōng zuò chǎng suǒ kōng qì yǒu dú wù zhì cè dìng fāng xiāng zú xiāo jī huà hé wù
2 英文参考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nitro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ICS 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nitro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年05月21日发布,自2004年12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112—1995、GB/T 16113—1995、GB/T 16102—1995、WS/T 163—1999、GB/T 16115—1995。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3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基苯(Nitrobenzene)、二硝基苯(Dinitrobenzene)、二硝基甲苯(Dintrotoluene)、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一硝基氯苯(Chloronitrobenzene)、二硝基氯苯(Chlorodinitrobenzen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112—1995、GB/T 16113—1995、GB/T 16102—1995、WS/T 163—1999、GB/T 16115—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慧芳、阮永逍、程玉琪、叶能权、夏宝清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4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浓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6 3 硝基苯、二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一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的毛细管柱一气相色谱法6.1 3.1 原理空气中蒸气态硝基苯、二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一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用硅胶管采集,气溶胶态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甲醇苯溶液解吸或洗脱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6.2 3.2 仪器3.2.1 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200mg/100mg硅胶,用于蒸气态的采样。
3.2.2 玻璃纤维滤纸,用于气溶胶态的采样。
3.2.3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3.2.4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3.2.5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和0~10 L/min(防爆型)。
3.2.6 溶剂解吸瓶,5ml。
3.2.7 超声清洗器。
3.2.8 微量注射器,5μl。
3.2.9 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30m×0.53mm×0.5μm,FFAP毛细管色谱柱;
柱温:初始100℃,保持6min,以20℃/mln程序升温至200℃,保持6min;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10ml/min。
6.3 3.3 试剂3.3.1 甲醇/苯溶液,5ml甲醇用苯稀释至100ml。
3.3.2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待测物(色谱纯),溶于甲醇苯溶液,定量转移入1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甲醇苯溶液稀释成2.0μg/m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4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6.4.1 3.4.1 蒸气态样品采集3.4.1.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1.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3.4.1.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1~4h空气样品。
3.4.1.4 样品空白:将硅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6.4.2 3.4.2 气溶胶样品的采集3.4.2.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2.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2.4 样品空白: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人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6.5 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前后段硅胶或滤纸分别放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2.0ml甲醇苯溶液,于超声清洗器中超声30min,解吸液或洗脱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甲醇苯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甲醇苯溶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0.5、1.0、1.5和2.0μg/ml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测定各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由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待测物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的解吸液或洗脱液,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待测物的浓度(μg/ml)。
6.6 3.6 计算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式中:
Vo——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mg/m3;
c——测得解吸液或洗脱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2——解吸液或洗脱液的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6.7 3.7 说明3.7.1 本法的检出限:硝基苯为5×103μg/ml,二硝基苯为4×102μg/ml,二硝基甲苯为3×102 μg/ml,三硝基甲苯为3×103 μg/ml。最低检出浓度:硝基苯为3.3×103 mg/m3、二硝基苯为2.7×102 mg/m3、二硝基甲苯为2×102 mg/m3、三硝基甲苯为2×103 mg/m3(以采集3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硝基苯为5×103~2μg/ml,二硝基苯为4×102~2μg/ml,二硝基甲苯为3×102~2μg/ml,三硝基甲苯为3×103~2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6%~7.0%。
3.7.2 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9%。当空气中待测物以蒸气态和气溶胶态共存的情况下,应采用滤料和硅胶管串联采样,采样流量可用1L/min。
3.7.3 本法的解吸效率和洗脱效率为96%~98%。
3.7.4 当样品中仅有1~2个化合物时,可不用程序升温,在100~120℃柱温下测定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在200℃柱温下测定二硝基甲苯、二硝基氯苯和三硝基甲苯。可以节省测定时间。
3.7.5 样品测定方法:先将溶剂吸附剂管的前段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未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后段可以不用解吸和测定;当测定结果显示超出吸附剂的穿透容量时,再将后段吸附剂倒入解吸瓶中解吸并测定,测定结果计算时将前后段的结果相加后作相应处理。
7 4 硝基苯、二硝基苯和三硝基甲苯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7.1 4.1 原理空气中的硝基苯和二硝基苯用装有甲苯的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直接进样;三硝基甲苯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甲苯洗脱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7.2 4.2 仪器4.2.1 冲击式吸收管。
4.2.2 玻璃纤维滤纸,用前于500℃高温炉中加热40min。
4.2.3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4.2.4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4.2.5 空气采样器,流量0~5 L/min(防爆型)。
4.2.6 具塞刻度试管,10ml。
4.2.7 微量注射器,10μl。
4.2.8 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3mm,OV17:QF1:Chromosorb WAW DMCS2:1.5:100
