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跟丁酮有什么区别
甲苯为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 1.4967。闪点(闭杯) 4.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1.2%~7.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丁酮: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油类混溶。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11.3%),共沸点73.4℃(含丁酮88.7%)。相对密度(d204)0.805。凝固点-86℃。沸点79.6℃。折光率(n15D)1.3814。闪点1.1℃。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3300mG/kG。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81%~11.5%(体积)。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
石油提的甲苯是有国标的,煤焦化制的甲苯也有国标,作为化学试剂用的甲苯也有国标 都是现行国标
上面的回答都是没什么检定概念的.......
看你的问法 我猜是看实验溶剂用的标准吧 都贴出来给你参考参考 另外还有一个甲苯中烃类杂质的GC检测方法 也给你参考
工业用的丁酮没有国标 不过也有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实验室丁醇确实没有找到 可以打电话问生产厂商
要先搞清楚到底该套用那个标准
--------------------------------------------------------
标准编号:GB/T 684-1999
标准名称:化学试剂 甲苯
英文名称: Chemical reagent--Toluene
替代情况: GB/T 684-1986
中标分类: 化工>>化学试剂>>G63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ICS分类: 71.040.30
采标情况: ISO 6353-2-1983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 1999-09-01
实施日期: 2000-06-01
首发日期: 1965-01-20
复审日期: 2004-10-14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归口单位: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天津化学试剂二厂
起草人: 闫晓燕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7千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 155066.1-16414
出版日期: 2000-06-01
--------------------------------------------------------
标准编号:GB/T 2284-1993
标准名称:焦化甲苯
英文名称: Coking tolouenl
替代情况: GB 2284-1980
中标分类: 化工>>有机化工原料>>G18煤焦油加工产品
ICS分类: 71.080.15
UDC分类: 662.613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 1993-03-03
实施日期: 1993-01-02
首发日期: 1980-12-31
复审日期: 2004-10-14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鞍山钢铁公司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4, 字数:4千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编号:GB 3406-1990
标准名称:石油甲苯
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甲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由催化重整工艺所得重整生成油或乙烯裂解工艺所得的轻焦油轻精制和分离制得的石油甲苯。
英文名称: Petroleum toluene
替代情况: GB 3406-1982
中标分类: 化工>>有机化工原料>>G16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ICS分类: 75.140
采标情况: ≈ISO 5272-79,BS 805-77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 1990-12-30
实施日期: 1991-10-01
首发日期: 1982-12-30
复审日期: 2004-10-14
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归口单位: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起草单位: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徐蓉龄
页数: 2页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编号:GB/T 3144-1982
标准名称:甲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英文名称: TolueneDetermination of hydrocarbon impurities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中标分类: 化工>>有机化工原料>>G16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ICS分类: 71.080.15
采标情况: ≈ISO 5279
发布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日期: 1982-07-20
实施日期: 1983-03-01
首发日期: 1982-07-20
复审日期: 2004-10-14
归口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起草单位: 抚顺石油二厂
页数: 4页
--------------------------------------------------------
--------------------------------------------------------
--------------------------------------------------------
标准编号:Q/CNPC 111-2005
标准名称:工业用丁酮(甲乙酮)
中标分类: 化工>>有机化工原料>>G17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ICS分类: 71.080.80
实施日期: 2005-06-01
页数: 9页
易燃化学试剂理想存放温度是一4~4℃。
易燃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通常把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均列入易燃类。
1、闪点在-4℃以下者有石油醚、氯乙烷、溴乙烷、乙醚、汽油、二硫化碳、缩醛、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闪点在25℃以下的有丁酮、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三聚甲醛、吡啶等。
2、这类试剂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理想存放温度为一4~4℃。闪点在25℃以下的试剂,存放最高室温不得超过30℃,特别要注意远离火源。
3、贮存时应放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良好处。并应严密封固,不能和强氧化剂混放在一起,对易爆试剂可将瓶子存放于冰箱中。
4、腐蚀性试剂:有硫酸、冰醋酸、醋酐、硝酸、溴、氨水等。可灼伤皮肤,甚至造成组织坏死,故在贮存或搬运时应避免撞击或强烈震动造成容器破裂。贮存时应选择耐腐蚀材料作架子。
5、剧毒试剂: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氯化汞、硫酸二甲酯等,应指定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并严格登记请领制度。
哪些化学品放冰箱会爆炸 剧毒性药品:
氰化物、砷化物、生物碱等。
放射性药品:
铀、钴60等。
腐蚀性药品:
强酸、强碱、溴、甲醛、氢氧化钠等。
易爆药品及能成为爆炸混合物或引起燃烧的氧化剂:
氯酸钾、氯酸钠、硝酸、过氧化钠、硝酸钾等。
易燃及助燃气体:
氢气、乙炔气、煤气、氧气等。
易燃、易自燃及遇水燃烧的固体:
赤磷、黄磷、废影片、钾、钠、电石等。
闪点在45℃及45℃以下的易燃液体:
乙醚、汽油、二硫化碳、丙酮、苯、乙醇、丙醇等。
哪些需要低温保存
易挥发的、不稳定、低沸点的化合物、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须按要求放入所需的环境(低温冰箱)。
易燃类易燃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通常把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均列入易燃类。闪点在-4℃以下者有石油醚、氯乙烷、溴乙烷、乙醚、汽油、二硫化碳、缩醛、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
闪点在25℃以下的有丁酮、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三聚甲醛、吡啶等。
这类试剂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理想存放温度为一4~4℃,特别要注意远离火源。
低温存放类此类试剂需要低温存放才不至于聚合变质或发生其他事故。
属于此类的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基乙炔及其他可聚合的单体、过氧化氢、氢氧化铵等存放于温度10℃以下。
普通冰箱为什么不能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将10瓶装有乙醚的三角烧瓶放入冰箱,而且瓶口没有加密封塞,造成可燃气体大量挥发,遇冰箱工作时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爆炸。
原因分析:电冰箱中放进了这些物品为什么会爆炸呢?
