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cas号 > 正文

聚烯丙基胺的基本介绍

活力的哈密瓜,数据线
眼睛大的钻石
2022-12-31 22:50:30

聚烯丙基胺的基本介绍

最佳答案
超帅的电源
温婉的路灯
2025-04-21 08:34:05

聚烯丙基胺/30551-89-4

产品名称:聚烯丙基胺

CAS NO:30551-89-4

英文品名:Allylamine polymer

产品规格

粘度:3,10,13,10,50,-,13,30

分子量:1000,3000,5000,8000,15000,15000,25000,60000

含量:15,20,20,15,15,15,10,10

PH:Ca.11 代号 分子重 含量% 粘度

mpa.s, 25 颜色 PH

5%溶液 PAA-01 1000 15 3 深棕色 ca.11 PAA-03 3000 20 10 淡黄色 .. PAA-05 5000 20 13 .. .. PAA-08 8000 15 10 .. .. PAA-15 15000 15 50 .. .. PAA-15C 15000 15 - .. .. PAA-25 25000 10 13 .. ..

最新回答
勤劳的长颈鹿
包容的凉面
2025-04-21 08:34:05

二烯丙基胺又叫二烯丙胺,是一个重要有机中间体,其物理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易燃. 熔点:-88.4 ,闪点:7 ,沸点:107-111℃;溶解度:5.6 ,折光率:(20 )1.440.该产品主要的供应商是邹平铭兴化工有限公司石京城

它主要用来做纺织固色剂,医药领域里也有一定使用.农药产品方面主要用来做一些除草剂的保护剂如二氯丙烯胺,另外在高分子方面也有相当的应用,如可以生产(目前国内只有邹平铭远进出口公司可提供):烯丙基胺/二烯丙基胺盐酸盐共聚物,烯丙基胺/二烯丙基胺醋酸盐共聚物,聚二烯丙基胺盐酸盐,以及聚两性电解质系列产品如:二烯丙基胺盐酸盐-马来酸共聚物二烯丙基胺氨基硫酸盐-马来酸共聚物等产品.

详情请参看:http://www.zoutong.com.cn/cgi/search-cn.cgi?f=contact_cn+company_cn_1_+product_cn&t=contact_cn

大胆的水池
典雅的黑猫
2025-04-21 08:34:05
二烯丙基胺是一种高级有机胺

别名:二烯丙胺

化学结构式:NH(CH2-CH=CH2)2.

分子式: C6H11N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易燃. 熔点:-88.4℃ ,闪点:7 ℃,沸点:111-112℃;溶解度:5.6 ,折光率:(20℃)1.440.

应用于制药中间体、以及农用化学品、染料和涂料、有机合成和树脂改良剂等的中间体。还可以用于制备两性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合成原料,离子净水剂,聚合物单体,制药中间体和合成树脂改性体等

检测方法

指标 目标值 检测方法 DIN ISO 6271 含量,% ≥99.0 GC 水份,% ≤0.3 色度(Hazen) ≤50 DIN ISO 51777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液体、雾或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由于本品的腐蚀性,严重者可致永久性重度眼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重者可致灼伤。能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消化道烧灼感,并有恶心和头痛等症状。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称心的凉面
聪慧的乌龟
2025-04-21 08:34:05
三烯丙基胺(TAA)

【物理性质】 外观为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有氨味,折光率(20℃):1.450熔点:-70℃,沸点:155- 156℃,闪点:39.4℃,相对密度(水=1): 0.809g/cm3。

【用途】 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树脂改性,还作为高吸收剂的交联剂,离子交换树脂的中间体。有报导,可作为生产聚脂的催化剂和丁二烯聚合的引发剂等。

结实的太阳
坦率的保温杯
2025-04-21 08:34:05
MMDA ,即3 -甲氧基-4,5 - 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 一C5H11N,M=85.15,沸点为64.5oC,比重0.7122(25/4oC);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氨臭味,对光不甚稳定、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善良的冬瓜
糟糕的往事
2025-04-21 08:34:05
别名:5-肌苷一磷酸二钠盐/肌苷-5'-单磷酸二钠盐/5′-肌苷酸钠/5-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二钠/5′-IMP,2Na