柱温:190℃;
单独测定三硝基甲苯时,可使用21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250℃;
载气(氮气)流量:50ml/min。
7.3 4.3 试剂4.3.1 甲苯,优级纯。
4.3.2 OV17和QF1,色谱固定液。
4.3.3 Chromosorb WAW DMCS,色谱担体,60~80目。
4.3.4 标准溶液: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10ml甲苯,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色谱纯),再准确称量;溶解后,用甲苯稀释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甲苯稀释成10.0μg/ml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7.4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1 短时间采样:
4.4.1.1 硝基苯和二硝基苯的采集:在采样点,将一只装有10.0ml甲苯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1.2 三硝基甲苯的采集:在采样点,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以3.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4.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塑料采样夹,以1.0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4.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0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4.4.4 样品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管或装有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玻璃纤维滤纸采尘面朝里对折2次后,置具塞刻度试管中;置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甲苯溶液采集的样品应尽快测定。滤纸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7d。
7.5 4.5 分析步骤4.5.1 样品处理
4.5.1.1 冲击式吸收管:用吸收管内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将吸收液倒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用少量甲苯洗涤吸收管3次,洗涤液也倒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甲苯至10.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甲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1.2 玻璃纤维滤纸:向装有滤纸的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0.0ml甲苯,不时轻轻振摇,洗脱30min,洗脱液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甲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2 标准曲线的绘制:用甲苯稀释标准溶液为0.0、0.025、0.05、0.25和0.50μg/ml硝基苯标准系列,0.0、0.50、1.00、2.50和5.00μg/ml二硝基苯标准系列,0.0、0.10、0.20、0.50和2.0μg/ml三硝基甲苯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取1.0μl进样,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的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的浓度(μg/ml)。
7.6 4.6 计算4.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3)计算空气中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的浓度,mg/m3;
c——测得样品溶液中硝基苯、二硝基苯或三硝基甲苯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10——样品溶液体积,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4.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7.7 4.7 说明4.7.1 本法的检出限:硝基苯为5×103μg/ml,二硝基苯为4×102 μg/ml,三硝基甲苯为3×103 μg/ml;最低检出浓度:硝基苯为1.1×103 mg/m3,二硝基苯为0.9×102 mg/m3,三硝基甲苯为0.67×103 mg/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硝基苯为0.005~0.5μg/ml,二硝基苯为0.04~5μg/ml,三硝基甲苯为0.003~2μg/ml相对标准偏差:硝基苯为2.3%~11.2%,二硝基苯为1.3%~7.4%,三硝基甲苯为3.2%~7.9%。
4.7.2 若用氚源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室温度应为190~200℃。
4.7.3 二硝基苯有三种异构体,应根据现场存在何种异构体,配制标准溶液。
4.7.4 在常温下,硝基苯和二硝基苯主要以蒸气态存在,用本法采样有较好的采样效率。三硝基甲苯则主要以气溶胶态存在,用玻璃纤维滤纸采样,采样效率可达98%以上。若现场温度较高,三硝基甲苯会有一定量的蒸气态存在,用本法采样将不能采集蒸气态,造成结果偏低。这种情况下,应在采样夹后面串联一只溶剂解吸型硅胶管(100mg/50mg硅胶);采样后用甲醇苯溶液解吸和测定。
8 5 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和二硝基甲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8.1 5.1 原理空气中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和二硝基甲苯用乙醇采集,在酸性溶液中,硝基被还原成氨基,经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紫色化合物,在56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8.2 5.2 仪器5.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5.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3 L/min。
5.2.3 具塞比色管,10ml,25ml。
5.2.4 分光光度计。
8.3 5.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5.3.1 盐酸,ρ201.18 g/ml。
5.3.2 吸收液:乙醇溶液(10%,用于硝基苯和二硝基甲苯采集),无水乙醇(用于一硝基氯苯和二硝基氯苯采集)。
5.3.3 盐酸溶液,2mol/L。
5.3.4 三氯化钛溶液,150g/L,置冰箱中保存。
5.3.5 溴化钾溶液,100g/L。
5.3.6 硫酸铜溶液,20g/L。
5.3.7 锌粉。
5.3.8 亚硝酸钠溶液,32g/L,临用前配制。
5.3.9 氨基磺酸铵溶液,20g/L,置冰箱中可保存7d。
5.3.10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0g/L,置冰箱中可保存7d。
5.3.11 标准溶液:
5.3.11.1 硝基苯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10ml无水乙醇,准确称量后,加入2滴硝基苯(色谱纯),再准确称量;加无水乙醇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乙醇溶液(10%)稀释成10.0μg/ml硝基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5.3.11.2 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色谱纯),溶于无水乙醇,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乙醇溶液(1:1)稀释成10.0μg/ml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4 5.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5.4.1 硝基苯和二硝基甲苯的采集:用一只装有10.0ml 10%乙醇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5.4.2 一硝基氯苯和二硝基氯苯的采集:用一只装有10.0ml无水乙醇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500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
5.4.3 样品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应尽快测定。
