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景如何?
12月5日,国家能源局表示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新增10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新增700万千瓦左右,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约300万千瓦;明年相关政策将更多向分布式电站倾斜,预计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占新增装机规模的60%左右。
一、光伏分布式发电是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但是随着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建设,一些问题已经有所显现。部分地区用电量低,已经无法完全消纳这些电量,并且受到电力系统接纳能力限制无法大规模发展。因此,鼓励东、中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自发自用,成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资料显示,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今年7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点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
11月份密集出台的《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预示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为我国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也需看到目前分布式发电由在中国刚刚兴起,难免会出现各种障碍。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从政府的各项举措来看,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决心已定,如果未来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其他障碍,相信政策会持续加码。
在政策引导下,分布式光伏建设前景已经凸显。分布式式光伏将在2014年开始成为光伏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成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的函》,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提高两成,达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电力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大唐发电(601991)、华电国际(600027)、长江电力(600900)、川投能源(600674)、国投电力(600886)、浙能电力(600023)、中广核电力(01816)、华能水电(600025)等
本文核心数据:江苏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江苏省光伏发电量数据等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也是能源发展大省,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我国前列,光伏发电领域更是位居前三。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省累计装机容量仅257万千瓦,到2018年,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332万千瓦,同比增长46.9%。受光伏补贴退坡等政策影响,从目前装机容量来看,2019年以来,江苏省光伏装机增速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江苏省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1812万千瓦,仅次于山东省和河北省,排名全国第三。
从光伏发电装机结构来看,目前,江苏省光伏发电装机结构较前几年以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已逐步追上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省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90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50.17%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903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49.83%。
光伏新增装机逐渐向分布式倾斜
2014年以来,江苏省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均维持在100万千瓦以上水平,2017-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更是超过300万千瓦。受政策变化影响,2019年以来,江苏省新增光伏装机量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江苏省新增装机容量为128万千瓦。
从具体新增装机容量市场结构来看,2015年以来,江苏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2018年分布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光伏电站,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51.1%。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江苏省新增分布式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79.6%。
2019年5月,江苏省发布《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以分布式为重点,有序推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以及多能互补等各类国家和省级试点,促进能源供需实时互动、就近平衡、梯级利用。预计未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近三年新增光伏装机中,分布式装机占比均在60%,2021年前三季度,江苏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115万千瓦时,占总新增量的89.8%。由此可见,江苏省光伏发展正逐步向分布式倾斜。
光伏发电量屡创新高
据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光伏发电方面,2016-2020年,江苏省光伏发电量高速增长,2016年全省光伏发电量仅47.1亿千瓦时,到2020年增长至166.83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不足20%提升至30%以上。
2021年前三季度,太阳能发电量15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9%,占全省新能源总发电的27.2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所以,虽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资收益尚存风险,但大佬们,尤其是上市公司大佬们都死死的盯着呢。一旦政策微调解决了某个问题,海量资金瞬间就会挤爆分布式市场。因为分布式的市场太大了,虽然对电价和选址也有着其特定的要求,但毕竟和西部电站比起来,可选择的空间太大了,夸张地说简直是个无限市场。
坦率的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和西部地面电站项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于容量的追求,事实上,分布式项目在于精,而地面电站在于量,算过IRR的同学们你们都懂的。所以,分布式在国内并没有受央企大佬们的眷顾,而相反是一些之前很难挤进西部盛宴的但确实有实力的民企走在了前面,当然还有航禹太阳能这种在梁志鹏副司长口中所说的“专业分布式能源服务商”的雏形企业,我把它们统称为“分布式先行者们”。
当然,专业分布式能源服务商可以利用雏形市场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为将来的市场竞争做好准备,但目前来讲,主要的分布式市场还是在于工商业或高端民用住宅屋顶业主的自投EPC工程,并不是由光伏属性的资金主导的大规模可复制市场。而光伏属性的资金在哪里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大展宏图呢?
资本是逐利和盲目的,要资本不流入某个领域只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有更有“利”的地方吸收资本二是有进入壁垒。目前来看,这两点都恰恰挡住了光伏属性资金进入分布式市场。更有“利”就不用说了,我国的资本更愿意投入高投入高回报的虚拟经济赚取所谓“easymoney”,实体经济本来就不受待见。另外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项目的收益稳定性也是银行及其他资金进入市场的拦路虎。所以目前为止,光伏属性资金只看好西部地面电站,对于其非常期待的分布式市场只做关注,只待磨刀霍霍向猪羊后的突然爆发。
至于何时爆发我们不做预测,但我想摆出以下几点逻辑供大家参考:
1、2014年的8GW分布式在哪里?
