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产试剂硫酸的厂家都哪些?
河南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荥阳市永兴化工厂
河南省陕县华源钡盐厂
河南省济源市金翔铅盐有限公司
洛阳符家屯硫酸厂
河南省河区化学试剂厂
河南省信阳化学试剂厂
开封市化学试剂二厂
路边人行道上,突然多18个玻璃瓶,里面装的全是强硫酸!环保和公安部门均已介入调查,初步推断是有人趁夜色遗弃的。7月4日下午,河南郑州市金水区环保局联系专业危险品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7月4日上午8时许,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巡防队员郭峰在巡逻至黄河路与经八路交叉口时,看到人行道靠墙边的地上摆放着十几个玻璃瓶,里面盛满了无色透明的液体。“前一天晚上巡逻的时候还没有呢,怎么突然多出来这些东西?”郭峰上前查看,看到瓶体上有“硫酸”字样,为免危险发生,他和队员立即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并上报办事处和辖区派出所处理。
到现场后看到,现场位于黄河路与经八路交叉口东南角,在一个环卫班房后面的角落里,共有17个大瓶和1个小瓶,大瓶的容量约有三四升,小瓶在1升左右,里面均装满透明液体,瓶身上的标签均已被撕掉,从残留的碎片上可以看到硫酸字样,在盖子上印有“郑州化学试剂一厂”字样。附近环卫班房的一名环卫工介绍说,他们在当天早晨上班时,这些瓶子就已经在这里了,很可能是深夜或者凌晨被人放在这里的。
7月4日下午,金水区环境监察大队和经八路办事处大气办的工作人员均赶到现场,环境监察大队的李冰告诉记者,初步推断,瓶内装的液体为硫酸,虽然浓度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危险,因为瓶体是玻璃的,容易破碎,而且瓶体没有标识,如果被路过群众不小心打破,会带来很大危险。而且这么多的硫酸,普通居民家中应该不会有,很可能是一些仓库或者工厂里存放的,不知何故被丢在这里,危害公共的安全。他们已经联系了一家专门处理危险物品的公司前来处理。
下午5时许,专业处置人员赶到现场,经使用试纸测试,瓶内液体均为强硫酸,具有强腐蚀性,非常危险。处置人员随后将全部硫酸装车拉走,将进行无害化处理。
将这么多强硫酸随意丢在街头人行道上,到底是谁干的呢?目前辖区派出所也已介入调查。
今天(12月4日)凌晨,河南省灵宝市金源晨光公司发生硫酸泄漏事件,100余吨硫酸泄漏至厂区。据当地通报,截至早上7点30分,泄漏已经得到控制,现场无人员伤亡。
今天白天,一段题为“河南灵宝百吨硫酸泄漏”的视频在网络间流传,视频中一处排水沟已被完全烧灼成黑色,沟内有液体冒出气泡,上方烟雾弥漫。此外,视频显示市区内多处窨井有白烟冒出。
今日午间,灵宝市政府官网发布“金源晨光公司关于硫酸泄漏及应急处置的情况通报”称,12月4日凌晨5点50分左右,灵宝市金源晨光公司发生硫酸泄漏。事发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处置。截至早上7点30分,泄漏已经得到控制,现场无人员伤亡。
经查,事发地位于晨光矿冶分公司硫酸库东库,事故造成100余吨硫酸泄漏至厂区,专业人员已构筑好围堤,进行了科学处置,防止外泄,泄漏原因正在调查,环保、安监等部门正在全方位做好监测。据环保部门监测,上午10时,二氧化硫浓度为85u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今天下午,记者从灵宝市委宣传部获悉,泄漏事故因该公司储存硫酸罐体焊接点老化脱落导致。据了解,该罐体能储存1000余吨硫酸。发现泄漏后,专业人员将罐体内其余硫酸抽取转移,对已泄露硫酸先采取围堵手段,然后再使用专业手段处理。
针对视频中市区内部分窨井冒烟情况,工作人员介绍,其早间8时许上班时,能闻到城区内有浓重类似煤烟味异味至10时许,异味明显减轻12时许,城区内异味已完全消除。目前,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一般工业硫酸分为93%、98%、105%三种,纯度不是很高,杂质含量高些、杂质成分也很复杂,但是,它可以广泛地用于工业使用,如化肥、金属提炼,皮革中和、电镀酸洗等等行业。
硫酸(化学式:H₂SO₄),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10.36℃时结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取。前者所得为粗制稀硫酸,质量分数一般在75%左右;后者可得质量分数98.3%的纯浓硫酸,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与水混合时,亦会放出大量热能。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故需谨慎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
硫酸的主要用途有:
1、冶金及石油工业
用于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在冶金工业部门,特别是有色金属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硫酸。例如用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就需要使用硫酸,某些贵金属的精炼,也需要硫酸来溶解去夹杂的其他金属。
2、解决人民衣食住行
用于化学纤维的生产为人民所熟悉的粘胶丝,它需要使用硫酸、硫酸锌、硫酸钠的混合液作为粘胶抽丝的凝固浴。