编号:Z0068-1

规格:超纯,99%

包装:1克/5克/25克/100克

CAS号:20813-76-7

Z0160

除草剂/Basta

高纯

100毫升

RT

Z0161

萎锈灵/5,6-二氢-2-甲基-N-苯基-1,4-氧硫杂环己烯-3-甲酰胺/5,6-二氢-2-甲基-1,4-氧硫杂芑-3-甲酰苯胺/2,3-二氢-5-(N-甲酰苯胺)-6-甲基-1,4-氧硫杂芑/5,6-二氢-3-甲基-1,4-氧硫杂芑-2-甲酰替苯胺/Carboxin

BR,97%

100克

5234-68-4

RT

Z0162

氯磺隆/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氯苯基)磺酰脲/绿黄隆/1-(2-氯苯基磺酰)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2-氯-N-(4-甲氧基-6-甲基-1,3,5-均三嗪-2-基氨基羰基)苯磺酸胺/Carboxin

分析标准品,92%

100毫克

64902-72-3

RT

Z0163

利波腺苷/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6-(γ,γ-二甲基烯丙基氨基)嘌呤核苷/2iP

Riboside

BR,98%

1克

7724-76-7

保存:-20℃

Z0164

氟啶酮/1-甲基-3-苯基-5-(3-三氟甲基苯基)-4(1H)-吡啶酮/氟定酮/氟啶草酮/氟草酮/Fluridone

分析标准品

250毫克

59756-60-4

RT

Z0165

呋嘧醇/2-甲基-1-嘧啶-5-基-1-(4-三氟甲氧基苯基)丙-1-醇/氟嘧醇/Flurprimidol

分析标准品,99%

25毫克

56425-91-3

RT

Z0166

草双甘膦/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N-膦羧基甲基甘氨酸/N-(磷酰基甲基)甘氨酸/N-(膦酰甲基)氨基乙酸/农达/镇草宁/Glyphosate

BR,95%

100克

1071-83-6

RT

500克

分析标准品

250毫克

标准溶液,100ug/ml

1毫升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3’,5’-磷酸二酯键:核酸是由众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相邻二个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即:3’,5’-磷酸二酯键。这种连接可理解为核苷酸糖基上的3'位羟基与相邻5'核苷酸的磷酸残基之间,以及核苷酸糖基上的5'位羟基与相邻3'核苷酸的磷酸残基之间形成的两个酯键。多个核苷酸残基以这

种方式连接而成的链式分子就是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其基本结构都是如此,故又称DNA链或RNA链。

烂漫的悟空
魔幻的蚂蚁
2025-04-21 08:34:05
1,一种稀土有机化合物的直接法合成技术,它使用氧化轻稀土(ReO)为原料在特定催化剂存在下,使精制后的氧化轻稀土与一种或二种以上有机酸和/或有机酯在常压及90°~140℃条件下直接反应2~3.5小时,即获得稀土化合物。该合成技术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设备利用率高,能耗小,无环境污染。所得产品质量高,稳定性好,且综合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稀土有机化合物的直接法合成技术,其特征在于配方及工艺方法包括: A、稀土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为: a)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有机酸或/和有机酯及其它们的混合物,用量为81~89份(重量),有机酸或/和酯是指C6~C18的一元或二元饱和、不饱和酸或/和酯; b)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或全部下列纯度为90~99%的氧化轻稀土元素的单质或它们的混合物,用量为11~19份(重量),氧化轻稀土ReO是指:Re 为La、Ce、Pr、Nd、Y; c)催化剂,用量为0.5~3份(重量),催化剂是指醋酸(冰醋酸)、双氧水、碳酸、草酸; B、直接法工艺条件为: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按上述配方量的有机酸或/和酯及其它们的混和物,熔化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上述配方量的催化剂,在60~110℃下,向反应釜中加入上述配方量的氧化轻稀土Re0,控制反应温度为90~140℃,反应时间为2~3.5小时,得稀土有机化合物。