8.5 5.5 分析步骤5.5.1 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吸收液倒入具塞比色管,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2~3次,洗涤液也倒入具塞比色管,加吸收液至10.0ml。混匀后,取5.0ml样品溶液置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5.5.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5.2.1 硝基苯、一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氯苯:在7只1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10、0.20、0.40、0.60、0.80和1.00ml标准溶液,各加10%乙醇溶液至5.0ml,配成0.0、0.20、0.40、0.80、1.20、1.60和2.00μg/ml硝基苯、一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氯苯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加入0.4ml盐酸溶液和0.05ml三氯化钛溶液,摇匀。在5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放冷,加1ml溴化钾溶液和0.1ml亚硝酸钠溶液,摇匀。放置10min。加0.5ml氨基磺酸铵溶液,充分摇至无气泡发生为止,放置5min。加1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10.0ml,混匀,放置15min。在56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硝基苯、一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氯苯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5.5.2.2 二硝基甲苯:在7只25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50、1.00、1.50、2.00、2.50和3.00ml标准溶液,各加10%乙醇溶液至5.0ml,配成0.0、1.0、2.0、3.0、4.0、5.0和6.0μg/ml二硝基甲苯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加入0.2g锌粉,1滴硫酸铜溶液和3ml盐酸。待反应至无气泡产生后,过滤到另一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涤比色管和漏斗3次。将比色管放入0~5℃水浴中1min,加入1.0ml亚硝酸钠溶液,摇匀。放置2min。加1.0ml氨基磺酸铵溶液,充分摇至无气泡发生为止,放置5min。加0.4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25ml,混匀,放置5min。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二硝基甲苯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5.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的浓度(μg/ml)。
8.6 5.6 计算5.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5.6.2 按式(4)计算空气中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的浓度:
式中:
C——空气中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的浓度,mg/m3;
10——吸收液的体积,ml;
c——测得样品溶液中硝基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甲苯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5.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8.7 5.7 说明5.7.1 本法的检出限:硝基苯为0.1μg/ml,二硝基甲苯为0.5μg/ml,一硝基氯苯为0.2μg/ml,二硝基氯苯为0.4μg/ml。最低检出浓度(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硝基苯为0.07mg/m3,二硝基甲苯为0.35 mg/m3,一硝基氯苯为0.13mg/m3,二硝基氯苯为0.33mg/m3。测定范围:硝基苯为0.1~2μg/ml、一硝基氯苯为0.2~2μg/ml,二硝基氯苯为0.4~2μg/ml,二硝基甲苯为0.5~6μg/ml相对标准偏差:硝基苯为2.0%~8.0%,二硝基甲苯为2.7%~6.4%,一硝基氯苯为2.2%~7.3%,二硝基氯苯为2.8%~13.6%。
5.7.2 采样效率:硝基苯为91%~96%,二硝基甲苯为99%,一硝基氯苯为87%~96%,二硝基氯苯为90%~96%。
5.7.3 反应溶液的酸度对本法有较大的影响,低则出现浑浊,高则显色所需时间长。过量的亚硝酸钠必须用氨基磺酸铵消除完全,否则,能与盐酸萘乙二胺生成黄色,影响测定。显色后应尽快测量吸光度。
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关信息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1993-12-30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1997-12-03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2-04-28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992-01-04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发布日期 相关信息
GB 26451-201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1-01-24
GB 26131-2010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12-30
GB 26132-201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12-30
GB 25468-2010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7-2010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6-2010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5-201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4-2010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2-2010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25461-20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0-09-27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5-06-12
GB 15581-19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1995-06-12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10-04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1-11-12
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2001-11-12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1-12-28
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炸药 2002-11-18
GB 14374-19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与分析方法标准 1993-05-22
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火工药剂 2002-11-18
GB 14470.3-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弹药装药 2002-11-18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2-12-24
GB 4287-19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3457-19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3456-19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2-05-18
GB 19430-2004 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01-18
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4-01-18
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5-07-18
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5-07-27
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09-01
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6-09-01
GB 21523-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4-02
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1-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2-2008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3-2008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4-2008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5-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6-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8-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21909-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06-25
GB 4914-19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1985-01-18
GB 4286-19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4-05-13