乙醚,极易挥发,极易燃烧,爆炸极限1.85%~36.5%,最小引火能量0.19毫焦耳,其闪点只有-45℃。虽然冰箱内的温度在0℃左右,但还是大大超过了乙醚的闪点。如果容器稍有缝隙,就会有乙醚蒸气泄漏。而电冰箱又是密封的,气体不能逸出,都在箱内积聚,使箱内充满爆炸性混合物,一遇火花就能发生爆炸。
石油醚,主要成份是戊烷(C6H12)、已烷(C6H14),非常容易变成气体,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它仍然容易挥发,极易燃烧。石油醚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大约要扩大200倍。比如20毫升石油醚能变成4升气体,电冰箱的容积是200升,里面的石油醚最高含量可达2%,而石油醚的爆炸下限是1.1%,因此只要有11毫升石油醚挥发成气体电冰箱里就充满了爆炸性混合气体,遇上了电火花就发生爆炸。
1.易燃类易燃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通常把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均列入易燃类.闪点在-4℃以下者有石油醚、氯乙烷、溴乙烷、乙醚、汽油、二硫化碳、缩醛、丙酮、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闪点在25℃以下的有丁酮、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三聚甲醛、吡啶等. 这类试剂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理想存放温度为一4~4℃.,特别要注意远离火源。
2.低温存放类此类试剂需要低温存放才不至于聚合变质或发生其他事故.属于此类的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基乙炔及其他可聚合的单体、过氧化氢、氢氧化铵等存放于温度10℃以下。
防爆冰箱的应用:
防爆冰箱属于特种冰箱,主要用于特殊的工业环境,用来保存较低温度下冷却储存药品试剂等常温难以保存、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防爆冰箱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由于电冰箱的温度采用自动控制,当箱内温度低于额定温度时,电源自行切断;箱内温度高于额定温度时,电源又自行接通,由于电冰箱内开关跳动频繁,双金属片时断时通,在电源接通或断开时,控制元件的触点上经常会迸发出电火花。电火花遇上易燃液体蒸气便会发生爆炸。同时,由于冰箱是处于近似密封状态的,减压条件差,因而一旦发生爆炸,它的威力比空间爆炸大得多。所以少量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混合气体爆炸,就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由于一般需要低温存的危险物品,都是挥发性强,极易燃烧、爆炸的,所以在没有防爆装置的普通电冰箱内是严禁存放易燃爆等危险物品的。
为了保证电冰箱使用安全,必须把存放在冰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容器高度密封起来,不能有任何缝隙。最好购置防爆冰箱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一时买不到防爆型的电冰箱,也可以请专业人员将普通电冰箱内容易产生火花的器件移到冰箱外面。
1、慢性苯中毒主要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表现为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思维及判断能力降低等症状。若造血功能完全被坏,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 ,并可引起白血病。
3、苯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丁酮属于有毒溶剂,对于人体呼吸道黏膜和神经中枢有明显的伤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本品常与2-己酮混合应用,能加强2-己酮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引起刺激、过敏、缺氧、昏迷和麻醉、全身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尘肺等。
1、 刺激:多种物质对人体引起刺激,一般受到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2、 过敏:皮肤过敏看似皮炎(皮疹或水庖)的症状,另外还有呼吸系统过敏称为职业哮喘。
3、 缺氧(窒息):这种症状分为三种,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
① 单纯窒息是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氮、二氧化碳、乙烷和氢气等)代替,使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所致,轻者头晕、恶心,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② 血液窒息是使血液携氧能力受到影响,像一氧化碳,空气中含量达到0.5%时,血液携氧能力就会严重下降;
③ 细胞内窒息是化学毒物直接影响机体细胞和氧结合能力,例如氰化氢、硫化氢等是典型的导致细胞内窒息物质。
4、 昏迷和麻醉是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丁酮一次大量接
触,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工作中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长期接触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丁酮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乙酸乙酯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