-大型央企可能有500MW~1GW,金太阳剩余部分大概有500MW~1GW,大型光伏企业可能有1~2GW,分布式示范区1GW,满打满算仅仅只有5GW
-即便假设以上项目全部做完,那么离8GW的目标还有3GW的巨大差距
2、如果部分分布式项目实现采取分布式标杆上网电价方式全部上网,会增加多少财政负担?
-如果采用分布式标杆上网电价的方式将分布式光伏电力全部上网,即解决了自发自用在业主协调、收取电费以及对屋顶要求过于苛刻等问题,但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增加了中央财政的补贴负担,不过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到底增加了多少
-如果采取1元/kwh的上网电价,按照0.45元/kwh的脱硫煤标杆上网电价计算,政府需要支付补贴0.55元/kwh,高于0.42元/kwh的分布式度电补贴约0.13元/kwh
-如果只有50%的分布式项目采取此类方式补贴,4GW项目年均将增加补贴负担约6亿元,大概只占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总量的1~2%左右,压力不大
-随着每年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分布式上网电价也将逐步下调和脱硫煤电价的逐渐走高,总的来说,财政压力是越来越小的,直到实现平价上网取消补贴。
3、随着投资占GDP比重的下降,资本重回实体经济,光伏电站的超稳定现金流将成为资金的宠儿
-当然,我在前面多次提到过,相比于贷款利率,贷款年限是尤为重要的,以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和网购电价水平,起码需要10年期的贷款才能满足正常的还贷需求
-不光是国开行,其他商业银行在政策微调后也会看到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的收益确定性而放开脚步,那时就是光伏属性资金大量涌入分布式市场的大时代了
-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想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就目前的补贴政策来说,它是要支持最有前景、收益最高的项目,并且鼓励自发自用、就地使用,我认为,在高电价高负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布式市场将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我大胆的预测,没准儿就在年底……
说点儿题外话,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个特别讨巧的东西,它又有固定资产属性,又有金融属性,所以城镇化、众筹、资产证券化、电商等等,什么时髦的概念跟它都是合拍的,只是看做它的人是否看懂了它,是否真的想去跨界多赢,而不只是借题发挥,借机炒作罢了。
另外,清洁能源的利用从萌芽到普及要经历成本由高到低的产业化过程,最开始成本高的时候必然要通过全社会分摊来补贴其实现产业化,迅速降低成本。所以作为光伏人,我们更有责任拿有限的补贴干出最好的事情,享受补贴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分布式光伏的先行者们能够做到且行且珍惜,不要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化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持续未解,使得全球将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国家大力扶持清洁能源是必然趋势,而太阳能的灵活应用形式,使得分布式光伏成为家庭发电站的最佳选择。
二、省钱更赚钱
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后,可节省家庭自用电成本;
国家补贴长达20年,加上地方补贴政策,收益率可达15%左右,十分可观。
三、环保效益
光伏发电是无污染、无辐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使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每一度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的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 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四、新型投资手段让成本更低、风险更低
如果前期大额投资是阻挡家庭分布式光伏普及的最后绊脚石,那光伏融资租赁就是扫清最后障碍的开拓者。
从行业上看,光伏发电是个科技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完善,是建站成本不断下降,还是一个新型的清洁环保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一部分。阳光能源专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站。
2)实现精准扶贫。2015~2017年三年光伏扶贫的开展,将使约200万户贫困群众在未来的20年获得每年3000元的稳定收入,相当于每年提供了60亿元的扶贫资金。
3)促进中西部融合。西部以低廉的能源、人力成本吸引光伏制造企业前去投资。目前硅料环节57%的产能在西部,2018年底时这一数字可能达到76%其他环节的新增产能基本也都在西部。同时,截止2016年底,全国40%的光伏装机在西部省份,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沙漠化土地,并能有效改善土地的沙漠化情况。
4)活跃民营资本,促进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传统能源从开采到发电,基本是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而光伏产业,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打破了传统能源的地缘因素,降低了准入门槛,为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与公众参与能源事业提供了可能。在持有量大的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各占半壁江山,而小规模持有人更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光伏发电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促进能源行业主体多元化的主要力量。这种角色的转变将对能源系统的演进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集约用地,普及可再生能源,布局能源互联网光伏发电与其他行业互补的发展新形式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发展转型的措施之一,并使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节能的功效,提高了利用率。户用光伏的发展,更是让可再生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了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节能减排意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节约水资源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光伏发电的用水量仅是煤电用水量的50%,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分布式光伏比重严重偏低,国外分布式光伏所占比例德国约为80%,美国和日本约为50%。我国截至2016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其中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占比为13.3%。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大型电站和家庭分布式光伏比重维持在1:1的健康发展状态,而中国的大型光伏电站占比高达80%。由于大型电站大多建造在西北部偏远地区,根本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居民用电,并且由于电网建设滞后,造成了弃光现象频发,资源浪费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