1>化学名称: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产品特点:白色颗粒结晶体,易吸潮,水溶性强产品用途:SP在酸铜镀液中作为晶粒细化剂,提高电流密度,与M、N、PN、GISS、AESS配合使用效果非常显著,它的使用范围很宽,可随温度增减:在15℃—40℃范围内用量为O.015—0.04g/L,如含量过低光亮度便会下降,高电区产生毛刺或烧焦;过高,镀层会产生白雾,也会造成低电区不良,可加入少量N或电解处理.基本参数:SP在酸铜镀液中作为晶粒细化剂,提高电流密度,与M、N、PN、GISS、AESS配合使用效果非常显著,它的使用范围很宽,可随温度增减:在15℃—40℃范围内用量为O.015—0.04g/L,如含量过低光亮度便会下降,高电区产生毛刺或烧焦;过高,镀层会产生白雾,也会造成低电区不良,可加以烯丙基胺盐酸盐(AH)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聚烯丙基胺(PAH)。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仪(NM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998cm-1处碳碳双键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以及核磁共振谱图中聚合物和单体的峰形、峰面积和化学位移明显不同,都证明AH聚合生成了PAH;PAH分两个阶段热分解,在650℃完全分解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单体转化率增加,同时聚合物相对粘度减小。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0%时,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粘度分别为42.1%和1.0348。

关键词 聚烯丙基胺盐酸盐;本体聚合;热稳定性;相对粘度

聚烯丙基胺(PAH)是一种带有伯胺基团的高分子电解质,由于氨基的高反应性,PAH易被改性得到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于造纸[1]、水处理和金属络合等领域;在自组装[2-3]、催化[4]、膜分离[5]、交换树脂[6]、水凝胶[7]、微胶囊[8]和复合材料[9]等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由于烯丙基化合物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转移严重[10]特别是氨基的存在加剧了链转移的发生,所以PAH并不能通过烯丙基胺(AH)直接聚合得到[11]。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合成PAH:一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改性[12];二是烯丙基胺无机酸盐的自由基聚合[14-1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arker等人[12]研究了聚丙烯腈的催化加氢反应合成了PAH,但产物结构复杂,常含有氰基、氨基和亚氨基。Panzer等人[13]利用聚氯丙烯与三甲胺反应得到高分子季胺盐用作絮凝剂。由于高分子化学改性反应条件的限制,只能得到含有一定量氨基的产品。鉴于此,1976年Kabanov等在磷酸中用60Co引发,得到PAH但转化率低。1984年Harada[14]发现像2,2’-偶氮-二-(2-甲基丙基二胺)盐酸盐这类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在水中非常容易引发烯丙基胺聚合且转化率较高,但这类引发剂价格高且用量较大,目前没有在工业中得以应用。而欧洲专利[15]报道以金属盐酸盐/H2O2为引发体系、焦磷酸钠为络合剂,引发烯丙基胺聚合可以得到PAH,但聚合度不高。基于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本论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制备了PAH,即烯丙基胺无机酸盐的自由基聚合。因为引发剂和单体易得、价格便宜、反应条件简单、转化率较高且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PAH。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和仪器

所用试剂:烯丙基胺(山东鲁岳化工有限公司,含量≥99.5%);浓盐酸(天津市华东试剂厂,AR);过硫酸钾(K2S2O8,天津市华东试剂厂,AR),经蒸馏水重结晶精制;过硫酸铵((NH4)2S2O8,天津(香港)新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AR),经蒸馏水重结晶精制;亚硫酸氢钠(NaHSO3,天津市天达净化材料精细化工厂,AR);甲醇(CH3OH,天津市华东试剂厂,AR);氢氧化钠(NaOH,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AR);去离子水。

所用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NICOLET380,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NMR, AVANCE400,德国BRUKER公司),热重分析仪(TGA, Pyris 6,美国Perkin-Elmer公司),乌氏粘度计。

2.2 聚合反应机理

烯丙基胺聚合属于自由基链式均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链转移难以得到高分子量的PAH。本实验将烯丙基胺转变成盐酸盐形式,从而使氨基变为铵离子以增强其吸电性,有利于聚合反应的发生。氧化-还原引发剂热分解生成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反应式如下:

2.3 合成工艺

将26.5mL烯丙基胺加入三口瓶中,在0-4℃的温度下滴加浓盐酸31mL,得到pH为5.0的烯丙基胺溶液[16],减压浓缩至所需浓度(70%)。然后取20mL上述溶液加入到三口瓶中,磁力搅拌下升温至50℃,通氮气0.5h除氧,然后加入K2S2O8(或 (NH4)2S2O8)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50℃聚合24h得到黄色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液体滴加到120mL甲醇中,搅拌析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抽滤得到产品。加少量水将其溶解,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弱碱性,然后加水200mL减压蒸馏,当得到黄色粘稠液体时停止蒸馏。将该溶液用甲醇沉淀,然后再用少量水-甲醇溶解沉淀一次,抽滤得淡黄色粉末,50℃真空(真空度0.1MPa)干燥24h称重计算转化率。

2.4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2.4.1 转化率的测定:

将真空干燥产品称重,按下式计算转化率(C%):C% = 产品质量/烯丙基胺的质量×100%

2.4.2 红外光谱分析:

将烯丙基胺溶液和聚合物进行FT-IR分析,采用KBr压片法制样。烯丙基胺溶液涂在KBr薄片上进行FT-IR分析。

2.4.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将单体及聚合物进行1HNMR分析,用D2O作溶剂。

2.4.4 聚合物热稳定性测试:

干燥样品在氮气气氛下、氮气流量为20mL/min,以20℃/min升温速率从30 ℃升至800 ℃,记录样品的热失重行为。

2.4.5 聚合物相对粘度的测定:

用乌氏粘度计对聚合物溶液粘度进行测定。0.25g聚合物用12.5mL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在30℃下恒温20min,测定流动时间。重复三次求平均值得相对粘数hr,hr=t/t0,其中t和t0分别为待测样品和1mol/L NaCl溶液在乌氏粘度计中的流动时间。

3 结果与讨论

3. 1红外光谱分析

在波数为3400cm-1左右为N-H伸缩振动峰;1600cm-1左右为N-H面内变形振动峰;1500cm-1左右为C-H变形振动峰;1100cm-1左右是C-N伸缩振动峰;曲线A中998cm-1处为CH2=CH中双键变形振动特征峰,946cm-1是C-H变形振动峰。曲线B中998cm-1特征峰消失,说明双键断裂。通过聚合前后红外谱图比较,可以看出聚合后双键特征峰已经消失,说明单体已经聚合生成聚合物。

3.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有三种氢质子,其中d为5.10ppm的吸收峰是与双键相连的亚甲基上的质子(a)吸收峰,由于两个氢质子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吸收峰分裂为四重峰;d为5.85ppm的吸收峰是次甲基上的质子(b)吸收峰;d为3.08ppm的吸收峰是与氨基相连的亚甲基上的质子(c)吸收峰。三种吸收峰的积分面积之比与分子式中三种氢原子个数之比相符合。从图3中可以看出也有三种质子,其中d为1.43ppm的吸收峰归属于主链上的亚甲基-CH2-的质子(a)吸收峰;d为1.98ppm的吸收峰归属于主链上次甲基-CH-的质子(b)吸收峰;d为2.95ppm的吸收峰归属于与氮相连的次甲基-CH-的质子(c)吸收峰,这是由于氮的电负性比较大,引起去屏蔽作用,使得共振频率向低场移动化学位移增大。这三种吸收峰的积分面积之比与聚合物分子式中三种氢原子个数之比一致。各类质子的积分面积明显不同,聚合物与单体的峰位置发生变化。聚合物的吸收峰形状与单体的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再是单体那样的尖峰,说明烯丙基胺已经聚合。