3、巩固国防
某些国家硫酸工业的发展,曾经是和军用炸药的生产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无论军用炸药(发射药、爆炸药)或工业炸药,大都是以硝基化物或硝酸酯为其主要成分。
4、原子能工业及火箭技术
原子反应堆用的核燃料的生产,反应堆用的钛、铝等合金材料的制备,以及用于制造火箭、超声速喷气飞机和人造卫星的材料的钛合金,都和硫酸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5、土壤改良
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硫酸改良高pH值的石灰质土壤。过去20年来,尿素-硫酸肥料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在美国西部诸州的土壤中广泛施用。
6、化肥生产
用于肥料的生产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这两种化肥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硫酸。
7、日常家居用途
世界各地大多数酸性化学通渠用品均含有浓硫酸。这一类的通渠用品就和碱性的通渠用品一样,可以溶解淤塞在渠道里的油污及食物残渣等。
扩展资料:
硫酸的储存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
2、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3、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4、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
5、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6、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7、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8、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伤及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
工业硫酸是一种油状的液体,一般看起来是无色透明状的,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溶于水是放出大量的热;有强烈的腐蚀性和脱水性。主要分为浓硫酸 、稀硫酸、发烟硫酸、液体三氧化硫、蓄电池硫酸等,也生产高浓度发烟硫酸、液体二氧化硫、亚硫酸铵等产品。
工业硫酸广泛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主要有化肥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工业、医药工业、洗涤剂的生产、军事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等。还用于生产染料、农药、化学纤维、塑料、涂料,以及各种基本有机和无机化工产品。
早期的硫酸生产 15世纪后半叶,B.瓦伦丁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到将绿矾与砂共热,以及将硫磺与硝石混合物焚燃的两种制取硫酸的方法。约1740年,英国人J.沃德首先使用玻璃器皿从事硫酸生产,器皿的容积达300l。在器皿中间歇地焚燃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氧、水反应生成硫酸,此即硝化法制硫酸的先导。
硝化法的兴衰 1746年,英国人J.罗巴克在伯明翰建成一座6ft(lft=0.3048m)见方的铅室,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铅室法生产硫酸的工厂。1805年前后,首次出现在铅室之外设置燃烧炉焚燃硫磺和硝石,使铅室法实现了连续作业。1827年,著名的法国科学家J.-L.盖-吕萨克建议在铅室之后设置吸硝塔,用铅室产品(65%H2SO4)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1859年,英国人J.格洛弗又在铅室之前增设脱硝塔,成功地从含硝硫酸中充分脱除氮氧化物,并使出塔的产品浓度达76%H2SO4。这两项发明的结合,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利用,使铅室法工艺得以基本完善。
18世纪后半期,纺织工业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硫酸被用于亚麻织品的漂白、棉织品的酸化和毛织品的染色。吕布兰法的成功,又需大量地从硫酸和食盐制取硫酸钠。迅速增长的需求为初兴的硫酸工业开拓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早期的铅室法工厂都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硫磺为原料,随着硫酸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料供应日益紧张。19世纪30年代起,英、德等国相继改用硫铁矿作原料。其后,利用冶炼烟气生产硫酸也获得成功。原料来源的扩大,适应了当时以过磷酸钙和硫酸铵为主要产品的化肥工业的兴起,从而使硫酸工业获得更大的发展。1900年世界硫酸产量(以100%H2SO4计)已达4.2Mt。1916年,美国田纳西炼铜公司建成了一套日产 230~270t(以100%H2SO4计)的铅室法装置。它拥有四个串联的铅室,每个铅室的容积为15600m3,这是世界上容积最大的巨型铅室。由于庞大的铅室生产效率低、耗铅多和投资高,19世纪后半期起,不断有人提出各种改进的建议和发明,终于导致以填充塔代替铅室的多种塔式法装置的问世。
