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槽硫酸高怎么办
铬槽硫酸高一般通过加入碳酸钡的方法。将镀铬液中的多余硫酸沉淀或者提高镀液中铬酸含量使铬酗与硫酸中和,硫酸过高,亮度会很好,但其沉积速度会慢,镀层薄,严重情况下会镀不上铬,或是工件边缘容易烧边。
镀铬的常见故障
工件因渗氢镀不上铬某电镀厂镀一批由热轧钢板制成的镀铬件时,由于工作表面锈蚀严重,酸洗时,氧化皮难以除尽,不得不延长时间,此时氧化皮虽然尽了,边缘部分因为是剪切加工的,酸洗时又极易过腐蚀,结果遭到严重渗氢,镀不上铬,经驱氢处理仍未能满足镀铬要求。
镀铬的故障处理方法:表面重新加工,把锈蚀处的平面和剪切加工的表面在重新加工一下,厂子可以经于来协单位商定,对工件加工后镀出铬层满足了质量要求,这种工件如果在机加时先把锈蚀处磨削掉,不仅不会发生这次故障,而且还能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
(1)铬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设铬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rxOy,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3)×x+(-2)×y=0,
x
y
=
2
3
,即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r2O3;
Cr(OH)3与足量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SO4+2Cr(OH)3═Cr2(SO4)3+6H2O;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绿色,使溶液呈绿色的离子的符号是Cr3+.
故填:Cr2O3;3H2SO4+2Cr(OH)3═Cr2(SO4)3+6H2O;Cr3+.
(2)3.2g氧化铜中的铜元素与稀硫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硫酸铜中的铜元素,与铁粉充分反应后又转化为铜,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质量为:
3.2g×
64
80
×100%=2.56g;
滤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故填:2.56g;FeSO4.
优级纯(GR,绿标签)(一级品): 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
分析纯(AR,红标签)(二级品): 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
化学纯(CP,蓝标签)(三级品): 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实验纯(LR,黄标签): 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
硫酸(化学式:H2SO4),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10.36℃时结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取。前者所得为粗制稀硫酸,质量分数一般在75%左右;后者可得质量分数98.3%的浓硫酸,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与水混合时,亦会放出大量热能。
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故需谨慎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
扩展资料:
稀硫酸特性性质:
1、可与多数金属(比铜活泼)和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2、可与所含酸根离子对应酸酸性比硫酸根离子弱的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弱酸;
3、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4、可与氢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
5、加热条件下可催化蛋白质、二糖和多糖的水解;
6、能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
不符合,用耐腐蚀合金ns311可以。
CD-4MCu合金名义上是26Cr-6Ni合金(C≤0.04),并加入钼和铜。此合金没有对应的变形钢种。合金CD-4MCu在铸态下是双相组织,是由奥氏体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所组成。虽然碳化物析出受合金低碳含量所限,若不用固溶处理消除,它也会弥散在铁素体基体中,从而降低耐蚀性。合金基本上是铁素体的,它的屈服强度约为19Cr-9Ni奥氏体合金的两倍,并具有高硬度、好的拉伸塑性和令人满意的冲击韧性。合金高强度和高硬度同很好的耐蚀性相配合,特别适合在腐蚀(其中包括磨蚀和冲蚀)工作条件下使用。
一、CD-4MCu化学成分:碳C:≤0.04,锰Mn:≤1.0,硅Si:≤1.0,磷P:≤0.04,硫S:≤0.04,铬Cr:24.5~26.5,镍Ni:4.75~6.00,钼Mo:1.75~2.25,铜Cu:2.75~3.25。
二、CD-4MCu性能特点:含有比较高的Cr,Mo,N等元素,故钢的耐点蚀,耐缝隙腐蚀性能显著优于一般18-8Cr-Ni奥氏体不锈钢和18-14-2,18-14-3 Cr-Ni-Mo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具有α+γ双相结构且耐点蚀性优良,因而此钢耐氯化物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性能亦优于常用Cr-Ni奥氏体不锈钢;由于此钢优良的本质耐蚀性,时效后较高的硬度和α+γ双相结构,故耐磨蚀性也优于Cr-Ni奥氏体不锈钢,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和非沉淀硬化型的α+γ双相不锈钢。
三、CD-4MCu热处理:固溶处理温度为1120℃,至少保温两小时,以确保温度均匀,慢冷到1010~1065℃,保温半小时,随后淬火。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是为了避免铸件(特别是较厚断面的铸件)在淬火中开裂。热处理后的组织也是双相的,在铁素体基体中含35~40%的奥氏体。经固溶处理后,可进一步在480~510℃通过时效引起沉淀硬化来强化。时效反应的程度,以及合金在时效状态下的全部性能,其余包括耐蚀性、强度、冲击韧性和淬火开裂倾向是与复相处理方式有关,即与固溶处理温度的高低、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有关。因为合金在固溶处理后,在很多应用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好的耐蚀性,它不常在时效状态下使用。
四、CD-4MCu应用领域:在许多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比CF合金好,广泛应用在氧化和还原的强酸工作条件下,在有氯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
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就可以认为是浓硫酸,浓度为18.4mol/L,稀硫酸的浓度都小于18.4mol/L,不过稀硫酸常用的都是0.1mol/L的
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没有氢气产生;
硝酸与金属反应也没有氢气产生
1、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2r+nh2so4=r2(so4)n+nh2
其中n表示活泼金属的化合价,r表示活泼金属
2、浓硫酸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一般还原产物都是so2;浓硫酸能氧化绝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其中活泼金属(na、mg、zn等)与浓硫酸反应时不需加热就能反应,不活泼金属(cu、hg、ag等)与浓硫酸反应需加热才行;另外,浓硫酸与fe、al反应时,不加热时浓硫酸先在fe、al表面反应,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这样就阻止浓硫酸继续氧化内部的金属,这种现象叫钝化。
金属和浓硫酸反应,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2
al、fe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但能和热的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硫酸可能被还原成s,甚至h2s.