3.3 聚合物热失重分析

聚合物(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4h)的热失重曲线。从热失重曲线上看出,聚合物在100℃左右开始失重,这可能是小分子溶剂水引起的。聚合物失重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80℃左右至400℃左右,失重率为52%左右,可能首先是聚合物侧链(-NH3Cl)的分解造成的;第二阶段从400℃左右开始至650℃左右几乎完全分解,失重率为40%左右,可能是聚合物主链的分解造成的。两个阶段失重率的数据和聚合物主侧链的分子量比例相当。总体上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3.4 引发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引发剂分解后,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还有一部分引发剂由于诱导分解和(或)笼蔽效应伴随的副反应而损耗。因此引发剂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转化率和分子量大小。本实验分别考察了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2%、5%、10%、15%和20%时对转化率的影响(Fig.5)。(所用烯丙基胺溶液的浓度均为70%)。

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单体转化率明显提高。当引发剂((NH4)2S2O8/NaHSO3体系)用量为20%时,转化率可达42.1%。由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可知: R=Rp=kp(fkd/kt)1/2[I]1/2[M]。这是因为引发剂浓度越大,形成初级自由基的速率就会越高,引发速率就会越高,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生成的单体自由基也就随之增多,聚合总速率就会提高。这样单体自由基继续与其他单体聚合的速率就会越高,因此单体转化率也随之提高。这与自由基聚合规律是一致的。

不同引发剂体系其转化率也有不同。在引发剂用量大于5%以后,K2S2O8/NaHSO3体系比(NH4)2S2O8/NaHSO3体系的转化率低,这是由于K2S2O8溶解度相对于(NH4)2S2O8来说比较小,所以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转化率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因此本实验中采用 (NH4)2S2O8/NaHSO3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

3.5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相对粘度的影响

聚合物的相对粘度与引发剂用量的关系图。从图中看出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聚合物相对粘度明显降低。因为聚合物的分子量与粘度成正比,所以聚合物分子量也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大而减小。根据公式n=kp[M]/2(fkdkt)1/2[I]1/2可知:动力学链长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引发剂用量越多,在链引发阶段生成的初级自由基就越多,在链终止阶段生成的高分子链就会越短,即动力学链长n就会减小,分子量就会减小。这与自由基聚合规律也是一致的。

4 结论

(1)以K2S2O8/NaHSO3 或(NH4)2S2O8/NaHSO3作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合成了聚烯丙基铵盐酸盐;选择(NH4)2S2O8/NaHSO3体系作为引发剂时单体转化率较高,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0%时转化率可达42.1%。

(2)红外谱图中998cm-1处碳碳双键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以及核磁共振谱图中聚合物和单体的峰形、峰面积和化学位移明显不同,都证明AH聚合生成了PAH。

(3)PAH失重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能是聚合物侧链的分解造成的;第二阶段可能是聚合物主链的分解造成的。两阶段的失重率和聚合物主侧链的分子量比例相当。

(4)随引发剂用量减少聚合物相对粘度增大,其分子量也随之增大。

入少量N或电解处理.化学名称: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

舒适的万宝路
高贵的荷花
2025-04-21 08:34:05
楼主的这个药品实在是没见过:

Renagel ---这个应该是药名,但我查过字典,居然没找到!!

Tablets----片剤

Renagel Tablets 应该是:“**片” 的意思

查不到,所以无法给你回答了

补充:原来renagel 是商品名,并非药品通用名,难怪字典里查不到。费了好大劲,查到的信息如下:

此药中文译名叫:盐酸司维拉姆

大概情况如下:

降血磷新药——司维拉姆

盐酸司维拉姆(sevelamer hydrochloride,商品名RenaGel),又名交联多聚烯丙基胺盐酸盐,GT10-026A,PB94,是美国GelTex Pharmaceuticals Inc.公司研制生产的Ⅰ类新药,1998年10月30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其化学名为聚(烯丙基胺基-共-N,N�-二烯丙基-1,3-二氨基-2-羟丙烷)盐酸盐。这是个亲水化合物,但不溶于水。结构如下。

