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能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请详解。
能
5CH3CH2OH+4KMnO4+6H2SO4=5CH3COOH+4MnO4+2K2SO4+11H2O
醇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乙醛。一级醇、二级醇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乙醇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在受控的条件下反应(比较常见)生成乙酸, 5C2H5OH + 6H2SO4 +4KMnO4 ==== 2K2SO4 + 5CH3COOH + 4MnSO4 + 11H2O 在强烈的反应条件(浓的酸性溶液,加热)的话很多非惰性的有机物都会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不会配了,配了半天没成功,就是配不平了。
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淀粉或纤维素,故A错误;
B.①③为取代反应,②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可发生催化氧化、燃烧反应,且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故C正确;
D.乙酸乙酯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含-COOH,-C 3 H 7 有2种,羧酸类同分异构体只有2种,故D错误;
故选C.
燃烧或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产生二氧化碳;
吡啶,三氧化铬在二氯化碳溶液中可以产生乙醛;
更强的氧化剂如硝酸,重铬酸钠,可以产生醋酸。
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催化剂不一定是铜,可以是其它的,但是根据经济效益阿什么的,通常都用比较普通的Cu作催化剂.
书上是没有写什么,乙醛氧化成乙酸不要什么催化剂.但是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
乙醇能一步氧化成乙酸.只要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和氧化剂.
如果乙醇的氧化产物通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现象可能是沉淀消失?你所述的就是氧化产物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那么有乙酸中和的问题使得沉淀消失.但事实情况不太一样的,乙醛进一步氧化需要其它的条件,比如温度的不同,氧气的浓度不同.在乙醇的氧化产物中,绝大部分是乙醛,在实验中沉淀消失没有见过.
但是B不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酯化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或羟基.葡萄糖是五羟基醛.所以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
答案是D
这个也许会帮助你
还原性,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为乙醛甚至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
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通常被认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乙醇在体内也可以被氧化,但较缓慢,因为没有催化剂),而并非喝下去的乙醇。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乙酸,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灰绿色,此反应可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饮酒驾车(酒驾)。
扩展资料:
乙醛的主要种类:
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
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合成法两大类。
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度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
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二级相当于高纯度酒精及普通精馏酒精。三级相当于医药酒精,四级相当于工业酒精。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1、乙醇可以使酸性KMnO₄溶液褪色。因为乙醇具有还原性,而酸性KMnO₄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反应从而使酸性KMnO₄褪色。
乙醇与酸性KMnO₄溶液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5C₂H₆O+4KMnO₄+6H₂SO₄=5C₂H₄O₂+2K₂SO₄+4MnSO₄+11H₂O
2、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因为溴水虽然是氧化剂,但是氧化性较弱,不能氧化乙醇,因此溴水不会褪色。
扩展资料:
1、高锰酸钾性质
高锰酸钾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熔点为240°C,稳定,但接触易燃材料可能引起火灾。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
2、溴水物化性质
溴单质与水的混合物。溴单质微溶于水,80%以上的溴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溴酸与次溴酸,但仍然会有少量溴单质溶解在水中,所以溴水呈橙黄色。新制溴水可以看成是溴的水溶液,进行与溴单质有关的化学反应,但时间较长的溴水中溴分子也会分解,溴水逐渐褪色。
3、乙醇物化性质
乙醇为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₂H₅OH,俗称酒精,是最常见的一元醇。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³,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4℃,熔点是-114.3℃。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为乙醛甚至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锰酸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溴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