1911年,奥地利人C.奥普尔在赫鲁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塔式法装置。六个塔的总容积为600m3,日产14t硫酸(以100%H2SO4计)。1923年,H.彼德森在匈牙利马扎罗瓦尔建成一套由一个脱硝塔、两个成酸塔和四个吸硝塔组成的七塔式装置,在酸液循环流程及塔内气液接触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苏联和东欧,曾广泛采用五塔式流程。到50年代,苏联又开发了更为强化的七塔式流程,即增设成酸塔和吸硝塔各一座,其生产强度比之老式的塔式法装置有了成倍的提高,而且可以用普通钢材代替昂贵的铅材制造生产设备。
铅室法产品的浓度为 65%H2SO4,塔式法则为76%H2SO4。在以硫铁矿和冶炼烟气为原料时,产品中还含有多种杂质。40年代起,染料、化纤、有机合成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对浓硫酸和发烟硫酸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许多工业部门对浓硫酸产品的纯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使接触法逐渐在硫酸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
后来居上的接触法 1831年,英国的P.菲利普斯首先发明以二氧化硫和空气混合,并通过装有铂粉或铂丝的炽热瓷管制取三氧化硫的方法。1870年,茜素合成法的成功导致染料工业的兴起,对发烟硫酸的需要量激增,为接触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1875年,德国人E.雅各布在克罗伊茨纳赫建成第一座生产发烟硫酸的接触法装置。他曾以铅室法产品进行热分解取得二氧化硫、氧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冷凝除水后的余气通过催化剂层,制成含43%SO3的发烟硫酸。
1881发起,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的R.克尼奇对接触法进行了历时10年的研究,在各种工艺条件下系统地测试了铂及其他催化剂的性能,并在工业装置上全面解决了以硫铁矿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技术关键。当时的接触法装置都使用在较低温度下呈现优良活性的铂催化剂。但其价格昂贵、容易中毒而丧失活性(见催化剂中毒、催化活性)。为此,早期的接触法装置,无论从硫化矿或硫磺为原料,都必须对进入转化工序的气体预先进行充分的净化,以除去各种有害杂质。1906年,美国人F.G.科特雷耳发明高压静电捕集矿尘和酸雾的技术在接触法工厂获得成功,成为净化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美国家竞相兴建接触法装置,产品用于炸药的制造。这对接触法的发展颇具影响。1913年,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发明了添加碱金属盐的钒催化剂,活性较好,不易中毒,且价格较低,在工业应 用中显示了优异的成效。从此,性能不断有所改进的钒催化剂相继涌现,并迅速获得广泛应用,终于完全取代了铂及其他催化剂。
近30年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硫酸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世界硫酸产量不断增长。
现代的硫酸生产技术也有显著的进步。50年代初,联邦德国和美国同时开发成功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联邦德国的法本拜耳公司于1964年率先实现两次转化工艺的应用,又于1971年建成第一座直径4m的沸腾转化器。1972年,法国的于吉纳-库尔曼公司建造的第一座以硫磺为原料的加压法装置投产,操作压力为500kPa,日产550t(100%H2SO4)。1974年,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为处理含0.5%~3.0%SO2的低浓度烟气,开发一种改良的塔式法工艺,并于1979年在联邦德国建成一套每小时处理10km3焙烧硫化钼矿烟气(0.8%~1.5%SO2)的工业装置。
中国硫酸工业的发展 1874年,天津机械局淋硝厂建成中国最早的铅室法装置,1876年投产,日产硫酸约2t,用于制造无烟火药。1934年,中国第一座接触法装置在河南巩县兵工厂分厂投产。
1949年以前,中国硫酸最高年产量为 180kt(1942)。1983年硫酸产量达8.7Mt(不包括台湾省),仅次于美国、苏联,居世界第三位。1951年,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钒催化剂,此后还陆续开发了几种新品种。1956年,成功地开发了硫铁矿沸腾焙烧技术,并将文氏管洗涤器用于净化作业。1966年,建成了两次转化的工业装置,成为较早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国家。在热能利用、环境保护、自动控制和装备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