GB 3552-19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1983-04-09
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水)
GB 13196-1991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1-08-31
GB/T 17133-1997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1997-12-08
GB/T 14378-1993 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 水杨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552-199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7-19
GB/T 14581-1993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1993-08-14
GB/T 14671-1993 水质 钡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3-09-18
GB/T 14672-1993 水质 吡啶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9-18
GB/T 14673-1993 水质 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09-18
GB/T 15503-1995 水质 钒的测定 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4-1995 水质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5-1995 水质 硒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7-1995 水质 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440-1995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1995-03-25
GB/T 15441-1995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 1995-03-25
GB/T 15959-1995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 1995-12-21
GB/T 16488-1996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1996-08-01
GB/T 16489-1996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996-08-01
GB/T 17130-1997 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 17132-1997 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17378.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998-06-22
GB/T 17131-1997 水质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7-12-08
GB/T 14377-1993 水质 三乙胺的测定 溴酚蓝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6-1993 水质 偏二甲基肼的测定 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5-1993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204-1993 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3-02-23
GB/T 13902-1992 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901-1992 水质 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900-1992 水质 黑索今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9-1992 水质 铁(II、III)氰络合物的测定 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8-1992 水质 铁(II、III)氰络合物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7-1992 水质 硫氰酸盐的测定 异烟酸-砒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6-1992 水质 铅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1992-12-02
GB/T 13266-1991 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 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1991-09-14
GB/T 13195-1991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1991-08-31
GB/T 13194-1991 水质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1-08-31
GB/T 13193-1991 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991-08-31
GB/T 13192-1991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991-08-31
GB 13200-1991 水质 浊度的测定 1991-08-31
GB 13199-199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1991-08-31
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1989-12-25
GB/T 11913-1989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1989-12-25
GB/T 11912-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1-1989 水质 铁、锰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0-1989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9-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8-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7-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5-1989 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4-1989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3-1989 水质 色度的测定 1989-12-25
GB/T 11902-1989 水质 硒的测定 2,3-二氨基萘萤光法 1989-12-25
GB/T 11906-1989 水质 锰的测定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900-1989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899-198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1989-12-25
目前多以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等综合指标,或挥发酚类、石油类、硝基苯类等类别有机物指标,来表征有机物质含量
测定废(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他方法有库仑滴定法、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氯气校正法等。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五天培养法微生物电极法,测定BOD 的方法还有库仑法、测压法、活性污泥曝气降解法等。
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TOC的方法是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挥发酚:
酚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是4-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高浓度含酚废水可采用溴化容量法。无论溴化容量法还是分光光度法,当水样中存在氧化剂、还原剂、油类及某些金属离子时,均应设法消除并进行预蒸馏。如对游离氯加入硫酸亚铁还原;对硫化物加入硫酸铜使之沉淀,或者在酸性条件下使其以硫化氢形式逸出;对油类用有机溶剂萃取除去等。蒸馏的作用有二,一是分离出挥发酚,二是消除颜色、浑浊和金属离子等的干扰
硝基苯类:常见的硝基苯类化合物有硝基苯、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二硝基氯苯等。它们难溶于水。废水中一硝基和二硝基苯类化合物常采用还原-偶氮分光光度法;三硝基苯类化合物采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
石油类:
重量法:以硫酸酸化水样,用石油醚萃取矿物油,然后蒸发除去石油醚,称量残渣重,计算矿物油含量