图1 司维拉姆的结构图

a,b- 主要胺基数目,a+b=9;c-表示交联基团c的数目,c=1;n-可质子化胺基数目,n=0.4;m-表示取合物网状交联数目

1 作用机制

治疗高磷血症的策略包括减少饮食中磷的摄入、用磷酸根结合剂抑制小肠中磷酸根的吸收、用透析法除去体内的多余磷酸根等。

本品是阳离子聚合物,它所携带的多个胺基可在小肠内质子化而带正电荷,通过离子交换和氢键与小肠中的磷酸根结合。在pH7.0时,本品与磷酸根的结合作用最佳,在体外本品每克可结合2.6mmol磷酸根〔1〕。当小肠内pH大于7时,因为质子化的本品转化成了不带电荷的原形,与磷酸盐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2〕。

本品是新颖的磷酸根结合剂,不含钙和铝是其突出的优点,可有效地使没有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磷酸水平降低〔1〕。它可作为钙盐的合理替代品,用于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也可利用其与骨化三醇结合的特点,控制患者体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和代谢性骨病,而不会引起高钙血症或铝中毒。

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本品5d后血清磷水平和尿中磷排泄显著减少,提示可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后从粪便排出〔2〕。采用本品降低血清磷浓度的同时,还可使血清钙浓度、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血白蛋白则没有改变。本品对胆固醇的作用是其与胆汁酸结合的结果〔1〕。

同位素标记本品后的健康受试者试验表明,本品口服后不吸收,几乎100%以粪便排泄〔2〕。

2 临床评价

高磷血症的常规治疗是用醋酸钙或碳酸钙。随机分组交叉设计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本品作为磷酸根结合剂,与醋酸钙一样均可使血清磷浓度平均下降约2mg/dL〔4〕。

本品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体内的血清磷浓度和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不会引起常规治疗引起的高钙血症。

临床主要观察的疗效指标是:血清磷水平、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和血清脂质水平。

当患者正在服用补钙剂、骨化三醇或其它活性维生素D时,应观察的临床指标是血清钙、血清氯和碳酸氢根水平。

本品对哺乳期妇女是安全的,因为几乎没有全身吸收。

3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正在透析治疗的肾病晚期患者或高磷血症患者,降低血清磷水平而不引起高钙血症。本品对没有透析的肾病晚期患者尚缺乏安全性和疗效学资料。也可利用本品与骨化三醇结合的性质,控制肾衰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

4 剂量与用法

剂量大小应根据血清磷水平逐步调整,目的是使血清磷达到6mg/dL以下。临床试验中的平均剂量是每餐3~4粒胶囊,必要时可每餐增加或减少1粒胶囊〔4〕。研究用最大日剂量是30粒。

成人剂量:推荐的起始剂量是每餐2~4粒,依高磷血症的严重程度而定。每日3次,与食物同时服用。临床试验中最长治疗持续时间44周。儿童剂量目前尚未知。

5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与剂量无关。迄今发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肠涨气、消化不良、感染等。

对于本品胶囊剂中任何成分高度过敏的患者禁用。低磷血症或肠梗阻患者禁用。下列情况慎用:①严重呕吐等对本品不耐受时。②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时。

本品应与食物同服。由于本品胶囊中的成分遇水会膨胀,服药前不得将胶囊打开或咀嚼。

对妊娠的危险等级为C类,即目前尚无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数据。只有在权衡利弊后方可应用。

发生全身中毒的危险性极低。目前尚没有患者服用本品过量的报道。

失效期后不得服用。

6 药物相互作用〔4〕

本品有可能与同服的药物结合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因而可改变该口服药物的血药浓度、临床效果或毒副作用。所以,服用本品的时间应在服用其它药物之前3h或之后1h。

如果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需要服用本品,应予特别注意。

7 规格和贮存〔4〕

每粒500mg明胶硬胶囊中含403 mg盐酸司维拉姆无水物,其余为无活性辅料。胶囊上面印有“G403”字样。每瓶装胶囊200粒。

室温保存,防潮〔4〕。

简单的糖豆
故意的花瓣
2025-04-21 08:34:05

1.烯丙基氯与氨反应可制得烯丙胺:反应在带回流装置的设备里进行,使硫代异氰酸丙烯酯与20%盐酸回流反应15h。将反应物浓缩,结晶出现时又加水稀释,然后在滴加碱液的同时将烯丙胺蒸出。收集的粗品可用分馏法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