mg在常温下就能和浓硫酸反应.
3mg
+
4h2so4
=
3mgso4
+
s
+
4h2o
4mg
+
5h2so4
=
4mgso4
+
4h2o
+
h2s(气体)
3、
金属和硝酸反应
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浓硝酸都有氧化性。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同浓度的硝酸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硝酸浓度不同,氧化能力不同。硝酸能氧化除pt、au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条件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具体如下:
⒈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硝酸盐和no2,与稀硝酸反应常需加热,生成硝酸盐和no,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⒉常温时,铝、铁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而稀硝酸则可与它们反应。若加热,解除钝化则发生反应。
如:铁在过量的浓硝酸中加热发生反应为:fe+6hno3(浓)=
fe(no3)3
+
3no2↑
+
3h2o
(注意:铁与硝酸反应时,无论硝酸是否过量,开始时总是把fe氧化成fe3+)
铁过量时再与fe3+反应生成fe2+,no气体是铁与硝酸反应生成fe3+产生的。
fe+4hno3==fe(no3)3+no↑+2h2o……①
3fe+8hno3==3fe(no3)2+2no↑+4h2o……②
设n(fe):n(hno3)=a,则
a≤1/4时,按①进行;a≥3/8时,按②进行;1/4≤a≤3/8时,两者都有。
如:5fe+16hno3=2fe(no3)3+3fe(no3)2
+4no↑+2h2o
比例关系:4hno3~no
②可认为是①反应后fe过量。fe
+
2fe(no3)3
=
3fe(no3)2
⒊当硝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如镁、锌铁等反应时,由于金属的强还原性,还原产物较为复杂。除可生成no2或no外,在更稀硝酸中还可产生n2o、n2、nh3等。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硝酸越稀则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价态越低。浓硝酸被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稀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主要是no;再如较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主要是n2o,而更稀的硝酸则被还原成nh3(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当然,硝酸与金属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这里对硝酸的还原产物也只是粗略地划分,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
铬的化合价为+3价
(SO4)2-表示硫酸根离子
2-表示整个基团的化合价为-2价
3代表有三个硫酸根离子
对于一个化合物,它的化合价等于他所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之和
这个问题用离子键理论来回答比较简单明了,高氯酸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硫酸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对于任何氧化物的水化物(这里用R(OH)X 表示其中x代表R元素的化合价)对于R(OH)X型化合物总的来说以两种方式电离.1 2
R / O / H
如
果在1处(R-O键)断裂,化合物发生碱式电离,如果在2处(O-H键)断裂,就发生酸式电离.我们可以把R,O,H都看成离子,考虑正离子R∧x+ 和
H+分别与负离子O2- 之间的作用力.H+ 离子半径很小,它与O2- 之间的吸引力是较强的,如果R∧x+
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它与O2- 之间的吸引力越大,它与H+
之间的排斥力也越大,高氯酸中氯呈+7价,而硫酸中硫呈+6价,且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因此,高氯酸酸性更强.
该观点仅是简单阐述,(实际
上,R∧x+ 核电荷数的增加和半径的减小,表现为正离子R∧x+ 极化力的增大,就离子极化理论来说,这将导致 中O-H间键的减弱以致断裂,而使H+
离子即酸性增加)在考虑R∧x+的极化力时,还应包括正离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或者说应用有效核电荷数代替所谓离子的电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