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苯酚丙酮是什么东西啊

直率的板栗
舒心的蛋挞
2022-12-31 23:00:58

有谁知道“苯酚丙酮”是什么?

最佳答案
时尚的短靴
沉默的百褶裙
2025-04-20 20:51:45

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苯酚采用异丙苯法生产。其工艺步骤是:苯和丙烯反应得到异丙苯异丙苯经氧气或空气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CHP)CHP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该方法以KBR公司的苯酚法工艺最为典型。除从异丙苯生产高纯度苯酚和丙酮外,还回收副产物α-甲基苯乙烯(AMS)和苯乙酮(AP)。在该工艺中,异丙苯用空气氧化成CHP的效率高达95%以上,CHP被浓缩,并在酸催化剂存在下高产率(大于99%)地分解为苯酚和丙酮。AMS加氢为异丙苯,用于循环氧化或回收。带有AMS加氢的流程,1.31吨异丙苯可生产1吨苯酚和0.615吨丙酮。KBR苯酚工艺具有低能耗、低原材料消耗、低生产费用和低排放污染的特点。现已采用该工艺建设了30套生产装置,生产苯酚总能力超过280万吨/年。20世纪90年代底,Aristech公司和壳牌化学公司采用该工艺分别在美国建成10万吨/年和22.5万吨/年装置,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也引进了这一工艺。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苯酚占世界能力的50%以上。埃克森美孚公司还开发了由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制取苯酚的催化精馏技术,塔器催化剂床层中采用Zr-Fe-W氧化物固体催化剂,转化率可达100%,苯酚和丙酮选择率高,而4-异丙苯基苯酚、α-甲基苯乙烯(AMS)二聚物及焦油等高沸点的联产杂质数量很少。该工艺对苯酚的选择性为89.5%,稍低于采用硫酸为催化剂的传统工艺。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操作条件为:50~90、34Kpa、液时空速4h-1。联产物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酮的选择性分别为9.7%和0.8%。该催化精馏工艺有效地将反应热用于丙酮精馏过程,将反应过程和精馏过程结合在一起,降低了能耗和投资。由于采用固体酸催化剂代替通用的硫酸催化剂,可免除产物的中和过程。

甲苯-苯甲酸法先将甲苯液相氧化为苯甲酸,苯甲酸再转化为苯酚。具有甲苯原料来源广泛、流程简单等优点。

目前采用的异丙苯法存在联产大量丙酮(丙酮和苯酚产率比为0.6:1)问题,同时苯酚需精制而耗用能源。现正在开发苯直接氧化制苯酚的一步反应法。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利用贵金属催化剂的一步法工艺。首诺(Solutia)公司开发了采用一氧化二氮为氧化剂使苯直接催化氧化为苯酚的一步法工艺。

最近日本先进工业科技国家研究院(AIST)开发了由苯一步法合成苯酚工艺,而常规工艺从苯开始需三个步骤,并且产生需处埋的废酸。AIST的工艺使用不锈钢外管和多孔α-氧化铝内管组成的反应器,关键元件是厚1μm的钯膜催化剂,用化学蒸气沉积法涂复在氧化铝管的外侧。膜由AIST与丸善石化公司和NOK公司共同开发。反应器置于加热至150~250的加热炉内,苯和氧气流过氧化铝内管,0.2MPa压力的氢气沿管外侧通过。氢被吸附在膜上,在此被离解和活化,然后通过氧化铝管内表面,活化的氢捕集管子内表面上的氧分子,生成活化的氧,活化的氧与苯环的双键反应通过苯环氧化物由苯生成苯酚。实验室中,在转化率低于3%时,生成苯酚的选择性大于90%。10%~15%转化率时,选择性大于80%。苯酚产率为每千克催化剂1.5千克/时,随着工艺过程的改进,预计转化率还可提高。

最新回答
标致的奇迹
隐形的墨镜
2025-04-20 20:51:45

苯酚(Phenol,C6H5OH)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

丙酮(acetone,CH3COCH3),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活泼的眼睛
执着的火
2025-04-20 20:51:45
丙酮是一种有机物,在化学材料实验室尤为常见,常用作溶剂、清洗剂等,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在工业上常用于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属于易制毒管制类试剂。

丙酮的密度为0.7899g/cm3,与水互溶,也与乙醇、乙醚、烃类等多数有机物互溶。

长期使用丙酮可能会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对眼鼻喉都具有刺激性。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

俭朴的黄蜂
彩色的画板
2025-04-20 20:51:45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

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间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

