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铝丝放入稀盐酸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
(1)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
(2)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满足置换后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后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 3 +3H 2 ↑,所以在将铝丝与盐酸反应之前,必须先将表面的氧化铝除去,先做砂纸打磨处理.
故答案为:(1)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复分解;
(2)2Al+6HCl=2AlCl 3 +3H 2 ↑,置换;砂纸打磨.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由铝单质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现象为铝迅速溶解,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铝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Al,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
铝与其他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Al + 3H₂SO₄(稀)==== Al₂(SO₄)₃+ 3H₂↑
(2)Al + 6HNO₃(浓)==Δ==Al(NO₃)₃+ 3NO₂↑+ 3H₂O
(3)Al + 4HNO₃(稀)==== Al(NO₃)₃+ NO↑+ 2H₂O
(4)8Al + 30HNO₃(较稀)====8Al(NO₃)₃+ 3N₂O↑+ 15H₂O
(1)由知识常识知:铝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dHCl═2AlClu+uH2↑故答案为:2Al+dHCl═2AlClu+uH2↑
(2)比较实验②和③反应条件只有温度不同,反应速率就有不同了,故答案为:反应快慢与温度有关.
(u)其它反应条件相同只有盐酸质量分数不同的实验是①和②,故答案为;①和②.
(s)通过实验①和②的比较发现盐酸质量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铝丝消失时间减少,盐酸浓度为u%时,铝丝消失时间为500s,盐酸浓度为d%时消失时间为u00s.那么盐酸浓度为s%时,铝丝的消失时间t应介于u00s-500s之间.故答案为:u00s<t<500s.
(5)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除了观察反应物的减少速率外,还可以观察生成物的增加快慢,该反应可通过观察氢气的生成速度来判断反应快慢,故答案为:观察氢气气泡产生的快慢.
[设计实验]既然猜想Cl-的存在使酸和铝的反应容易进行,那么就加入Cl-看反应速率是否有变化.故答案为:向铝丝与稀硫酸的反应装置中加入NaCl粉末或溶液,观察反应是否容易进行(合理即可).
决定铝和酸反应的速率因素:1.是否生成配离子(最主要);2.酸的浓度和强度;3.酸根离子的半径大小(决定酸根是否能穿透氧化铝薄膜取代氧化铝中的氧原子,从而使之溶解);4.反应生成的铝盐是否可溶于水! 举个例子:铝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了配离子[AlF6]3-(或[AlF4]-):2Al+12HF=2H3AlF6(或HAlF4)+3H2。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H3AlF6(或HAlF4)会进一步和铝反应生成AlF3+H2 。同时,氟离子半径很小,很容易取代附着在铝表面的氧化铝中的氧原子,生成三氟化铝,从而破坏了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因此铝与氢氟酸反应剧烈!!! 事实上,铝在与相同浓度稀的氢卤酸(比如:3mol/L)反应时,反应速率大小为:HF>>HCL>HBr>HI。 但是如果采用浓盐酸与浓氢氟酸作对照实验你会发现反应速率:HCl>HF。可见此时反应也取决于酸的强弱与氢离子浓度的大小。因此铝和浓盐酸反应最快的原因是: 1.生成了配离子[AlCl4]-(最主要的原因)2Al+8HCl(浓)=2HAlCl4+3H2 随着反应进行,6HAlCl4+2Al=8AlCl3+3H2; 2.浓盐酸酸性强于氢氟酸(次要原因); 3.氯离子半径较小,可以取代氧化铝中的氧,生成三氯化铝,促进反应(另外原因) 4.生成铝盐易溶于水。
另外由于溴离子与碘离子半径大,不能取代氧化铝中氧,另外他们与铝离子不能配合,所以铝与氢溴酸和氢碘酸反应大大减慢!!! 同理:硫酸虽是强酸,生成的硫酸铝也可溶于水,但不能生成配离子;另外硫酸根半径较大,不能穿透氧化铝薄膜,因此反应很慢!