红外分光光度法:方法测定要点是:首先用四氯化碳直接萃取或絮凝富集萃取(对石油类物质含量低的水样)水样中的总萃取物,并将萃取液定容后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矽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物质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石油类物质的甲基(-CH3)、亚甲基(-CH2-)对近红外区2930 cm-1(或3.4μm)光有特征吸收,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测油仪测定.测定时,先用硫酸将水样酸化,加氯化钠破乳化,再用四氯化碳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层过滤,滤液定容后测定
苯系物:根据水样中苯系物含量的多少,可选用气相色谱法(GC)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
挥发性卤代烃:测定水样中卤代烃的方法有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P&T-GC)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
氯苯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可对水样中各种氯苯化合物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其主要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常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常规的分析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容量法、重量法
环境中各主要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及原理水中主要为:营养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毒性物质。
大气中主要为:CO N氧化物 S氧化物 等
污染还分为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股指期货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股指期货分析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基本面分析方法和股指期货技术分析方法,其中股指期货基本面分析方法设计的方面比较广。
除了需要对国际形势把握和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分析外,还需要相关的基本面统计资料,而股指期货技术分析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利用市场的交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变可以进行,因此,股指期货投资者大部分选用股指期货技术分析方法来进行股指期货的交易。
股指期货基本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经济是股市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股指上涨经济下滑,会引起股指下跌经济出现拐点,股指走势也会出现拐点。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股市上涨幅度过大, *** 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股市上涨,股市一般会见顶,进入下跌周期股市下跌幅度过大, *** 会出台利好政策,股市一般会出现较大的反弹行情。资金或股票供应量也是影响股指走势的重要因素。资金供应量增加,市场的购买力增强,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引起股指上涨资金供应量减少,市场的购买力下降,会引起股指下跌。同样的,股票供应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会引起股指下跌股票供应减少,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引起股指上涨。基本面的变动,成为股指走势变化的重要基础。
股指期货技术分析主要是:主要利用市场价格统计来分析,比如:
1.趋势指标MACD:
MACD(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是Geral Appel
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MACD还有一个辅助指标——柱状线(BAR)。MACD是从双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但比移动平均线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和有效。
2.均线系统
美国佬葛南维教授所创的移动平均线八项法则,历来被平均线使用者视为至宝。而移动平均线也因为它,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氏理论的精髓。八项法则中四条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四条研判卖出时机,在运用过程中应灵活使用,不可死记硬背、生般硬套。
进入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主要是由自身的理化性质与水环境性质共同决定,其中与溶解性有机质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灵敏度足够高的海水微量元素的直接测定法不多,加上海水中有大量基体盐类存在,不易得到可靠的结果,常先用分离富集方法,消除干扰,并提高待测微量成分的浓度,然后进行测定。 富集分离法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和冻干法等。 ① 溶剂萃取法。 例如吡咯烷基酸铵-甲基异丁基酮,可用于萃取海水中的镉、铜、镍、铅、锌、银、钴、铁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用。 ② 离子交换法。纤维素交换法,可富集海水中的钴、铬、铜、铁、钼、镍、铅、锌、铀等元素,供X射线荧光法和中子活化法测定用;螯合树脂交换法,可富集镉、铬、铜、铁、锰、镍、铅、锌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 ③ 共沉淀法。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或中子活化法测定海水中微量元素之前,可用共沉淀法富集分离。例如用氢氧化铁为沉淀剂,分离海水中的砷、铕、镧、钌、锡、钽等成分之后,再用中子活化法测定它们的含量。 ④ 冻干法。可用于中子活化法测定海水中多种元素之前的富集,但不能分离出干扰元素。
颗粒污染物控制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有哪些?颗粒污染物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粒。在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电力等许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污染车间及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1.改善能源结构。
2.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改进工艺装置和生产操作方法,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有害物的产生
3.采用通风和稀释等方法控制有害物浓度
4.采用烟尘控制装置及措施控制烟尘排放
5.建立严格的检查管理制度
针对颗粒污染物粒径性质,最常用的就是袋式除尘器(过滤)、旋风式除尘器(干法)、泡沫除尘器(溼法)、静电除尘等。
汽车排除的尾气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
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
大。 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
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
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
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
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
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铅中毒的症状
表现很广泛,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暖
气、恶心、腹泻、便秘、贫血、周围神经炎等;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会出现黄
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
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
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
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1.发动机的充气系数下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环境学导论 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关资讯,
可上学校研究生院官网,
或所报专业之二级学院官网通知公告专栏检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化学分子式: C6H3CH3(NO2)2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固体, 在阳光下颜色变深, 与碱接触变红。有毒, 易燃,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醚, 丙酮, 苯及甲苯等有机溶剂。
外观: 淡黄色至棕黄色片状或粒状
凝固点: 65.5-70.5
丙酮, 甲苯或苯中不溶物: 0.10%
水份及挥发分: 0.25%
酸度(以硫酸计): 0.01%
碱度(定性): 无
粒度(通过孔径为l.00mm筛时筛下物): 95.0%(只限于粒状)
用途: 本品主要用于制造2,4-二氨基甲苯。也用于聚氨脂, 染料, 医药, 橡胶等有机合成工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