扩展资料: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

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

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时尚的小松鼠
快乐的冥王星
2025-04-20 20:51:45
丙酮(acetone),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有些癌症患者尿样丙酮水平会异常升高。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食物疗法减肥的人血液、尿液中的丙酮浓度也异常地高。丙酮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界主要存在于精油中,如茶油、松脂精油、柑橘精油等;人尿和血液及动物尿、海洋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都含有少量的丙酮。糖尿病患者的尿中丙酮的含量异常地增多。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中。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55%~12.8%(体积)。丙酮的羰基能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催化氢化生成异丙醇,还原生成频哪醇;与氨衍生物、氢氰酸、炔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等。丙酮还能进行α氢的反应,例如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自身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类似羟醛缩合反应等。

[编辑本段]理化性能

密度:在25℃时比重0.788

熔点:-94℃

沸点:56.48℃

饱和蒸气压(kPa): 53.32(39.5℃)

折光率1.3588

闪点:-17.78℃(闭杯)

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

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

极限参数:自燃点:465℃

爆炸极限:2.6%~12.8%

最大爆炸压力:87.3牛/平方厘米

最易引燃浓度:4.5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6.3%

最小引燃能量:1.15毫焦(当4.97%浓度时)

燃烧热值:1792千焦/摩尔(液体,25℃)

蒸气压:53.33千帕(39.5℃)

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编辑本段]分子结构

丙酮分子中羰基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1]。

分子式:CH3COCH3,

分子量:58.08

[编辑本段]生产方法

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该技术目前主要的专利生产商有Kellogg Brown &Root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和UOP公司。

Solutia公司开发了一种用氮氧化物氧化苯生产苯酚的技术,但是该公司去年取消了采用该工艺建厂的计划,因为采用该项技术毛利水平太低。日本的研究人员最近还开发了一种采用铕-钛催化剂以苯为原料的一步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生产工艺。

制备方法: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1)从乙酸得到乙酸钙,然后分解生成丙酮;(2)乙炔在氧化锌催化剂上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丙酮;(3)乙醇蒸气在铬酸锌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反应生成丙酮;(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5)异丙醇氧化或脱氢制丙酮;(6)异丙醇过氧化氢法制丙酮;(7)异丙醇与丙烯醛合成丙酮;(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艺路线与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10)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酮,约耗用11t淀粉或60-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得到苯酚。两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万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

[编辑本段]主要用途

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编辑本段]毒 性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编辑本段]消 防

适用灭火剂:化学干粉,酒精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用水稀释过之丙酮溶液,亦有可能燃烧。

特殊灭火程序:

1.用水灭火是无效的,但可使用喷水以冷却容器。

2.若未泄漏物质尚未着火,使用喷水以分散蒸气。

3.喷水可冲洗外泄区并将外泄物稀释成非可燃性混合物。

4.蒸气可能传播至远处,若与引火源接触会延烧回来。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灭火时需穿戴经NIOSH认证的自携式呼吸防护具及穿著全身包覆式防护衣。

[编辑本段]人身防护

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编辑本段]急 救

1、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2、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

3、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4、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

5、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编辑本段]储藏与运输

将丙酮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优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160公斤/桶 或槽车

[编辑本段]安全与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应停止或减少泄露。用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编辑本段]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编辑本段]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编辑本段]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 PC-TWA(mg/m3): 300

PC-STEL(mg/m3): 450 TLV-C(mg/m3): -

TLV-TWA(mg/m3): 500ppm TLV-STEL(mg/m3): 750ppm

监测方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完美的小天鹅
清爽的康乃馨
2025-04-20 20:51:45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低浓度酚能使蛋白变性,高浓度能使蛋白沉淀。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也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损害肝、肾功。 水溶液比纯酚易经皮肤吸收,而乳剂更易吸收。吸入的酚大部分滞留在肺内,停止接触很快排出体外。吸收的酚大部分以原形或与硫酸、葡萄糖醛酸或其他酸结合随尿排出,一部分经氧化变为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随尿排出,使尿呈棕黑色(酚尿)。 人口服致死量报道不一,LD为2~15g,或MLD为140mg/kg,14g/kg。国外报道酚液污染皮肤面积为25%,10分钟死亡,血酚为0.74mmlo/L。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表现。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气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可发生胃肠道穿孔,并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一般可在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及尿酚量增高。 皮肤灼伤:创面初期为无痛性白色起皱,继而形成褐色痂皮。常见浅Ⅱ度灼伤。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 眼接触:可致灼伤。

听话的毛巾
虚拟的音响
2025-04-20 20:51:45
丙酮CH3COCH3 最简单的饱和酮。无色易挥发和易燃液体,有微香气味。密度0.7899,熔点-95.35℃,折射率1.3588,闪点-20℃。能与水、甲酸、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混溶。能溶解油、脂肪、树脂和橡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55-12.80%﹙体积﹚。化学性质比较活波,能起卤代、加成缩合等反应。是制造双丙酮醇、醋酐、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重要原料。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提取剂。工业制法有:1.淀粉发酵;2.丙烯水合成异丙醇,在催化脱氢或催化氧化;3.异丙苯氧化、水解;4.丙烯用钯催化剂液相氧化。也可从木材干馏而得。实验室常用醋酸钙干馏制得。