其实大家可以试试相同浓度(1mol/L)的其他酸做对照实验,以增强说服力!例如配置1mol/L: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等;亚硫酸,磷酸,酒石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丁二酸,草酸,丙烯酸,丁烯酸 ,顺丁烯二酸,三氯乙酸,磺基水杨酸...... 实验结果证明只有三氯乙酸和磷酸常温下可以与氯反应,且已证明生成物是可溶于水的配合物!而其他弱酸与铝片常温下难反应,说明原因:1.不能生成配位离子(最主要原因);2.有机酸酸根半径大,不能穿透并破坏溶解氧化铝薄膜,使得H+ 无法接触铝片;3.多数有机酸酸性较弱.
铝丝在空气中会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在纯氧中燃烧,现象与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相似,生成白色粉末状残留物
铜与氧气是绿色火焰
铁丝与盐酸反应是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放热
铝丝与盐酸反应是有气泡产生,放热
铜丝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铁与硫酸铜反应是铁表面生成一层红色物质,溶液变为浅蓝色,若是反应进行时间足够长,溶液会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是铁比铜活泼
现象:开始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所以气泡较少,随着反应进行,该反应放出热量越来越多,故产生气泡越来越多,反应越来越剧烈,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所以产生气泡速率变慢,气泡越来越少,最后盐酸耗尽。
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₃+3H₂(↑)
原因: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前面,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扩展资料:
基本物性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
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
做日用皿器的铝通常叫“钢精”或“钢种”。Al 在(室温)25℃的热膨胀系数0.0000236mm/℃ 或23.6ppm*k-1。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为铝有多种优良性能,所以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及铝合金是当前用途十分广泛的、最经济适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铝产量从1956年开始超过铜产量一直居有色金属之首。当前铝的产量和用量(按吨计算)仅次于钢材,成为人类应用的第二大金属;而且铝的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计算,铝的矿藏储存量约占地壳构成物质的8%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盐酸
复分解反应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H4Cl+NaOH===NaCl+NH3↑+H2O↑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盐酸和碳酸钾溶液反应 2HCl+K2CO3==2KCl+H2O+CO2↑
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
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盐酸和氢氧化铝溶液反应 3HCl+Al(OH)3===AlCl3+3H2O
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H2SO4+Ca(OH)2===Ca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OH)2===BaSO4↓+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2HCl+Ca(OH)2===Ca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HCl+KOH===K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溶液反应 2HCl+Cu(OH)2===CuCl2+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溶液反应 3HCl+Fe(OH)3===FeCl3+3H2O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Cl+NaOH===NaCl+H2O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和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Al2O3+6HCl====2AlCl3+3H2O
小苏打和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AgNO3===AgCl↓+HNO3 ※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 ※
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 H2SO4+Ba(NO3)2===BaSO4↓+2HNO3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CuSO4+BaCl2===BaSO4↓+CuCl2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Na2SO4+BaCl2===BaSO4↓+2NaCl
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NaOH+CuSO4====Cu(OH)2↓+Na2SO4
3NaOH+FeCl3====Fe(OH)3↓+3NaCl
置换反应
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Cu+2AgNO3===Cu(NO3)2+2Ag
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
锌片加入硫酸铜溶液 Zn+CuSO4====ZnSO4+Cu
铝丝加入稀盐酸中 2Al+6HCl===2AlCl3+3H2↑
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 2Al+3CuSO4===Al2(SO4)3+3Cu
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
铝丝加入稀硫酸中 2Al+3H2SO4===Al2(SO4)3+3H2↑
镁带加入稀盐酸 Mg+2HCl====MgCl2+H2↑
镁带加入稀硫酸 Mg+H2SO4==MgSO4+H2↑
锌粒加入稀硫酸 Zn+H2SO4===ZnSO4+H2↑
锌粒加入稀盐酸 Zn+2HCl====ZnCl2+H2↑
铁钉加入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铁钉加入稀盐酸 Fe+2HCl====FeCl2+H2↑
1.锌和稀硫酸: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2.铁和稀硫酸: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3.镁和稀硫酸: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4.铝和稀硫酸:现象:有气体生成。
5.锌和稀盐酸:现象:有气体生成。
6.铁和稀盐酸: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7.镁和稀盐酸:现象:有气体生成。
8.铝和稀盐酸:现象:有气体生成。
扩展资料:
镁、锌、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锌和稀硫酸:
2、铁和稀硫酸:
3、镁和稀硫酸:
4、铝和稀硫酸:
镁、锌、铁、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锌和稀盐酸:
2、铁和稀盐酸:
3、镁和稀盐酸:
4、铝和稀盐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盐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