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和酚可以形成醚么,公式是什么?
醚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通过许多方法合成:
醇的脱水
醇可通过脱水反应制备醚:
2 R-OH → R-O-R +H2O(高温下)
该反应过程需要高温(通常在125°C)。该反应还需要酸的催化(通常为硫酸)。上述方法对于制备对称醚来说有效,但对于不对称醚却无能为力,如:乙醚易于通过此法制备,环醚也同样可用此方法制备(分子内脱水)。另外此方法还会引入一定的副产物,如分子内脱水产物:
R-CH2-CH2(OH) → R-CH=CH2 + H2O
另外此法只能合成一些简单的醚,对于复杂的分子醚类分子不太适用。对于复杂分子则需要更温和的条件来合成。
苯酚能与苯甲醇发生反应。苯酚和甲醛是生成酚醛树脂,应该是向那个方向去的,而不是生成醚,成醚可以用苯酚钠和卤代烷烃。醚键比酯稳定多了,一般情况都不会被破坏,酯是很容易水解的,有酯的环境下一定要注意PH值。
1、习惯命名法:简单醇常采用习惯命名法,即在与羟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
2、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饱和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 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不饱和醇的命名:不饱和醇的命名是选择含羟基及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 一端开始编号。
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羟基的位置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醇字前面.表示不饱和键位置的数字放在烯字或炔字的 前面,这样得到母体的名称,再在母体名称前面加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
多元醇的命名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羟基的位次。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
醇类化合物受羟基的影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还有醇分子和水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与相应的烃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熔沸点比较高,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等。一般而言,低级的醇类水溶性较好,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4~11个碳原子的醇为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对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更接近于相应的烃。另外,低级的醇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道,而高级的醇则无嗅、无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醇
但是苯酚上的羟基可与申醛上的碳氧双键加成,
加成后同一个碳上连了两个羟基不稳定分发生内消去一个水分子,在变为一个醛基。
醛基在发生这个反应以此复制下去。
由于不存在取代环节,所以不是缩聚,而是加聚反应。
醚的结构通式为:R-O-R(R')、Ar-O-R或Ar-O-Ar(Ar')(R=烃基,Ar=芳烃基)。醚的键角约为110°,C-O键长为140pm,C-O键的旋转能垒的能量很小,而水、醇与醚分子中氧的键合能力也与此相似。根据价键理论,氧原子的杂化状态是sp3。
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更强,因此与氧连接的α氢原子酸性强于碳连接的α-氢原子,然而其酸性比不上羰基α-氢原子。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到140摄氏度,两个醇羟基会脱水成醚键。
是同一个分子内的双羟基,还是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双羟基,还是不同分子间的双羟基?反应都不一样,不一定会产生醚。是可以与HI共热生成醇与碘代烃(或再取代),这个水解即可。 特殊的,1,2-环氧化合物酸碱均可催化开环变邻二醇。
CH₃CH₂OCH₂CH₃
严格地说,叫乙乙醚、二乙醚、乙氧基乙烷,人们觉得念起来像打结巴,不习惯,就简化成乙醚了
苯酚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等。
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浴锅里,然后用镍匙或锥子之类的东西把它弄碎,弄碎后就可以称量了,如果直接把装有苯酚的瓶子敞开口放在热水里的话,会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融化,而且苯酚会被氧化。所以最好不要把瓶子打开直接用热水加热。
苯酚的性质: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常温下呈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有特臭、毒,强腐蚀性等特性。
扩展资料
苯酚制作方法最早是从煤焦油回收,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合成方法。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技术路线,已发展占世界苯酚产量的一半,目前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苯酚已占世界苯酚产量的90%以上。
其他生产工艺有甲苯氯化法、氯苯法、磺化法。我国的生产方法有异丙苯法和磺化法两种。由于磺化法消耗大量硫酸和烧碱,我国也将只保留少数磺化法装置,逐步以异丙苯法生产为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