纯情的台灯
细腻的枫叶
2025-04-20 20:51:45
目录1 概述2 普罗帕酮说明书 2.1 药品名称2.2 英文名称2.3 苯丙酮的别名2.4 分类2.5 剂型2.6 普罗帕酮的药理作用2.7 普罗帕酮的药代动力学2.8 普罗帕酮的适应证2.9 普罗帕酮的禁忌证2.10 注意事项2.11 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2.12 普罗帕酮的用法用量2.13 苯丙酮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2.14 专家点评 3 普罗帕酮中毒 3.1 临床表现3.2 治疗 4 参考资料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普罗帕酮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普罗帕酮 已经自动替换为 苯丙酮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苯丙酮属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为钠通道阻滞药,有快速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本药主要损害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

2 苯丙酮说明书2.1 药品名称

苯丙酮

2.2 英文名称

Propafenone ,Propafenonc ,Berarytmon,Rytmonorm

2.3 苯丙酮的别名

心律平;丙胺普罗帕酮;羟丙普罗帕酮;普罗帕酮;苯酚酮;苯丙酰心安;来特莫诺尔;利他脉;盐酸丙酚酮

2.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

2.5 剂型

1.针剂:70mg(20ml);35mg(10ml);

2.片剂:50mg,100mg。

2.6 苯丙酮的药理作用

苯丙酮属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有较强的快通道阻滞作用,对静息状态阻滞比动作电位各位相阻滞更强。延长患者AH,HV间期。并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预激综合征患者附加传导速的ERP,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2.7 苯丙酮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95%,初期服药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4.8%~23.5%,长期给药,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肝脏首关效应(首过效应)达到饱和状态,生物利用度明显升高,服药后30min左右起效,2~3h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 6~8h,有效血药浓度0.2~3.0μg/ml,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血浆稳态浓度与剂量呈非线性关系,剂量增加3倍血药浓度可增加10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半衰期为3~6h。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5羟苯丙酮有药理活性,90%代谢物从肾脏排出,原药约1%经肾脏排出。

2.8 苯丙酮的适应证

室性期前收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

2.9 苯丙酮的禁忌证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2.10 注意事项

1.病态窦房病态窦房结综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心动过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由于苯丙酮有局部麻醉作用,宜在饭后与饮料或食物同时吞服,不得嚼碎。

3.心肌严重损害者慎用。

4.如出现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时,可静注乳酸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间羟肾上腺素等解救。

2.11 苯丙酮的不良反应

1.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传导阻滞,静脉用药时因减弱心肌收缩力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其他:头晕、定向障碍、恶心、呕吐、味觉障碍、便秘、口干等。

2.12 苯丙酮的用法用量

1.每次100~200mg,每天3~4次,或每6~8小时1次;

2.静脉注射:1次 70mg或1~1.5mg/kg,稀释后约5min注完,必要时20min后重复1次,然后以每分钟0.5~1mg静脉点滴维持。

2.13 药物相互作用

与洋地黄合用时不增加其血药浓度;西咪替丁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2.14 专家点评

综合文献报道,苯丙酮确为一种疗效高而毒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线药物,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也可使用。鉴于其属于Ⅰc类药物,心肌梗死患者应慎用。

3 苯丙酮中毒

苯丙酮(丙胺普罗帕酮、心律平、丙苯酮)为钠通道阻滞药,有快速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

口服:每次0.1~0.2g,3~4/d,维持量为0.3~0.6g/d,每日极量0.9g;静注或静滴每次70mg,1次/8h,每日极量350mg。

人中毒血药浓度>1000ng/ml。LD50大鼠经口760~876mg/kg,静脉注射18.8~22.8mg/kg。本药主要损害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1]

3.1 临床表现

[1]

1.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头晕、头痛、多汗、厌食、口干、恶心、呕吐、皮疹等。

2.中毒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诱发或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可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低血压、休克等。

(2)神经系统表现:嗜睡、感觉异常、精神状态改变、共济失调及抽搐等。(3)消化系统表现:便秘、腹部不适、偶见肝功损害、胆汁淤积黄疸。

(4)血液系统表现:粒细胞减少、溶血反应及血红蛋白尿。(5)呼吸系统表现: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呼吸骤停。

3.2 治疗

苯丙酮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本药用量过大,应立即进行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加速体内药物排出。

2.出现窦性停搏及传导阻滞时,可静脉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

3.低血压伴心功能不全者,使用升压药物和强心药物治疗。

4.过敏反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5.用药后致心力衰竭加重者,可用强心及利尿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